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9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and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1
作者 WU Yuntong ZHANG Lid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1期549-554,共6页
John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involves the cor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son and belief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However,there is always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scope of adaptation of this theor... John Locke’s tolerance theory involves the core iss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son and belief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However,there is always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scope of adaptation of this theory is within a religion,between religions,or in a broader field.Considering that the overall moral approach of Locke’s philosophy requires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as a defense,and examining it from this point of view,it can be found that Locke’s efforts to transcend Creationism with this argument have resulted in a successful breakthrough,which makes tolerance not only a religion topic,but also a social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 Locke the workmanship argument tolerance theory moral approach
下载PDF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in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2
作者 杨欣 CHEN Fe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2期257-279,共23页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represented by strategic litigation have become a new force to promote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mong them, using the norms and theories of human rights law to present litigation claims, cond...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represented by strategic litigation have become a new force to promote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mong them, using the norms and theories of human rights law to present litigation claims, conduct legal reasoning, and form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trategies for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The Paris Agreement marked a major watershed for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in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Before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in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remained in its trial stage;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Paris Agreement, as a litigation strategy, it has become more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governa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The uncertainty of climate legal oblig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of climate targets have fostered new dimensions for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Shifting from an accountability logic to a litigation strategy, from international law to domestic law, from holding governments accountable to holding enterprises accountable. There are micro, medium, and macro paths to clarify the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all leading to truly integrating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s and ideas into a nation’s specific process of climate governance and valuing and leveraging the value of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as a tool,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limate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lawsuits strategic litigation human rights-based argumentation climate targets
下载PDF
气候司法本土化的三重逻辑:规范、价值和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杜辉 杨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定位、审判机制、裁判体系与规则等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特定背景和社会结构条件之中予以把握,其内在逻辑是涵括规范体系、价值序列和功能定位的动态体系。当前,中国气候司法规范体系中的多层次立法呈现间接、倡导属性,且多元化司法规范创制不足,体系化任务尚未完成,继而诱导出气候司法规范的周延性困境和融贯性难题。在此情形下,气候司法所保护法益的识别和核心价值尚未被清晰地析出,且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政策权衡、经济诱因等诸多外部因素限制着对气候变化案件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深刻地影响气候司法作为公益型司法与治理型司法的双重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此,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方式与进路需要基于规范、价值和功能三重逻辑及其呈现的问题或要求展开。首先,强化多重规范秩序的塑造,从公私法协同出发推动气候变化立法体系化,通过强化次级气候司法规范凝聚共识,借助多元法律解释方法提升气候司法规范体系的融通性。其次,以利益为核心建构法律论证的权威,通过涉碳利益的衡量强化裁判的实质理由,通过气候环境利益的多维保护强化裁判的开放性,通过外在因素与法律因素的平衡强化裁判的权威理由。最后,精准塑造气候司法的双重功能,以风险预防原则构建预防性公益型气候司法,以政策的司法化构建服务于“双碳”目标的治理型气候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司法 本土化 司法规范体系 法律论证 气候司法功能
下载PDF
论因明的知识谱系
4
作者 曾昭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208,共9页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的概念群;从研究范围来看,涵摄因明理论与应用。因明知识谱系的分析表明,与有效性推理不同,因明有着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应用范围。从产生之初,逻辑就是思想的论证工具。研究逻辑史、写作逻辑史理应从思想论证视角进入,从逻辑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发现并总结不同逻辑的各自特征,这是文明互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因明 论证结构 思想论证 知识谱系
下载PDF
基于任务转化的事件抽取通用框架
5
作者 李健 胡瑞娟 +1 位作者 张克亮 刘海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3-142,共10页
论元分散、多重事件和论元重叠是事件抽取长期面临的挑战,许多任务还存在触发词或位置标注缺失的情况。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任务转化的事件抽取通用框架,包括任务转化、关系抽取和事件预测3个模块。有触发词和无触发词的标注事件分别被转... 论元分散、多重事件和论元重叠是事件抽取长期面临的挑战,许多任务还存在触发词或位置标注缺失的情况。对此,提出一种基于任务转化的事件抽取通用框架,包括任务转化、关系抽取和事件预测3个模块。有触发词和无触发词的标注事件分别被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关系三元组;这些三元组将与原始文本一起作为关系抽取模型的训练数据;事件预测时先从输入文本中抽取三元组,再将它们还原为目标事件。对于训练语料中位置标注缺失的情况,设计了基于最短距离的论元定位算法。该框架在ChFinAnn数据集上取得81.6%的平均F1值,在DuEE-Fin数据集上的F1值为72.04%(在线提交结果),均达到目前的SOTA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事件抽取效果,而且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抽取 通用框架 任务转化 论元定位
下载PDF
基于案例推理的法律人工智能建模——以海波案例系统的法律解析为中心
6
作者 王彬 赵泽 《时代法学》 2024年第2期44-59,共16页
案例推理系统采取符号主义的路径进行法律人工智能建模,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刻画案例推理的过程,但是,传统逻辑工具难以对案例推理过程中的可废止过程进行刻画和表达。运用论证理论中的论证型式工具,对经典案例推理系统海波的工作原理进行... 案例推理系统采取符号主义的路径进行法律人工智能建模,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刻画案例推理的过程,但是,传统逻辑工具难以对案例推理过程中的可废止过程进行刻画和表达。运用论证理论中的论证型式工具,对经典案例推理系统海波的工作原理进行解析,可重构案例推理系统的逻辑模型,明确案例推理系统的智能界限。基于案例推理系统逻辑模型的解析,反思当下司法实践中的类案系统,可证立人工智能辅助司法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推理 人工智能 论证型式 类比推理 类比论证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分析—综合法与循环论证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文本再探
7
作者 陈广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9,共11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包含“异化劳动事实→异化劳动概念+‘资本家’→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综合过程。通过马克思的这种方法论,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在此文本中为自己制定的理论任务及性质,证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推论不是循环论证,并从多个方面澄清学界认为此推论是循环论证的质疑。以此为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思想层次和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分析—综合法的科学性和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分析—综合 循环论证
下载PDF
论受众预期与司法裁判的契合度不足及实践应对
8
作者 叶小兰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响,既在个案裁判中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及公众对案件的评判,乃至影响法官的考核,也在宏观上影响法治社会中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整体评价。基于对受众预期的重视,法官在完成司法审判活动及作出裁判的过程中,不仅要预测性地思考如何说服案件当事人,还要考虑如何让判决结果尽量为其他旁观者理解和接受,在法律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基于司法活动本质要求探索前瞻性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司法裁判 受众预期 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下载PDF
哲学,究竟是什么?
9
作者 贾未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4-41,109,共9页
对哲学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困难在于哲学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论,且其追求永无止境。哲学实际上不是知识性的“什么”。狭义上讲,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就是哲学史。广义上讲,哲学是一种通过论证来讲道理的科学,这种活动基于生活性,指向超... 对哲学下一个定义是困难的,困难在于哲学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论,且其追求永无止境。哲学实际上不是知识性的“什么”。狭义上讲,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就是哲学史。广义上讲,哲学是一种通过论证来讲道理的科学,这种活动基于生活性,指向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学科 理性 论证
下载PDF
劳动法适用新就业形态多阶证成之反思
10
作者 闫冬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4,共14页
多阶递进式的三段论证成是解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的主要方式:首先需要结合新就业形态在从属性方面的特征论证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存在劳动关系,随后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整体适用于新就业形态;最后再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于... 多阶递进式的三段论证成是解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的主要方式:首先需要结合新就业形态在从属性方面的特征论证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存在劳动关系,随后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整体适用于新就业形态;最后再论证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于新就业形态的具体场景。然而,在看似严密的论证逻辑中,多阶论证逐步打磨掉了具体新就业形态与具体劳动法制度各自的特征性棱角,凭借对抽象概念进行比对得出理论上的适用关系,却无法提升二者之间适用的耦合度。为了更恰当地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应减少劳动保护规则适用的论证层次,将劳动法具体制度的法益特点与新就业形态在具体场景下的从属性特征进行直接呼应,通过单阶证成解决具体制度对具体场景的适用妥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新就业形态 三段论 多阶论证
下载PDF
名词融合与复杂谓词的形成
11
作者 罗琼鹏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 文章以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踩雷乐视、取道北京”)为出发点,引入跨语言视角,探索汉语名词融合的句法、语义机制以及类型特征。在句法上,“V”和“N”通过词根移位融合,然后和事件有关的其他论旨角色会提升到“N”原有的论元槽位,表现为“VN”结构携带旁格论元的情况。在语义上,“N”并非“V”独立的语义论元,而是对“V”的语义进行修饰,对“V”所述事件进行限定和细分,但不改变“V”的价位。及物化的“VN”型复杂谓词的产生,不仅证明汉语中存在丰富的名词融合现象,更表明名词融合内部存在不同的演化轨迹,呈现谱系特性。文章提出的将形式语义学与分布式形态学相结合的形态—语义界面思路,为处理汉语中次短语层面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框架性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融合 动宾带宾 旁格论元 形态-语义界面 分布式形态学
下载PDF
司法裁判如何安置“社会命题”?
12
作者 雷磊 张翅翔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9,217,218,共15页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 司法裁判中的法律论证要同时运用“规则命题”和“社会命题”。社会命题既能够作为裁判理由增强判决的说服力,又能够成为裁判依据的内容辅助发挥依法裁判的功能。按照说理效果的不同,可区分出法官有强法定义务援引的社会命题,法官有弱法定义务参照的社会命题,以及法官仅有道德义务去参考的社会命题。不同类型的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在法律论证的外部证成层面呈现不同的结构关联:一方面,社会命题可以通过实质理由、解释依据或替补性法源的方式与规则命题相融合;另一方面,社会命题也可能与规则命题发生冲突,在依规则裁判优先的前提下通过设定差异化的论证负担来创制例外。由此,社会命题与规则命题共同致力于实现司法裁判的“二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命题 规则命题 法律论证 司法裁判 裁判理由
下载PDF
基于提示学习的篇章级事件论元抽取方法研究
13
作者 薛继伟 胡馨元 薛鹏杰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6期125-131,共7页
事件论元抽取是指在自然语言文本中识别出事件论元及其对应的角色,是事件抽取的关键。传统事件论元抽取方法将抽取范围局限在单个句子中,在面对长文本中论元分散的情况时表现不佳。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基于提示学习的篇章级事件论元抽... 事件论元抽取是指在自然语言文本中识别出事件论元及其对应的角色,是事件抽取的关键。传统事件论元抽取方法将抽取范围局限在单个句子中,在面对长文本中论元分散的情况时表现不佳。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基于提示学习的篇章级事件论元抽取方法,能根据提示信息在输入文本中获取事件论元,实现事件论元抽取。然而现有基于提示学习的方法大多是由人工手动构建提示模板,模板结构固定容易导致论元抽取错误。针对以上不足,该文在以往基于提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文本触发词为关键实现模板自动构建的方法,并在输入文本中融入事件角色语义信息,使模型能更好地捕获文本语义特征,提高事件论元抽取准确率。在篇章级数据集RAM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事件论元识别和事件论元分类的F1值分别达到54.3%和48.1%,相比最优的基准方法分别提升了1.8百分点和1.2百分点,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抽取 提示学习 触发词 跨度选择器 预训练语言模型
下载PDF
读后续写在高考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学的启示
14
作者 陈康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进一步深化教考衔接,助力普通高中落实新课标要求,高考英语科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续论”设计了读后续写题型,并于2016年开始在国内多个省份投入使用。面对新题型,高中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需准确把握“续”的内在... 为进一步深化教考衔接,助力普通高中落实新课标要求,高考英语科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续论”设计了读后续写题型,并于2016年开始在国内多个省份投入使用。面对新题型,高中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需准确把握“续”的内在机制,正确运用读后续写任务,革新教学方法,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高考英语 “续论” 读后续写
下载PDF
ADI模式下培养物理师范生科学推理能力实证研究
15
作者 高嵩 汪莹莹 蔡阳健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4期45-56,共12页
当下培养师范生科学推理能力的课程往往脱离真实的科学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对A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训练”课程进行了改革,引入论证驱动(argument-driven inquiry,简称ADI)的教学模式。在师范生进行了一学期的学习后,... 当下培养师范生科学推理能力的课程往往脱离真实的科学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对A师范大学物理师范专业“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训练”课程进行了改革,引入论证驱动(argument-driven inquiry,简称ADI)的教学模式。在师范生进行了一学期的学习后,应用认知网络分析法分析了他们科学推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师范生的科学推理能力。这为在真实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师范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提升师范生的素质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推理 ADI 师范生 物理实验 认知网络分析
下载PDF
何以韩国儒学?
16
作者 李甦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28,35,共9页
韩国儒学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韩国儒学者的哲学论辩;二是对中国儒学尤其是对中国朱子学的发展;三是因应国家的危难.韩国儒学也由此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的重“情”重“实”的特性.
关键词 李退溪 李栗谷 四七论辩 理气用事 实学
下载PDF
力动态视角的英语结果构式限制研究
17
作者 闫长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结果构式存在严格的词汇和句法限制问题,Wechsler提出事件-论元同构体态模式来解释上述限制,但是该模式解释力有限,也很难用于二语习得。文章提出用力动态图式来分析英语结果构式。典型的结果构式图式是:施力者+施力行为(包括方式)+受力... 结果构式存在严格的词汇和句法限制问题,Wechsler提出事件-论元同构体态模式来解释上述限制,但是该模式解释力有限,也很难用于二语习得。文章提出用力动态图式来分析英语结果构式。典型的结果构式图式是:施力者+施力行为(包括方式)+受力者+状态变化(力传递的结果),表达的意思是:施力者发出某种施力行为,该行为引起受力者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力传递的结果。力动态图式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Control构式,也能很好解释ECM结果构式。另外该图式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因而能更好地指导二语习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动态 英语结果构式 事件-论元同构体态模式 词汇和句法限制
下载PDF
基于续论的大学英语“听读后续说”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18
作者 杨燕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3-58,共6页
将“续论”指导下构建的“听读后续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索“听读后续说”这一续作形式在《新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听读后... 将“续论”指导下构建的“听读后续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索“听读后续说”这一续作形式在《新未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听读后续说”听说课堂对学生认知(如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情感(如学习态度、兴趣等)和语言层面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和“续说”研究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论 听读后续说 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促学效应
下载PDF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19
作者 杨志明 林小月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45-56,共12页
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仅仅依靠课文学习讲解或泛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为探索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一所普通高中实施一项为期14天的基于整本... 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仅仅依靠课文学习讲解或泛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为探索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一所普通高中实施一项为期14天的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实验。实验对象为该校高一和高二年级的45名学生志愿者。他们被分成6个小组,每组匹配1名导师,阅读材料包括《巴黎圣母院》《围城》《边城》等14本文学名著。实验结果表明,在整本书阅读后增加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可以非常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在文章立意、论据选择和论证过程等方面。这些进步可能得益于本实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提取、事实判断、整合诠释、逻辑推理,以及分析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水平。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将整本书阅读与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整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辩论训练 过程评价 高中生 议论文写作
下载PDF
雷达干扰信号弹道参数变化量分析方法
20
作者 王书宏 沈亲沐 +1 位作者 姚辉伟 杨威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1,共5页
本文中从模拟弹道导弹突防中末段对抗场景出发,依据弹道导弹的弹道特性以及突防中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延时特征,提出了一种雷达干扰信号弹道参数变化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提取有效的轨道数据,确定干扰信号的位置,计算干扰信号的轨道,定量地... 本文中从模拟弹道导弹突防中末段对抗场景出发,依据弹道导弹的弹道特性以及突防中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延时特征,提出了一种雷达干扰信号弹道参数变化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提取有效的轨道数据,确定干扰信号的位置,计算干扰信号的轨道,定量地分析干扰信号的弹道参数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雷达干扰信号的轨迹能形成稳定逼真的弹道,所提出的方法对选择更优的弹道导弹突防策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导弹 雷达干扰 突防 参数变化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