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trends in Serbia during 1991–2010: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and a 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被引量:3
1
作者 Milena Ilic Irena Ilic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518-527,共10页
Background: For both men and women worldwide, colorectal cancer i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mortality 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Serbia between 1991 and 2010... Background: For both men and women worldwide, colorectal cancer i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mortality 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Serbia between 1991 and 2010,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Methods: 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stimate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 with the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Furthermore,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birth cohort and calendar period on the observed temporal trends.Results: 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rend in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in Serbia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APC = 1.6%, 95% CI 1.3%–1.8%). Colorectal cancer showed an increased mortality trend in both men(AAPC –2.2%) and women(AAPC rend of colorectal cancer mo= 2.0%, 95% CI 1.7%= 1.0%, 95% CI 0.6%–1.4%). The temporal t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irth cohort(P < 0.05), whereas the study period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rend(P = 0.072).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increased for the first several birth cohorts in Serbia(from 1916 to 1955), followed by downward flexion for people born after the 1960 s. According to comparability test, overall mortality trends for colon cancer and rectal and anal cancer were not parallel(the final selected model rejected parallelism, P < 0.05).Conclusions: We found that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in Serbia increased considerabl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Mortality increased particularly in men, but the trends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age group and subsite. In Serbia,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colorectal cancer burden, especi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al screening program, as well as treatment improvements and measures to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a healthy lifestyle,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尔维亚 队列分析 结直肠癌 回归分析 死亡率 连接点 龄期 大肠癌
下载PDF
2015—2021年百色市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胜男 许世华 +4 位作者 黄荣超 陈坚 赵春茹 蒙明虑 马迎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7-1394,共8页
背景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疾病负担较严峻,已成为制约人群健康期望寿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了解百色市2015—2021年4类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情况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 背景我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疾病负担较严峻,已成为制约人群健康期望寿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了解百色市2015—2021年4类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情况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情况,为制定西部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5—2021年登记在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计算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运用Joinpoint 24.0软件,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结果2015—2021年,百色市4类慢性病粗死亡率为549.06/10万(AAPC=0.13%),标化死亡率为302.92/10万(AAPC=-5.66%),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1.66%,P=0.046)。其中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2.74%,P=0.004;AAPC=2.43%,P=0.013;AAPC=3.17%,P=0.011),男性、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8.66%,P=0.023;AAPC=-8.17%,P=0.027)。总人群、男性、女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别为15.77%、26.03%、10.42%,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6.89%,P=0.012;AAPC=-7.18%,P=0.007;AAPC=-6.94%,P=0.020)。男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约为女性的2.5倍。按照百色市2015—2021年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2030年百色市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62%,而2030年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值为13.69%,只有女性、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目标值高于预测值。需将2021—2030年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平均下降速度提高至2.63%,才能实现2030年的早死概率目标,其中男性的平均下降速度应提高至2.70%。糖尿病早死概率应被重点关注,其预测值低于目标值且差距较大,下降速度应提高至6.76%。结论2015—2021年百色市总人群、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以目前平均增长速度预测,百色市距离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值尚有差距。应以男性为重点关注人群,以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干预疾病,使2021—203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63%,才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早死概率 joinpoint回归分析 趋势分析 百色
下载PDF
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燕燕 神艳 +4 位作者 聂雷 刘燕青 甄娜 王霞 周超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 目的:分析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妇幼健康有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集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数据,运用JoinPoint模型,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00%,其中1991—2005年APC为-3.71%,2005—2013年APC为-8.16%,2013—2021年APC为-4.05%。1991—2021年我国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3.9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2年APC为-5.17%,2002—2010年APC为0.70%,2010—2021年APC为-5.82%;1991—2021年我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为-5.60%,30年间变化趋势出现2个拐点,其中1991—2004年APC为-3.55%,2004—2011年APC为-11.26%,2011—2021年APC为-4.14%。孕产妇主要死亡疾病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和肝病。结论:1991—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大于城市。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羊水栓塞仍是产科主要死亡疾病,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并优化多学科、全孕期精细管理,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变化趋势 joinpoint模型 死因占比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4
作者 张妤 刘飞 李玮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目的:分析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居民死亡情况及其趋势。方法:整理2002-2020年上海方松街道社区户籍居民全死因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其趋势。结果:上海方松街道社区2002-2020年合计死亡3293例,粗死亡率为354.63/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352.29/10万。2002-2020年合计粗死亡率AAPC为-2.46%(95%CI为-4.29%,-0.61%,P=0.01),合计中国标化死亡率AAPC为-2.72%(95%CI为-4.01%,-1.42%,P<0.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占32.71%),心血管疾病(占26.66%),呼吸系统疾病(占12.82%),消化系统疾病(占2.98%),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2.7%)。男、女性死亡率和标化率均逐年下降(均P<0.05)。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均P<0.001)。65~79岁组死亡率年均下降7.85%(P<0.001)。2002-2020年60~69岁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2.82%(0.23%,5.48%,P=0.034),80岁以上组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1.67%(0.48%,2.87%,P=0.009),均呈逐年上升;70~79岁死亡数占比AAPC(95%CI)为-3.53%(-5.04%,-2.00%,P<0.001),呈逐年下降。结论:上海方松街道社区居民的死亡存在性别、年龄和疾病差异,社区需加强65岁以下及男性居民的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监测 趋势分析 社区
下载PDF
中国城乡2002-2018年自杀死亡率发展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邹广顺 吕军城 董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8-833,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为中国自杀预防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提取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为中国自杀预防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提取2002年至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短期预测。结果:2002-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自杀死亡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下降幅度(AAPC=-8.2%,P<0.01)大于农村(AAPC=-6.4%,P<0.001);城市、农村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下降幅度(城市:AAPC=-9.3%,P<0.01;农村:AAPC=-7.8%,P<0.001)均大于男性居民(城市:AAPC=-6.8%,P<0.01;农村:AAPC=-6.0%,P<0.001);2008年、2007年分别为城市男性与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节点,2007年、2006年分别为农村男性与女性标化自杀死亡率变化节点。结论:2002-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标化自杀死亡率明显降低,男性居民成为自杀防控重点人群,农村仍然是自杀防控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死亡率 城乡﹔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下载PDF
Cancer mortality in Serbia, 1991-2015: an age-period-cohort and 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被引量:10
6
作者 Milena Ilic Irena Ilic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8年第1期120-135,共16页
Background:As the result of dramatic political changes,civil wars,and a long-term refugee crisis from the end of the last to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the population of Serbia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 Background:As the result of dramatic political changes,civil wars,and a long-term refugee crisis from the end of the last to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the population of Serbia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ancer mortality trends in Serbia.Methods:This nationwid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cancer mortality in Serbia during 1991-2015 using offi-cial data.The 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per 100,000)were calculated by direct standardization,using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by Segi.The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and corresponding 95%confidence interval(CI)were computed using 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address the possibl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temporal trends.Results:Over the 25-year study period,there were 466,075 cancer deaths(266,043 males and 200,032 females)in Serbia.Overall cancer mortality increased between 1991 and 2009 in both males(by+0.9%per year)and females(by+0.8%per year)and has been decreasing since then,by−0.9%annually in both sexes.For almost all major cancers except stomach cancer,cancer mortality in Serbia demonstrated upward trend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largest increases were noted in lung cancer among females(AAPC=+3.7,95%CI 3.5-3.9)and prostate cancer in males(AAPC=+1.9,95%CI 1.4-2.3).Conclusions:After two decades of increase,cancer mortality rates are finally declining in Serbia.Despite this,these rates place Serbia among th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mortality trend 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原文传递
2005-2016年中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灵烽 方硕文 +3 位作者 任晓晴 查震球 张滔 卢曼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5-2110,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2005-2016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不同人群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识别其变化... 目的:了解中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2005-2016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不同人群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识别其变化趋势。结果:2005-2016年全国、男女、城乡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58%、3.15%、4.01%、2.82%、6.08%(均P<0.05)。标化发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城市整体标化发病率(5.65/10万)高于农村(4.64/10万)。2005-2016年全国、男女、城乡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17%、3.08%、3.27%、2.74%、2.25%(均P<0.05)。男性整体标化死亡率(3.48/10万)高于女性(2.35/10万),农村(3.19/10万)高于城市(2.72/10万)。发病和死亡重点人群均为老年人,其中女性、农村人群的发病和死亡高峰在70~岁组,而男性、城市人群的发病和死亡高峰在75~岁组。结论:全国脑及神经系统肿瘤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女性与农村居民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应加强重点人群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早期筛查和健康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及神经系统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时间趋势 joinpoint回归分析
下载PDF
2010—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恶性肿瘤死亡现况及Joinpoint回归分析
8
作者 徐仙 周思敏 +1 位作者 段振华 郭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收集成都市青白江区2010—2022年恶性肿瘤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现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按户籍导出成都市青白江区死亡时间为2010年至2022年的恶性肿瘤数据。通过SPSS 1... 目的收集成都市青白江区2010—2022年恶性肿瘤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现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按户籍导出成都市青白江区死亡时间为2010年至2022年的恶性肿瘤数据。通过SPSS 19.0计算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死亡顺位等指标,描述恶性肿瘤死亡现况,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运用Joinpoint 4.8.0.1,选用“死亡率”模式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恶性肿瘤死亡变化趋势,AAPC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0—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累计报告死亡12880例,粗死亡率236.40/10万,中标死亡率167.90/10万;男性中标死亡率高于于女性(χ^(2)=2077.877,P<0.001);造成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死亡的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2010—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粗死亡率(AAPC=1.990%,P=0.112)和中标死亡率(AAPC=-1.145%,P=0.4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分别以每年1.633%(P=0.037)和1.577%(P=0.037)的速度上升。食管癌(AAPC=-3.131%,P=0.002)、肝癌(AAPC=-5.000%,P=0.001)、胃癌(AAPC=-7.179%,P<0.001)的中标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癌和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分别以4.970%(P=0.028)和5.128%(P=0.024)的速度上升。结论2010—2022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恶性肿瘤死亡负担较重。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癌症早诊早治参与度是提高居民期望寿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趋势 joinpoint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199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死因变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丽菁 陈林利 +2 位作者 倪静宜 钱梦岑 方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0-566,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1996—2015年的死因变化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和死亡率的变化和趋势。方法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转折点(Joinpoint)回归对死亡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转折点的显著性检验采用置换检验,转折点的确定基于P<0.05。结果 2015年闵行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07%,较1996年上升了73.89%。近20年来,闵行区粗死亡率总体呈缓慢的上升趋势,年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为0.62%(P<0.05),标化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3.73%,P<0.05)。2015年闵行区户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前五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简称"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6%、-1.86%、-8.03%、-4.96%,P<0.05);内营代病的标化死亡率在1996—2001年大幅度上升(APC为16.58%,P<0.05),2001—2015年趋于平稳。结论上海市闵行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原因 死亡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下载PDF
2005—2019年江苏省昆山市儿童青少年死亡率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仝岚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昆山市0~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9年昆山市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昆山市0~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9年昆山市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利用Excel 2003、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8.0.1)软件完成数据统计描述和趋势判断。结果2005—2019年昆山市0~19岁儿童青少年户籍居民死亡率为21.81/10万~63.99/10万,平均粗死亡率为39.32/10万,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死因前5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8.14/10万)、损伤与中毒(7.20/10万)、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6.66/10万)、神经系统疾病(4.59/10万)、肿瘤(3.60/10万),前5位死因导致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昆山市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围生期和先天疾病、损伤与中毒是昆山市儿童青少年的主要死因,其中0~<5岁儿童青少年以围生期和先天疾病为主,5~19岁儿童青少年则以损伤与中毒为主,肿瘤次之。应联合社会各部门,构建综合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来预防和控制围生期和先天疾病、伤害、肿瘤和其他慢性疾病,以提升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儿童 死亡率 死因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轶勋 张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促进儿童健康的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2001至2010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10年间朝阳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促进儿童健康的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2001至2010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10年间朝阳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Х^2=6.763,P=0.009〈0.05;Х^2=6.518,P=0.011〈0.05;Х^2=6.508,P=0.011〈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2.32%和38.12%。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始终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首要原因,分别位于前5年和后5年的第1位死因。结论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面提高儿童健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因顺位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10年内死亡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静 朱俊 沈娴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调查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户籍资料和死亡资料,统计2011—2020年泰州市各年死亡率分布情况、不同年龄层患者死亡率分布情况、患者病因构成和死因构成情况。使用线... 目的调查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户籍资料和死亡资料,统计2011—2020年泰州市各年死亡率分布情况、不同年龄层患者死亡率分布情况、患者病因构成和死因构成情况。使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死亡率、病因、死因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城市和农村死亡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整体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不同地域比较,农村死亡率相对城市较高,P<0.05;不同性别比较,男性死亡率相对女性较高,P<0.05;2011—2020年,泰州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和农村死亡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整体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构成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构成比始终位居前3名,且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0.05;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的死因构成中,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全身性衰竭的构成比始终位居前3名,且营养不良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2011—2020年泰州市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患者、男性患者、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心脑血管事件、全身性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死亡率 病因 死亡原因 趋势分析
下载PDF
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艳芳 王胜 +1 位作者 李广普 张靖伟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96-402,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本辖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 目的通过分析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本辖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粗死亡率(简称死亡率)、死亡构成比、标化死亡率(SMR)、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及减寿率等进行居民死因分析。结果2015—2018年上海市朱泾镇居民死亡率为942.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85.46/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1029.10/10万)较女性死亡率(857.17/10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P<0.01),且男性死亡率呈升高趋势(t=4.50,P<0.05);居民前五位死亡顺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和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中男性死因顺位第一位是恶性肿瘤,女性死因首位是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自55岁~年龄段开始增加并呈指数增长,恶性肿瘤死亡率自40岁~年龄段开始增加并呈指数增长,伤害自75岁~年龄段开始骤增,且以意外跌落为主;上海市朱泾镇居民(1~69)岁死亡者中,全部死因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13870.41人/a,平均减寿年数为22.37 a,平均减寿年数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AYLL值分别为24.16、7.37、5.77、1.06和0.93年。结论朱泾镇居民的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和伤害为主,其中恶性肿瘤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大,是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分析 潜在减寿年数 死亡趋势
下载PDF
2009-2019年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情况及人口构成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献琴 王维 +4 位作者 罗峥 徐洁 赵玫 徐晓云 李小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远郊社区居民死亡特征及其趋势,为改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根据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人口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等指标对居民全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人口构成因素和非人口构成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2009—2019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居民死亡2751人,粗死亡率为714.37/10万,中国标化死亡率为266.45/10万。总人口中国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95%CI)=-1.71%(-3.01%,-0.40%),P=0.03],粗死亡率呈显著上升态势[AAPC(95%CI)=2.42%(0.74%,4.12%),P=0.01];男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95%CI)=3.24%(1.31%,5.20%),P=0.004],女性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95%CI)=-2.77%(-4.77%,-0.72%),P=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以2009年为基准,2014—2019年死亡率增加值中人口构成因素贡献151.08/10万,贡献率为73.78%,高于2009—2013年的相应数据(37.55/10万,61.58%)。结论当地居民死亡率的上升主要与老龄化有关,关注社区老年人健康需要,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死因 死亡率 人口构成因素 差异分析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山东省1970-2021年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
15
作者 楚洁 鹿子龙 +7 位作者 刘丹茹 徐晓慧 任杰 董静 付振涛 陈先献 郭晓雷 徐爱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9-686,共8页
目的描述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资料来自山东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3次山东省死因回顾性调查。采用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观察指标描述山... 目的描述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死亡水平及死亡谱变动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资料来自山东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和3次山东省死因回顾性调查。采用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死亡构成比等观察指标描述山东省不同年份总死亡和主要死因死亡水平的变化,使用差别分解法定量测量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贡献值的大小。结果1970-2021年山东省居民粗死亡率基本平稳,2020-2021年(732.73/10万)较1970-1974年(671.98/10万)略有上升。标化死亡率持续且明显下降,2020-2021年(183.39/10万)较1970-1974年(568.00/10万)下降了67.71%。人口因素对死亡率的负性增长和非人口因素的正性降低作用相互抵消使死亡率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始终为首位死因,但死亡构成比从1970-1974年的19.70%上升至2020-2021年的54.72%。恶性肿瘤从第4位(11.46%)上升至第2位(25.70%),伤害从第7位(5.85%)上升至第3位(5.5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从第2位(12.87%)下降至第4位(4.99%),传染病从第3位(12.27%)下降至第10位(0.42%)。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科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降幅均超过50.00%。死亡人群的年龄分布、不同年龄人群以及城乡死亡谱均发生显著变化。2020-2021年0~14岁人群死亡占0.54%,较1970-1974年下降了97.05%,≥75岁人群死亡占55.14%,上升了55.75%;所有年龄段人群感染性疾病的位次显著下降,儿童青少年人群伤害、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位次显著上升,中老年人群中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位次上升。城乡死亡谱差别明显缩小,2020-2021年城乡主要死因位次基本一致。结论山东省居民死亡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成为当前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1970-2021年山东省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人口老龄化效应仍不断显现,应大力发展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疾病与伤害的救治、预防、保健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 差别分解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2002—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的特征及趋势
16
作者 王武 方利萍 +3 位作者 晋珊 韩荣荣 张婕妤 徐兴兴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分析2002—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青浦区户籍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CMR)、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应用Joinpoint回归... 【目的】分析2002—2020年上海市青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青浦区户籍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CMR)、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伤害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2—2020年该区居民伤害死亡的年平均CMR为50.27/10万,世界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世标率)为30.08/10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中标率)为35.5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Z年均CMR=54.402,Mantel-Hanszelχ^(2)=1742.509,P<0.01),总体伤害死亡的世标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4.07%(95%CI:-5.23%~-2.90%),P<0.001]。前4位伤害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非故意跌落、溺水、自杀。0~岁、15~岁、≥65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分别为溺水、运输事故、非故意跌落。运输事故、溺水、自杀的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8.22%(95%CI:-10.16%~-6.24%)、-6.99%(95%CI:-9.68%~-4.22%)、-6.21%(95%CI:-9.38%~-2.94%)。【结论】青浦区居民伤害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伤害死亡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因监测 分布 趋势分析 joinpoint软件
原文传递
2004―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素贤 蒋帅 +4 位作者 赵要军 段彦然 穆子涵 王晶 汤艳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分析2004―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人群伤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04―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提取年龄、性别和城乡伤害类别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 目的分析2004―2021年我国居民主要伤害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人群伤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04―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提取年龄、性别和城乡伤害类别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结果2004―2021年,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4.43%,P<0.001)。非故意跌落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12%,P<0.001),其余4个伤害类型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5.44%、-4.16%、-5.87%和-3.24%,均P<0.001)。从年龄组看,0~<15岁、15~<65岁和≥65岁年龄组首位伤害死因分别是溺水、道路交通事故和非故意跌落;≥65岁非故意跌落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82%,P=0.033)。从人群类型看,男性道路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伤害标化死亡率每年均高于城市,且农村男性是死亡率最高的群体。结论2004―2021年我国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男性、≥65岁老年人和农村人群是伤害死亡率防控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
原文传递
2015—2022年丹江口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趋势分析
18
作者 王建新 王亚雪 +3 位作者 朱静 张哲 计伊然 陈艳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了解丹江口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2022年丹江口市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监测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选择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 目的了解丹江口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2022年丹江口市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监测资料,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选择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表示指标的趋势变化。结果2015—2022年,丹江口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6254人,粗死亡率为178.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2.77/10万。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5.18%、5.56%和4.35%,P均<0.05)。随年龄增长,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9.22%,9.40%和8.53%,P均<0.05)。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的前10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胰腺癌、乳腺癌、脑恶性肿瘤和宫颈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8.49%。结论丹江口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肺癌、胃癌、肝癌为恶性肿瘤死亡主要死因,男性和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要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恶性肿瘤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趋势分析 joinpoint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中国香港居民出生期望寿命及死因变化趋势的Joinpoint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立勤 王荀 《中国校医》 2021年第6期424-426,457,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香港居民2008—2017年出生期望寿命及死因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死因变化。方法通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卫生署等获取香港居民2008—2017年出生期望寿命及死因登记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Joinpoint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香港居民2008—2017年出生期望寿命及死因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死因变化。方法通过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防护中心、卫生署等获取香港居民2008—2017年出生期望寿命及死因登记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Joinpoint回归分析其全人群、各性别的死因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7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4%(t=-13.533,P<0.01);男性出生期望寿命从2008年的79.4岁上升至2017年的81.9岁,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3%(P<0.05),其中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2008—2013年出生期望寿命增长较快,APC为0.4%(t=7.164,P<0.05),2013—2017年出生期望寿命增加速度减缓,APC为0.2%(t=2.841,P<0.05);女性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平缓无转折点,APC为0.3%(t=11.652,P<0.05);自2013年肺炎取代心脏病成为全人群第二大死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死因顺位的前四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肺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其中认知障碍症标化死亡率上升迅速,APC为5.4%(t=8.081,P<0.01);根据Joinpoint回归预测,至2022年认知障碍症将成为全人群死因的第六位,标化死亡率达8.0/10万。结论中国香港居民出生期望寿命呈延长趋势,而也随之变化,预测肺炎、认知障碍所致的死亡将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point回归分析 死亡原因 预期寿命
原文传递
2015—2022年天水市居民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20
作者 杨婧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4年第1期46-48,56,共4页
目的了解2015—2022年天水市居民死亡特征,分析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5—2022年天水市死因监测数据,并使用SPSS 22.0以卡方检验分析标化死亡率、死... 目的了解2015—2022年天水市居民死亡特征,分析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5—2022年天水市死因监测数据,并使用SPSS 22.0以卡方检验分析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15—2022年天水市男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20.40/10万和307.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17.638,P<0.05)。死因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0.60/10万、54.74/10万、34.10/10万、22.10/10万、9.45/10万,死因构成分别为57.82%、14.95%、9.36%、6.07%、2.59%。死因顺位前三位疾病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循环系统疾病(趋势χ^(2)=4100.385,P<0.05),肿瘤(趋势χ^(2)=171.160,P<0.05),呼吸系统疾病(趋势χ^(2)=208.475,P<0.05)。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死亡率 趋势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