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爱君
朱敏
+2 位作者
王志辉
史伟
赵净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3319-3321,3325,共4页
目的探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0例外耳道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单纯组患者采用耳甲腔成形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0例外耳道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单纯组患者采用耳甲腔成形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外耳道口扩大情况、耳甲腔成形时间、干耳时间情况,比较2组患者随访中术腔结痂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气道听阈、骨气导差)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外耳道口扩大情况均较术前扩大。单纯组外耳道口扩大形状接近三角形,而联合组外耳道口扩大形状类似圆形,联合组扩大效果更佳(P <0. 05)。联合组耳甲腔成形时间、干耳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发现,联合组术腔结痂率为15. 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单纯组的45. 00%和4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的听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气道听阈、骨气导差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应用于扩大外耳道口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口
耳甲腔成形术
耳甲腔转移皮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高峰
罗滔
+3 位作者
丁卫
欧阳华伟
刘婉丽
谭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8例10只隐耳畸形,对其先彻底分离软骨间粘连,再通过缝合等方法塑形,尽量恢复软骨正常形态,然后用颞部长三角形旋转皮瓣覆盖创面...
【摘要】目的探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8例10只隐耳畸形,对其先彻底分离软骨间粘连,再通过缝合等方法塑形,尽量恢复软骨正常形态,然后用颞部长三角形旋转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本组8例10只耳术后无血肿、感染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6.88±2.85)个月,形态良好,无复发,无脱发,瘢痕较隐蔽,患儿及家长均感满意。结论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是治疗轻、中度隐耳畸形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隐耳
局部旋转皮瓣移植术
颞部
耳软骨
原文传递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阳
刘嘉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6~12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1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0.5 cm的表皮水疱,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颅耳沟
残耳皮瓣
原文传递
题名
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爱君
朱敏
王志辉
史伟
赵净
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保定世纪协和医院
河北省安国市医院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
出处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3319-3321,3325,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0例外耳道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单纯组患者采用耳甲腔成形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外耳道口扩大情况、耳甲腔成形时间、干耳时间情况,比较2组患者随访中术腔结痂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气道听阈、骨气导差)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外耳道口扩大情况均较术前扩大。单纯组外耳道口扩大形状接近三角形,而联合组外耳道口扩大形状类似圆形,联合组扩大效果更佳(P <0. 05)。联合组耳甲腔成形时间、干耳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发现,联合组术腔结痂率为15. 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单纯组的45. 00%和4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2组患者的听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联合组患者的气道听阈、骨气导差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应用于扩大外耳道口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外耳道口
耳甲腔成形术
耳甲腔转移皮瓣
Keywords
external ear canal
auriculoplasty
cavity of auricular concha local flap grafting
分类号
R764.3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
被引量:
8
2
作者
李高峰
罗滔
丁卫
欧阳华伟
刘婉丽
谭军
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长沙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摘要】目的探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8例10只隐耳畸形,对其先彻底分离软骨间粘连,再通过缝合等方法塑形,尽量恢复软骨正常形态,然后用颞部长三角形旋转皮瓣覆盖创面。结果本组8例10只耳术后无血肿、感染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平均(6.88±2.85)个月,形态良好,无复发,无脱发,瘢痕较隐蔽,患儿及家长均感满意。结论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是治疗轻、中度隐耳畸形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隐耳
局部旋转皮瓣移植术
颞部
耳软骨
Keywords
Cryptotia
local
rotation skin
flap
grafting
Temporal
auricular
cartilage
分类号
R764.9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阳
刘嘉锋
机构
襄阳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91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利用残耳皮瓣改善再造耳颅耳沟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35.0岁,平均11.1岁。采用一期扩张器埋置、二期全扩张法全耳再造术后发现上部颅耳沟浅显;于6~12个月后行三期再造耳修整。将残耳垂通过"Z"字改型转移以再造耳垂。在残耳上部作蒂在轮屏切迹的残耳上部皮瓣,弧形切开松解并加深上部颅耳沟,将上部残耳皮瓣向颅耳沟创面旋转推进缝合以覆盖创面;将带皮下组织蒂的残耳软骨组织瓣插入支架底部形成的腔隙内,并缝合固定,以增加支架的高度;耳甲腔区其余残耳皮瓣用以覆盖耳甲腔创面。结果术后拆线时1例患儿皮瓣远端出现直径约0.5 cm的表皮水疱,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患者皮瓣成活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再造耳上部颅耳沟均明显加深,再造耳支架高度不同程度增加,双耳对称性佳,耳甲腔无明显挛缩变小,再造耳外观满意。再造耳上部表面毛发明显减少,耳周发际线上移。结论采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残耳皮瓣及残耳软骨瓣转移,不仅可加深颅耳沟,而且可增加上部支架的高度,术后颅耳沟变形较轻,再造耳与正常耳廓的对称性更佳。
关键词
耳甲腔型小耳畸形
全扩张法
全耳再造术
颅耳沟
残耳皮瓣
Keywords
Microtia
of
concha
cavity
full skin expanding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
auriculocephalic angle
flap
of
residual ear
分类号
R764.9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耳甲腔转移皮瓣联合耳甲腔成形术扩大外耳道口的价值研究
李爱君
朱敏
王志辉
史伟
赵净
《河北医药》
CAS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
李高峰
罗滔
丁卫
欧阳华伟
刘婉丽
谭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8
原文传递
3
利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皮瓣及软骨改善再造耳颅耳沟效果观察
张阳
刘嘉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