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adjunct caudal block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ingle blinded pilot study in a tertiary centre 被引量:3
1
作者 Kenneth Chen Allen Sim Alex Ford Kan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201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Objective:Caudal block provides satisfactory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in lower abdominal operations.This pilot study explores its safety and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assist... Objective:Caudal block provides satisfactory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in lower abdominal operations.This pilot study explores its safety and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Methods:From 2013 to 2014,40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d one received caudal block using ropivacaine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the other received standard analgesia.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pain score based on 11-point Likert scale(0e10)recorded at recovery room,and at 6,12,24,48,and 72 h after operation.All analgesic requirements,opioid-related adverse events and time to passage of flatus were examined.Results:Mean ag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milar(60.4 vs.62.3 years,p Z 0.33),as was Americ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ists(ASA)class,body mass index(BMI)and operation time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an pain scores was reported in recovery room(2 vs.3,p Z 0.34),and at 6 h(2 vs.2,p Z 0.94),12 h(0 vs.0,p Z 0.62),24 h(1 vs.0,p Z 0.58),48 h(1 vs.0,p Z 0.36)and 72 h(0 vs.0,p Z 0.78)postoperatively between control and caudal block groups,respectively.There was a higher mean opioid usage in the caudal block group 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though this wa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paracetamol usage was observed postoperatively.Median time to passage of flatus was similar(2.0 vs.2.0 days,p Z 0.97).There was one case of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 and no opioid-related adverse events observed.Hospital stay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2.5 vs.2.5 days,p Z 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dal block Robot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Post-operative pain ANALGESIA OPIOID
下载PDF
Caudal and Penile Blocks Demonstrate Similar Reliability and Efficacy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ircumcision: A Meta-Analysis
2
作者 Kiran Malik Ronald S. Chamberl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5期309-319,共11页
Purpose: Circumc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urgeries performed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Multiple regional analgesic techniques, including caudal (CB) and penile block (PB), have championed as offering optimal... Purpose: Circumci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urgeries performed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Multiple regional analgesic techniques, including caudal (CB) and penile block (PB), have championed as offering optimal analgesia for circumcision in the post-neonatal pediatric population without clear consensus. This meta-analysis sought to investigate CB and PB’s analgesic efficacy and the impact on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requirements in pediatric circumcisions.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of PubMed, Google Scholar, and Cochrane Library (1966-2016) was completed to identify all publishe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RCTs). Keywords searched included “circumcision”, “caudal block”, “penile block”, and “analgesia”.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limited to the comparison of PB versus CB in children less than 18 years of age and its efficacy towards circumcision. The efficacy, time to first additive analgesia, time to first micturition, duration of prolonged motor blockade, incidence of vomiting,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analyzed. Results: 9 RCTs involving 574 children (N = 287 in CB and PB) were included. No differences in analgesic efficacy (relative risk (RR) = 0.98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0.95 to 1.02;p = 0.328) or time to first additive analgesia were observed (standardized difference in mean (SDM) = 0.438, 95% CI = -0.04 to 0.92;p = 0.073). Time to first micturition (SDM = 0.680, 95% CI = 0.40 to 0.96;p p = 0.007)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CB. 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groups in regards to the incidence of vomiting (RR = 1.56, 95% CI = 0.91 to 2.67;p = 0.107) and length of stay (SDM = 0.741, 95% CI = -0.05 to 1.53;p = 0.066). Conclusion: CB and PB offer similar analgesic success rates for pediatric patients (age 18 months to 16 years) undergoing circumcision. CB is associated with a trend towards longer duration of analgesia, but is associated with prolonged urinary retention and delayed ambulation. CB use is recommended in non-ambulatory children, whereas PB is recommended in ambulatory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MCISION caudal block Penile block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陈鹤翔 唐杰 +4 位作者 任艳秋 谭美红 杨艳春 邹坤 夏中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18-122,共5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拟行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拟行精索鞘膜积液手术学龄前儿童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静脉开放后10~15 min完成右美托咪定0.4μg/kg泵注,同时行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比较两组入室时(T0)、骶管阻滞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苏醒后5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吸频率(Res);比较两组T4、苏醒后15 min(T6)、苏醒后30 min(T7)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记录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HR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Res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Res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T5时,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两组MAP和R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比较:两组PAED、Ramsay镇静评分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ED、Ramsay镇静评分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EOP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4、T6、T7时,两组PAED、Ramsay镇静及CHEOPS评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4、T6、T7时,两组PAED、Ramsay镇静及CHEO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可安全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精索鞘膜积液手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且具有更佳的镇静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 骶管阻滞 精索鞘膜积液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全芬 谢宇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单药组,各65例。患者均采用骶管阻滞镇痛方式,单药组...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单药组,各65例。患者均采用骶管阻滞镇痛方式,单药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则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数字评分法(NRS)]、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术后2、6、12、24 h的N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5);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可有效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骶管阻滞 肛肠手术 麻醉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郭宜姣 牛洪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术毕(T_(2))、术后2 h(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不同时间(术毕和术后6、12 h)炎性应激指标[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指标(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4、6 h)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B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T_(0)时,但观察组T_(1)、T_(2)、T_(3)时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观察组Cor、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 h,观察组W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和疼痛评分,缩短术后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效果优于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七氟烷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炎性应激 疼痛
下载PDF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儿童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萌 覃道锐 +3 位作者 杨博 谢敏 刘云飞 苏鹏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应用于儿童尿道下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行尿道下裂成型术的男性患儿(0~4岁)随机分为R组(骶管阻滞:0.20%罗哌卡因1 mL/kg)以及HR组(骶管阻滞:氢吗啡酮10μg/kg+0.20%罗哌卡因1 mL/k... 目的探究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应用于儿童尿道下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行尿道下裂成型术的男性患儿(0~4岁)随机分为R组(骶管阻滞:0.20%罗哌卡因1 mL/kg)以及HR组(骶管阻滞:氢吗啡酮10μg/kg+0.20%罗哌卡因1 mL/kg),每组55例。比较2组患儿术后镇痛时间,术后1、6、12、18、24 h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与R组相比,HR组患儿术后镇痛时间更长(P<0.01),术后12 h和18 h CHEOPS评分更低(P<0.05),2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能够安全地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并有效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改善患儿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尿道下裂 儿童 骶管阻滞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骶管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患儿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健 徐世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组,给予全身麻醉]17例、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组,给予全身麻醉]17例、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组(GQ组)17例、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GC组)21例。记录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观察患儿麻醉开始前(T_(0))、麻醉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并比较术中麻醉药总量、阿片类药物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G组比较,GC组和GQ组各时点PAE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C组和GQ组各时点的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G组比较,GC组和GQ组各时点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C组和GQ组各时点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与G组比较,GC组、GQ组T_(1)和T_(2)时点的MAP和H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_(0)时点比较,GC组、GQ组在T_(1)和T_(2)时点的MAP和HR均下降,而G组MAP和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组比较,GC组、GQ组术中丙泊酚总量、顺式阿曲库胺总量、芬太尼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0.091、0.100、0.402)。GC组、GQ组麻醉时间较G组长,拔管时间较G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骶管阻滞、腰方肌阻滞在小儿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中均有较高安全性,更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早期苏醒,降低苏醒期躁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手术 腹腔镜检查 骶管阻滞 腰方肌阻滞 术后躁动 全身麻醉 内环口缝扎手术
下载PDF
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或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用于高位肛瘘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8
作者 吕卫国 尹述洲 倪锦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88-91,96,共5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用于高位肛瘘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高位肛瘘切除术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骶管阻滞)、Ⅱ组(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骶管阻滞)和Ⅲ...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用于高位肛瘘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行高位肛瘘切除术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骶管阻滞)、Ⅱ组(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骶管阻滞)和Ⅲ组(单纯骶管阻滞),每组21例。Ⅰ组患者骶管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Ⅱ组患者骶管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地塞米松5 mg;Ⅲ组患者骶管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20 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即刻及手术开始后10、2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时的疼痛程度;比较患者出室后2、6、12、24 h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首次帕瑞昔布钠使用时间及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数、曲马多使用人数。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尿潴留、低血压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即刻及手术开始后10、20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出室后2、6 h的VAS评分高于Ⅰ组、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首次帕瑞昔布钠使用时间短于Ⅰ组、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曲马多使用人数多于Ⅰ组、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PONV发生率高于Ⅰ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尿潴留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或骶管内注射地塞米松均能增强高位肛瘘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地塞米松 肛肠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王府 张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2-607,共6页
目的: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起效快和麻醉效果明确等特点,是儿童和成人接受下肢、泌尿系统或肛肠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IV-DEX)是区域麻醉过程中常用的镇静方法,显示了其对局... 目的: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起效快和麻醉效果明确等特点,是儿童和成人接受下肢、泌尿系统或肛肠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IV-DEX)是区域麻醉过程中常用的镇静方法,显示了其对局麻药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IV-DEX是否会降低局麻药骶管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方法:纳入60例计划行择期痔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组(intravenous-normal saline,IV-NS组)和IV-DEX组。IV-NS组和IV-DEX组分别在骶管阻滞前15 min静脉输注20 mL生理盐水和1μg/kg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采用Dixon-Massey“上下”顺序分配法确定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EC50。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需要药物处理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中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IV-NS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EC50为0.280%,IV-DEX组为0.233%(P<0.05)。与IV-NS组相比,IV-DEX组中罗哌卡因的EC50降低16.8%(P=0.000),具有统计学差异。2组间需要药物治疗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中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V-DEX可以降低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EC50,但IV-DEX可能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增加。因此,IV-DEX与局麻药协同作用的最佳剂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右美托咪定 半数有效浓度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非静脉给药对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雪峰 赵亮 +4 位作者 刘旭东 李艳 甄瑞鑫 段凤梅 刘玉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1μg·kg-1滴鼻,另2组患儿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30min后不能顺利转入手术室及诱导时不能耐受面罩或七氟醚的患儿给予丙泊酚1mg·kg-1。罗骶组和DEX鼻组患儿行骶管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1,DEX骶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1mL·kg-1+DEX 1μg·kg-1,药物总量20mL。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离开父母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期面罩和七氟醚接受评分;记录患儿离开父母的满意度、面罩吸氧和七氟醚吸入的接受满意度;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苏醒期喉痉挛、苏醒延迟及苏醒躁动评分;记录麻醉恢复评分及丙泊酚的用量;记录术后4、8、12、16、20和24h时的镇静评分。结果:DEX鼻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面罩诱导和七氟醚接受评分、患儿家属分离满意度、面罩和七氟醚接受满意度均高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鼻组患儿诱导时间短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均无苏醒延迟发生,罗骶组患儿喉痉挛和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EX鼻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麻醉后意识、呼吸、活动评分和麻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4h时镇静评分均小于3分,DEX鼻组和DEX骶组8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P<0.05),DEX骶组12、16和20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和DEX鼻组(P<0.05),3组患儿术后24h时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非静脉给药应用于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患儿可以安静合作地进入手术室,快速平稳完成诱导过程,苏醒躁动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早期术后镇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骶管阻滞 镇静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媛 朱翔 +2 位作者 薛灵芝 曹苏 佘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4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non四分评分法,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采用OPS法评定术后2 h、4 h、8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 RD组阻滞起效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8 h、12 h RD组OP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较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麻醉 骶管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式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纪风涛 蔡肖衡 +5 位作者 吴强 梁建军 杨勇志 叶西就 苗利萍 曹铭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1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LH)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LH息儿6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C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各30例。检测术...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1aparoscopic herniorrhaphy,LH)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LH息儿6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C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各3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检测动脉血气,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费用。结果:C组气腹后各时点Cor、NE、E、ACHT水平与气腹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气腹后上述各指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5),且显著高于C组同时点(P〈0.05)。与气腹前比较,C组气腹后MAP及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息儿气腹30min后PaCO:均显著增加(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C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14,7±4.9)minvs(22.1±5.4)min,t=-5.583,P=0.000];C组术后镇痛需求率显著低于G组(5/30vs13/30,x^2=5.079,P=0.024),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6/30vs11/30 ,x^2=2.052,P=0.152);C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599±62)元vs(1964±238)元,t=-30.504,P=0.000]。结论:骶麻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有效抑制小儿LH围术期的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患儿术毕苏醒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骶管阻滞 腹腔镜疝修补术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在非住院肛肠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建虎 李天佐 +2 位作者 杨茜芳 叶明 张旭光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63-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骶管阻滞、骶管阻滞复合镇静、静脉全身麻醉和吸入全身麻醉用于非住院肛肠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ASAⅠ~Ⅲ级行非住院手术治疗的肛肠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骶管阻滞组(Ⅰ组)、骶管阻滞+镇... 目的 探讨改良骶管阻滞、骶管阻滞复合镇静、静脉全身麻醉和吸入全身麻醉用于非住院肛肠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ASAⅠ~Ⅲ级行非住院手术治疗的肛肠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骶管阻滞组(Ⅰ组)、骶管阻滞+镇静组(Ⅱ组)、静脉全麻组(Ⅲ组)、吸入全麻组(Ⅳ组)。结果 Ⅰ组、Ⅱ组各观察时点MAP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5时的HR较T1时降低(P〈0.05)。Ⅲ组和Ⅳ组T2和T5时MAP、HR均显著低于T1时(P〈0.05)。改良骶管阻滞成功率为95%(57/60)。4组PACU停留时间分别为(40.2±8.5)min、(45.7±9.8)min、(42.3±9.9)min、(43.5±10.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院前疼痛VAS评分各组均〈3分。结论 改良骶管阻滞复合咪达唑仑镇静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非住院肛肠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喉罩静脉或吸入全身麻醉可作为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住院手术 肛肠手术 骶管阻滞 镇静 全麻 喉罩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时加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形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丰 赵聪聪 +4 位作者 覃倩 种皓 郑少强 周雁 王庚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3期4613-4620,共8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时加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矫形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择期小儿DDH矫形术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时加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矫形术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择期小儿DDH矫形术的4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儿均行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均在联合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阻滞,其中试验组使用0.20%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μg/kg)混合液,混合液使用量为1 mL/kg;对照组单纯使用0.20%罗哌卡因,容量为1 mL/kg。在骶管注药前和注药后5、10、20、30、60、120、180 min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测定术后2、4、6、12、24、36和48 h的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术后首次觅求系统性镇痛药物的时间;采用Ramsay评分法评估术后拔管即刻、回病房即刻及回病房2 h后的镇静程度;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注药后10、20、30、60 min的心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患儿注药后心率及MAP较注药前显著变化,且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术中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对术后首次觅求系统性镇痛药物(乙酰氨基酚)的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18(16,20)h比16(12,18)h](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12、24 h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2、24、36、48 h的FLACC评分均高于术后2、4、6 h(P<0.05)。所有患儿术后均未采用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方式镇痛。试验组患儿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0.4%(7/23)比4.3%(1/23)](P<0.05)。试验组患儿拔管后即刻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过度镇静。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1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20%罗哌卡因用于小儿DDH矫形术骶管阻滞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较满意,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患儿术后首次觅求镇痛药物的时间延后,并可改善术后12 h和24 h时镇痛评分,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骶管阻滞 右美托咪定 镇痛作用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成人肛肠手术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建虎 李天佐 +2 位作者 何金哲 陶琨 董慧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531-5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来评价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佳浓度。方法90例ASAI~II择期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成人骶管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循环功能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来评价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佳浓度。方法90例ASAI~II择期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俯卧位行改良骶管阻滞,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3min后无不良反应,分别给予0.375%、0.5%、0.75%罗哌卡因各20ml。记录麻醉效果(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对循环功能的影响(BP、HR、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术后进行随访。结果0.375%组麻醉起效时间[(9.5±4.5)min]显著长于0.5%组和0.75%组[(8.0±3.0)min,(6.0±2.3)min],而维持时间[(5.0±2.1)min]较0.5%组和0.75%组[(7.0±2.3)min,(8.9±3.2)min]短,且麻醉效果差。0.75%组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长,但术后运动阻滞程度重、尿潴留发生率较高。结论0.5%的罗哌卡因应用于成人骶管阻滞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 手术 肛肠
下载PDF
骶管右美托咪定对儿童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急性内脏痛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亚涛 冷玉芳 +2 位作者 刘永强 万占海 鲁雅琴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增加右美托咪定到骶管罗哌卡因对儿童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急性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并观察镇静作用。方法24例择期Soave手术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后异氟醚吸人维持并行骶管阻滞。右美托咪定(D组):右美托咪定1μg/kg... 目的探讨增加右美托咪定到骶管罗哌卡因对儿童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急性内脏痛的镇痛作用,并观察镇静作用。方法24例择期Soave手术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气管插管后异氟醚吸人维持并行骶管阻滞。右美托咪定(D组):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mlMkg,对照组(C组):0.25%罗哌卡因1mL/kg。手术中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呼末异氟醚浓度(end - tidal concentration of isoflurane,ETiso)。记录手术后苏醒时间。手术后不同时点采用小儿的疼痛行为评估(FLACC)疼痛评分和睁眼反应评分对患儿进行镇痛、镇静评分并比较。结果手术中平均ETisoD组低于C组(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后24h内首次镇痛药物治疗时间,D组10(8—12)h长于C组4(3~5)h(P〈0.01)。手术后D组2、4、8hFLACC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镇静时间长于C组(P〈0.01)。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后苏醒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中,增加右美托咪定到骶管罗哌卡因,产生显著抑制急性内脏疼痛及镇静的协同作用,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骶管阻滞 内脏痛 急性 镇痛
下载PDF
0.2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时效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成忠平 苑妍新 陈卫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25%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60例(2~8岁)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L组(0.25%左旋布比卡因)和R组(0.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患儿麻醉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 目的研究0.25%左旋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25%罗哌卡因比较。方法选择60例(2~8岁)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L组(0.25%左旋布比卡因)和R组(0.25%罗哌卡因),每组30例。患儿麻醉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两组经骶裂孔给予局麻药1 mL/kg。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用七氟烷且均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测定骶管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记录HR、MAP、SpO2,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结果L组与R组的起效时间[(7.4±2.1)min vs(8.1±2.4)min]和镇痛时间[(423±37)min vs(388±4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1 mL/kg)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浓度、同剂量的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具有相似的药效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儿童
下载PDF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莹 罗丽 王亚峰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3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手术结束(T2)、清醒(T3)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记录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于患儿清醒(T3)、术后2 h(T4)、4 h(T5)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儿SpO_(2)在T3时点较高,拔管时间较早,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追加芬太尼镇痛2例,且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两组患儿HR、SBP、DBP在各时间点对比、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安全性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且术后苏醒拔管快,缩短治疗周期,是婴幼儿腹股沟区日间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骶管阻滞 婴幼儿 日间手术
下载PDF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琳琳 董有静 李国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396-398,共3页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曲马多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A组)、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kg(B组)和...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曲马多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A组)、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kg(B组)和0.7%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曲马多1 mg/kg(C组)。结果用OPS法及Ramsay法分别进行镇痛及镇静评分并随访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12 h、24h OPS<4分的百分率B和C组明显高于A组(P<0.05),B和C组在术后24 h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B和C组在术后6 h内各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B和C组术后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骶管注入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曲马多 骶管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全麻苏醒期躁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媛 杜彬 贾英萍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80例小儿Ⅲ型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年龄3~6岁。随机分为4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n=20);1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对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80例小儿Ⅲ型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年龄3~6岁。随机分为4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R组,n=20);1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1组,n=20);2μg/kg右美托咪定+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DR2组,n=20);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DVR组,n=20)。七氟醚诱导并放置喉罩后,持续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L/min)并调整七氟醚浓度至BIS值维持在40~50。 DVR组静脉泵注0.5μg/( kg·h)右美托咪定。其余三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并注入1mL/kg各组药物(最大量不超过20mL),术毕拔除喉罩送至复苏室。主要观察指标是拔除喉罩时(T1)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2、4h(T2和T4)患儿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R组相比DR1、DR2、DVR组拔喉罩时SAS评分明显降低,T2和T4时点Ramsay评分明显升高。与DVR组相比,其余三组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与DR1组相比,其余三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而R组苏醒期药物镇静的使用率明显增高。 R组6例发生术后创面出血感染、2例发生尿道瘘。结论右美托咪定骶管应用明显降低苏醒期间躁动反应,且1μg/kg右美托咪定剂量效果最好,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骶管麻醉 小儿 尿道下裂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