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versity of Soil Fauna Communities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2
1
作者 LAN Hongbo RAN Jingcheng +3 位作者 YAO Wuqing WANG Wanhai YAO Zhengming MENG Huil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6期66-70,共5页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the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3,820 soil fauna was obtained, belonging to 31 orders, 11 classes, and 3 phyla...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the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 of Maolan Nature Reserve was investigated. A total of 3,820 soil fauna was obtained, belonging to 31 orders, 11 classes, and 3 phyla.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Araneae, Coleoptera and Hymenoptera, accounting for 48.90% of the total catch. There were 18 common groups and 10 rare groups. The divers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anzhai karst cave wetland had the largest soil fauna community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and that the Dongsai karst cave wetland had the largest number of groups and individual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oil fauna in the karst cave wetlands was analyzed: the number of soil fauna individuals showed a downtrend in summer, autumn, spring and winter; there were the highest number of phytophagous soil fauna, followed by predatory soil fauna and saprophagous soil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fauna Functional group KARST cave WETLAND Maolan
下载PDF
重庆武隆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巨猿化石
2
作者 胡海虔 黄万波 +4 位作者 魏光飚 代辉 熊璨 何树兴 姜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11,共11页
梅子湾大洞是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的一处水平溶洞,新近发现了9枚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大量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梅子湾大洞巨猿的牙齿化石尺寸偏小、龋齿率高、中老年个体比例大,属于早期的步氏巨猿类型。伴... 梅子湾大洞是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的一处水平溶洞,新近发现了9枚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大量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梅子湾大洞巨猿的牙齿化石尺寸偏小、龋齿率高、中老年个体比例大,属于早期的步氏巨猿类型。伴生动物群的多个物种也曾在重庆巫山龙骨坡、广西柳城巨猿洞、贵州毕节扒耳岩和广西崇左百孔洞及布兵盆地吹风洞等产地出现,表明梅子湾大洞巨猿动物群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该地点为重庆地区继巫山龙骨坡遗址以来的第2个巨猿化石点,其发现扩大了长江中上游流域巨猿化石的分布范围,增添了早更新世巨猿地理分布点,在南北纵向分布上填补了重庆巫山龙骨坡与贵州毕节扒耳岩之间的地理分布空白。长江中上游巨猿化石的再次发现,对巨猿及其动物群的演化、绝灭、地理分布和环境背景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氏巨猿 哺乳动物群 早更新世早期 梅子湾大洞 重庆
下载PDF
贵州毕节发现古人类化石与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凌霞 张立召 +6 位作者 杜抱朴 年小美 郑远文 张忠文 王翠斌 王新金 蔡回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5,共12页
2008年12月在贵州毕节团结乡首次发现麻窝口洞化石点,经2009年、2012年和2013年3次发掘,在麻窝口洞上部砂质黏土地层中共发现了四千余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2013年7月发现的3枚古人类牙齿,分别为左上犬齿、左上第一臼齿和右上第二臼齿。... 2008年12月在贵州毕节团结乡首次发现麻窝口洞化石点,经2009年、2012年和2013年3次发掘,在麻窝口洞上部砂质黏土地层中共发现了四千余件哺乳动物牙齿化石。2013年7月发现的3枚古人类牙齿,分别为左上犬齿、左上第一臼齿和右上第二臼齿。人类牙齿尺寸偏小,臼齿咬合面沟纹简单,没有复杂的咬合面皱纹和附尖齿带结构,牙根短而不显粗壮,上述特点有别于我国已经发现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可归入解剖学上的现代人。与人类相伴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初步鉴定共计8目20科43属53种,动物群组合反映出亚热带森林生态环境。根据动物群的时代特点,地貌地层及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测定,指示毕节麻窝口洞古人类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或者晚更新世早期,毕节古人类牙齿的发现为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及演化增添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麻窝口洞 哺乳动物群 贵州毕节
下载PDF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中西部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友邦 葛建邦 +2 位作者 黄晓红 陆施毅 郑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9-513,共5页
洞穴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木论自然保护区洞穴生物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工作,2011年6~8月,采用直接采样的方法,对保护区中西部已知14个洞穴的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共采得洞穴动物59种,隶属于13纲25目37科,包括真... 洞穴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木论自然保护区洞穴生物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工作,2011年6~8月,采用直接采样的方法,对保护区中西部已知14个洞穴的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共采得洞穴动物59种,隶属于13纲25目37科,包括真洞穴生物、喜洞穴生物和偶洞穴生物3大类群.木论洞穴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但面临严重的威胁,急需制定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减少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论自然保护区 洞穴生物 多样性 分布 保护
下载PDF
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24
5
作者 金昌柱 秦大公 +4 位作者 潘文石 王元 张颖奇 邓成龙 郑家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9-1137,共9页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 最近在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发现了步氏巨猿和似人似猿共生的新层位,与之伴生的有52种小哺乳动物,占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总数的62%,其中苏门答腊兔(Nesolagus)是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的化石。小哺乳动物群以南方早更新世常见的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中间猪尾鼠(Typhlomys intermedius)、拟低冠竹鼠(Rhizomys brachyrhizomyoides)、硕豪猪(Hystrix magna)、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edwardioidesi)等为代表,根据小哺乳动物群性质和与其他动物群对比以及磁性地层年代测定,表明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约距今120-160万年前)。该动物群由树鼩、扁颅蝠、小彩蝠、飞松鼠、笔尾树鼠、猪尾鼠等几乎是旧大陆热带-亚热带森林型动物组成,缺少北方类型,基本上属于热带森林动物群,这表明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环境。三合大洞小哺乳动物群是广西地区的首次发现,对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详细划分,探讨步氏巨猿演化和早期人类环境背景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左三合巨猿大洞 早更新世 小哺乳动物群 热带雨林环境
下载PDF
广西崇左三合大洞的早更新世反刍类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为 潘文石 +3 位作者 孙承凯 徐钦琦 秦大公 王元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205,共14页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丛生态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等灵长类的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类 巨猿动物群 三合大洞 广西崇左 早更新世
下载PDF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洞穴动物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学珍 牛长缨 +2 位作者 焦忠久 雷朝亮 谭学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洞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区之一,洞穴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目前研究甚少。2007年5–6月,对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8个洞穴中的动物进行了采集分类,共获标本180余号,隶属4门10纲20目31科36种(... 洞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区之一,洞穴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目前研究甚少。2007年5–6月,对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8个洞穴中的动物进行了采集分类,共获标本180余号,隶属4门10纲20目31科36种(或类群)。其中,洞穴灶马、马陆、蜘蛛等为洞穴常见类群,弹尾目、蜈蚣目、双翅目的蚊类、蝇类等是洞穴分布较广泛的类群,蜚蠊目、脉翅目等在洞穴中很少见到,是数量极少的稀有类群。潮湿洞穴比干燥洞穴物种多样性丰富,较深的洞穴比较浅的洞穴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同一洞穴中,潮湿的洞段比干燥洞段分布的洞穴动物数量多。就洞穴动物的居栖习性而言,洞穴温度适中、湿度大、洞穴环境稳定,不受外来洪水或外来生物的侵扰,比较适宜洞穴动物生存。另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洞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洞穴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为防止我国洞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须加强当地居民的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保护洞穴环境,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洞穴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长自然保护区 洞穴动物 分布 种类 居栖习性
下载PDF
斯洛文尼亚和中国贵州喀斯特洞穴动物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黎道洪 Boris Sket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70,共6页
2003年7-8月,中方专家野外考察了斯洛文尼亚的8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洞穴动物标本500余号,并对主要洞穴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收集相关资料200余篇。2004年2月斯方专家野外考察了中国贵州12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动物标本1000余号。本文... 2003年7-8月,中方专家野外考察了斯洛文尼亚的8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洞穴动物标本500余号,并对主要洞穴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收集相关资料200余篇。2004年2月斯方专家野外考察了中国贵州12个喀斯特洞穴,采集各类动物标本1000余号。本文对两国喀斯特洞穴内的主要动物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是斯洛文尼亚的物种丰富度比贵州的高:前者有533种,密度为65.80种/1000km2;后者有238种,密度为0.54种/1000km2。从洞穴蝙蝠看,两国均为24种;但区系成分不同,斯洛文尼亚全为古北界种,贵州则主要为东洋界成分(83%)。此外,文中还对比分析了斯洛文尼亚施科茨杨洞和贵州龙洞内的动物群落组成:前者以水生种为主体,后者全为陆生种。最后,对斯洛文尼亚无真洞穴鱼的问题及两国的洞穴动物起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动物标本 洞穴 贵州龙 动物起源 野外考察 区系成分 喀斯特 资料 采集
下载PDF
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 被引量:5
9
作者 董为 赵凌霞 +3 位作者 王新金 蔡回阳 郑远文 张忠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6,共13页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气候温暖,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毕节扒耳岩 裂隙堆积 早更新世 巨猿动物群 偶蹄目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培欣 李保生 +7 位作者 边戈果 何劲 温小浩 陈龙珠 李志文 刘韫 司月君 牛东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1-2038,共8页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碧寿洞 哺乳动物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末次间冰期末期 热带气候环境
下载PDF
广西扶绥岩亮洞与巨猿伴生的鼠亚科及其动物群的层序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元 王一飒 +3 位作者 王奕迪 秦超 秦大公 金昌柱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1-1054,共14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广西扶绥岩亮洞与步氏巨猿下颌骨伴生的鼠亚科化石,包括:锡金小鼠(相似种)(Mus cf.M.pahari)、小巢鼠(Micromys minut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原始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pr... 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广西扶绥岩亮洞与步氏巨猿下颌骨伴生的鼠亚科化石,包括:锡金小鼠(相似种)(Mus cf.M.pahari)、小巢鼠(Micromys minut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细狨鼠(Hapalomys gracilis)、原始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primitivus)、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拟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oides)和始家鼠(相似种)(Rattus cf.R.pristinus),共计8属9种,其中包括了6个绝灭种,鼠亚科绝灭种的比例高达67%。研究表明,岩亮洞鼠亚科动物群的性质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相关鼠类显得稍进步,但比湖北建始龙骨洞以及广西崇左泊岳山巨猿洞和三合大洞的鼠亚科组合都要原始,因此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可能距今约200万年)。此外,依据主要属种的形态差异和演化水平,本文还初步建立了广西左江流域更新世鼠亚科动物群的层序,从早到晚依次为:扶绥岩亮洞(距今约200万年)—崇左泊岳山巨猿洞(距今约180万年)—崇左三合大洞(距今约160-120万年)—木榄山智人洞(距今约11万年),这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南方早更新世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的系统演化,以及探讨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的划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左江流域 早更新世 扶绥岩亮洞 鼠亚科动物群 层序对比
下载PDF
金华双龙洞景区的不同海拔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晔 黄华 +2 位作者 陈雯 戚大石 郑荣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770-2773,共4页
2010年3~4月,对双龙洞景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677只,属4门、9纲、16个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其余11类为稀有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密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 2010年3~4月,对双龙洞景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677只,属4门、9纲、16个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其余11类为稀有类群。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密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类群数受海拔影响较小;各海拔群落的相似程度较小;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仅在海拔5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在海拔500 m Shannon-Wiener指数与丰富度指数下降,但在海拔900~1 100 m处又出现一个单峰图形;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略有下降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海拔 群落结构 双龙洞景区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爬行动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小飚 苏仕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6期206-210,共5页
为掌握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爬行动物资源现状,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2008年7月—2011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样方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景区的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景区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现已... 为掌握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爬行动物资源现状,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2008年7月—2011年7月,采用样线调查、样方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景区的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景区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现已记录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2科、32属,占广西现已记录的165种爬行动物的25.5%。其中,东洋界种类有38种,广布种4种,无古北界物种分布。区系组成上明显地以东洋界物种特别是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数量优势种有中国壁虎、中国石龙子、铜蜓蜥、南草蜥、渔游蛇、环纹华游蛇6种。最后对风景区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5条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动物 调查 区系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
下载PDF
广西崇左缺缺洞早更新世晚期堆积中与巨猿伴生的偶蹄类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为 王元 +3 位作者 白炜鹏 张颖奇 刘金毅 金昌柱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8,共13页
广西崇左缺缺洞早更新世晚期堆积中出土的与巨猿伴生的哺乳动物里共有4种偶蹄类化石:裴氏猪(Sus peii)、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以及周氏水牛(Bubalus chowi)。缺缺洞的裴氏猪... 广西崇左缺缺洞早更新世晚期堆积中出土的与巨猿伴生的哺乳动物里共有4种偶蹄类化石:裴氏猪(Sus peii)、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以及周氏水牛(Bubalus chowi)。缺缺洞的裴氏猪是这个种目前在地理分布上最靠南的记录。缺缺洞产出的广西巨羊下颌骨具有肿厚现象,与以储钙为主的大角鹿和容纳下犬齿的李氏野猪的下颌肿厚原因不同,而可能与广西巨羊以类似竹子和甘蔗之类的坚韧食物为食的食性有关。缺缺洞的周氏水牛是目前年代最早的水牛,可能是中更新世水牛的祖先。猪属和巨羊属在中国和西欧的早更新世地层中均有分布,指示自新近纪晚期以来欧亚大陆发生过动物群的迁徙或交流事件。缺缺洞动物群各个成员的生态习性指示在早更新世晚期缺缺洞一带生态环境为热带森林-林灌环境,周边有一些浅的水域。这种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巨猿以及相关的高等灵长类在那里生息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群 巨猿 广西巨羊 缺缺洞 广西崇左 早更新世晚期
下载PDF
云南元谋发现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悦容 李庆辰 +1 位作者 林一璞 姜础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7-175,共9页
本文记述云南元谋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化石洞穴堆积。哺乳动物种类均为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代表草原型生态环境;孢粉分析亦呈现出干、凉的稀树草原植被特征;^(14)C年代测定距今16540±1470年。本研究填补了元谋地... 本文记述云南元谋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化石洞穴堆积。哺乳动物种类均为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成员;代表草原型生态环境;孢粉分析亦呈现出干、凉的稀树草原植被特征;^(14)C年代测定距今16540±1470年。本研究填补了元谋地区晚更新世哺乳动物材料及洞穴堆积的空白,对进一步研究元谋盆地古环境、沉积类型及哺乳动物的生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晚更新世 云南元谋
下载PDF
中国的洞穴与裂隙堆积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万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洞穴和裂隙堆积是陆相地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它已成了我国地层表中的一个明确的时空单位,就目前信息,其地质时代从第三纪早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晚期。本世纪发现的洞穴堆积地点上千处,其中含古人类和古猿类... 洞穴和裂隙堆积是陆相地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它已成了我国地层表中的一个明确的时空单位,就目前信息,其地质时代从第三纪早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晚期。本世纪发现的洞穴堆积地点上千处,其中含古人类和古猿类化石的地点已达40多个,与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400余种。这些珍贵的史料,对研究第三纪以来洞穴堆积地层的时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裂隙堆积 时代划分 动物群 第三纪早期
下载PDF
广西扶绥岩亮洞早更新世独角犀年龄结构的分析
17
作者 严亚玲 金昌柱 +2 位作者 朱敏 刘毅弘 刘进余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44,共11页
岩亮洞是广西扶绥地区最近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巨猿化石点,经过初步发掘,采集到了丰富的巨猿材料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犀类化石居多,包括146颗完整的牙齿及十多件头后骨骼化石,从形态特征判断,这些犀类化石应属于独... 岩亮洞是广西扶绥地区最近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巨猿化石点,经过初步发掘,采集到了丰富的巨猿材料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犀类化石居多,包括146颗完整的牙齿及十多件头后骨骼化石,从形态特征判断,这些犀类化石应属于独角犀的一新种Rhinoceros fusuiensis。岩亮洞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以种群丰度最大而不同于其他已知东亚地区的巨猿动物群中的独角犀类材料。本文从犀类牙齿的主尖釉质层、齿质暴露程度、咀嚼面的磨蚀程度等方面对岩亮洞独角犀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该死亡群中至少有4头幼年个体、5头青年个体、5头成年个体和1头老年个体。依据牙齿磨蚀程度和牙齿萌出顺序对年龄结构的分析及统计显示,其中青年个体和成年个体最多,幼年个体次之,老年个体最少,其死亡的原因不是通常意义上磨耗型死亡,突发性的灾害可能是造成这种死亡年龄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扶绥岩亮洞 早更新世 巨猿动物群 独角犀 死亡年龄结构
下载PDF
新发现的周口店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及哺乳动物群研究
18
作者 田明中 曹伯勋 +3 位作者 袁铃声 赵志中 陈莲芳 涂丽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本文依据新发现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及哺乳动物化石方面的研究。年代学综合测定结果为距今12~1.9万年,这是周口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根据堆积物中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特征,进行了... 本文依据新发现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及哺乳动物化石方面的研究。年代学综合测定结果为距今12~1.9万年,这是周口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根据堆积物中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特征,进行了生态、种类方面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哺乳动物群─—东岭子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洞穴地层 哺乳动物群
下载PDF
富源刺托洞旧石器遗址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子雄 戴兴乾 +2 位作者 刘肃昆 刘经仁 杨正纯 《云南地质》 2001年第1期99-117,共19页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 ,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 ;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 ,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 (Ailuroooda Stegodonfauna)... 富源刺托洞的旧石器文化是适应岩溶地貌发育环境的产物 ,形成以小型石片、刮削器为主体的石器工业 ;当时的气候总体上是在热带、亚热带气候至暖温带之间波动 ,形成的动物群为非典型的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 (Ailuroooda Stegodonfauna)可与晚更新世的柳江动物群(西畴动物群 )对比 ;遗址时代为晚更新世 ,地质年龄测定 ( 14 C) >4× 10 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源刺托洞 石片石器工业 非典型的大熊猫-剑象动物群 晚更新世遗址
下载PDF
双河洞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占冬 Jean Bottazzi +4 位作者 赵欣楠 贺卫 Eric Sanson 李坡 程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 对贵州省境内的双河洞历次科考中发现的第四纪动物群化石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认为目前对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化石的发现者都是洞穴科考专家,古生物知识相对欠缺且重视不够是洞穴化石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以今年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发现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为样本,采用ICP-MS铀系定年方法对这批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盐岩包裹物的年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石群化石距今6.75万年,初步判定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这批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信息将为贵州(尤其是黔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 双河洞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