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2.4GHz CMOS Quadrature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Based on Symmetrical Spiral Inductors and Differential Diodes 被引量:2
1
作者 池保勇 石秉学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A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which can generate 2 4GHz quadrature local oscillating (LO) signals is reported.It combines a LC VCO,realized by on chip symmetrical spiral inductors and differential diodes,an... A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which can generate 2 4GHz quadrature local oscillating (LO) signals is reported.It combines a LC VCO,realized by on chip symmetrical spiral inductors and differential diodes,and a two stage ring VCO.The principle of this VCO is demonstrated and further the phase noise is discussed in detail.The fabrication of prototype is demonstrated using 0 25μm single poly five metal N well salicide CMOS digital process.The reports show that the novel VCO is can generate quadrature LO signals with a tuning range of more than 300MHz as well as the phase noise--104 33dBc/Hz at 600KHz offset at 2 41GHz (when measuring only one port of differential outputs).In addition,this VCO can work in low power supply voltage and dissipate low power,thus it can be used in many integrated transce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ture VCO symmetrical spiral inductors differential diodes
下载PDF
Analysis and Optimum Design of Differential Inductors Using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Model
2
作者 菅洪彦 唐长文 +1 位作者 何捷 闵昊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A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model for monolithic inductors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quivalently parasitical capacitances of the inductor.The ratio of the self-resonant frequency (f SR) of the differential-driven sym... A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model for monolithic inductors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quivalently parasitical capacitances of the inductor.The ratio of the self-resonant frequency (f SR) of the differential-driven symmetric inductor to the f SR of the single-ended driven inductor is firstly predicted and explained.Compared with a single-ended configuration,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differential inductor offers a 127% greater maximum quality factor and a broader range of operating frequencies.Two differential inductors with low parasitical capacitance ar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capacitance model self-resonant frequency ratio quality factor differential inductor optimum design
下载PDF
<i>A Brief Review</i>: Stage-Convertible Power Amplifier Using Differential Line Inductor
3
作者 Jonghoon Park Changhyun Lee Changkun Park 《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4期189-194,共6页
In this review article, a stage-convertible RF power amplifier designed with a 0.18-μm RF CMOS process is described. A method to implement a low-power matching network is an essential technology for the stage-convert... In this review article, a stage-convertible RF power amplifier designed with a 0.18-μm RF CMOS process is described. A method to implement a low-power matching network is an essential technology for the stage-convertible power amplifier. Various low-power matching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active transformers as an output power combiner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amounts of undesired coupling, the chip size, and the amount of power loss. The feasibility of a differential line inductor for the stage-convertible power amplifier is assessed and explained.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 differential line inductor is a realistic means of reducing the overall chip size, enhancing the quality factor of the matching network, and minimizing the undesired coupling between the inter-stage matching network and any output matching network. Additionally,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tage-convertible power amplifier using the differential line inductor for a low-power matching network is describ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tor differential LINE inductor Matching Network Power Amplifier Stage-Convertible
下载PDF
一种采用调制晶体管和有源反馈电阻的新型差分有源电感
4
作者 邱宗玉 张万荣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597-60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品质因数-频率(Q-f)特性、电感值-频率(L-f)特性增强和线性度高的新型差分有源电感。它主要由正跨导器、负跨导器、调制晶体管和有源反馈电阻共4个单元构成,其中,调制晶体管的外部配置了电压调控端并串接于差分结构的负跨导... 提出了一种品质因数-频率(Q-f)特性、电感值-频率(L-f)特性增强和线性度高的新型差分有源电感。它主要由正跨导器、负跨导器、调制晶体管和有源反馈电阻共4个单元构成,其中,调制晶体管的外部配置了电压调控端并串接于差分结构的负跨导器的漏极,来实现电感值的调节和增大。有源反馈电阻的外部配置了电压调控端并串接于负跨导器的漏极和正跨导器的栅极之间,来实现Q值的调节和增大。负跨导器也配置了外部电压调控端,来实现对频带的调节;进一步地,调制晶体管和有源反馈电阻也改善了有源电感的线性度。最终,通过4个单元的相互配合和3个外部调控端电压的协同调节,可实现4种有源电感的优异综合性能:(1)在同一频率下,Q峰值相对于L值可独立调节;(2)在多频点下取得高且基本恒定的Q峰值;(3)在宽工作频带内可对L值进行大范围调节,同时Q值能够保持较高的值;(4)高的L值线性度。验证结果表明,在3.85 GHz下,Q峰值可在963~3374之间调谐,调谐率为111.2%,而电感值变化率仅为0.28%;在3.10 GHz、3.55 GHz和3.70 GHz三个频点下,分别取得了1916、1923和1821的高Q峰值,变化率仅为5.4%;在2.65 GHz~3.6 GHz频带内,L值的调谐范围均大于31%,且Q值始终大于10;电感的线性度高达-9 d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有源电感 有源反馈电阻 高线性度
下载PDF
基于微分域电流过零点偏移特征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继瑞 李宝伟 +3 位作者 田宝江 朱云峰 王智勇 王瑞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中性点不带小电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电抗器空投励磁涌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联电抗器不带中性点小电抗时涌流会更加严重,是引起匝间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空投饱和的机理,指出了电抗器绕组磁通饱和... 以中性点不带小电抗的高压并联电抗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电抗器空投励磁涌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并联电抗器不带中性点小电抗时涌流会更加严重,是引起匝间保护误动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并联电抗器空投饱和的机理,指出了电抗器绕组磁通饱和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会发生偏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域电流过零点偏移特征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新方法。利用工频特征下相电流过零点前后峰值间距与微分域相电流过零点前后采样峰值间距的偏移程度,结合相电流线性区内各时刻电感的均方根值与额定电感之间的特征关系来识别电抗器空投饱和与匝间故障,若识别为电抗器空投饱和则闭锁匝间保护,若识别为匝间故障则经短延时开放匝间保护。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点小电抗 并联电抗器 匝间保护 微分域电流 线性区电感 空投饱和
下载PDF
力学刺激和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学令 姚晓玲 +4 位作者 冯贤 邱飞远 李凯 吴江 李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力学刺激与成骨化学诱导剂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表达与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BMSCs,分别在成骨诱导和非成骨诱导条件下应用双轴力学应变加载系统对rBMSCs施加周期性的机械张应变(应变2%,频率1 Hz,每次2 h,间隔2 h,每天加载3次)。力学刺激作用3 d和6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同时采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钙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力学刺激作用后,成骨诱导6 d组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其余各组均无明显钙化结节形成。与相应非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3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0.63、和11.8倍;成骨诱导6 d组ALP、COL I和OCN的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2.73、.2和10倍。结论成骨化学诱导剂和力学刺激均能促进rBMSCs的骨向分化,且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双轴力学应变 成骨细胞 化学诱导剂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中心抽头差分电感的等效模型和参数提取 被引量:6
7
作者 卢磊 周锋 +2 位作者 唐长文 闵昊 王俊宇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50-2154,共5页
提出了中心抽头差分电感的中心抽头等效模型,对其差分应用时的单端和差分阻抗进行推导,利用两端口S参数测试提取出等效电阻值、等效电感值和品质因数.在0·35μm1P4M射频工艺上设计并实现一个中心抽头的差分叠层电感,使用去嵌入测... 提出了中心抽头差分电感的中心抽头等效模型,对其差分应用时的单端和差分阻抗进行推导,利用两端口S参数测试提取出等效电阻值、等效电感值和品质因数.在0·35μm1P4M射频工艺上设计并实现一个中心抽头的差分叠层电感,使用去嵌入测试的两端口S参数进行模型验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自激振荡频率以内等效模型和测试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抽头差分电感 中心抽头等效模型 参数提取 S参数 两端口
下载PDF
集成式径向磁轴承用差动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江鹏 汪希平 +3 位作者 夏翠艳 雷永锋 朱礼进 常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3,共3页
介绍了差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成式径向磁轴承专用传感器的结构,给出了基于AD598芯片为核心的位移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方法,并试验了单自由度的静态性能以及同结构双自由度间信号耦合的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介绍了差动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成式径向磁轴承专用传感器的结构,给出了基于AD598芯片为核心的位移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方法,并试验了单自由度的静态性能以及同结构双自由度间信号耦合的静态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文中介绍的集成式径向差动位移传感器的性能可以满足磁悬浮系统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磁悬浮轴承 差动式电感位移传感器 静态信号 耦合信号
下载PDF
基于差动电感式角位移传感器的血栓弹力测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钱俊 孙海旋 +3 位作者 陈弈博 梁伟国 卢势浩 王弼陡 《软件》 2016年第9期17-20,共4页
分析了血栓弹力测量的原理。针对其测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变面积差动电感式角位移传感器。详细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对设计过程做了计算分析。介绍了基于L-C谐振方法的传感器测量电路与测量方法。实验表明,所设计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的测量结... 分析了血栓弹力测量的原理。针对其测量要求,设计了一种变面积差动电感式角位移传感器。详细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对设计过程做了计算分析。介绍了基于L-C谐振方法的传感器测量电路与测量方法。实验表明,所设计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角位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系统分辨率不低于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角位移传感器 差动电感
下载PDF
一种新型片上全差分电感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德志 任志雄 顾期斌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821,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片上全差分电感结构。电感采用全对称的几何形状,消除了传统差分电感因跳线引起的失配,提高了差分电感的性能。基于TSMC 0.18μm RF CMOS工艺,对设计的全差分电感进行流片与测量,结果表明,差分电感两端口之间的失配量...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片上全差分电感结构。电感采用全对称的几何形状,消除了传统差分电感因跳线引起的失配,提高了差分电感的性能。基于TSMC 0.18μm RF CMOS工艺,对设计的全差分电感进行流片与测量,结果表明,差分电感两端口之间的失配量比传统差分电感下降了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上电感 差分 无源器件
下载PDF
基于可变全差分电感的宽带压控振荡器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章擎 任志雄 +1 位作者 万相奎 李风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1-8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变全差分电感,并将其应用于一款宽带CMOS压控振荡器(VCO)的设计。通过开关控制电感值大小在0.87 nH和1.72 nH之间变换,进一步通过4 bit数字信号控制MOS管电容阵列开关的闭合,VCO输出频率调谐范围(FTR)超过57...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变全差分电感,并将其应用于一款宽带CMOS压控振荡器(VCO)的设计。通过开关控制电感值大小在0.87 nH和1.72 nH之间变换,进一步通过4 bit数字信号控制MOS管电容阵列开关的闭合,VCO输出频率调谐范围(FTR)超过57%。采用TSMC 55 nm1P8M CMOS工艺对VCO进行了流片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VCO的输出信号频率范围为3.98-7.22 GHz,其中,开关闭合状态下VCO高频频率范围为4.73-7.22 GHz,开关打开状态下VCO低频频率范围为3.98-5.23 GHz;1 MHz频偏处,VCO的整体相位噪声小于-104 d Bc/Hz,适用于多频段无线收发器的设计。VCO的电源电压为1.2 V,芯片面积为0.39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电感 压控振荡器 相位噪声 宽带 调谐范围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EMI集成滤波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纪清 陈为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在总结国内外集成滤波器发展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EMI集成滤波器,该滤波器利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磁芯将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集成在一起.新的集成滤波器方案有3个特点:1)在制造、安装工艺上非常方便;2)差模电感的调节方式灵活;3)降低了... 在总结国内外集成滤波器发展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EMI集成滤波器,该滤波器利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磁芯将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集成在一起.新的集成滤波器方案有3个特点:1)在制造、安装工艺上非常方便;2)差模电感的调节方式灵活;3)降低了由于差模电感和共模电感的集成而带来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EMI滤波器 共模电感 差模电感
下载PDF
应用于5GHz 0.18μm CMOS差分低噪声放大器的差分平面螺旋电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占仓 方穗明 +1 位作者 高风 王占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07-111,共5页
针对射频应用的5GHz 0.18μm CMOS差分低噪声放大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差分平面螺旋电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提出的电感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可以实现差分电感的高准确度物理设计。与此同时,本文还提出几种对于该设计的优化方法:Q值迭代... 针对射频应用的5GHz 0.18μm CMOS差分低噪声放大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差分平面螺旋电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提出的电感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可以实现差分电感的高准确度物理设计。与此同时,本文还提出几种对于该设计的优化方法:Q值迭代优化、耦合系数近似等。最后,通过Momentum工具进行物理建模和电磁场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符合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螺旋电感 CMOS Q值 耦合系数 差分低噪声放大器
下载PDF
液压系统中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苏铭 权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74,共6页
为实现液压阀开口位置的精准测量,针对两线圈和三线圈的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位移传感器设计了两种不同传感器测量电路,实验比较其静、动态性能的优劣;并且对基于AD698的外围测量电路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位移检测的灵敏度。比较两种传感器的... 为实现液压阀开口位置的精准测量,针对两线圈和三线圈的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位移传感器设计了两种不同传感器测量电路,实验比较其静、动态性能的优劣;并且对基于AD698的外围测量电路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位移检测的灵敏度。比较两种传感器的静态输出特性;在Valvistor型液压插装阀系统中采用AD698测量电路实时检测。当系统压力相同时,阀开口大小对传感器测量电路响应速度的影响;且系统压力越大阀动态响应速度越快,同时检测了主阀位移量与流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 检波电路 AD698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灵敏度的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皇金锋 谢锋 李慧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控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对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结合雅克比矩阵和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得到了共模-差模电压控制器控制参数的稳定范... 针对单电感双输出(SIDO)Buck变换器控制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对共模-差模电压控制SIDO 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结合雅克比矩阵和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得到了共模-差模电压控制器控制参数的稳定范围。指出支路a比例系数(k_(pa_))具有稳定下界,积分系数(k_(ia))具有稳定上界和下界;同时支路b比例系数(k_(pb))和积分系数(k_(ib))均具有稳定的上界和下界。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特征值灵敏度进行研究,发现增大k_(pa)、减小k_(ia)、减小k_(pb)以及减小k_(ib)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共模-差模电压 稳定性分析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雅可比矩阵 特征值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环形LC单元的新型连接方式及其在平面EMI滤波器中的应用
16
作者 龚敏 王世山 宋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LC单元是指"感容"集成的模块,是组成EMI滤波器的重要元件之一。理想情况下,LC单元由双面螺旋线构成。基于环形LC单元的不同连接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完成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的集成。本文建立了LC单元的等效模型,并... LC单元是指"感容"集成的模块,是组成EMI滤波器的重要元件之一。理想情况下,LC单元由双面螺旋线构成。基于环形LC单元的不同连接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完成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的集成。本文建立了LC单元的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结构在差、共模电流作用下的参数模型。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模块能有效增大共模电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EMI滤波器 LC单元 共模电感 差模电容
下载PDF
基于CMOS工艺的高Q值集成电感设计
17
作者 裴晓敏 林艳丽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0,114,共5页
采用三维全波电磁场模拟软件HFSS作为分析工具,对八边形差分对称结构电感和单端结构电感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利用多层金属并联布线、渐变线宽和图案接地屏蔽(PGS)等结构与差分对称结构集成来提高片上电感性能的设计方案。此方案能与标准硅... 采用三维全波电磁场模拟软件HFSS作为分析工具,对八边形差分对称结构电感和单端结构电感进行对比研究,提出利用多层金属并联布线、渐变线宽和图案接地屏蔽(PGS)等结构与差分对称结构集成来提高片上电感性能的设计方案。此方案能与标准硅基CMOS工艺兼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高集成电感的Q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感 品质因数 差分对称 渐变线宽 图案接地屏蔽
下载PDF
连续导电模式下的单电感双输出开关变换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继宗 《通信电源技术》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单电感双输出DC-DC变换器结构,采用分时复用原理实现双路输出。由于电感共享,各输出支路间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影响。当输出支路严格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或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下,可有效抑制交叉影响。文章首次提...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单电感双输出DC-DC变换器结构,采用分时复用原理实现双路输出。由于电感共享,各输出支路间存在着严重的交叉影响。当输出支路严格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或伪连续导电模式(PCCM)下,可有效抑制交叉影响。文章首次提出了应用于连续导电模式工作的单电感双输出开关变换器的峰值电流-差模电压控制方法,在连续导电模式(CCM)下实现了几乎没有交叉影响的双路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连续导电模式 峰值电流 差模电压
下载PDF
基于dsPIC30F6010单片机的PT二次回路压降测试仪研制
19
作者 孙进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87,93,共5页
叙述了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原理和计量误差,介绍了一种以dsPIC30F6010单片机为核心、基于测差法原理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的便携式智能仪器的结构,并给出了该测试仪的硬件框图及软件流程图。提高了二次压降测量的实时性和系统... 叙述了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测量原理和计量误差,介绍了一种以dsPIC30F6010单片机为核心、基于测差法原理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的便携式智能仪器的结构,并给出了该测试仪的硬件框图及软件流程图。提高了二次压降测量的实时性和系统性,测量方便、准确、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PT二次压降 测差法 计量
下载PDF
转基因油菜的花药培养
20
作者 董五辈 唐桂芬 +1 位作者 兰尊海 李学宝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第4期1-3,10,共4页
本研究通过花药培养技术获得了6个抗Km 20mg/L的单倍体苗,其中花药愈伤组织的最高诱导率是21.6%,最佳激素配比是:Miller+2,4—D 2.0mg/L+KT1.5mg/L+IAA 2.0 mg/L,愈伤组织的苗最高分化率是18.8%,最佳激素配比是:MS+KT2.0mg/L+IAA 0.2mp/L.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花药培养 诱导率 分化率 最佳激素配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