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龙醒脑方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旺华 雷丽萍 +6 位作者 李花 周小青 张利美 韦琛静 曾逸笛 李路迢 付小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2mg/kg)、小剂量...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2mg/kg)、小剂量组(丹龙醒脑方3.7g/kg)、中剂量组(丹龙醒脑方7.48g/kg)、大剂量组(丹龙醒脑方14.8g/kg),每组10只。后5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治疗7d后,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NSC增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F、bFGF、GDN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SC增殖数量显著升高、NGF、bFGF、G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中、大剂量组NSC增殖数显著升高,中、大剂量组NGF、bFGF、G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可能通过促进NGF、bFGF、GDNF表达促进NS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干细胞 细胞增殖 神经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活血祛瘀剂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EGFR、c-jun和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俊玲 马栋辉 +1 位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王若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2,2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c-jun、c-fos表达与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CSCC组织EGFR基因拷贝数及EGFR、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GFR基因拷贝数:二倍体32.2%、三倍体25.4%、多倍体30.5%、基因扩增率11.9%;EGFR、c-jun和c-fo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6.7%和68.3%,三者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EGFR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拷贝数增加呈正相关(r=0.622,P=0.000),c-jun和c-fos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293,P=0.023和r=0.296,P=0.022);EGFR与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2,P=0.001;r=0.509,P=0.000);EGFR、c-jun和c-fos蛋白表达对客观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EGFR、c-jun和c-fos表达可能为CSCC高危进展、转移的参考指标;三者可能均不是影响CSCC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c-jun和c-fos在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发挥正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JUN C-FOS 近期疗效
下载PDF
高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明霞 谢学军 +2 位作者 万李 方杨 张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5-7 d SD大鼠视网...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5-7 d 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纯化培养至第2代后,以2×106mL-1密度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及AGEs含量不同,分为正常组、模拟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0 mmol·L-1)、低AGEs及高AGEs组(培养液AGEs终浓度分别为50 mg·L-1、100 mg·L-1),每组设6个复孔,干预48 h后,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量以及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 domain,PHD)1、2、3的活性;以RT-PCR测定Müller细胞HIF-1αmRNA及VEGF mRNA相对内参的表达量。结果高AGEs组HIF-1α蛋白表达量为(3.248±0.404)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577±0.158)μg·L-1及高糖组的(2.600±0.131)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AGEs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为3.205±0.865,明显高于高糖组的2.438±0.444及高AGEs组的1.935±0.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VEGF蛋白含量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2.249±19.922)μg·L-1和1.348±0.314,均低于高糖组的(566.661±24.979)μg·L-1和2.265±0.677、低AGEs组的(590.565±29.725)μg·L-1和2.001±0.574及高AGEs组的(593.646±16.339)μg·L-1和2.063±0.7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PHD1活性为(99.969±11.066)μg·L-1,高于高糖组的(80.987±5.910)μg·L-1、低AGEs组的(88.809±6.303)μg·L-1及高AGEs组的(75.519±4.914)μg·L-1,而低AGEs组PHD1活性高于高AG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HD2活性正常组为(131.266±2.614)μg·L-1,低于低AGEs组的(142.896±8.323)μg·L-1及高AGEs组的(149.998±15.013)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HD3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AGEs比高糖更能诱导视网膜Müller细胞HIF-1α的高表达,且HIF-1α的表达强度与AGEs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视网膜MÜLLER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
下载PDF
HPV感染及p16基因、EGFR表达水平与扁桃体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思 吴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301-3304,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及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检测对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TSCC初诊患者96例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及p16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检测对扁桃体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TSCC初诊患者96例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肿瘤组织p16基因、EGFR表达水平检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TS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28%的患者检出高危型HPV DNA,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0%。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p16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HPV DN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经治疗后p16基因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大于p16基因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基因阳性表达、EGFR阴性表达患者5年DFS及总生存率(OS)均高于p16基因阴性表达、EGFR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CC患者HPV感染状态与p16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p16基因表达检测对TSCC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优于HPV DNA检测。p16基因和EGFR联合检测对TSCC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P16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ox -LDL 对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泌 IGF-1、HGF 的影响
5
作者 郭慧 游三丽 李国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原代提取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培养法原代提取C57BL/6小鼠BMSCs ,检测细胞生长曲...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原代提取的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培养法原代提取C57BL/6小鼠BMSCs ,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5;观察10μg/mL、20μg/mL、40μg/mL ox‐LDL作用48 h后BMSCs上清液中IGF‐1、HGF浓度的变化。【结果】刚分离的小鼠骨髓细胞呈圆形,经多次换液、传代后去除悬浮细胞,可见BMSCs贴壁生长,第三代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显示CD29阳性,而 CD31、CD34、CD45阴性。ox‐LDL作用后BMSCs上清液中 IGF‐1、HGF浓度显著下降,且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结论】ox‐LDL抑制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s分泌IGF‐1、H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干细胞 骨髓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芳 吴宜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浸润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B组)、宫颈浸润鳞癌组织(C组)中IL-24及VEGF-...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浸润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B组)、宫颈浸润鳞癌组织(C组)中IL-24及VEGF-C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A组IL-24高表达率显著高于B、C组,且B组显著高于C组;A组VEGF-C高表达率显著低于B、C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宫颈鳞癌中IL-24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而与年龄,病理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 P >0.05);宫颈癌淋巴结无转移组IL-24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鳞癌中V EG F-C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中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05),但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05)。宫颈浸润鳞癌组IL-24与VEGF-C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P <0.05)。【结论】IL-24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级降低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几乎为阴性,而V EG F-C在其中的表达逐级增强且宫颈鳞癌淋巴有转移组高表达,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推断IL-24与VEGF-C可能与宫颈鳞癌的进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病理学 鳞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下载PDF
人工合成广谱细胞生长因子全基因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磊 许蕾 +2 位作者 吕立夏 李学礼 王尧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 利用 P C R 介导的半酶促半化学法人工合成经改造的广谱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方法 将基因依据其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分为左中右三个区段。化学合成若干寡核苷酸小片段,利用 P C R 的方法介导寡核苷酸小片段之间的连接。最后... 目的 利用 P C R 介导的半酶促半化学法人工合成经改造的广谱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方法 将基因依据其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分为左中右三个区段。化学合成若干寡核苷酸小片段,利用 P C R 的方法介导寡核苷酸小片段之间的连接。最后将三条基因区段组合为完整的基因。结果 各区段及全基因的序列经测定与设计方案完全相符。结论 广谱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成功合成为将来的表达与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证明 P C R 介导的人工基因合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并且行之有效的人工基因合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合成 聚合酶链反应
全文增补中
新辅助化疗方案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下咽鳞癌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董频 英信江 +7 位作者 陈歆维 邓志宏 张少强 於子卫 金斌 孙臻峰 谢晋 祝江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新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来治疗下咽鳞癌患者术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初治的91例下咽鳞癌患者以尼妥珠单抗(300 mg第1天)联合奈达铂(90 mg/m2第1天)和5-Fu(750 mg...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新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来治疗下咽鳞癌患者术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初治的91例下咽鳞癌患者以尼妥珠单抗(300 mg第1天)联合奈达铂(90 mg/m2第1天)和5-Fu(750 mg/m2第1~5天)3周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两个周期后予以手术和术后放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缓解率,次要研究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率、保喉率和化疗相关毒性。结果所有入组对象的总体肿瘤缓解率为86.8%(79/91),52例(57.1%)影像学降期,其中47例次(51.6%)达T降期,20例次(22.0%)达N降期。新辅助化疗(1或2个周期)后共8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8例为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根治性手术,保喉率为77.3%。8例术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占总入组患者数的8.8%(8/91)。29例(31.9%)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26例(28.6%)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5-Fu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下咽鳞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且对其毒性耐受良好,多数患者通过新辅助化疗保留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癌 鳞状细胞癌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新辅助化疗 靶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