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cell atlas reveals a distinct immune profile fostered by T cell-B cell crosstalk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被引量:2
1
作者 Shuning Ding Niu Qiao +6 位作者 Qingchen Zhu Yiwei Tong Shengyue Wang Xiaosong Chen Qiang Tian Yichuan Xiao Kunwei Shen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23年第6期661-684,共24页
Background:Characterizing the uniqu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each tum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ette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guiding cancer immunotherapy.However,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immune microenviron... Background:Characterizing the uniqu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each tum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better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guiding cancer immunotherapy.However,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compared with other subtypes of breast cancer remain elusive.Therefore,we aimed to depict and compare the immune landscape among TNBC,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HER2^(+))breast cancer,and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Methods: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was performed on CD45^(+)immune cells isolated from human normal breast tissues and primary breast tumors of various subtypes.By analyzing the scRNA-seq data,immune cell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proportions as well as transcriptome features were compared among TNBC,human HER2^(+)breast cancer,and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Pseudotime and cell-cell communication analyses were also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Results:ScRNA-seq data of 117,958 immune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31 immune clusters were identified.A uniqu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in TNBC was decoded as compared to that in HER2^(+)or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proportions of regulatory T cells(Tregs)and exhausted CD8+T cells and accompanied by more abundant plasma cells.Tregs and exhausted CD8+T cells in TNBC exhibited increased immunosuppression signature and dysfunctional scores.Pseudotime analyses showed that B cells tended to differentiate to plasma cells in TNBC.Cell-cell communic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se unique features are fostered by the diversified T cell-B cell crosstalk in TNBC.Based on the T cell-B cell crosstalk,a prognostic signaturewas established that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status for patients with TNBC.Additionally,it was found that TNBC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cytotoxic natural killer(NK)cells,whereas HER2^(+)or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 lost this feature,suggesting thatHER2^(+)or luminal-like breast cancer,but not TNBC,may benefit from NK-based immunotherapy.Conclusions:This study identified a distinct immune feature fostered by T cell-B cell crosstalk in TNBC,which provides better prognostic information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prognostic signature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T cell-b cell crosstalk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ITP患者PD-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Treg与B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2
作者 许腾 崔彦杰 +2 位作者 李智伟 刘红春 郝立君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44例,重度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reg细胞百分比、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等,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呈正相关(r=0.4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sPD-1和IL-17水平有所降低(P<0.05),治疗前后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者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Treg细胞表面PD-1和Breg细胞表面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调节性T细胞 调节性B细胞
下载PDF
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
作者 何欣 刘凤磊 +3 位作者 陈城 李振珺 吴先伟 何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 报告1例以皮肤肿块为首发临床表现的伴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MYC)基因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女,87岁。左侧眉弓上方皮肤结节1年。皮肤科检查:左眉上方一肤色圆形肿物,隆起于皮肤表面,肿物表面可见浸润性红斑,伴少许渗出,并见结痂、鳞屑,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形态正常,真皮层内大量母细胞样淋巴细胞结节状浸润。免疫组化:母细胞样淋巴细胞CD45、CD79a、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MYC均(+);CD3、CD2、CD30、细胞角蛋白(CKP)、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及Epstein-Barr病毒编码RNA(EBE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BCL2及BCL6均重排。诊断:伴MYC和BCL2重排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未治疗,2个月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B细胞淋巴瘤因子2基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肿块
下载PDF
10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预后分析
4
作者 仵菲斐 刘晓艳 +4 位作者 王亚楠 甘思林 王卫敏 马杰 孙慧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6例患者中,男64例,女42例,中位年龄...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06例患者中,男64例,女42例,中位年龄62.5(19~87)岁,≥60岁者占52.8%(56/106),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占66.0%(70/106),结外病变≥2处者占46.2%(49/106),骨髓受累者占20.8%(22/106),Ⅲ~Ⅳ期者占67.0%(71/10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1分26.4%(28/106),2分22.6%(24/106),3分16.0%(17/106),4、5分34.9%(37/106)。接受化疗者102例,90例完成疗效评估,完全缓解率为52.2%(47/90),经分析LDH>240 u/L(χ^(2)=6.136,P=0.017)、IPI评分3~5分(χ^(2)=5.257,P=0.022)患者缓解率低。106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533.5 d。单因素分析示年龄(χ^(2)=7.061,P=0.008)、B症状(χ^(2)=5.188,P=0.023)、骨髓受累(χ^(2)=14.074,P<0.001)、分期(χ^(2)=4.030,P=0.049)、LDH水平(χ^(2)=5.219,P=0.022)、β2-MG水平(χ^(2)=10.979,P=0.001)、IPI评分(χ^(2)=14.886,P=0.002)、化疗强度(χ^(2)=36.992,P=0.001)是DLBCL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示LDH水平(HR=1.001,95%CI:1.000~1.001,P=0.004)、化疗强度(HR=0.403,95%CI:0.164~0.988,P=0.047)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DLBCL预后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LDH水平、化疗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CD19^(+)CD27^(+)IgD^(+)B细胞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冯月兰 刘志英 +1 位作者 王媛媛 张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外周血CD19^(+)CD27^(+)IgD^(+)B细胞比例变化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组CD19^(+)CD27^(+)IgD^(+)B细胞比例,分析TAO患者C...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外周血CD19^(+)CD27^(+)IgD^(+)B细胞比例变化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O患者和健康对照组CD19^(+)CD27^(+)IgD^(+)B细胞比例,分析TAO患者CD19^(+)CD27^(+)IgD^(+)B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CD19^(+)CD27^(+)IgD^(+)B细胞比例与TAO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AO患者CD19^(+)CD27^(+)IgD^(+)B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活动性TAO患者CD19^(+)CD27^(+)IgD^(+)B细胞比例细胞显著低于非活动性TAO患者;CD19^(+)CD27^(+)IgD^(+)B细胞比例与TAO患者CA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28,P<0.001)。结论:TAO患者CD19^(+)CD27^(+)IgD^(+)B细胞比例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疾病活动度 CD19^(+)CD27^(+)IgD^(+)B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aspase-9和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卜晓红 王富强 +1 位作者 戴静 王彩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患者纳入研究,比较DLBCL肿瘤组织及病灶旁正常组织的Caspase-9、CMYC表达水平,分析Caspase-9、CMY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aspase-9、CMYC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9阳性率为43.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56%,CMYC阳性率为3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Ⅰ~Ⅱ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患者DLBCL肿瘤组织Caspase-9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和3~4分患者,CMYC阳性率低于Ⅲ~Ⅳ期、3~4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Ann Arbor分期中Ⅲ~Ⅳ期占比、IPI评分中3~4分占比、CMYC阳性表达占比分别为73.08%、65.38%、69.2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5.29%、32.35%、11.76%,Caspase-9阳性表达占比为23.08%,低于预后良好组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 Arbor分期、IPI评分、Caspase-9、CMYC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预后不良风险是Ⅰ~Ⅱ期的9.008倍;IPI评分3~4分预后不良风险是0~2分的10.298倍;Caspase-9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0.622倍;CMYC表达阳性预后不良风险是阴性的19.922倍。结论Caspase-9、CMYC异常表达参与DLBCL的进展,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且Caspase-9、CMYC异常表达是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对DLBCL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半胱氨酸蛋白酶-9 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文献病例分析
7
作者 姜莉 贾倩 +3 位作者 厉彦山 王莉莉 李红 李尊忠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靶向B淋巴细胞生物制剂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5月),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经靶向B淋巴细胞生物制剂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5月),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贝利尤单抗或利妥昔单抗用药情况(用法用量、单用或联用、联用方案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及转归等,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患者14例,发病年龄(50.71±11.45)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24例,发病年龄(30.67±14.93)岁。纳入有详细病例报道的患者共7例,7例患者均未合并HIV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患者均经磁共振检查确诊,均未行脑组织活检。临床表现:癫痫5例,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3例,构音障碍或失语2例,头痛2例,昏迷1例,血压升高4例。最终7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应用靶向B细胞治疗后,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多发生在疾病活动期且合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容易与神经精神狼疮混淆,导致病情延误,提示在使用靶向B细胞生物制剂治疗时,应评估SLE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B细胞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PCNA、Bcl-2及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
8
作者 黄海平 李佳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喉癌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NA mRNA、Bcl-2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癌组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采用Kaplain-Maier曲线分析不同PCNA、Bcl-2、EGFR表达水平患者生存情况差异。结果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肿瘤部位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中、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喉癌组织PCNA mRNA、Bcl-2 mRNA、EGFR mRNA表达的影响因素。Kaplain-Ma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NA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57%和70.21%,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00%和88.89%(P<0.05);Bcl-2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0.78%和70.59%,低于低表达患者的80.49%和90.24%(P<0.05);EGFR mRNA高表达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59.09%和70.45%,低于低表达患者的79.17%、87.50%(P<0.05)。结论喉癌组织PCNA、Bcl-2、EGFR呈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肿瘤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有关,PCNA、Bcl-2、EGFR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临床病理 生存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 B淋巴细胞瘤-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血清AQP4、NFL、BAFF水平与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尚凤伟 王瑞丽 +1 位作者 李海珍 马振林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神经丝轻链蛋白(NFL)、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特利...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神经丝轻链蛋白(NFL)、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认知损害组58例和认知正常组68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AQP4、NFL、BAFF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AQP4、NFL、BAFF水平与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HS3)、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AQP4、NFL、BAFF水平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价值。结果认知损害组患者的血清AQP4水平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和对照组,且认知正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认知损害组患者的血清NFL、BAFF水平则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和对照组,且认知正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损害组患者的NHS3评分为(14.25±3.75)分,明显高于认知正常组的(10.08±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AQP4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28,P<0.05),与NHS3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5),而NFL、BAFF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38、-0.501,P<0.05),NFL、BAFF与NHS3评分呈正相关(r=0.442、0.538,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面性发作、发作频率升高、AQP4水平降低及NFL、BAFF水平升高均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QP4、NFL、BAFF、AQP4+NFL、AQP4+BAFF、BAFF+NFL、AQP4+NFL+BAFF评估认知功能损害的AUC分别为0.716、0.705、0.786、0.834、0.818、0.828、0.940,且AQP4+NFL+BAFF评估认知功能损害的AUC明显大于任意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单独指标评估(P<0.05)。结论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损害者血清AQP4水平降低,血清NFL、BAFF水平升高,其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为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其水平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功能 水通道蛋白4 神经丝轻链蛋白 B细胞活化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10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芍药苷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调控微小RNA-498/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1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安峰 王芹 张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qRT-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CC-15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与BMI-1表达上调,miR-498表达下调(P<0.05)。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或过表达miR-498后SCC-15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iR-498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抑制miR-498表达可减弱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上调BMI-1表达可减弱过表达miR-498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可通过激活miR-498/BMI-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 微小RNA-498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志成 乔卫平 +3 位作者 赵阳 刘洪飞 李凯杰 马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共8页
背景: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免疫介质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阐明。目的:综述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为今后骨关节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骨... 背景: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免疫介质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阐明。目的:综述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为今后骨关节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骨关节炎,膝,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免疫细胞”“osteoarthritis,knee,macrophages,T cells,B cells,natural killer cells,dendritic cells,cytokines, inflammatory factors,immune cells”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在阅读全文后,最后选取9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既往研究认为骨关节炎发病与软骨磨损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骨关节炎是免疫细胞广泛参与的一种慢性炎性状态,随着对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由早期先天免疫反应驱动的,这种免疫反应会逐步催化退行性变,最终导致关节微环境的改变。(2)各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是影响骨关节炎修复的关键因素,其中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参与滑膜炎症反应,T细胞免疫反应参与骨关节炎软骨的降解,并加重骨关节炎的病情。(3)免疫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37等炎性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β是造成关节软骨破坏最重要的炎性因子。(4)在骨关节炎病早期阶段对免疫学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能够早期有效地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与骨关节炎相关的残疾、发病率和成本。(5)目前干细胞及其来源外泌体、生物材料进行免疫调节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已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中得到证实,但将其用于临床实践之前仍有大量的实验工作要做,随着新治疗靶点的发现,针对靶点进行相关治疗将为临床骨关节炎修复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巨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 综述
下载PDF
紫草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张欣 霍浩然 +4 位作者 薛佳栋 武星 刘帆 任继中 袁增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15-522,528,共9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MGC80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草素组、紫草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和紫草素+LY294002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在无药培养基中培养,紫草...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MGC80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紫草素组、紫草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和紫草素+LY294002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在无药培养基中培养,紫草素组细胞在含终浓度10μmol·L^(-1)紫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紫草素+IGF-1组细胞在含终浓度10μmol·L^(-1)紫草素和终浓度10μmol·L^(-1) IGF-1的培养基中培养,紫草素+LY294002组细胞在含终浓度10μmol·L^(-1)紫草素和终浓度30μmol·L^(-1) LY294002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PKB)、磷酸化PKB(p-PKB)蛋白表达。结果紫草素组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紫草素+IGF-1组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低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LY294002组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紫草素+IGF-1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显著高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LY294002组MGC803细胞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组MGC803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ax/Bcl-2比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紫草素+IGF-1组MGC803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紫草素组(P<0.05),Bax、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ax/Bcl-2比值显著低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LY294002组MGC803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紫草素组(P<0.05),Bax、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ax/Bcl-2比值显著高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组MGC803细胞中p-PI3K、p-P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PKB/PKB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紫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MGC803细胞中PI3K、PKB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素+IGF-1组MGC803细胞中p-PI3K、p-P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PKB/PKB比值显著高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IGF-1组与紫草素组MGC803细胞中PI3K、PKB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素+LY294002组MGC803细胞中p-PI3K、p-PK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PI3K/PI3K、p-PKB/PKB比值显著低于紫草素组(P<0.05),紫草素+LY294002组与紫草素组MGC803细胞中PI3K、PKB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可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PK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胃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王晓伟 李宁 +1 位作者 刘婷 王亚琦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37-539,543,共4页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R-DH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患者体力状况(ECOG)评分,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ECOG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60个月和15.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达苯胺联合R-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以降低血清VEGF、β2-MG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张聪颖 乔金凤 +4 位作者 金爽 陈丹 王海艳 汪洁 杨彩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04-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究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00例,分为早产组27例和足月顺产组73例,取孕妇阴道拭子和蜕膜间质组织,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 目的探究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00例,分为早产组27例和足月顺产组73例,取孕妇阴道拭子和蜕膜间质组织,检测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LRP3、Caspase-1、OX40、OX40L、PD-1和PD-L1 mRNA表达,分析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的相关性。结果2组孕妇B群链球菌阳性率、蜕膜间质细胞凋亡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NLRP3、Caspase-1、OX40、OX40L、PD-1和PD-L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孕妇的GBS阳性率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值分别为37.04%和(46.73±4.92),足月顺产组的GBS阳性率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值仅为9.59%和(6.03±2.04);早产组孕妇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足月顺产组,蜕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孕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未凋亡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群链球菌暴露后蜕膜间质细胞死亡和炎症信号存在相关性,蜕膜间质细胞死亡会引发炎性因子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蜕膜间质细胞 炎症信号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
16
作者 刘冬梅 于富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指标[CRP、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免疫功能(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4.01±2.36)mg/L、TNF-α(18.54±8.32)pg/ml、CA125(26.41±2.2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6.25±2.36)mg/L、(26.93±7.25)pg/ml、(34.21±3.58)U/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30.43%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83.79±7.84)分高于对照组的(73.78±6.89)分,美国东部肺肿瘤协会组体力状况量表(ZPS)评分(0.93±0.27)分低于对照组的(1.43±0.31)分(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更高,CD^(8+)水平更低(P<0.05)。结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显著的疗效,可促进CRP、TNF-α、CA125水平降低,保护患者免疫功能,且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番泻苷B通过Wnt/β-catenin通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
17
作者 孙蒙蒙 崔博坤 +5 位作者 贾梦 冉柳 王丹荣 冯素婷 张虎 郝建章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153,共6页
目的探究番泻苷B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剂量(0、5、10、20μmol/L)番泻苷B处理HXO-Rb44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番泻苷B 5、10、20μmol/L组。MTT... 目的探究番泻苷B对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剂量(0、5、10、20μmol/L)番泻苷B处理HXO-Rb44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番泻苷B 5、10、20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侵袭细胞数;细胞成球实验检测细胞成球直径和细胞成球数目;蛋白质印迹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MMP-2、MMP-9、SOX2、OCT4、CD44、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番泻苷B 10、20μmol/L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P<0.05),侵袭细胞数和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细胞成球直径、细胞成球数目和SOX2、OCT4、CD4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番泻苷B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样特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番泻苷B 干细胞样特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18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病例回顾
19
作者 白厚桥 徐诗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十二指肠 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E3泛素连接酶三结构域蛋白59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20
作者 王静怡 马晓林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分为siControl组、siTRIM59组、Flag-Vector组和Flag-TRIM59组,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用TUNEL染色实验检测...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分为siControl组、siTRIM59组、Flag-Vector组和Flag-TRIM59组,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用TUNEL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检测AKT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Control组相比,siTRIM59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凋亡比例升高(P<0.05),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侵袭到Transwell下层小室的细胞数减少(P<0.05),AKT磷酸化水平下降。与Flag-Vector组相比,Flag-TRIM59组细胞增殖活力增强(P<0.05),凋亡比例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侵袭到Transwell下层小室的细胞数增加(P<0.05),AKT磷酸化水平上升。结论TRIM59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AKT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结构域蛋白59 增殖 侵袭 蛋白激酶B A549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