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vinyl acetate/poly(amide-12-b-ethylene oxide) blend membranes for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hichao Feng Jizhong Ren +3 位作者 Hui Li Kaisheng Hua Xinxue Li Maicun D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37-844,共8页
In this paper,blend membranes from polyvinyl acetate(PVAc)and block copolymer poly(amide-12-b-ethylene oxide)(Pebax1074)a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and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Although they are homogeneous on ... In this paper,blend membranes from polyvinyl acetate(PVAc)and block copolymer poly(amide-12-b-ethylene oxide)(Pebax1074)a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and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Although they are homogeneous on a macro-scale,the observations from DSC and SEM indicate micro-phase separation for PVAc/Pebax1074 blend membranes.With the increase of Pebax1074 content,gas permeabilities of CO2,H2,N2and CH4all increase greatly.PVAc/Pebax1074 blend membranes with high PVAc content are appropriate for CO2/CH4separation.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gas permeability is divided into rubbery region and glassy region.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permeation in rubbery region a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glassy region,and they all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Pebax1074 content.For N2,H2and CH4,their gas permeation propertie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dual-mode sorption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effect.But for CO2,its permeabil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due to CO2-induced plasticization effect,which is more obvious for PVAc/Pebax1074 blend membranes with high PVAc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vinyl acetate poly(amide-12-b-ethylene oxide) blend membrane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下载PDF
CH_(4)和CO_(2)共转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成昊霖 年瑶 韩优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5,共16页
综述了CH_(4)和CO_(2)共转化生成合成气、乙酸和C2烃3种反应路径的反应步骤、关键中间体及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当生成合成气时,CH_(4)与CO_(2)的活化解离是关键步骤,催化剂载体表面为酸性或中性时反应遵循单功能机理,CH_(4)和CO_... 综述了CH_(4)和CO_(2)共转化生成合成气、乙酸和C2烃3种反应路径的反应步骤、关键中间体及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因素。当生成合成气时,CH_(4)与CO_(2)的活化解离是关键步骤,催化剂载体表面为酸性或中性时反应遵循单功能机理,CH_(4)和CO_(2)在同一活性中心被活化,当载体为表面碱性时,CH_(4)和CO_(2)遵循双功能机理,在不同活性中心被活化,通常双功能机理的催化效率更高。当生成乙酸时,C-C耦合过程应被重点关注,该过程中气相CO_(2)可能直接插入M—CH3键(Eley-Rideal机理)或先被吸附活化后再插入(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后者反应能垒更低。当生成C2烃时,活性氧物种被认为是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其可能来源于催化剂中的晶格氧或CO_(2)的活化与解离。因此,在催化剂表面构建多个独立活性位点,以分别对CH_(4)和CO_(2)进行多位点协同催化被认为是良好的催化剂改性策略。另外,先进的模拟计算方法和原位表征手段能够深入揭示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和反应中间体的动态演变过程及机理,从而为真实CH_(4)和CO_(2)共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反应机理 合成气 乙酸 C2烃
下载PDF
Pd/LDH低温催化CH_(4)-CO_(2)直接合成乙酸
3
作者 吴怡枭 刘超波 +6 位作者 昝雪玉 张超宇 陶诗琪 李智雯 王柯静 刘勇军 黄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1,共11页
利用CH_(4)和CO_(2)反应直接合成乙酸是一个100%原子经济同时转化CH_(4)并减排CO_(2)的有效方法.水滑石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高、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及适宜的酸-碱性被广泛用于CH_(4)和CO_(2)转化反应中,而Pd常被认为是C—C键偶联... 利用CH_(4)和CO_(2)反应直接合成乙酸是一个100%原子经济同时转化CH_(4)并减排CO_(2)的有效方法.水滑石因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高、活性组分分散性好及适宜的酸-碱性被广泛用于CH_(4)和CO_(2)转化反应中,而Pd常被认为是C—C键偶联的活性中心.本文以Mg/Al摩尔比分别为1.5,3,5,7,9的镁铝水滑石(MgAl-LDH)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d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的Pd/LDH催化剂,并用于CH_(4)-CO_(2)两步梯阶转化直接合成乙酸;通过XRD,ICP,氮气吸附-脱附,XPS,NH_(3)-TPD,CO_(2)-TPD和in situ DRIFTS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酸碱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Mg/Al摩尔比为5的LDH载体制备的MA5催化剂乙酸收率最高(61.8μmol·g_(cat)^(-1)·h^(-1)),且液相产物只有乙酸;其收率与催化剂中强酸量和表面Pd^(0)/(Pd^(2+)+Pd^(0))比呈正相关.催化剂的快速失活源于水滑石结构的坍塌,进而引起催化剂表面中强酸量大幅减少.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CH_(4)在Pd/LDH催化剂表面解离生成CH_(x)^(*)中间体和H质子,CO_(2)直接插入CH_(x)^(*)形成CH_(x)COO^(*),之后进一步加氢生成乙酸,或CO_(2)与H质子结合生成COOH^(*)中间体,之后与CH_(x)^(*)发生偶联形成CH_(x)COOH^(*),最后再加氢得到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镁铝水滑石 乙酸
下载PDF
高含CO_(2)煤层气脱碳工艺选择及应用探讨
4
作者 陈浦 赵勇 +1 位作者 温丽娟 史永祥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煤层气气体组分以CH_(4)为主,另外含有少量CO_(2)与N_(2)等非烃气体。其中CH_(4)和CO_(2)、N_(2)所占比例互为消长关系。N_(2)为惰性气体,其含量高低除了影响煤层气使用热值外无其他危害,而CO_(2)浓度过高明显降低煤层气的热值和燃烧效... 煤层气气体组分以CH_(4)为主,另外含有少量CO_(2)与N_(2)等非烃气体。其中CH_(4)和CO_(2)、N_(2)所占比例互为消长关系。N_(2)为惰性气体,其含量高低除了影响煤层气使用热值外无其他危害,而CO_(2)浓度过高明显降低煤层气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同时还会腐蚀地面集输管道和处理装置,缩短金属管道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脱碳是高含CO_(2)煤层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三种适用于煤层气脱碳的成熟工艺,从装置一次性投资、甲烷回收率、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鉴于煤层气产量低,建议采用MDEA法高效处理高含CO_(2)煤层气,以获得较高的甲烷回收率,使煤层气商品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二氧化碳 脱碳工艺 MDEA法 PSA法 膜法
下载PDF
CO_2/CH_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郝继华 王志 王世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4-68,共5页
以湿相转化法制备CO2/CH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无需热处理工序;研究了各种制膜条件,如蒸发时间、聚合物浓度及添加剂含量等,对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聚合物浓度和延长蒸发时... 以湿相转化法制备CO2/CH4醋酸纤维素分离膜,无需热处理工序;研究了各种制膜条件,如蒸发时间、聚合物浓度及添加剂含量等,对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聚合物浓度和延长蒸发时间可使膜表皮层变致密,获得高的CO2/CH4分离选择性和气体透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分离膜 膜分离 气体分离
下载PDF
CH_4-CO_2两步反应直接转化合成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伟 王晓红 +2 位作者 王建平 阴丽华 谢克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通过对CH4低温活化与CO2 加氢研究成果的分析 ,提出了在CO2 加氢催化剂上CH4表面吸附物种与CO2低温转化直接合成含氧化合物的可行性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CH4表面吸附物种与CO2 在Cu Co基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 通过对CH4低温活化与CO2 加氢研究成果的分析 ,提出了在CO2 加氢催化剂上CH4表面吸附物种与CO2低温转化直接合成含氧化合物的可行性 ,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CH4表面吸附物种与CO2 在Cu Co基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能生成醇、醛、酸、酮和两种环戊烷衍生物Ⅰ和Ⅱ ,产物分布随进料方式而有很大的变化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乙酸和环戊烷衍生物Ⅰ生成 .就乙酸收率而言 ,最佳反应条件为T =5 2 3K ,n(Cu) /n(Co) =5 .FT IR测试结果表明 ,反应后催化剂表面有CHx 和CHxO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两步反应 铜钴基催化剂 乙酸 环戊烷衍生物 含氧化合物 直接转化
下载PDF
Co/Pd催化剂上CH_4/CO_2等温两步反应直接合成乙酸的热力学 被引量:14
7
作者 章日光 黄伟 王宝俊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3-920,共8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CH4/CO2两步法合成乙酸反应中表面碳化物CH4(x=0~3)在Co和Pd模型表面上不同吸附活性位上的吸附能、空间构型和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计算结果表明,CH4/CO2两步反应在单一金属Co或P...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CH4/CO2两步法合成乙酸反应中表面碳化物CH4(x=0~3)在Co和Pd模型表面上不同吸附活性位上的吸附能、空间构型和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计算结果表明,CH4/CO2两步反应在单一金属Co或Pd催化剂上在常压等温条件下不能有效进行,但在CO和Pd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上,两步反应在常压等温下可以进行.在Co和Pd双金属催化剂上,金属Co活化CH4生成金属碳化物CH,Co(x=0,1)为热力学允许反应,其后CHx溢流到金属Pd上形成CH、Pd(y=1~3)碳化物,最后CO2插入CHyPd生成乙酸,后两者在常压等温情况下也为热力学允许反应,并且在435K以上可以与前者构成等温循环.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碳物种 热力学 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甲烷 二氧化碳 乙酸
下载PDF
CH_4和CO_2合成乙酸中CO_2与·H及·CH_3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18
8
作者 章日光 黄伟 王宝俊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1-645,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对CO2与H及CH3自由基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给出了CO2与H及CH3自由基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提出了CO2与H及CH3自由基作用的4条反应路径.其中以H和CH3自由基进攻CO2的C原子反应为优先路径,主要产物为乙酸,而甲酸甲...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对CO2与H及CH3自由基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给出了CO2与H及CH3自由基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提出了CO2与H及CH3自由基作用的4条反应路径.其中以H和CH3自由基进攻CO2的C原子反应为优先路径,主要产物为乙酸,而甲酸甲酯为动力学禁阻产物.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为CH4和CO2两步反应合成含氧化合物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乙酸 氢自由基 甲基自由基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生物甲烷膜分离提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阮雪华 贺高红 +1 位作者 肖武 李保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8-1695,共8页
以厌氧发酵生物气为原料生产压缩天然气是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首先,在过程模拟软件UniSim Design中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的离散数值计算模型,适合于模拟渗透切割比非常高的生物甲烷膜分离过程。以单级聚酰亚胺... 以厌氧发酵生物气为原料生产压缩天然气是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资源的重要途径。首先,在过程模拟软件UniSim Design中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的离散数值计算模型,适合于模拟渗透切割比非常高的生物甲烷膜分离过程。以单级聚酰亚胺膜分离系统为例研究了关键操作条件——膜的进料压力对处理能力、甲烷收率及压缩天然气生产单耗的影响。目前的评估体系下,提高进料压力有利于提高处理能力和甲烷回收率,而压缩天然气生产单耗在2.70 MPa时最低,为0.46 kW·h·m?3压缩天然气。通过分析渗透气的甲烷浓度变化趋势,开发了一级二段气体膜分离系统,兼具流程简单、设备投资低、甲烷收率高、产值高的优点。以处理1000 m3·h?1生物气为例,甲烷收率达95.0%,压缩天然气产量500 m3·h?1。对应地,装置总投资为3.8×106 CNY,年运行费用及设备折旧为1.5×106 CNY,年经济效益(毛利)超过2.50×106 C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压缩天然气 有限元模型 过程设计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二氧化碳存在下甲烷氧化细菌催化甲烷生物合成甲醇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俊儒 辛嘉英 +2 位作者 牛建中 夏春谷 李树本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在甲烷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 ,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trichosporiumIMV 30 11可以把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后 ,检测到了甲醇的积累 .混合气中CO2 ,CH4,O2 和N2 的体积比为 2∶1∶1∶1时甲醇... 在甲烷单加氧酶和脱氢酶系的作用下 ,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sinustrichosporiumIMV 30 11可以把甲烷氧化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后 ,检测到了甲醇的积累 .混合气中CO2 ,CH4,O2 和N2 的体积比为 2∶1∶1∶1时甲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在超滤膜反应器中进行了连续反应 ,利用反应混合气产生的压力将生成的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 .连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细菌 甲基弯菌 生物催化 甲烷 生物合成 甲醇 二氧化碳 超滤膜反应器
下载PDF
“短接触”CH_4-CO_2两步反应和CO_2加氢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伟 刘桂英 +1 位作者 阴丽华 谢克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0-494,共5页
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针对交替进料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采用在两步进料的间隙通入惰性气体来实现“短接触”反应 .结果表明 ,“短接触”可有效地抑制CH4 CO2 两步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 ,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对于CO2 加氢反应 ,“短... 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针对交替进料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采用在两步进料的间隙通入惰性气体来实现“短接触”反应 .结果表明 ,“短接触”可有效地抑制CH4 CO2 两步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 ,提高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对于CO2 加氢反应 ,“短接触”可使含氧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 ,在“短接触”的CO2 加氢反应中 ,醇是初级产物 ,其生成速率较快 ,链增长方式可用烯醇缩合机理解释 ,不受表面活泼碳氢物种的影响 ;烃是次级产物 ,其生成速率较慢 ,链增长方式可用表面活泼碳氢物种聚合机理解释 .“短接触”反应有可能成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负载型催化剂 甲烷 二氧化碳 甲醇 乙醇 乙酸 两步反应
下载PDF
CH_4-CO_2两步反应直接合成含氧有机物的研究——添加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克昌 黄伟 +1 位作者 王晓红 阴丽华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以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为基础 ,设计了几种实现CH4 CO2 低温转化直接合成含氧有机物的混氢进料方式 ,通过实验对这些进料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考察了甲烷活化及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混氢比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CH4 CO2 进料方式相... 以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为基础 ,设计了几种实现CH4 CO2 低温转化直接合成含氧有机物的混氢进料方式 ,通过实验对这些进料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考察了甲烷活化及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混氢比例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CH4 CO2 进料方式相比 ,几种混氢进料方式都能提高乙酸收率 ,但需要很好地控制二氧化碳加氢反应 .在甲烷活化过程中混氢 ,13 8%的氢气比例对甲烷的转化最有利 ,乙酸收率可达最高 ;在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混氢 ,混氢比例为 5 0 %时乙酸收率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CO2 两步反应 直接合成 甲烷 二氧化碳 乙酸 含氧有机物 进料方式 催化剂
下载PDF
膜法分离二氧化碳/甲烷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光林 李新培 赵宝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利用目前卷式膜组件的性能,在单级渗透和加压操作条件下,借助于Shindo等提出的错流计算公式和四阶Runge-Kutta法,通过计算机计算,研究了二氧化碳/甲烷选择系数α_(CO_2/CH_4)、操作压力比R、截留率(?)分别对二氧化碳浓度y_(CO_2)、... 本文利用目前卷式膜组件的性能,在单级渗透和加压操作条件下,借助于Shindo等提出的错流计算公式和四阶Runge-Kutta法,通过计算机计算,研究了二氧化碳/甲烷选择系数α_(CO_2/CH_4)、操作压力比R、截留率(?)分别对二氧化碳浓度y_(CO_2)、甲烷浓度y_(CH_4)和单位甲烷流量F_(CH_4)等的影响,此外,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极限二氧化碳进料浓度X_(CO_2)^(#-)和极限二氧化碳/甲烷选择系数α_(CO_2/CH_4)、最佳操作压力比R°、最佳二氧化碳/甲烷选择系数α°_(CO_2/CH_4)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二氧化碳 甲烷 膜分离
下载PDF
CO_2/CH_4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继华 王世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5,38,共4页
介绍CO2/CH4分离膜的开发背景及发展历史;CO2/CH4分离膜材料及相应的成膜技术,并提出CO2/CH4分离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分离膜 膜分离
下载PDF
CH_4,CO_2,CO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蕾 洪学伦 +1 位作者 侯守福 徐恒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0-693,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钯复合膜。在200~450℃下,恒定H2进气量和总进气量,以N2为平衡气,H2-N2混合气为参比气,考察了不同含量的CH4,CO2,CO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钯复合膜的透氢性能,CH4几乎没有影响,C02的...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钯复合膜。在200~450℃下,恒定H2进气量和总进气量,以N2为平衡气,H2-N2混合气为参比气,考察了不同含量的CH4,CO2,CO对钯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钯复合膜的透氢性能,CH4几乎没有影响,C02的影响较小(透氢量的降低率小于5%),CO的影响最大。体积组成为98%H2—2%CO的混合气,在300℃时钯复合膜透氰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透氢后的钯复合膜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钯复合膜表面有少量积碳,说明在钯复合膜表面上发生了CO的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复合膜 渗透 甲烷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下载PDF
膜反应器对CO_2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樊君 胡晓云 +2 位作者 尚红伟 吕磊 大矢晴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7-421,共5页
采用水蒸气选择渗透SiO2 复合膜及填充Ru/Al2 O3固定床催化剂 ,构成反应 -分离耦合的膜反应器 ,研究其对CO2 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相同反应条件下与管式固定床反应过程比较 ,膜反应器的转化率最大可提高 11%。通过对膜反应器数学模型... 采用水蒸气选择渗透SiO2 复合膜及填充Ru/Al2 O3固定床催化剂 ,构成反应 -分离耦合的膜反应器 ,研究其对CO2 甲烷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相同反应条件下与管式固定床反应过程比较 ,膜反应器的转化率最大可提高 11%。通过对膜反应器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析 ,考察渗透速率与反应速率之比等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为无机膜的制备及膜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应器 甲烷化 反应性能 二氧化碳 无机膜 SiO2复合膜 膜催化
下载PDF
透氧膜反应器中合成气制备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德春 占闽川 高大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1-464,共4页
以内表面积为4.1 cm2的La2NiO4致密管状透氧陶瓷膜构建膜反应器,以CH4与CO2混合进气,在880°C的条件下,通过CH4的催化部分氧化反应及CO2重整反应制备了合成气;当CH4的进气流量控制在14.1 cm3/min,CO2流量为5.6 cm3/min时合成气生成... 以内表面积为4.1 cm2的La2NiO4致密管状透氧陶瓷膜构建膜反应器,以CH4与CO2混合进气,在880°C的条件下,通过CH4的催化部分氧化反应及CO2重整反应制备了合成气;当CH4的进气流量控制在14.1 cm3/min,CO2流量为5.6 cm3/min时合成气生成速率为36 cm3/min,CH4与CO2的转化率分别为87%和83%;与CH4单独进料相比,合成气的产率增加了约60%,H2与CO体积比从1.7下降到1.3。实验结果,在透氧膜反应器中可实现CH4、CO2共进料制备合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反应器 CO2重整 CH4部分氧化 合成气
下载PDF
CH_4—CO_2两步法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阴丽华 高志华 +1 位作者 黄伟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研究担载Pd,Rh的催化剂在等温条件下采用CH4—CO2两步法直接合成乙酸的反应性能,利用IC,FTIR和XRD对反应产物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性的切换CH4和CO2反应气体可以克服热力学限制,而且催化剂没有积碳现象;反应温度为25... 研究担载Pd,Rh的催化剂在等温条件下采用CH4—CO2两步法直接合成乙酸的反应性能,利用IC,FTIR和XRD对反应产物及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周期性的切换CH4和CO2反应气体可以克服热力学限制,而且催化剂没有积碳现象;反应温度为250℃时,Pd/TiO2和Rh/TiO2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乙酸 两步反应
下载PDF
用CO_2-CH_4体系评价不对称醋酸纤维素膜的分离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才菁 宋春敏 +1 位作者 郭天民 李阳初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5期77-82,共6页
用国产醋酸纤维素(CA)作膜材料,利用相转化法制成不对称的CA反渗透膜,然后用多级溶剂交换技术进行膜的干燥.再分别用纯CO_2、纯CH_4及CO_2-CH_4混合气在室温下对所制得的干膜进行渗透试验.研究了多级溶剂交换技术中所用的第二溶剂,热处... 用国产醋酸纤维素(CA)作膜材料,利用相转化法制成不对称的CA反渗透膜,然后用多级溶剂交换技术进行膜的干燥.再分别用纯CO_2、纯CH_4及CO_2-CH_4混合气在室温下对所制得的干膜进行渗透试验.研究了多级溶剂交换技术中所用的第二溶剂,热处理温度、操作压力及进料中CO_2深度对膜分离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第二溶剂及热处理温度对膜分离特性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甲烷 二氧化碳 分离
下载PDF
钯复合膜透氢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蕾 徐恒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
常见的气体如CO、CO2、CH4和H2O(g)在钯膜表面占据了H2的吸附活性位,抑制膜表面氢的解离,或者在膜表面形成积炭,或者与钯生成化合物,从而影响钯膜的透氢性能。本文综述了这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对钯膜透氢的影响程度,分析了CO和H2O(g)影... 常见的气体如CO、CO2、CH4和H2O(g)在钯膜表面占据了H2的吸附活性位,抑制膜表面氢的解离,或者在膜表面形成积炭,或者与钯生成化合物,从而影响钯膜的透氢性能。本文综述了这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对钯膜透氢的影响程度,分析了CO和H2O(g)影响钯膜透氢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积炭现象以及不同膜厚度和膜组成对钯膜透氢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膜 透氢 一氧化碳 水汽 二氧化碳 甲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