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1 位作者 高斌 赵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肝细胞 内毒寨休克
下载PDF
一氧化氮介导内毒素所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阳离子A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2 位作者 陈玲 高斌 赵汝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8-530,共3页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各时间段的血浆中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NO含量的增加,PBL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其基因组DNA在处理后3、4、8h均发生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阶梯状”断裂,12h出现“弥散状”条带;CA保护组中NO水平和PBL凋亡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并且在电泳结果中无明显的“梯状”条带。提示ET可使血液中NO含量升高。NO参与了ET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PBL凋亡,在晚期介导PBL坏死;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液循环中的ET,明显降低机体内NO的含量,抑制PBL凋亡和坏死,对ET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毒素 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内毒素休克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和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1 位作者 翁银标 赵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揭示内毒素(ET)诱导体内细胞凋亡的现象和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00 U/kg ET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并设对照组和CA保护组,在第3、4、8和12 h分别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肝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PBL发生凋亡的形态... 为揭示内毒素(ET)诱导体内细胞凋亡的现象和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00 U/kg ET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并设对照组和CA保护组,在第3、4、8和12 h分别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肝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PBL发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运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PBL发生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呈"新月体"状、"八字形"状或"花瓣"状等,在休克晚期出现凋亡小体;与对照组相比,TUNEL法检测到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到70%,然后下降到59%,后又上升到最高值86%,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FCM检测到肝细胞的凋亡率随着注射ET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从10%增加到20%)。CA保护组中PBL的细胞病变较轻微、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和肝细胞的凋亡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试验提示,ET能够诱导PBL和肝细胞的凋亡及功能损害,导致了内毒素性休克;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PBL和肝细胞的凋亡,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外周血淋巴细胞 肝细胞 细胞凋亡 阳离子a 内毒素休克
下载PDF
阳离子A对内毒素休克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3 位作者 高斌 赵汝 丁建 熊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4期198-200,203,共4页
探讨阳离子A(CA)对内毒素(ET)诱导的机体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血液和肝脏组织中NO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于实验结束后取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探讨阳离子A(CA)对内毒素(ET)诱导的机体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血液和肝脏组织中NO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于实验结束后取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中各时间段的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其升高水平和组织、器官的损害程度相一致。CA组的NO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P<0.05),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说明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降低ET诱导的炎性因子的产生,并能有效地减少机体内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组织器官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a 内毒素 一氧化氮 内毒素休克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对早期内毒素休克猕猴肾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明 朱晓云 +2 位作者 王立蓉 顾小军 殷国庆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1-424,F000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毒素休克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猕猴11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6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8mg/kg。LPS攻击后120min,处死动物,取肾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BC法)进... 目的探讨早期内毒素休克肾脏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猕猴11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6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8mg/kg。LPS攻击后120min,处死动物,取肾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ABC法)进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染色,观察eNOS和iNOS在早期猕猴内毒素休克肾脏中的表达,同时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变化。结果LPS攻击后120min,可见肾脏组织超微结构明显破坏和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加。实验组iNOS在肾小球血管内皮、肾小管上皮、肾小球血管内和肾小管周围均有表达,对照组无表达。eNOS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球血管内皮及周围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结论一氧化氮在猕猴内毒素休克早期肾脏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内毒素 猕猴 肾脏 一氧化氮合酶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亦青 樊贵 +5 位作者 韩敏 姜华 赵自刚 刘艳凯 牛春雨 张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 ,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组、淋巴液组、血浆组、正常组。前 3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LPS ,5mg/kg·bw ,iv) ,正... 目的 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 ,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组、淋巴液组、血浆组、正常组。前 3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LPS ,5mg/kg·bw ,iv) ,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 15min后 ,淋巴液组输入仅占全血量 1/ 15的无细胞淋巴液。血浆组以血浆代替淋巴液 ,内毒素组和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淋巴液。给予LPS后 4h,取血浆及心、肝、肾、肺组织匀浆 ,对比观察血浆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淋巴液干预后 ,淋巴液组血浆TNF -α水平为 18.81± 3.70fmol/mL、NO含量为 4 6 .0 2± 9.2 9μmol/L、NOS活性为 2 5 .16± 4 .2 0U/mL、SOD活性为 10 2 .15± 17.88NU/mL、MDA水平 8.19± 1.6 4nmol/mL ,与其余 3组相比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结论 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具有干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及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休克 淋巴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华栋 周玉淑 +1 位作者 于学忠 邵孝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3,共3页
探讨创伤性休克发生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NO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大白兔 2 4只 ,分为创伤性休克组 (12只 ) ,对照组 (12只 ) ,休克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NO的动态变化 ,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上述指标... 探讨创伤性休克发生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NO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用大白兔 2 4只 ,分为创伤性休克组 (12只 ) ,对照组 (12只 ) ,休克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NO的动态变化 ,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 ,并观察动物 2 4h、48h存活率。结果 :大白兔发生创伤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 6、NO的水平与休克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 ,死亡动物中血浆上述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存活动物。结论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在创伤性休克向不可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一氧化氨
下载PDF
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彬 杜少辉 +3 位作者 陈东风 黎晖 李伊为 魏志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 PS) 1.5 mg/ kg、腹腔注射 D 氨基半乳糖 (D Gal N) 10 0 mg/ 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 i NO...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 PS) 1.5 mg/ kg、腹腔注射 D 氨基半乳糖 (D Gal N) 10 0 mg/ 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脏 i NOS的表达。结果 :内毒素组 i NOS阳性细胞分布于心脏外膜与心肌。牛珀至宝微丸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 i NOS的表达。结论 :牛珀至宝微丸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心脏损伤与其下调 i NOS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珀至宝微丸 内毒素休克 大鼠 心脏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表达
下载PDF
猪内毒素休克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谢平初 陆家齐 +3 位作者 孙大铭 陆连荣 焦华波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目的:通过对脓毒性休克时全身血流动力学及内脏微循环改变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 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仅给生理盐水;②内毒素组(L组):单纯持续泵入内毒素;③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 NAME)治疗组(LN 组):泵入内毒素后1 小时持续泵入L NAME;④L NAME对照组(N 组):仅给L NAME。结果:内毒素持续泵入后1小时,外周(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增高,至4小时末上升约70% ;肝、胃、肠等内脏器官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至4 小时末下降约60% (P< 0.05);门静脉血流量也相应下降。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 NAME后,血浆一氧化氮(NO)明显下降,NOS活性明显减弱,内脏微循环灌注进一步下降。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外周与内脏微循环灌注是不平衡的,内脏微循环灌注急剧下降,血流淤滞为其重要特征。NOS抑制剂L NAME能提高血压,但不能改善内脏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 血流动力学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预防和延缓家兔休克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朝克 胡弼 +2 位作者 孙明 文格波 廖端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 (GPS)对注射内毒素的家兔休克的作用。方法 :动物静脉麻醉后 ,取血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NO水平。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测量血压。动物处死后 ,取血再次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 (GPS)对注射内毒素的家兔休克的作用。方法 :动物静脉麻醉后 ,取血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NO水平。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测量血压。动物处死后 ,取血再次测量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NO水平。结果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P >0 .0 5 )。内毒素 (LPS)组平均动脉血压 (MAP) ,在实验后 4,6h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1) ,实验后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1) ,NO明显高于实验前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GPS组实验后的NO浓度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5 ) ,但低于LPS组实验后的NO浓度 (P <0 .0 5 ) ;实验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1) ,但高于实验后LPS组 (P <0 .0 5 ) ;实验后纤维蛋白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5 ) ,但高于实验后的LPS组 (P <0 .0 5 ) ;实验后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实验前和对照组 (P <0 .0 5 ) ,但短于实验后的LPS组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内毒素 休克 一氧化氮 DIC 中药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师恩祎 江晓菁 +2 位作者 白菡 谷天祥 中岛芳树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小肠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小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变化... 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小肠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小肠微循环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小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变化情况。利用FITC标记红细胞和活体显微镜方法直接观察并计算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的流速和流量,并观察敲除小鼠iNOS基因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S-methylthioureasulfate(SMT)对实验过程中小肠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野生型小鼠,应用SMT处理和敲除iNOS基因对基线的MAP、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没有显著性差别。给予LPS后,小鼠的MAP进行性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MAP;给予LPS后,小鼠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流速和流量显著下降。给予LPS前,应用SMT和敲除小鼠iNOS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小肠绒毛尖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红细胞流速和流量。结果表明,iNOS在内毒素休克小肠微循环衰竭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内毒素休克兔血压及NO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军 李景峰 +1 位作者 姚秀娟 赵德化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S189-S191,共3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休克兔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颈动脉 ,颈静脉插管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与中心静脉压 (CVP) ,用硝酸还原酶法加 Griess法... 目的 观察并比较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对内毒素休克兔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颈动脉 ,颈静脉插管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与中心静脉压 (CVP) ,用硝酸还原酶法加 Griess法测定血浆中 NO2 - 与 NO3- 的总含量间接反映 NO的水平 .结果 给予内毒素后 ,模型组的 MAP迅速下降 ,在低水平维持 ;CVP在 2 h后开始下降 ,4h后进一步下降 .山莨菪碱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的 MAP未见明显下降 ,优于模型组 (P<0 .0 1) ;CVP无明显变化 ,与模型组差别显著 (P<0 .0 1) .注射内毒素 1h后模型组的血浆 NO生成水平进行性升高 ,相应的地塞米松治疗组 4h内未有明显变化 ,与模型组差异显著 (P<0 .0 1) .山莨菪碱治疗组的血浆 NO水平在 1h后也开始上升 (P<0 .0 5 ) ,但在 2 h时其 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 .结论 山莨菪碱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兔的低血压状态 ,并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内毒素休克 一氧化氮 血压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龙海波 张训 侯凡凡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经颈外静脉一次性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O111B48.0×10...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经颈外静脉一次性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O111B48.0×109cfu/kg),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2和ET1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一次性注射LPS后,MAP呈双相下降;血浆TNFα活性变化呈陡直的单峰曲线;NO-2含量于实验后30分钟迅速增高,实验后6小时达峰值,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实验前;实验后24小时心脏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肝、肺和肾组织;血浆ET1含量呈双相增高(0.5小时、8小时),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注射前;血浆NO-2与ET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一次性静注LPS后,NO的生成迅速而持久地增加,ET1的合成与释放则呈双相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电针内关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晖 李春 +2 位作者 杜少辉 李伊为 陈东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1.5mg/kg、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 10 0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 ,用电针内关和氨基胍作对照干预处理 ,右颈...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1.5mg/kg、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 10 0mg/kg造成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 ,用电针内关和氨基胍作对照干预处理 ,右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压 ,取血浆检测NO、TNFα浓度。结果 电针内关可以使内毒素休克大鼠血压回升 ,降低血浆NO、TNFα浓度。结论 电针内关可以改善内毒素休克时的低血压 ,有抗休克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内关 内毒素 休克 大鼠 血浆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 LPS TNFΑ NO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华栋 周玉淑 +1 位作者 于学忠 邵孝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39-641,共3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用大白兔2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14 只),对照组(12 只),休克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6、IL-8、NO的...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用大白兔2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14 只),对照组(12 只),休克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 6、IL-8、NO的动态变化,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两组动物均观察24 小时、48 小时存活率。结果 大白兔发生失血性休克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 、NO的水平与休克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死亡动物中血浆上述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存活动物。结论 内毒素血症、细胞因子、NO等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促使失血性休克向不可逆方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内毒素血症 细胞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杜少辉 黄彬 +3 位作者 陈东风 黎晖 李伊为 魏志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7-79,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 PS) 1.5 m g/ kg、腹腔注射 D 氨基半乳糖 (D Gal N) 10 0 mg/ 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i NOS在...  目的 :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射内毒素 (L PS) 1.5 m g/ kg、腹腔注射 D 氨基半乳糖 (D Gal N) 10 0 mg/ kg造成内毒素休克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i NOS在脑区的表达。结果 :内毒素组 i 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纹状体、脑干、小脑等 ;牛珀至宝微丸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 i 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牛珀至宝微丸治疗内毒素休克脑损伤与下调 i NOS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珀至宝微丸 内毒素休克 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表达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内毒素休克时海马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鹏 凌亦凌 +2 位作者 牛志云 段国辰 杨世方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内毒素休克(ES)时海马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经静脉注入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8mg/kg)复制ES模型。动物(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CCK-8+LPS组和非特...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内毒素休克(ES)时海马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经静脉注入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8mg/kg)复制ES模型。动物(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CCK-8+LPS组和非特异性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ro)+LPS组(n=8)。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光、电镜观察海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海马NOS和SOD活性、NO和MDA含量的改变,用SD大鼠(12只,同上复制模型及分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iNOS和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入LPS后出现MAP显著而持续下降(P<0.01);海马部位神经元损伤明显;iNOS和nNOS表达增强,NOS活性、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和P<0.01),SOD活性则降低(P<0.01)。预先注入CCK-8可明显减轻上述变化,预先注入Pro则加剧以上变化。结论:CCK-8可减轻ES时脑内海马部位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和抑制NO的过量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胆囊素 内毒素休克 海马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新生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虹 吴玉斌 +1 位作者 李玉杰 杜秀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关系 ,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对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 :健康7日龄 Wistar大鼠 117只 ,随机取 9只为...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关系 ,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对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 :健康7日龄 Wistar大鼠 117只 ,随机取 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 ,余 10 8只按腹腔注射的药物不同 ,分成对照组 (生理盐水 )、休克组〔精制内毒素 (L PS) 5 mg/ kg〕及治疗组 (L PS 5 mg/ kg加 Dex 5 m g/ kg) ,每组 9只。各组于实验后2、4、6和 2 4小时分别断头取血测定血气及血清 NO变化 ,并留取心脏组织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 c AMP及c GMP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 ,休克组血清 NO于 2小时开始显著升高 (P<0 .0 1) ,2 4小时达到高峰 ,浓度约为 0时的 12倍 ;Dex组血清 NO于 4小时开始升高 (P<0 .0 5 ) ,2 4小时达到高峰 (P<0 .0 1) ,但升高程度低于休克组 (P<0 .0 1)。 2与对照组比较 ,休克组心肌 c AMP、c GMP2小时开始升高 (P均 <0 .0 5 ) ,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 ,于 2 4小时浓度最高 (P均 <0 .0 1) ;Dex组心肌 c AMP、c GMP于 2小时显著升高 ,显著高于休克组 (P均 <0 .0 1) ,为基础值的 2倍 (P均 <0 .0 1) ,此后逐渐下降 ,至 2 4小时接近对照组。 3休克组血气在 2 4小时出现显著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伴低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毒素性休克 一氧化氮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大鼠
下载PDF
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文哲 宋燕 +1 位作者 谭岩 尹家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对照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每组各 8只。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复制大鼠内...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对照组和氨基胍治疗组 ,每组各 8只。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复制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 ,氨基胍治疗组采用氨基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大鼠肝脏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其血浆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可见 ,内毒素组肝组织有散在小脓肿灶形成 ,肝细胞坏死 ,中性白细胞浸润 ,而氨基胍治疗组的肝组织受损程度较轻。电镜下可见 ,内毒素组的肝细胞核出现融解性空斑 ,线粒体肿胀和线粒体嵴数量减少 ,而氨基胍则对肝脏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内毒素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给予氨基胍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氨基胍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活性 ,抑制了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过量的NO的产生 ,保护了肝脏的功能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 内毒素休克 大鼠 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内毒素吸附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NO,IL-6及IL-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海 赵剑秋 +3 位作者 彭晓静 刘洋 刘冰冰 蔡立松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吸附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各2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药物组造模前... 目的:探讨内毒素吸附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各2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药物组造模前30 min采用内毒素吸附剂进行灌胃。复苏后1 h、2 h、4 h、8 h、12 h检测所有大鼠血清NO、IL-6、IL-2及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NO、IL-、IL-2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模型组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吸附剂可明显降低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血清NO、IL-、IL-2及内毒素水平,对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吸附剂 失血性休克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