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genicity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Produced by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against Mangoes
1
作者 Min LI Zhaoyin GAO +5 位作者 Meijiao HU Shuo ZHOU Dongping YANG Bo YANG Jianxue YI Fengzhen Y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6期18-21,共4页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confirm the roles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s) produced by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in the infec- tion of mango fruits. [ Method] Change of activities of five types ...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confirm the roles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s) produced by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in the infec- tion of mango fruits. [ Method] Change of activities of five types of CWDEs produced by B. theobromae Pat. were studied under both in vitro culture and inocula- tion conditions, along with the pathogenicity and the ability of producing CWDEs of four post-harvest fangal pathogens(B, theobromae Pat. , Colletotrichum gloeos- porioides Penz. , 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 and 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 et Cif. ) which cause stem-end rot of mangoes. [ Result] B. theobromae Pat. was a- ble to produce polygalacturonase(PG), pectinmethylgalacturonase(PMG), polygalacturonic acid trans-eliminase (PGTE), pectin methyltrans-eliminase (PMTE) and cellulase ( Cx. ) under both in vitro culture and inoculation conditions, of which activities of PG, Cx and PM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an that in either PGTE or PMTE. Among three primary CWDEs, the peak of activities of PG and Cx appeared earlier and that of PMG occured later. The pathogenicity of B. theo- bromae Pa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three pathogens; it is the same with the abilities of producing pectinase. [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 vides theoretical base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 and decreasing the post-harvest loss of mango fr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Cell wall degrading isoenzyme profiles of Trichoderma biocontrol strains show correlation with rDNA species
2
作者 Sanz L Hermosa M R +1 位作者 González F J Monte E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57,共1页
Species of the fungus Trichoderma, a genus of Hyphomycet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especially in soil.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la... Species of the fungus Trichoderma, a genus of Hyphomycetes, are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but especially in soil.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hydrolases and i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Trichoderma antifungal system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genes coding for a surprising variety of extracellular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 (CWDE). Characteris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rains at the species level is the first step in utiliz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fungi in specific applications. One aim when isolating Trichoderma strains is to identify those which can be used in new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ast it was not uncommon that biocontrol strains were defined as T. harzianum Rifai, due to the limit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he genus Trichoderma.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PCR-based molecular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detect and discriminate among microorganisms.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ITS regions of the ribosomal DNA and gene fragments as those corresponding to tef1 gene have been helpful in the neotypification, descrip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ecies in the genus Trichoderma. Another useful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ichoderma strains is the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Isozyme polymorphisms evaluation of five putative extracellular lytic enzymes loci (β-1,3-glucanase, β-1,6-glucanase, cellulase, chitinase and protease an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representative strains of defined molecular groups. CWDE groupings obtained from biocontrol strain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phylogenetic location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Compiling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sequence information data into a common database would provide a useful resource that could be used to accurately name new haplotypes identified in the future and correctly place them within the genus Trichode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降解同功酶 生物防治 菌株 木霉属 真菌 RDNA
下载PDF
The quantity of OA and activity of cellulase and polygalacturonase are involved in variation of virulence in Sclerotium rolfsii
3
作者 Dongyang Yu Wanduo Song +8 位作者 Qianqian Wang Yanping Kang Yong Lei Zhihui Wang Yuning Chen Dongxin Huai Wang Xin Boshou Liao Liying Yan 《Oil Crop Science》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Sclerotium rolfsii on peanut an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virulence in S.rolfsii strains,the highly virulent strain(ZY2)and weakly virulent strain(GP3-1)were inv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Sclerotium rolfsii on peanut an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virulence in S.rolfsii strains,the highly virulent strain(ZY2)and weakly virulent strain(GP3-1)were investigated under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condition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rolfsii directly infected peanut by producing infection cushions.ZY2 formed infection cushions earlier than GP3-1,and ZY2 produced a greater number of infection cushions compare to GP3-1.Both strains could utilize cellulose,xylose,or polygalacturonic acid in the Czapek medium.The activities of cellulase(CL)and polygalacturonase(PG)in the inoculated peanut stem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9 h after inoculation.The activities of CL and PG produced by ZY2 in the inoculated ste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GP3-1.Both strains could produce oxalic acid(OA),and the content of OA produced by ZY2 in the inoculated stems was high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GP3-1.In summary,it suggested that S.rolfsii destroyed peanut cells through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factors by secreting a large amount of OA,CL and PG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infection cushions.The difference in OA content,activity of CL and PG produced by highly and weakly virulent strain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variation of vir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PATHOGENICITY Virulence variat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xalic acid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
下载PDF
香叶醇对仙桃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及细胞壁多糖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洪敏 周炼 +3 位作者 姚世响 程佳燚 石丝 贺明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6-262,共7页
细胞壁多糖是果实硬度的物质基础。硬度下降导致果实软化,影响果实贮藏寿命。该文旨在探究香叶醇对仙桃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及细胞壁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μL/L香叶醇处理可延缓李果实硬度下降,降低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积累... 细胞壁多糖是果实硬度的物质基础。硬度下降导致果实软化,影响果实贮藏寿命。该文旨在探究香叶醇对仙桃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及细胞壁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μL/L香叶醇处理可延缓李果实硬度下降,降低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积累。与对照组相比,香叶醇处理使李果实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果胶含量较低。香叶醇处理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解酶、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低于对照组。说明香叶醇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延缓了细胞壁多糖的降解。此外,香叶醇处理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总之,香叶醇可调节细胞壁多糖代谢,延缓李果实采后硬度下降,同时保持果实较好的糖酸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香叶醇 细胞壁多糖 细胞壁降解酶 硬度
下载PDF
拟石莲花属‘碧桃’腐烂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主要致病物质的测定
5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4 位作者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 腐烂病 尖孢镰刀菌 细胞壁降解酶 镰刀菌酸
下载PDF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在植物病害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进银 张莉 郭秀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14,23,共5页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来破坏植物细胞壁,以达到成功入侵寄主的目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中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几丁质酶、酯酶均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和病原菌致病的过程,但... 植物病原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来破坏植物细胞壁,以达到成功入侵寄主的目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细胞壁降解酶中的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几丁质酶、酯酶均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和病原菌致病的过程,但是对于细胞壁降解酶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在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较少。根据近年来辅助活性酶类以及属于辅助活性酶类中的裂解多糖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辅助活性酶的分布、种类、功能以及裂解多糖单加氧酶植物病害中的作用研究,旨在为辅助活性酶类在植物病害中的功能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多糖单加氧酶 细胞壁降解酶 辅助活性酶 真菌病害
下载PDF
细胞壁降解酶在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7
作者 金梦军 杨成德 +3 位作者 李统华 OSEI Richard 蔡锋锋 马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110,共12页
为明确球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CWDEs)在其侵染马铃薯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球刺盘孢离体和活体条件下产生的CWDEs种类及活性进行检测,并通过RT-qPCR测定了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的表达... 为明确球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CWDEs)在其侵染马铃薯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球刺盘孢离体和活体条件下产生的CWDEs种类及活性进行检测,并通过RT-qPCR测定了球刺盘孢侵染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定性测定发现,球刺盘孢能够产生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定量测定发现,球刺盘孢可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β-Glu)、PG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在活体条件下,球刺盘孢可在马铃薯茎秆内产生PG、PMG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且酶活分别于接种后48、72 h和144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50、77.61 U/mL和0.16 U/mg。分别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果胶诱导后的酶液接种至马铃薯茎秆可引起植物组织浸腐,与球刺盘孢引起的典型症状相似。除此之外,球刺盘孢的4个PGs基因均在其侵染后24 h和48 h显著共上调表达。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在球刺盘孢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刺盘孢 马铃薯 细胞壁降解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下载PDF
海洋褐藻多糖的复杂结构、降解酶系以及生物学功能
8
作者 李雪 吴秀芸 +1 位作者 李颖杰 王禄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04-2622,共19页
海洋大型藻类(包括褐藻、红藻和绿藻)具有生物质资源产量高、生长过程中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等优点,是未来生物炼制的优良原料。2021年,中国褐藻产量为190万吨,远高于其他经济藻类。但是与绿藻相比,褐藻所含的褐藻酸盐和红藻所含的3,6... 海洋大型藻类(包括褐藻、红藻和绿藻)具有生物质资源产量高、生长过程中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等优点,是未来生物炼制的优良原料。2021年,中国褐藻产量为190万吨,远高于其他经济藻类。但是与绿藻相比,褐藻所含的褐藻酸盐和红藻所含的3,6-脱水-L-半乳糖等多糖组分不容易发酵,极大地限制了其高值转化的进程。本文针对褐藻多糖的高效降解与高值转化这一研究热点,总结了褐藻的系统发育与褐藻多糖(褐藻胶、岩藻多糖以及昆布多糖)的复杂结构组成,分析了3类海洋多糖降解酶系的家族、空间结构及其特异性识别专一底物的活性架构等特征,并对褐藻多糖降解产物及其衍生寡糖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构效分析,以期揭示海洋多糖降解酶系的高效催化机制和特异性识别机理,推动褐藻的高效生物降解转化,为精准定制生物活性寡糖,构建绿色低碳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多糖 褐藻细胞壁 降解酶系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抗、感品种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娄慧 朱金成 +1 位作者 杨洋 张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67,共12页
为探究抗、感品种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棉花感病品种新海14号(XH-14)和抗病品种新海41号(XH-41)为材料,将棉花根系分泌物与尖孢镰刀菌(F327)共培养,观察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取培养0、6、12、24和48 h样本,进... 为探究抗、感品种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棉花感病品种新海14号(XH-14)和抗病品种新海41号(XH-41)为材料,将棉花根系分泌物与尖孢镰刀菌(F327)共培养,观察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取培养0、6、12、24和48 h样本,进行RNA-seq。结果表明,与XH-41根系分泌物处理的菌落相比,XH-14根系分泌物处理的菌落生长速率快、孢子萌发率高、产孢量显著增加。GO(gene ontology)分析发现,XH-14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y expressed genes, DEGs)主要富集在氨基酸转运、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膜的组成部分、离子通道活性;XH-41根系分泌物处理的DEGs主要富集在跨膜转运、三羧酸循环、膜的组成部分、ATP酶活性。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XH-14根系分泌物处理的DEGs主要富集在TCA循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核黄素代谢等代谢通路;XH-41根系分泌物处理的主要DEGs富集在碳代谢、其他聚糖降解、脂肪酸代谢、ABC运输工具等代谢通路。综合分析结果,获得24个与细胞壁降解酶相关的基因,其中感病品种棉花根系分泌物处理6 h下“水解酶活性、水解O-糖基化合物”基因富集数目最多。研究结果为筛选棉花枯萎病菌潜在的关键致病基因奠定基础,为棉花枯萎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分泌物 尖孢镰刀菌 RNA-SEQ 枯萎病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壁降解酶
下载PDF
嗜果刀孢菌在野杏叶片致病过程中主要酶的种类及活性分析
10
作者 刘楚丽 鲁海龙 +2 位作者 陈虹瑾 孙洪涛 马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7-756,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野杏穿孔病的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在致病过程中主要酶的种类及活性。【方法】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开展了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活性的测定,并分析了野杏叶片受嗜果刀孢菌侵染后抗氧化酶活性... 【目的】明确引起野杏穿孔病的嗜果刀孢菌(Wilsonomyces carpophilus)在致病过程中主要酶的种类及活性。【方法】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开展了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活性的测定,并分析了野杏叶片受嗜果刀孢菌侵染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首次发现嗜果刀孢菌在体外不同诱导物培养条件下均可产生木聚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等6种细胞壁降解酶,且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嗜果刀孢菌侵染野杏叶片后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中PG和PMG酶活性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嗜果刀孢菌侵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首次明确果胶酶在嗜果刀孢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野杏叶片受嗜果刀孢菌危害后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杏 穿孔病 嗜果刀孢菌 细胞壁降解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采后蓝莓果实硬度和果胶的影响
11
作者 孙萌萌 陶乐仁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475-480,共6页
针对蓝莓采摘后的不易贮藏、硬度下降等问题,以蓝莓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150 mg·L^(-1))处理,通过测定果实硬度、果胶含量、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果胶裂解酶(PL)活性、β-半乳... 针对蓝莓采摘后的不易贮藏、硬度下降等问题,以蓝莓果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150 mg·L^(-1))处理,通过测定果实硬度、果胶含量、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果胶裂解酶(PL)活性、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果胶甲酯化程度、β-消除反应程度、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探讨褪黑素对蓝莓果实保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均可延缓蓝莓硬度下降,但处理浓度较低时(50 mg·L^(-1))效果不明显,150 mg·L^(-1)处理的蓝莓果实保鲜效果最佳,保持果胶含量,抑制PG、PL、PME和β-GAL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减少果胶去甲基化。说明褪黑素通过抑制果胶相关酶活性延缓细胞壁多糖的降解,该处理对于蓝莓果实的采后保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褪黑素 硬度 细胞壁多糖 细胞壁降解酶 蓝莓
下载PDF
热处理抑制采后龙眼果肉自溶及细胞壁物质降解 被引量:34
12
作者 赵云峰 林河通 +2 位作者 王静 林艺芬 陈艺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8-275,共8页
为了阐明热水处理抑制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自溶的作用机理,研究热水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自溶和细胞壁组分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将"福眼"龙眼果实经50℃热水处理10 min,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贮藏于(1... 为了阐明热水处理抑制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自溶的作用机理,研究热水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肉自溶和细胞壁组分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将"福眼"龙眼果实经50℃热水处理10 min,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贮藏于(15±1)℃条件下。在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龙眼果实果肉自溶指数、细胞壁组分含量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与未经热水处理,相同贮藏条件下的对照果实比,热处理可显著(P<0.05)抑制龙眼果实果肉自溶指数的上升,降低果胶甲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X)的活性,延缓水溶性果胶(water-soluble pectin,WSP)含量的上升和离子结合型果胶(ionic-soluble pectin,ISP)、共价结合型果胶(covalent-soluble pectin,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的下降。因此认为,热处理可通过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肉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而减少细胞壁组分的降解,从而维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抑制果肉自溶的发生。研究结果为热处理技术在采后龙眼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果实 降解 龙眼 果肉自溶 细胞壁组分 细胞壁降解酶
下载PDF
马铃薯干腐病菌侵染过程中切片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杨志敏 毕阳 +5 位作者 李永才 寇宗红 包改红 刘成琨 王毅 王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4,共8页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 【目的】探讨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 Schlechlendahl)侵染过程中马铃薯切片组织主要细胞壁降解酶(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s,CWDEs)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陇薯3号马铃薯块茎组织切片接种F.sulphureum后,不同培养天数取样测定并比较分析主要CWDEs活性变化。【结果】F.sulphureum侵染的组织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果胶甲基酯酶(PME)、果胶裂解酶(PML),但PG、PMG、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酶。在侵染前期(1—3 d)PMG和Cx出现高峰,PG在后期(4—6 d)活性增高,而β-葡萄糖苷酶在整个侵染过程中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结论】CWDEs是F.sulphureum侵染和扩展过程中主要的致病因子,且各种CWDEs在致病中发挥作用的时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FUSARIUM sulphureum 细胞壁降解酶 侵染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56
14
作者 高增贵 陈捷 +3 位作者 高洪敏 唐朝荣 宋佐衡 薛春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玉米茎腐病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Fusarium graminearum能够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 ,即果胶甲基酯酶 ( 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 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 ( 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 ( PM... 玉米茎腐病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Fusarium graminearum能够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 ,即果胶甲基酯酶 ( 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 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 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 ( 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 ( PMTE)和纤维素酶 ( Cx)。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明显高于 Pythium aphanidermatum。病菌在活体内和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明显不同。酶动力学研究表明 :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的各种细胞壁降解酶均有特定的最适反应条件。水解酶类的 PG、PMG、Cx最大酶活的 p H分别为 6.0、5.0、6.0 ,温度分别为 50、4 0、50℃ ;裂解酶类的 PGTE和 PMTE最大酶活的 p H均为 9.0 ,温度分别为 30、2 0℃ ,与其它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腐病 细胞壁降解酶 酶动力学 玉米
下载PDF
黄瓜黑星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 Ⅱ细胞壁降解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李宝聚 周长力 +2 位作者 赵奎华 李凤云 陈红漫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通过活体内外黄瓜黑星病菌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初步明确了 Cx-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和 PM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PM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 )在该菌侵染黄瓜中的作用。瓜条感... 本文通过活体内外黄瓜黑星病菌 (Cladosporium cucumerinum)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初步明确了 Cx-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和 PM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PM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 )在该菌侵染黄瓜中的作用。瓜条感病的各部位 ,以病健交界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最高 ;在检测的各类酶中 ,活性最高的为 PMG、PMTE,Cx-酶、β-葡萄糖苷酶和 FPA(滤纸酶 )活性较低。抗感病黄瓜品种染病后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均迅速增强。感病品种染病后 ,果胶酶 (PMG、PMTE)活性远远高于抗病品种 ,其高峰值是抗病品种的 2 .72~ 7.52倍。感病品种接种后纤维素酶 (Cx-酶、β-葡萄糖苷酶 )活性一直增强 ;抗病品种接种后 β-葡萄糖苷酶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酶活性一直增强 ,Cx-酶在染病后初期活性迅速增强 ,增至高峰后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黑星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的产生及致病作用 被引量:49
16
作者 陈夕军 张红 +2 位作者 徐敬友 童蕴慧 纪兆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在改良的Marcus培养液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5种胞壁降解酶,其中PG、Cx和PMG活性较高,而PGTE和PMTE活性很低。病菌产生胞壁降解酶的最佳条件是:在pH5培养液中28℃下静置培养6 d。病菌接种水稻叶鞘后也能显著产生PG、Cx和PMG等胞壁降解酶,并且病斑外侧褪绿部酶活最高,平均为对照(健康部)的3.4倍;其次是褐色部,酶活总量平均为对照的2.9倍;病斑中央枯白部酶活较低,但明显高于对照。这一结果提示,在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胞壁降解酶起重要作用。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无论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处理,对水稻叶鞘都具有显著地损伤细胞膜和浸渍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胞壁降解酶 产酶条件 致病作用 水稻
下载PDF
钙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邓佳 史正军 +2 位作者 王连春 吴海波 刘惠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0-458,共9页
【目的】研究采前、采后钙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组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钙与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揭示钙对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调控葡萄柚果实膳食纤维含量,提高果实质地品质提供理论... 【目的】研究采前、采后钙处理对葡萄柚果实细胞壁组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为了解钙与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揭示钙对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调控葡萄柚果实膳食纤维含量,提高果实质地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1年2月至11月在云南省玉溪市葡萄柚果园进行,供试品种为‘里约红’葡萄柚,该品种于2005年嫁接于当地砧木,株行距为3 m×3 m。试验由采前和采后钙处理两部分组成。采前钙处理在幼果初期、幼果末期、膨大初期、膨大末期、转色期,叶面喷施2%Ca Cl2;采后钙处理在果实成熟采后浸于2%Ca Cl2溶液5 min,室温贮藏。之后每15天取样一次,每次取10个果实,测定葡萄柚果肉细胞壁组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结果】随葡萄柚果实后熟软化,紧密结合型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解聚为松散结合型果胶(水溶性果胶、离子结合型果胶),紧密结合型半纤维素(24%KOH可溶性半纤维素)解聚使其含量下降,而松散结合型半纤维素含量增加(4%KOH可溶性半纤维素)。果实PG、PME、Cx、α-L-Af和β-Gal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均随果实软化呈不同程度增加。PME活性在果实采收后表现出较高含量,而PG活性在果实贮藏前期急剧增加,其酶基因的表达量与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x、α-L-Af和β-Gal活性在贮藏中、后期上升较快,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亦明显增加。钙处理显著地降低果实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其中采后钙处理对α-L-Af和β-Gal活性和基因表达在贮藏中、后期的调控作用较显著,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外源钙处理降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抑制了细胞壁物质的解聚,采后钙处理对细胞壁物质代谢的调控效果优于采前钙处理。外源钙处理抑制了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减缓了果胶、半纤维素的解聚,从而达到调控果实膳食纤维含量、维持果实质地品质、延长果实货架期寿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 钙处理 细胞壁物质 细胞降解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组分分析、活性测定及其致病作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杨媚 杨迎青 +2 位作者 郑丽 李明海 周而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0-606,共7页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酶组分分析 酶活性 浸解作用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晓林 牛程旺 +2 位作者 李保华 李桂舫 王彩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通过对酶活性的分析,研究证实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活体外和寄主体内均能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 通过对酶活性的分析,研究证实苹果树腐烂病菌在活体外和寄主体内均能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及达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诱导酶液对苹果愈伤组织具有明显的浸解作用,其中木聚糖为碳源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破坏能力最强。此外,研究发现,腐烂病菌在寄主体内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PMG和木聚糖酶在接种后最先被检测到活性显著升高,PMG酶活性于接种后第13天达到高峰,随后活性降低,而木聚糖酶和其他3种酶活性则随接种天数的增加活性不断增强;5种细胞壁降解酶中,Cx最大酶活性最低,而木聚糖酶活性最高,是其他酶最大活性的1.74~7.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作用 木聚糖酶
下载PDF
纹枯病菌胞壁降解酶对水稻组织和细胞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红 陈夕军 +2 位作者 童蕴慧 纪兆林 徐敬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6,共4页
通过针刺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胞壁降解酶——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可使水稻叶鞘褪绿变黄。经浸泡处理,上述酶液使水稻愈伤组织细胞破裂崩解;水稻叶鞘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如细胞壁部分裂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损... 通过针刺接种,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胞壁降解酶——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可使水稻叶鞘褪绿变黄。经浸泡处理,上述酶液使水稻愈伤组织细胞破裂崩解;水稻叶鞘细胞超微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如细胞壁部分裂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损伤等。这些结果提示病菌产生的胞壁降饵酶具有显著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菌 胞壁降解酶 致病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