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站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岗 刘晓松 +7 位作者 李国云 许怡幸 陈浩 刘东彬 李延鹏 黄伟杰 张平 金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5-1731,共7页
作为核电站关键材料的堆腔混凝土,其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进行堆腔混凝土的中子辐照损伤机理研究,获得堆腔混凝土在中子辐照环境下的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方法,研制了辐照试验装置,... 作为核电站关键材料的堆腔混凝土,其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为了进行堆腔混凝土的中子辐照损伤机理研究,获得堆腔混凝土在中子辐照环境下的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堆腔混凝土辐照试验方法,研制了辐照试验装置,并在研究堆中对其进行了加速辐照试验。结果表明:辐照试验装置设计合理,辐照试验指标满足试验要求,实现了两种规格多个混凝土试样的中子辐照。进一步的混凝土试样辐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试样在平均快中子注量3.41×10^(18) cm^(−2)下辐照后,与辐照前相比,其外部形状未见明显差异,但试样颜色变化较大,并且出现一定的辐照肿胀和力学性能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堆腔混凝土 中子辐照 辐照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2
作者 梅牡丹 周翀 +2 位作者 傅瑶 邹杨 王纳秀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8,共12页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熔盐堆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是确保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结构设计是热工水力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是保证熔盐堆下堆舱所有设备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时不超温,同时在事故工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导出堆芯衰变热。基于一种热功率为153 MWt的百兆瓦级熔盐堆的概念设计,建立了熔盐堆下堆舱的1/4结构模型,使用ANSYS FLUENT 20.1软件进行下堆舱三维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通过优化下舱室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结构布局、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隔热板上保温棉厚度以及进风管的入口位置,使得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的热屏蔽效果最好,且在事故工况下导出堆芯衰变热最多。结果表明:改变空冷系统中空气环腔的结构尺寸对下堆舱热屏蔽结果的影响很小;在空冷系统的中间隔板上增加保温棉可以显著降低侧面混凝土墙的温度;冷却系统的进风管入口位置距离空冷环腔顶端越近热屏蔽效果越好。据此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下舱室内双通道非能动空冷系统,达到了153 MWt熔盐堆下堆舱的屏蔽冷却的设计要求。为未来大功率熔盐堆下舱室内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下舱室 双通道非能动冷却系统 热屏蔽设计 结构优化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S Zorb装置反应器接收器脱气线和再生器取热盘管改造
3
作者 张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29-32,共4页
某公司对S Zorb装置首个运行周期内出现的反应器接收器脱气线泄漏、再生器取热盘管泄漏等运行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提出了工艺优化调整、工程技术改造建议。2019年大检修时对反应器脱气线进行扩径,由DN100扩径为DN150,控制气提量小于670 ... 某公司对S Zorb装置首个运行周期内出现的反应器接收器脱气线泄漏、再生器取热盘管泄漏等运行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提出了工艺优化调整、工程技术改造建议。2019年大检修时对反应器脱气线进行扩径,由DN100扩径为DN150,控制气提量小于670 m^(3)/h,对再生系统取热蒸汽和再生风流控阀等进行了工程技术改造。第二运行周期未出现脱气线减薄泄漏和再生器取热盘管泄漏问题。2023年6月大检修时对上次大检修改造部位进行检查以验证工程改造的有效性,经全面检查,确认脱气线内部未发现冲刷痕迹,再生器取热盘管打压合格,外观正常,证明改造措施有效,可以满足“四年一修”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Zorb装置 反应器接收器 脱气线 再生器 取热盘管 泄漏 冲刷腐蚀 高频振荡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wo-phase critical flow for loss-of-coolant accident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4
作者 徐进良 陈听宽 李鲁伟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3-150,共8页
Investigationontwo-phasecriticalflowforloss-of-coolantaccidentof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XuJin-Liang(徐进良)(In... Investigationontwo-phasecriticalflowforloss-of-coolantaccidentof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XuJin-Liang(徐进良)(InstituteofNucle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反应堆 低耗冷却剂 二相临界流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腔式吸热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烈 杨凯 +2 位作者 黄晓宏 张燕平 李黎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30-1038,共9页
针对太阳能碟式聚光器,设计了一种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圆台形腔式吸热器,建立了腔式吸热器的光热模型。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分析了腔式吸热器的光学特性,并基于相关理论,将热边界条件导入Ansys Fluent软件中,对腔式吸热器的光学... 针对太阳能碟式聚光器,设计了一种工质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圆台形腔式吸热器,建立了腔式吸热器的光热模型。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分析了腔式吸热器的光学特性,并基于相关理论,将热边界条件导入Ansys Fluent软件中,对腔式吸热器的光学特性及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模拟,得到腔式吸热器内工质出口温度、工质流动压降、光学效率、热效率以及散热损失随着工质进口温度(100~200℃)和太阳光辐射强度(400~1200W/m^(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太阳光辐射强度下,吸热器的光学效率基本不变;太阳光辐射强度对腔式吸热器热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工质进口温度越高,吸热器的热效率越低;腔式吸热器散热损失中,自然对流散热损失最大,其次是辐射散热损失及导热散热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腔式吸热器 超临界二氧化碳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布置螺旋管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学性能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文 屠楠 +3 位作者 方嘉宾 刘晓群 王驰宇 刘家琛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利用TracePro光学软件模拟了是否考虑布置螺旋管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差异,探讨了腔体内壁面的反射率及内置螺旋管的外径、螺距对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4种不同形状吸热器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不能真实反映螺旋管... 利用TracePro光学软件模拟了是否考虑布置螺旋管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差异,探讨了腔体内壁面的反射率及内置螺旋管的外径、螺距对吸热器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4种不同形状吸热器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不能真实反映螺旋管所吸收光通量的大小,将吸热器内壁面近似为螺旋管外壁面的处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在螺距不变的情况下,腔体内壁面的反射率与内置螺旋管外表面吸收光通量的大小以及系统的光学效率成正比;当反射率小于0.8时,螺距的增加可以提高吸热器的光学性能,而当反射率超过0.8时情况则相反。对比4种不同形状的吸热器可以发现,圆台-圆柱形吸热器具有最好的光学性能,其光学效率可达85.42%。研究结果可为吸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吸热器传热性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腔式吸热器 螺旋管 反射率 光学性能
下载PDF
Effects of critical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a conical cavity receiver 被引量:4
7
作者 Hu XIAO Yanping ZHANG +2 位作者 Cong YOU Chongzhe ZOU Quentin FALCOZ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673-683,共11页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a receiv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a solar thermal power system.Most of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receivers with different geometr...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a receiver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a solar thermal power system.Most of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receiver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 shapes,but les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of critical geometric parameters.In this paper,the commercial software TracePro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me factors on a conical cavity receiver,such as the conical angle,the number of loops of the helical tube,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llector and the aperture.These factors affect the optical efficiency,the maximum heat flux density,and the light distribution in the conical cavity.The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nical receiver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Monte Carlo ray tracing method.To make a reliable simulation,the helical tube was attach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vity in the proposed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light rays reaching the helical tub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ical angle,while the optical efficiency decreases and the maximum heat flux density increases.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oops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optical efficiency and a uniform light distribution.The conical cavity receiver had an optimal optical performance when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llector was near the aper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bolic collector conical cavity receiver critical geometric parameters optical performance
原文传递
Geometric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solar cavity receiver with helical pipe at different solar radia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Chongzhe ZOU Huayi FENG +3 位作者 Yanping ZHANG Quentin FALCOZ Cheng ZHANG Wei GAO 《Frontiers in Energy》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84-295,共12页
In consideration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several researches have already optimized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ylindrical cavity receiver. However, most of the optim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t a fixed solar r... In consideration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several researches have already optimized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ylindrical cavity receiver. However, most of the optim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at a fixed solar radi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DNI), any single optimal result may not be suitable enough for different regions over the world.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3-D numerical model of cylindrical cavity receiver with DNI variation. In the model of a cylindrical cavity receiver containing a helical pipe, the heat losses of the cavity and heat transfer of working medium we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 a particular DNI in the range of 400 W/m2 to 800 W/m2, there exists a best design for achieving a highest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avity receiver. Besides, for a receiver in constant geometric parameters, the total heat losses increases dramatically with the DNI increasing in that range, as well a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orking medium. The thermal efficiency presented a different variation tendency with the heat losses, which is 2.45% as a minimum decline. In summary, this paper proposed an optimization method in the form of a bunch of fitting curves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receiver design in different DNI regions, with comparatively appropriate thermal perform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LINDRICAL cavity receiver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GEOMETRIC optimization direct normal irradia-tion
原文传递
FDM打印双材料小腿假肢接受腔的算法研究
9
作者 孙祁 谭跃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4期16-20,共5页
提出适合于FDM打印双材料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放置方向、分层方法和路径规划,提高FDM工艺打印软、硬双材料接受腔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模型放置方向主要遵循使打印方向和模型的特征面最多的成垂直或平行的原则,减少阶梯现象的产生;打印分层... 提出适合于FDM打印双材料小腿假肢接受腔的放置方向、分层方法和路径规划,提高FDM工艺打印软、硬双材料接受腔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模型放置方向主要遵循使打印方向和模型的特征面最多的成垂直或平行的原则,减少阶梯现象的产生;打印分层方法主要是利用Z轴特征曲线确定模型的外轮廓曲线,进行分段处理后,分析外轮廓曲线与打印正向间的夹角关系,确定外轮廓分层厚度,最后运用概率统计、叠加求和等方法得出;打印路径规划,则以髌韧带为分界线,根据上下2部分的形状特征和性能需求,采用多种扫描方式相结合来得出。根据以上方法提出,沿打印Z方向的模型放置方向;根据模型轮廓而改变层厚的自适应分层方法;对于接受腔下部分截面轮廓是环形形状的,采用优化的螺旋偏置扫描方式,对于髌骨两侧的接受腔部分,采用复合扫描和分层扫描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M打印 双材料 小腿假肢接受腔 放置方向 分层方法 路径规划
下载PDF
Thermal Analysis of Void Cavity for Heat Pipe Receiver under Micrograv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GUI Xiaohong SONG Xiange NIE Baishe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38-143,共6页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CM(Phase Change Materi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the model of improved void cavity distribution tending to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is establish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CM(Phase Change Materi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the model of improved void cavity distribution tending to high temperature region is establish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esult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er wall temperature, the melting ratio of PCM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PCM canister, have grea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void cavity distribution. The form of void distribu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process of phase change.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model of improved void cavity distribution,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 process in thermal storage container is analyzed. The main goal of the improved designing for PCM canister is to take measures in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void cavity by adding some foam metal into phase chang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ipe receiver Phase Change Void cavity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槽式太阳能倒梯形腔体接收器热性能实验研究及㶲分析
11
作者 边港兴 王志敏 +2 位作者 邓天锐 产文武 袁拓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针对适用于槽式太阳能系统的倒梯形腔体接收器,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因素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并基于热损失率、㶲效率及㶲系数等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流量、传热工质温度、环境风速对热性能的影响较大。热损失率... 针对适用于槽式太阳能系统的倒梯形腔体接收器,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因素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并基于热损失率、㶲效率及㶲系数等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流量、传热工质温度、环境风速对热性能的影响较大。热损失率和㶲效率均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工质入口温度达到363K时,热损失率达到最大值为57.11%;工质入口温度达到355.7K时,㶲效率达到最大值为8.43%;风速由0.8m/s增大至2.6m/s,热损失率增加了70.1%,㶲效率减小了16.5%。㶲系数受工质入口温度、流量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 腔体接收器 㶲效率 热损失
下载PDF
混凝土中子辐照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12
作者 杨章灿 蓝欣昱 陈森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核电站堆腔混凝土的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在堆腔混凝土中子辐照领域研究起步晚,目前尚未建立系统、可靠、适用的堆腔混凝土服役行为评价体系,亟需开展相...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针。核电站堆腔混凝土的安全服役是核电站长期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国在堆腔混凝土中子辐照领域研究起步晚,目前尚未建立系统、可靠、适用的堆腔混凝土服役行为评价体系,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基于国内外最新进展,介绍了混凝土的中子辐照损伤机理,针对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评述。指出目前混凝土中子辐照数值模拟在建模、模拟工具、模型验证方面均存在挑战,需在微观机制研究、辐照试验验证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腔混凝土 核电站 中子辐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非能动舱室冷却系统排热功率计算分析
13
作者 秦亥琦 李晓伟 +3 位作者 柳雄斌 张丽 吴莘馨 郑艳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非能动舱室冷却系统(RCCS)是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HTR-PM)的重要安全设施,准确预测事故工况下其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间的传热量对于RCCS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HTR-PM热态调试阶段反应堆压力容器壁面温度分布,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非能动舱室冷却系统(RCCS)是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HTR-PM)的重要安全设施,准确预测事故工况下其与反应堆压力容器间的传热量对于RCCS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HTR-PM热态调试阶段反应堆压力容器壁面温度分布,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开展了RCCS全比例三维辐射传热及对流换热模拟。结果显示,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Discrete Ordinates辐射传热模型可准确预测RCCS的排热功率,数值结果与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在10%左右。基于THERMIX程序计算得到的事故工况后反应堆压力容器壁面温度分布,计算分析了投入不同列数RCCS及不同冷却水温度下的排热功率,并给出了不同工况时水冷壁与混凝土温度分布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 非能动舱室冷却系统 水冷壁 排热功率
下载PDF
一种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反应器的优化研究
14
作者 赖志鹏 《中国环保产业》 2023年第8期60-62,共3页
传统干式厌氧反应器存在加热温差较大的缺点,为此本文提出腔道式搅拌加热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中试实验,明确该优化设计可以明显缩小反应器的温差,为干式厌氧器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 干式厌氧反应器 腔道式加热 温差
下载PDF
考虑环境风时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腔式吸热器的热性能模拟
15
作者 王晓文 屠楠 +3 位作者 方嘉宾 王驰宇 刘晓群 刘家琛 《太阳能》 2023年第5期29-38,共10页
吸热器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集热系统的关键部件,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光线追踪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在考虑环境风的情况下,对腔式吸热器进行了不同工况时的热性能模拟,讨论分析了太阳高度角、环境风风向、风速... 吸热器是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集热系统的关键部件,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光线追踪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在考虑环境风的情况下,对腔式吸热器进行了不同工况时的热性能模拟,讨论分析了太阳高度角、环境风风向、风速及传热工质进口状态对腔式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高度角越小,腔式吸热器对流热损失越大;随着环境风风向角的增大,无论风速如何,腔式吸热器的热损失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风向角为135°时的热损失最小,风向角小于45°时的热损失较大;任何风向下,腔式吸热器的热损失都随着环境风风速的增大而增大,且在0°和45°风向角下,腔式吸热器对于风速变化较为敏感;传热工质进口流量的增加会提升腔式吸热器的热性能,进口温度的提高则会降低腔式吸热器的热性能,且对其影响的规律呈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碟式 腔式吸热器 螺旋盘管 环境风 传热特性 热性能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电站定日镜场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余强 徐二树 +1 位作者 常春 杨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0-97,155,共8页
塔式太阳能电站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能流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以1 MW"大汉"塔式太阳能电站的聚光–吸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洛光... 塔式太阳能电站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能流分布特征不仅对于电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以1 MW"大汉"塔式太阳能电站的聚光–吸热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建立了定日镜场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最终的定日镜场布置,在给定太阳辐射模型下,不仅对春分日腔式吸热器内表面的平均能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同时对不同时刻的腔内能流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镜场聚焦的入射能流主要分布在吸热器背侧和两侧表面。文中所得结论对吸热器的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流 定日镜场 腔式吸热器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多云气象条件下熔融盐腔式吸热器的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强强 李鑫 +1 位作者 常春 徐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1-1296,共6页
利用室内熔融盐腔式吸热器的实验平台研究了频繁云遮对熔融盐腔式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辐照剧烈变化时,吸热器的出口温度响应情况以及多云天气持续的时间对吸热器平均热效率的影响,实验台采用国内自主研制的新型熔融盐。实验发... 利用室内熔融盐腔式吸热器的实验平台研究了频繁云遮对熔融盐腔式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辐照剧烈变化时,吸热器的出口温度响应情况以及多云天气持续的时间对吸热器平均热效率的影响,实验台采用国内自主研制的新型熔融盐。实验发现,相比于剧烈变化的输入功率,熔融盐吸热器的出口温度变化较为平缓。从管板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吸热器壁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与壁面温度成正比。另外,分析了多云气象条件下储热罐中熔融盐体积与盐罐中流体平均温度的关系,储热罐中熔融盐体积越大,吸热器出口温度的波动对盐罐内熔融盐温度的影响就越小,但是当储热罐中熔融盐体积大于一定值时,这种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盐 腔式 吸热器 热性能 多云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腔式吸热器动态仿真模型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二树 余强 +1 位作者 杨志平 杨辰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15-120,共6页
以大汉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过热型腔式吸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根据吸热器的工作机制和热力学定律,建立过热型腔式吸热器的全工况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模拟大汉兆瓦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过热型腔式吸热器的动、静态特... 以大汉MW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过热型腔式吸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根据吸热器的工作机制和热力学定律,建立过热型腔式吸热器的全工况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模拟大汉兆瓦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过热型腔式吸热器的动、静态特性。给出大汉兆瓦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过热型腔式吸热器太阳能辐照的阶跃扰动响应曲线,得出的结论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过热型吸热器的设计、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电站运行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腔式吸热器 模型 仿真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太阳辐射强度对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热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毛前军 谢鸣 +1 位作者 帅永 谈和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8-1822,共5页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抛物线碟式太阳能系统腔式吸热器的热流密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知哈尔滨地区3种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吸热腔的热流分布沿高度方向基本呈正态分布,最大热流出现在吸热器高度为130mm处,最大热流值为0.22MW/m2。同时...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抛物线碟式太阳能系统腔式吸热器的热流密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知哈尔滨地区3种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条件下吸热腔的热流分布沿高度方向基本呈正态分布,最大热流出现在吸热器高度为130mm处,最大热流值为0.22MW/m2。同时对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的腔式吸热器热流分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3.6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式吸热器 蒙特卡罗方法 模拟 实验
下载PDF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春平 刘志刚 +1 位作者 赵耀华 唐大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对集热系统中的平顶锥形腔式吸热器进行热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计算给出了在各种温度下各项热损失所占的比重及吸热器的总体热效率.实验得出了加热功率与腔式吸热器热效率的关系,表明平顶锥形腔式吸热器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性能 腔式吸热器 热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