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ecasting vulnerability of deep extraction level excavations to drawinduced cave loads 被引量:3
1
作者 Matthew E.Pierc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527-534,共8页
Block and panel caving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mining of large and strong orebodies at large depths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1 k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phase of caving when the extracti... Block and panel caving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mining of large and strong orebodies at large depths below the ground surface (>1 k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duction phase of caving when the extraction level is fully developed and subjected to the weight of overlying caved material. A limit equilibrium solution for estimation of cave loads is critically reviewed and combined with existing empirical tools in order to forecast extraction level performance under cave loading. The analysis results, presented in nomogram form, suggest that the risk of severe squeezing of extraction level tunnels does not increase with cave depths below 500-1000 m due to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rching. Under normal extraction ratios (ER = ~50%), severe squeezing experienced from cave loads in deep mines appears to be unlikely in all but the weakest rock masses (σcm < 5 MPa, where σcm is the rock mass global strength), even with poor draw control or low drawpoint availability. The likelihood of severe squeezing is greater when large draw areas (HR = 50-75 m, where HR is the hydraulic radius) are combined with low drawpoint availability or poor draw control and locally higher extraction ratios (ER = ~75%), even in better quality rock (σcm = 5-10 MPa). The analysis results are back-analyzed with the extraction level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a doubling production of rate and draw area at the deep ore zone (DOZ) mine in Indonesia. The extraction level conditions predicted by the nomograms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experience at the DOZ, in which extraction level damag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roduction rampup,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drop in drawpoint avail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 CAVING Panel CAVING Extraction level DRAW control SQUEEZING
下载PDF
水位下降速率对岩溶土洞塌陷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陈学军 薛明明 宋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2-936,共15页
水位升降引起的水气压力变化会导致岩溶土洞塌陷。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相同供水速率不同排水速率下的水位升降波动对岩溶土洞的致塌过程,分析了水位升降波动过程中不同排水速率对既有土洞内水气压力... 水位升降引起的水气压力变化会导致岩溶土洞塌陷。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与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相同供水速率不同排水速率下的水位升降波动对岩溶土洞的致塌过程,分析了水位升降波动过程中不同排水速率对既有土洞内水气压力的变化、覆盖层土压、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排水速率,覆盖层变形、塌陷与水气压力的关系,提出了水位波动对土洞塌陷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排水速率对水气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水气压力的变化程度、响应时间与排水速率呈正相关。(2)覆盖层变形量、土压的变化与水气压力变化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不同,排水速率只是加快了其变化程度。(3)土洞变形、塌陷程度是综合因素所致。排水速率、水位波动次数对既有土洞中水气压力变化、以及土体变形效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室模型试验所得结论基本吻合。这些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水动力因素对岩溶塌陷的作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合理防治、预测岩溶塌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洞塌陷 物理模型试验 FLAC3D数值模拟 排水速率 水位波动
下载PDF
低位综放工作面提高顶煤回采率的放煤方式优化
3
作者 邢萌 王鹏宇 《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21-25,32,共6页
针对古城煤矿低位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低的问题,以S1306低位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现有放煤方式。首先,通过建立不同放煤方式与放煤口长度的PFC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煤口长度以及相同放煤口长度、不同放煤方式下顶煤回采率;其次... 针对古城煤矿低位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低的问题,以S1306低位综放工作面为背景,分析了现有放煤方式。首先,通过建立不同放煤方式与放煤口长度的PFC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煤口长度以及相同放煤口长度、不同放煤方式下顶煤回采率;其次,提出了双口间隔动态放煤方式,对比分析了单口顺序放煤、双口顺序放煤以及双口间隔动态放煤的顶煤回采率;最后,研究了不同采放比对3种放煤方式顶煤回采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位综放工作面顶煤回采率随着放煤口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放煤口长度一定时,单口顺序放煤顶煤回采率大于双口顺序放煤的顶煤回采率;双口间隔动态放煤顶煤回采率相较于单口顺序放煤提高了约8.44%,放煤时间节省了46%,且放煤均衡性优于单口顺序放煤与双口顺序放煤;双口间隔动态放煤和单口顺序放煤的顶煤回采率均随着采放比的增大而增大,当采放比小于1∶1时,双口间隔动态放煤顶煤回采率大于单口顺序放煤方式,当采放比大于1∶1时,两者之间差距明显减小,但双口间隔动态放煤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双口间隔动态放煤方式结合了低位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单口放煤方式顶煤回采率高和双口放煤方式放煤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综放工作面 放煤方式 顶煤回采率 放煤时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稳定性评价与黏结补强有效性研究
4
作者 裴强强 刘鸿 +3 位作者 崔惠萍 白玉书 王彦武 韩增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1-571,共11页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 顶板岩体层间开裂、崩落是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结构失稳的主要病害之一。调查北石窟寺平顶窟顶板发现,地层岩性、岩体层间抗拉强度、剥离体厚度、开口宽度及剥离体与基岩体连通率是影响开裂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提高平顶板安全储备,增强平顶窟顶板的整体稳定性,根据现场调查和定量计算分析,将顶板开裂岩体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4个等级,抽象简化为“悬臂式折断破坏”和“重力式坠落破坏”两种主要破坏方式,并提出针对北石窟寺顶板开裂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定量计算公式。通过北石窟寺现场注浆黏结试验发现,填充浆液面积覆盖率一般为40%~60%,对剥离体厚度不大于11.4 cm的裂隙岩石进行黏结加固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考虑8度抗震设防,其有效黏结厚度不大于10.89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石窟寺 平顶窟 稳定性 风险等级 黏结
下载PDF
长乐-诏安断裂带上台站洞体应变观测质量及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有明 尤宇星 +1 位作者 罗开奇 黄圣棕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1期90-92,97,共4页
泉州、莆田及厦门台同处于长乐-诏安断裂带上,选取3个台站2017—2021年洞体应变观测数据,分析资料的连续率、完整性及其内在质量。结果表明,泉州台洞体应变观测质量最好,其各项指标均可满足我国Ⅰ类台精度要求。各台洞体应变记录到的远... 泉州、莆田及厦门台同处于长乐-诏安断裂带上,选取3个台站2017—2021年洞体应变观测数据,分析资料的连续率、完整性及其内在质量。结果表明,泉州台洞体应变观测质量最好,其各项指标均可满足我国Ⅰ类台精度要求。各台洞体应变记录到的远震大震同震波形为震荡形,震级越大,振幅越大,持时越长,而近震大震同震波形则以脉冲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体应变 年动态 相对噪声水平指标 M2波潮汐因 同震波
下载PDF
宁强MS5.3地震前的LURR综合分析
6
作者 王秋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9-1456,共8页
2018年9月1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生了MS5.3地震,震源深度11 km。基于陕西区域2014—2018年地球物理观测资料,选取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以及地电场等观测手段的20个观测站点,采用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 2018年9月12日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发生了MS5.3地震,震源深度11 km。基于陕西区域2014—2018年地球物理观测资料,选取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以及地电场等观测手段的20个观测站点,采用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各个站点的加卸载响应比(LURR),对此次地震前的异常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初步获知:(1)LURR异常出现时间集中在2017年底至2018年5月,其中地下水位LURR出现异常变化时间最早,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也最早,而洞体应变、体应变、地电场LURR异常开始时间较晚,集中在2018年2—5月,极大值出现时间集中在2018年3—7月。(2)从各观测手段的异常变化幅度来看,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最小,洞体应变和体应变的变化幅度最大,地电场的变化幅度居中;从空间分布看,不同测项的异常站点有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3)周至地电场LURR与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在时域上较为同步。(4)总体上,地下水位、洞体应变、体应变以及地电场这几种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反映的LURR异常演化具有准同步性。这为尝试多种观测资料计算LURR,进行多重物理量相互验证,提高异常信息的可信度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MS5.3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地下水位 洞体应变 体应变 地电场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高位钻孔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超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为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效果,以3502工作面为例,通过钻孔窥视探究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优化高位钻孔布置参数,研究确定高位钻孔布置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实施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方案后,平均抽采纯量2.37 m^(3)/min,平均抽采... 为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效果,以3502工作面为例,通过钻孔窥视探究采空区覆岩裂隙发育规律,优化高位钻孔布置参数,研究确定高位钻孔布置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实施工作面高位钻孔抽采方案后,平均抽采纯量2.37 m^(3)/min,平均抽采率47.87%,上隅角瓦斯浓度始终保持在0.5%以下,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高位钻孔 数值模拟 瓦斯抽采
下载PDF
高位钻孔抽采压力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雄洲 刘健 +2 位作者 张树川 朱家亮 徐超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5,共5页
为了深入分析高位钻孔抽采压力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扰动效应,以淮北某矿82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条件,数值模拟求解分析了在高位钻孔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的漏风流场和氧气浓度场特征,以氧气浓度为依据得出了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 为了深入分析高位钻孔抽采压力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扰动效应,以淮北某矿82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条件,数值模拟求解分析了在高位钻孔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的漏风流场和氧气浓度场特征,以氧气浓度为依据得出了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最后以采空区氧化区域的宽度、深度、工作面漏风区段作为指标,探讨了高位钻孔不同抽采压力对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范围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根据模拟结果,高位钻孔抽采会使得采空区漏风呈现立体分布特征,从而使得采空区回风侧上部存在自燃危险区域;根据实测结果,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高位钻孔抽采负压的增加会使得工作面漏风量和漏风区段都有所增加,并使得采空区易氧化区域明显变宽且更深入采空区。鉴于高位钻孔抽采负压对自然危险区域的扰动效应,应设置合理的抽采压力以实现煤自燃与瓦斯灾害协同防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瓦斯抽采 综放工作面 自燃危险区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瓦斯综放面采动裂隙分布与高抽巷位置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鹏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基于山西新景煤业公司3105高瓦斯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分布,对高抽巷层位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探讨,合理选择工作面高抽巷的位置。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认为,当工作面推进至200 m时,裂隙带发育高度达到45 m,上覆岩层形成稳定的瓦斯抽... 基于山西新景煤业公司3105高瓦斯工作面覆岩采动裂隙分布,对高抽巷层位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探讨,合理选择工作面高抽巷的位置。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认为,当工作面推进至200 m时,裂隙带发育高度达到45 m,上覆岩层形成稳定的瓦斯抽采的优势通道;结合工作面不同位置瓦斯浓度监测数据以及矿井瓦斯的实际抽采条件,确定高抽巷的合理垂距为距煤层顶板35 m、合理平距为距回风巷25 m。瓦斯抽采实践表明,该工作面及回风巷等处的瓦斯浓度均低于0.3%,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综放面 瓦斯抽采 高抽巷 采动裂隙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的岩溶地质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吕金波 李铁英 +1 位作者 孙永华 车用太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洞层最多,钟乳石叠置关系明显,石笋中具有微层理,月奶石发育最好。这些特征为研究西山的新构造运动及古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奠定了首次利用钟乳石建立第四系剖面的基础。
关键词 北京 石花洞 岩溶地质特征 月奶石 钟乳石
下载PDF
游览洞穴开发水平评价与我国游览洞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28
11
作者 张任 朱学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4-259,共6页
我国有众多的游览洞穴。这些规模大小不一、景观丰度各异的开放游览洞穴,与当前世界上高水平的游览洞穴相比,总体上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开发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营管理大多处在较低的层次,社会经济效益亦差别很大。为避免... 我国有众多的游览洞穴。这些规模大小不一、景观丰度各异的开放游览洞穴,与当前世界上高水平的游览洞穴相比,总体上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开发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营管理大多处在较低的层次,社会经济效益亦差别很大。为避免低水平地开发和资源遭受破坏,加强洞穴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建议由有关政府部门归口统一管理,从严审批和严格控制游览洞穴的开发,强调前期科学论证、总体规划与施工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确保能按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开发游览洞穴,促进我国洞穴旅游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览洞穴 开发水平 评价 中国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放顶煤开采巷道裂隙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谢和平 陈忠辉 王家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257,共6页
针对放顶煤开采工程尺度下巷道裂隙分布,利用测线法量测裂隙的间距和长度,结果表明:巷道裂隙的间距和长度分布都符合分形规律,两者的分维数并不相互独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它不仅可作为裂隙数量分布的定量指标,而且也反映了裂隙... 针对放顶煤开采工程尺度下巷道裂隙分布,利用测线法量测裂隙的间距和长度,结果表明:巷道裂隙的间距和长度分布都符合分形规律,两者的分维数并不相互独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它不仅可作为裂隙数量分布的定量指标,而且也反映了裂隙分布的复杂程度.通过对顶煤爆破弱化前后巷道裂隙及煤壁前方支撑压力作用区内裂隙的量测,利用分维数这一指标可以优化爆破参数及预测支撑压力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巷道裂隙 分形 采煤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结构特征及发育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宏 郑明存 +3 位作者 段洪伍 陈海舰 王芳 蔡炳贵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m2,洞底高差为172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m,最低点海拔约为93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m,211m,154m,111m和95m;(3)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洞 地下河 洞穴分层 洞穴发育
下载PDF
稳定岩层层位与冒顶隐患级别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洪涛 马念杰 +1 位作者 刘鹏程 连小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5,共5页
针对巷道顶板高冒顶风险区域难以发现、识别的问题,采用力学建模、SURFER软件绘图与RFPA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稳定岩层层位与冒顶隐患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稳定岩层层位可以作为冒顶隐患级别分划的指标,根据稳定岩层层位的不同... 针对巷道顶板高冒顶风险区域难以发现、识别的问题,采用力学建模、SURFER软件绘图与RFPA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稳定岩层层位与冒顶隐患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稳定岩层层位可以作为冒顶隐患级别分划的指标,根据稳定岩层层位的不同可以及时判断出高冒顶风险区域,2 m、4 m和6 m为级别变化的临界距离,稳定岩层距巷道顶板小于2 m时,冒顶隐患级别为Ⅰ级;稳定岩层距顶板2~4 m为Ⅱ级;稳定岩层在4~6 m为Ⅲ级;稳定岩层层位在6 m以上时,冒顶隐患级别为Ⅳ级,此类顶板是需要进行重点监测的区域.该成果对巷道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顶隐患 级别 稳定岩层 层位 稳定跨距 临界距离 顶板分类 指标
下载PDF
用瞬变电磁法探查综放工作面顶板水体的研究 被引量:108
15
作者 于景邨 刘志新 +1 位作者 汤金云 王杨州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2-546,共5页
随着机械化综采设备在煤炭开采中的普及,对煤层顶板管理要求愈来愈高,其中煤层顶板水害体的发育将影响综采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甚至会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提前查明煤层顶板水害体发育位置,为在井下布置探放水钻孔提供依据,是目前矿井地球... 随着机械化综采设备在煤炭开采中的普及,对煤层顶板管理要求愈来愈高,其中煤层顶板水害体的发育将影响综采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甚至会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提前查明煤层顶板水害体发育位置,为在井下布置探放水钻孔提供依据,是目前矿井地球物理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地面瞬变电磁法理论及应用技术,根据井下实际应用环境,研究出采用非接触式、多匝数的正方形重叠回线(边长2 m左右)装置探测工作面顶板水害体发育位置.依据瞬变电磁场"烟圈效应"理论和物理模拟相似准则,推导出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计算数学模型,并对矿井瞬变电磁探测综放工作面顶板水害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查明综放工作面顶板水害体发育位置,通过井下疏放水钻孔和工作面回采资料验证,该方法探测综放工作面顶板水害体发育的空间位置不仅行之有效,而且明显优越于其它矿井物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矿井瞬变电磁 顶板 水害体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台面划分及洞穴层对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源 蔡忠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0-568,共9页
在现代岩溶地质考察中,岩溶区因多期次幕式构造抬升运动而形成多级岩溶台面,每级岩溶台面的排泄基准面(潜水面)控制一期洞穴发育。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洞穴系统,纵向上呈现多层性特征,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因此,为... 在现代岩溶地质考察中,岩溶区因多期次幕式构造抬升运动而形成多级岩溶台面,每级岩溶台面的排泄基准面(潜水面)控制一期洞穴发育。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洞穴系统,纵向上呈现多层性特征,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因此,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洞穴层发育机制,以现代岩溶理论为指导,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水系汇流点法、侵蚀阶地法、上超终止法并结合地貌特征,对塔河油田主体区海西早期岩溶台面进行划分,并在岩溶台面约束下进行洞穴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主体区发育4级岩溶台面。岩溶台面1形成时代最早,台面3面积最大。(2)主要发育3套洞穴层,具有明显的层状分布特征,台面3的洞穴层规模最大。3套洞穴层在垂向上并不构成大范围重叠,仅台面3控制的洞穴溯源侵蚀穿越台面向上游发育,说明洞穴层形成时的构造稳定期长。其他台面洞穴层并未穿跨台面发育,说明洞穴层形成时的构造稳定期短,潜水面控制下洞穴溯源侵蚀范围比较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海西早期 岩溶台面 洞穴层 水系
下载PDF
顶煤放出规律计算机可视化仿真 被引量:17
17
作者 谢广祥 黄金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应用散体顶煤运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可视化仿真技术 ,对顶煤放出体扩展过程及放煤步距、放煤间距等工艺参数影响顶煤放出规律进行了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一定条件下顶煤的放出形态为近似旋转椭球体 ,相邻椭球体之间的三角... 应用散体顶煤运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可视化仿真技术 ,对顶煤放出体扩展过程及放煤步距、放煤间距等工艺参数影响顶煤放出规律进行了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一定条件下顶煤的放出形态为近似旋转椭球体 ,相邻椭球体之间的三角煤难以全部放出 ;优化放顶煤主要工艺参数是提高顶煤放出率、降低含矸率的有效措施 .本方法的应用为优化工艺参数和研究顶煤放出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工艺参数 可视化 计算机 仿真 数学模型 放煤间距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围岩结构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顶立 钱鸣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0-326,共7页
从系统稳定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综放工作面围岩的力学特性、结构特点及其平衡条件,讨论了直接顶与顶煤不同刚度组合对系统稳定的影响以及支架的工作特性,建立了综放采场的围岩力学模型。由此可对综放开采的矿山压力现象作出解释,并为... 从系统稳定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综放工作面围岩的力学特性、结构特点及其平衡条件,讨论了直接顶与顶煤不同刚度组合对系统稳定的影响以及支架的工作特性,建立了综放采场的围岩力学模型。由此可对综放开采的矿山压力现象作出解释,并为支架的选型设计及矿山压力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围岩 刚度 力学模型 矿山压力
下载PDF
金属矿山崩落法开采顶板围岩崩落机理与塌陷规律 被引量:25
19
作者 宋卫东 杜建华 +1 位作者 尹小鹏 唐国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 以湖北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首先结合2个钻孔实时监测的顶板围岩崩落曲线、矿体赋存条件、地层结构和钻孔岩芯资料,揭示顶板围岩崩落过程的基本特点和机理。其次建立了103个沉降点和55个水平位移点的地表塌陷监测系统,通过对15个月观测资料,特别是对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水平位移量与时间曲线的关系,以及沉降漏斗发展过程剖面图分析,总结出西区地表变形的量值特征和一般规律。初步揭示了金属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顶板围岩崩落机理和地表沉陷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顶板围岩 崩落机理 地表塌陷规律
下载PDF
顶煤压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靳钟铭 宋选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模拟忻州窑矿支承压力对大煤样的压裂实验,分析了顶煤的强度、变形特征,讨论了顶煤裂隙的6个演化过程,运用分形维数,给出了压裂与块度的线性规律,得出了顶煤压裂本构方程,为综放开采参数选择和数值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综放开采 顶煤 压裂 实验研究 采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