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range of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deeply buried tunnels based on the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1
作者 LI Liang CHEN Jia-jun +3 位作者 ZHAO Lian-heng HE Ke-pei HU Shi-hong LI Hua-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341-2364,共24页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rock surrounding deeply buried tunnels can result in water gushing and rock mass collapse,posing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However,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range of blasting-in... Blasting-induced cracks in the rock surrounding deeply buried tunnels can result in water gushing and rock mass collapse,posing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However,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range of blasting-induced cracks often ignore the impact of the in-situ stress,especially that of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The particle displacement−crack radius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by utilizing the blasthole cavity expansion equation,and theoretical analytical formulas of the stress−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crack radius were derived with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to accurately assess the range of cracks in deep surrounding rock under a blasting load.Parame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ushing zone siz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situ stress,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and detonation pressure,where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oisson ratio and decoupling coefficient.The dilatancy angle-crushing zone size relationship exhibited nonmonotonic behavior.The relationships in the crushing zone and the fracture zone exhibited opposite tren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nly in-situ stress or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As the in-situ stress increased from 0 to 70 MPa,the rate of change in the crack range and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peak vibration velocity gradually slo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drilling and blasting cracks in surrounding rock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intermediate principle stress in-situ stress cavity expansion dilatancy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A method based on potential theory for calculating air ca formation of an air cavity resistance reduction ship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云波 吴晓宇 +1 位作者 马勇 王金光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8年第2期98-101,共4页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and design guidance for further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a ship’s resistance through an air-cavity. On the basis of potential the...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cademic reference and design guidance for further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a ship’s resistance through an air-cavity. On the basis of potential theory and on the assumption of an ideal and irrotational fluid, this paper drives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ir cavity formation using slender ship theory then points out the parameter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ir caviti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an air cavity is affected by cavitation number, velocity, groove geometry and groove size. When the ship’s velocity and groove structure are given, the cavitation number must be within range to form a steady air cavity. The interface between air and water forms a wave shape and could be adjusted by an air injec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avity resistance reduction forming of air cavity potential theory cavitation number
下载PDF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of coupled cavity waveguides based on coupled-mode theory
3
作者 林旭升 陈雄文 兰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2033-2040,共8页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coupled cavity waveguides (CCWs) in photonic crystals (PCs)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coupled-mode theory (CMT). Parameters in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ca...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spectra of coupled cavity waveguides (CCWs) in photonic crystals (PCs)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coupled-mode theory (CMT). Parameters in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can be extracted by simpl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reveal that it is the phase shift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PC defects that uniquely determines the flatness of the impurity bands of CCWs.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hase shift also greatly affects the bandwidth of CCWs. Thus, the engineering of the impurity bands of CCW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he phase shif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n which a CCW acts as a single PC defect and its impurity band possesses a Lorentz lineshape is predicted.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has been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nic crystals coupled cavity waveguides coupled-mode theory phase shift
下载PDF
砂土中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志雄 赵华 +3 位作者 王成龙 丁选明 孔纲强 高学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 为探究能量桩单桩水平承载特性,针对砂土中能量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能量桩在制冷和加热过程中的桩顶位移、桩前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制冷会引起能量桩桩顶水平位移略微增大,增量为0.48%D(D为桩体直径),而加热会引起较大的桩顶水平位移,达到了2.38%D;制冷和加热在初始阶段会引起桩前土压力增大,初始增长阶段结束后,土压力变化较小,多为缓慢增长或基本不变。相较于初始土压力,制冷和加热结束时的土压力基本呈增长趋势,仅个别埋深处土压力减小。制冷过程中,埋深0%L~40%L(L为有效桩长)范围内的弯矩增大,埋深40%L~100%L位置处的弯矩变化较小;加热过程中,埋深0%L~60%L范围内的弯矩均有所增大,0%L~40%L位置处的弯矩增大最为明显。制冷和加热过程中均在20%L处产生了最大弯矩,最大弯矩的增加量分别为9.93%和10.32%。进一步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提出了弯矩计算的理论解,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水平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砂土 圆孔扩张理论
下载PDF
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的匹配理论和模拟研究
5
作者 何琥 李士锋 刘振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3,共8页
基于输入微波与腔体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对于任意的腔体和电子束参数,建立了任意的输入微波与腔体耦合的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的两种匹配状态的理论。建立了带有互感和电子束等效电阻和电容等参数的输入腔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入射功率与... 基于输入微波与腔体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对于任意的腔体和电子束参数,建立了任意的输入微波与腔体耦合的速调管放大器输入腔的两种匹配状态的理论。建立了带有互感和电子束等效电阻和电容等参数的输入腔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入射功率与反射功率的表达式,以及输入微波与带有电子束的输入腔耦合的完全匹配状态和任意的耦合这两种情形时输入功率和间隙电压关系的公式。推导了完全匹配状态时输入微波工作频率与输入腔有载品质因数的表达式。推导了复耦合系数等于1时输入腔外观品质因数与热腔品质因数的表达式,得出了当工作频率等于输入腔谐振频率,输入腔外观品质因数与热腔品质因数相等,且满足电子束等效电容远小于1时接近达到匹配状态,与传统理论基本一致。通过对比两种状态时的入射功率,得出了匹配状态时的入射功率小于复耦合系数等于1时入射功率的结论。通过对比复耦合系数等于1时新理论和传统理论的入射功率,得出不考虑电子束等效电容情况下两者相等的结论。采用二维粒子模拟的模型与匹配理论进行了对比,粒子模拟与理论基本一致。根据匹配理论找到了接近匹配状态的工作频率与有载品质因数以及较小的输入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腔匹配理论 电子束等效电容 热腔品质因数 热腔有载品质因数 复耦合系数
下载PDF
变截面消声管道耦合Helmholtz腔结构的声学性能
6
作者 吴卫国 毕佳楠 魏崴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基于局域共振理论与管道消声理论,设计了一种变截面消声管道耦合Helmholtz谐振腔的声学超材料结构,并运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变截面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吸声系数峰值的影响,运用声学试验测试了该声学超材... 基于局域共振理论与管道消声理论,设计了一种变截面消声管道耦合Helmholtz谐振腔的声学超材料结构,并运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变截面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吸声系数峰值的影响,运用声学试验测试了该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声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变截面声学超材料结构在低频范围(200~600 Hz)内可实现良好的吸声效果;通过改变管道小孔的截面半径,可以实现声学超材料结构固有频率的定向调节;与普通Helmholtz腔相比,该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吸声系数峰可在一定低频范围内移动,提高了结构在低频范围内的吸声效果,拓宽了吸声系数峰值对应频率的范围;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几何参数得到了优化,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变截面管道 Helmholtz谐振腔 低频 吸声系数 管道消声理论
下载PDF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掌乾 李天任 +5 位作者 李强 段伟 赵泽宁 蔡国军 路钊驰 刘松玉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89-702,共14页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理论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领域如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旁压试验(pressuremeter te... 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理论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本文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小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领域如静力触探(cone penetration test,CPT)、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旁压试验(pressuremeter test,PMT)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具体包括锥贯阻力、孔隙水压力和基于CPT/PMT法的桩基承载力预测,以及相关土性参数(强度参数,如不排水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状态参数,如超固结比与相对密度等)解译方面的应用。最后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的应用实例分析,对基于孔扩张理论在原位测试应用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作了相应的总结,并指出该理论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扩张理论 静力触探 孔压静力触探 旁压试验 桩基
下载PDF
施工-地质双驱动的地下洞室有害气体浓度智能预测方法
8
作者 卢耕阳 陈云 +2 位作者 聂本武 陈述 晋良海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3,共14页
地下洞室有害气体浓度与开挖方案、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开展施工-地质影响下的有害气体浓度精准预测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害气体监测数据有用信息难被提取,爆破参数、基岩类别等特征与有害气体浓度间存在非线性耦合,... 地下洞室有害气体浓度与开挖方案、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开展施工-地质影响下的有害气体浓度精准预测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害气体监测数据有用信息难被提取,爆破参数、基岩类别等特征与有害气体浓度间存在非线性耦合,基于此,本研究提出融合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理论的集成学习有害气体浓度智能预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预处理,运用树结构贝叶斯优化(TPE)算法迭代寻求CatBoost有害气体浓度预测模型最优超参数组,引入SHAP解释框架,探寻有害气体排放浓度重要影响因子。以金沙江旭龙水电站导流洞工程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CatBoost、TPE-XGBoost以及TPE-LightGBM模型,TPE-CatBoost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48.9%、40.2%、36.8%,具有更高预测精度;融合SHAP理论发现PM_(10)、PM_(2.5)浓度与爆破方案关联更为密切,CO、CO_(2)浓度受地下水状态等地质条件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有害气体 CatBoost集成学习 TPE算法 SHAP理论
下载PDF
考虑粉土温度效应与排水状态的CPTu计算模型
9
作者 王宽君 刘彬 +4 位作者 莫品强 李国耀 朱启银 沈侃敏 胡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1742,1754,共13页
温度变化对土体性质和行为的潜在影响已成为许多岩土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粉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的温度效应及部分排水状态,提出了基于小孔扩张理论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采用一... 温度变化对土体性质和行为的潜在影响已成为许多岩土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粉土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的温度效应及部分排水状态,提出了基于小孔扩张理论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采用一种能够表征粉土强度温度效应的本构模型,给出了完全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的解析解;以Bourke粉土为例,分析了温度对扩张压力的影响,揭示了扩张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规律。采用一种线性映射方法给出了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小孔扩张半解析解,并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结果得出了排水状态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建立了考虑粉土温度效应与排水状态的CPTu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贯入速率下温度对CPTu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导致锥尖阻力与锥肩孔压减小,且变化幅度随超固结比的增加而增大,通过试验结果与计算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试验 小孔扩张理论 粉土 部分排水 温度效应
下载PDF
电渗增强桩模型试验与承载理论研究
10
作者 周子健 齐昌广 +2 位作者 张智超 王梁志 钟方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51,共11页
为研究布桩方式、导电塑料排水板的布设形式对电渗增强桩电渗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电渗增强桩模型试验。试验得到了电渗平均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桩-土界面电阻、桩周土体沉降、电渗前后桩周土的抗剪强度及电渗增强桩的承载力极限值等... 为研究布桩方式、导电塑料排水板的布设形式对电渗增强桩电渗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电渗增强桩模型试验。试验得到了电渗平均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桩-土界面电阻、桩周土体沉降、电渗前后桩周土的抗剪强度及电渗增强桩的承载力极限值等数据。数据分析发现:导电塑料排水板正方形排列条件与错位排列条件的电渗试验相比之下,正方形排列条件下的电渗效果更好,但错位排列条件经济效益更好且便于施工,因此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排列条件;正方形布桩与三角形布桩条件相比,电渗处理后平均排水量更大,桩的承载力和桩周土体抗剪强度也更大,因此正方形布桩条件下的电渗处理效果更好;结合圆孔扩张理论、二维电渗固结理论以及承载时效理论,推导得到电渗增强桩承载力理论;将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计算误差在3.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增强桩 模型试验 电渗承载理论 电渗固结理论 圆孔扩张理论
下载PDF
交叉线性极化光学腔中超冷玻色气体的量子相变
11
作者 吴兆迪 覃威 +1 位作者 郑东琛 廖任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2,共8页
构造两个高品质线性极化光学腔同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耦合的理论模型,原子通过原子极化率的矢量部分和标量部分分别同两腔进行耦合。在低能极限下,基于朗道相变理论,对该模型潜在的量子相变进行了预... 构造两个高品质线性极化光学腔同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耦合的理论模型,原子通过原子极化率的矢量部分和标量部分分别同两腔进行耦合。在低能极限下,基于朗道相变理论,对该模型潜在的量子相变进行了预测。随着泵浦光场强度以及单原子自旋同腔1电场夹角的改变,系统将在正常相、单腔超辐射相和双腔混合超辐射相之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 光学腔 平均场理论 超辐射 量子相变
下载PDF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of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LUO Zhan-you ZHU Xiang-rong GONG Xiao-n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380-1387,共8页
An expansion theory of spherical cavities in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was presented. For geomaterials,two controlling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take into account... An expansion theory of spherical cavities in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was presented. For geomaterials,two controlling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moduli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By means of elastic theory with different moduli and stress-softening models,general solutions cal-culating Tresca and Mohr-Coulomb materials'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of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were derived. The effects caused by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in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and strain-softening rates on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of expansion of cav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expansion pressure,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vary with th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If classical elastic theory is adopted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are neglected,rather large errors may be the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Tresca material Mohr-Coulomb material Elastic theory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Stress-dropping softening model
下载PDF
考虑弹性模量劣化的洞室围岩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勇 蒲扬东 贺任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7-1105,共9页
洞室开挖伴随岩体参数的劣化,描述参数的劣化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描述变形参数的劣化,基于霍克-布朗准则,利用损伤门槛值表征弹性模量劣化程度,通过泰勒级数简化求解含损伤门槛值的平衡方程得到塑性区半径解析解并给出损伤... 洞室开挖伴随岩体参数的劣化,描述参数的劣化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描述变形参数的劣化,基于霍克-布朗准则,利用损伤门槛值表征弹性模量劣化程度,通过泰勒级数简化求解含损伤门槛值的平衡方程得到塑性区半径解析解并给出损伤门槛值的取值方式,结合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比验证了公式合理性。基于常弹性应变和变弹性应变2种假设,联合非关联流动准则获得了含损伤门槛值的塑性区位移表达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塑性区半径及洞壁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劣化越严重,洞室越容易失稳;随着损伤门槛值增大,2种假设下的位移差值和塑性区半径逐渐增加,常弹性应变假设得到的位移偏小。为避免洞室失稳破坏,要重视支护的施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劣化 塑性区 弹塑性理论 圆形洞室 解析解
下载PDF
隧道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浆液渗透范围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华 张瑜 +3 位作者 郭国和 蔡敏 李奕信 陈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64-2072,2128,共10页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等因素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浆液渗透范围的平面分析模型,推导出高压旋喷浆液的径向渗透范围计算公式,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取值方法;结合现场开挖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探讨影响浆液渗透范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浆液渗透径向范围分别为成桩半径的0.630倍、0.618倍,两者相差仅2%,能较好地体现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特性及各施工参数的影响;随岩土体孔隙率、浆液水灰比、旋喷压力的增大以及迂曲度的减小,浆液渗透范围呈增大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为隧道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桩间距及桩径设计、加固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浅埋段 高压旋喷 圆孔扩张理论 浆液渗透范围
下载PDF
CPTU数据校准上海深层软土参数的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长虹 吴昭欣 +2 位作者 王昆 汤道飞 马铖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I0006,共11页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 城市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开展科学计算。合理的本构模型和准确的岩土参数是岩土力学分析的两大支撑。修正剑桥模型(modified cam-clay,MCC)的岩土参数简单直观,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实践。室内土工试验由于取样扰动、试验误差等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精确获得深层岩土参数。结合先验知识、室内试验数据和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测试数据,将关键岩土参数视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深层软土的关键岩土参数,如临界状态应力比、压缩系数、回弹系数和超固结比。以上海市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云岭竖井基坑工程为背景,以基础底板处的深部第(8)层土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MCC模型的柱孔扩张理论,揭示了CPTU数据(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与极限扩孔应力之间的力学转换机理,利用苏格兰Bothkennar岩土试验场地的试验数据,验证CPTU测试数据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其次,建立关键岩土参数与CPTU数据之间的二次非交叉响应面,利用MCMC(Markov-chain Monte Carlo)抽样算法,获得关键岩土参数的后验统计特征;最后,结合岩土参数的后验均值,开展超深基坑工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柱孔扩张随机力学-贝叶斯方法校准后,关键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大幅度降低,后验均值的预测结果与监测值较为接近,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 柱孔扩张理论 随机力学 岩土参数 超深基坑
下载PDF
MIM波导内嵌金属板结构Fano共振传感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祖彬 肖功利 +3 位作者 周嗣童 蓝进京 孙堂友 邓艳容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于法诺(Fano)共振传感特性,提出了一种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耦合矩形腔结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折射率传感检测。通过耦合模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矩形腔中有无内嵌金属板两种结构的Fano透射光谱特征,... 基于法诺(Fano)共振传感特性,提出了一种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耦合矩形腔结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折射率传感检测。通过耦合模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矩形腔中有无内嵌金属板两种结构的Fano透射光谱特征,并且进一步优化了矩形腔内嵌金属板结构参数,最后阐明了结构参数对其传感特性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射光以TM模式入射到矩形谐振腔时,会形成两个Fano模式共振峰:第一种模式的品质因数(FOM)达9.4×10^(4),灵敏度为700 nm/RIU;第二种模式的FOM达8.4×10^(3),灵敏度为1200 nm/RIU。研究结果表明此结构设计实现了双Fano峰检测,同时各个模式品质因数都很高,这为高性能微纳光学折射率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理论 MIM波导 矩形腔 Fano共振 折射率传感
下载PDF
隧道掘进机滚刀破岩动态荷载理论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浩凯 高阳 +2 位作者 朱光轩 徐飞 郑新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7-1670,共14页
滚刀荷载的动态信息(如峰值荷载、增长速度以及频率等)对保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系统稳定、控制刀盘振动等至关重要。目前的破岩力预测公式不足以满足刀盘受力及振动的求解需要。因此,基于离散化建模思路,将传统空腔膨胀理论的一维贯入运... 滚刀荷载的动态信息(如峰值荷载、增长速度以及频率等)对保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系统稳定、控制刀盘振动等至关重要。目前的破岩力预测公式不足以满足刀盘受力及振动的求解需要。因此,基于离散化建模思路,将传统空腔膨胀理论的一维贯入运动扩展至高维度的回转破岩中,对岩体参数及操作参数对荷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组全尺寸回转破岩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装半径、转速以及贯入度的增大使单位时间内滚刀挤压的岩体体积增多、密实核边界速度升高,导致侵岩荷载的增长速度及频率均升高,荷载变化及刀盘振动更加剧烈。岩体强度的增大会导致荷载峰值及增长速度升高、频率降低。所建立的回转破岩动态荷载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相差5%以内,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 空腔膨胀理论 密实核 全尺寸回转破岩试验
下载PDF
基于Ottosen屈服条件的不同强度混凝土空腔膨胀模型及侵彻机理
18
作者 张雪岩 孙凯 +3 位作者 李元龙 曾费隐 李国杰 武海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73,共16页
针对毁伤与防护领域对深层超硬目标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迫切需求,引入改进的Ottosen屈服条件,对混凝土空腔膨胀过程中的响应分区和边界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空腔膨胀的全过程,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响应分区的变化规律;根据空腔边界应力和空... 针对毁伤与防护领域对深层超硬目标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迫切需求,引入改进的Ottosen屈服条件,对混凝土空腔膨胀过程中的响应分区和边界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空腔膨胀的全过程,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响应分区的变化规律;根据空腔边界应力和空腔膨胀速度的关系,建立了弹体侵彻深度计算模型,对弹体侵彻不同强度混凝土工况进行了对比计算,并深入分析了靶体强度对侵彻深度影响的机理。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改进的空腔膨胀理论对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均有很好的适用性,可准确计算径向应力与空腔边界速度关系以及侵彻深度。研究结果显示,高强混凝土的弹塑性开裂区范围更大,密实区范围更小,表明了高强混凝土脆性大,材质密实的特点,引入塑性开裂区可以更好地反应侵彻过程中高强混凝土压实时对应速度更高的现象;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屈服包络面变化越来越小,因此混凝土的空腔边界应力增大但变化程度越来越小,导致弹体侵彻深度随速度增加的增量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tosen屈服条件 空腔膨胀理论 高强混凝土 侵彻深度
下载PDF
浅埋隧道开挖扰动下含空洞地层位移响应解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凡文 张顶立 方黄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9-1120,共12页
针对非圆形地层空洞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几何边界拆分的子域分解方法。该方法将含空洞的浅埋隧道多连通区域以几何边界为单位分解成1个半无限域与若干个含孔洞的无限域,并结合Schwarz交替法建立适用于含非圆形空洞地层位移响应分析... 针对非圆形地层空洞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几何边界拆分的子域分解方法。该方法将含空洞的浅埋隧道多连通区域以几何边界为单位分解成1个半无限域与若干个含孔洞的无限域,并结合Schwarz交替法建立适用于含非圆形空洞地层位移响应分析的一般性解析方法。通过与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精确性。最后,利用本文方法对含非圆形空洞地层的地表变形响应进行系统性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非圆形空洞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圆形空洞更为显著,其主要因素来源于空洞的高跨比而非空洞形状本身,随着空洞高跨比的减小,空洞对地层沉降影响愈加明显。(2)在不同空洞姿态的工况中,椭圆形空洞长轴处于水平状态时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为显著;(3)空洞与隧道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洞径时,对地层沉降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非圆形孔洞 子域分解法 复变函数理论 SCHWARZ交替法
下载PDF
自旋对弹体侵彻效应的影响
20
作者 陈柏翰 王笠镔 +2 位作者 邹慧辉 王伟光 王可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7-124,共8页
为解释带有自旋角速度的侵彻弹体在试验和仿真中的更好表现,开发了考虑自旋角速度的弹体侵彻模型。姿态动力学分析表明了一般侵彻情况下自旋角速度引起弹体非平面运动,正侵彻情况下则出现自旋弹体保持平面运动的特殊情况。基于空腔膨胀... 为解释带有自旋角速度的侵彻弹体在试验和仿真中的更好表现,开发了考虑自旋角速度的弹体侵彻模型。姿态动力学分析表明了一般侵彻情况下自旋角速度引起弹体非平面运动,正侵彻情况下则出现自旋弹体保持平面运动的特殊情况。基于空腔膨胀模型的推导表明,弹靶接触处的切应力方向改变是自旋弹体侵彻阻力减小的原因之一,与剪切效应导致的空腔表面正应力衰减共同构成了侵彻深度增加的机制。刚体运动学推导表明,多层间隔靶侵彻情况下,靶间进动导致弹体轴线与靶面法向夹角增速减缓甚至减小,是弹道稳定性增加的重要原因。自旋角速度改变了弹体侵彻过程的受力和运动形式,导致其侵彻深度和弹道稳定性增加,总体上对弹体侵彻效应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 自旋效应 空腔膨胀模型 多层间隔靶 弹道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