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etary Stability and Crisis Predictions Fallacies
1
作者 Mario Pines 《Management Studies》 2020年第2期158-171,共14页
In present days,our instable financial markets,characterized by heavier growing monetary responsibilities,are delivering and enlarging ever growing central banks’functions.The financial stability applied standards ha... In present days,our instable financial markets,characterized by heavier growing monetary responsibilities,are delivering and enlarging ever growing central banks’functions.The financial stability applied standards have been creating contradictory results in the recent Great Recessions since the year 1987 up to the central banks model,after the 2008 last financial crisis,with major central banks as the FED and the CEB(Diamond,2007,pp.189-200)conflicting main operative areas,monetary and financial goals with unexpected results.We have been living a very difficult and dramatic period,which suggests a lot of reconsiderations about what the monetary policy means and may pursue and in which area,with respect to the financial system restrictions,in particular,during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based initially on the pseudo gold dollar parity,thing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major financial crises were happening in emerging peripheral markets only.Financial stability was ever relevant,but it was not something to which governments devoted institutional attention.Based on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recent crisis,it is now of capital responsibility connecting monetary and economic financial stability jointly.Central banks,on the contrary,seem not able to pursue both functions relying on classical market tools.Up to now,the only obligation,imposed to a central bank as a private agent,has been taking care of monetary stability,to contain inflation rates over upper limits,assumed in entering definitely in the legal tender monetary,regime almost everywhere over the planet.Originally,for specific monetary policy purposes alone,between central banks and possible financial entities,there were no guidelines or structural determined controls,only institutional and statutory single bank’s operational clauses.There were no legal constraints such as formal loan to-value,or loan to cash-flows,or formal capital level limits,based on actual constraints.Free repurchase agreements and sales or purchases of securities(the most relevant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 guidelines),generally based on private financial covenants,were the sole most recurrent tactical interferences in adjusting the economic free activity.The assuming statutory thresholds were casual in the incorporating state,central banks used to monitor the activities of agents through economic incentives,rather than mandating and monitoring specific legal prescriptions.The evolving inconsistency of both activities has become even more manifest;two conditions should be fulfilled simultaneously:To avoid dilemmas in which a central bank might be called to make the autonomou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choice between monetary price stability,pursuing at same time,generally incompatible,financial stability,two different policies should be rarely jointly assigned to same bodies,especially central banks.As regards the first issue,the IMF nevertheless,with Brunnermeier and Sannikov(Brunnermeier&Sannikov,2012),has argued that price stabilit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re interlinked Short-term debt financi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un-up to the financial crisis,as increases in leverage helped boost growth but also made the economy more susceptible to a downturn.Since the recession,private agents have reduced their debt level while many governments have increased borrowing.This deleveraging process appears to be holding back the recovery,and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such deleveraging can continue over an extended period”,unless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broken at state level,as history seems now to prove.It is true indeed,as reminded by Lamfalussy(Lamfalussy et al.,2010,pp.7-9),and now widely proved by facts,that prices and the growth-employment objectives,run into each other because it is seldom the case that the pursuit of on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ursuit of the second in global econ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financial instability gold standard and exchange rates
下载PDF
伯南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及其启示
2
作者 洪银兴 姜集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伯南克凭借着对大萧条的全面深入研究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理论体系,领导美联储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复苏经济。本文从伯南克有关大萧条的研究成果入手,系统梳理他的经济理论、政...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伯南克凭借着对大萧条的全面深入研究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理论体系,领导美联储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复苏经济。本文从伯南克有关大萧条的研究成果入手,系统梳理他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监管理念,并吸收其科学成分应用到解释中国经济问题层面上来,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和调控体系,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升监管效力和效率,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南克 大萧条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系统监管
下载PDF
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稳定优化研究
3
作者 吕秀梅 罗婧 《金融教育研究》 2023年第5期3-10,共8页
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加入数字货币研发大军,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对银行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造成不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会通过导致银行脱媒、挤压中间业务来影响银行... 各国中央银行纷纷加入数字货币研发大军,央行数字货币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对银行业、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造成不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会通过导致银行脱媒、挤压中间业务来影响银行业不稳定性;也会通过削弱负利率政策、引发过度信用创造、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及效果三条路径影响货币政策不稳定性;还可能由于概念界定模糊、底层技术漏洞、用户信息泄露、地区推广时滞等因素,造成金融监管的不稳定性。研究从整体和局部分别给出相应的金融稳定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金融稳定 银行业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下载PDF
全球CBDC发展进程与国际监管协调
4
作者 邓宇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9,共8页
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主导的CBDC研发和测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基于CBDC跨境应用需求和监管紧迫性不断增强,未来CBDC跨境测试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CBDC跨国合作将迈向新台阶。但是,CBDC跨境使用以及扩大应用范围将对各国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 全球各国中央银行主导的CBDC研发和测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基于CBDC跨境应用需求和监管紧迫性不断增强,未来CBDC跨境测试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CBDC跨国合作将迈向新台阶。但是,CBDC跨境使用以及扩大应用范围将对各国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除了技术层面可能存在的障碍之外,监管环境、共识规则、安全及稳定性等问题亟待协调解决。对此,全球各国中央银行、国际组织等迫切需要共同探索建立基于共识基础的CBDC应用平台,考虑制定更具包容性、安全性和中立性的CBDC国际规则,尊重CBDC主权地位,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治理 国际监管 跨境支付
下载PDF
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基于文献研究角度的分析
5
作者 耿中元 赵梵 《金融经济》 2023年第11期3-11,共9页
探索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债券、外汇、股票等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中央银行沟通... 探索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债券、外汇、股票等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会因中央银行沟通量化方法的不同、面临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央银行沟通的内容和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未来,需要围绕接中国地气的探索、中央银行沟通量化方法的科学性、中央银行沟通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金融市场的比较、中央银行沟通和金融市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据此,本文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沟通政策框架、重视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不同影响、完善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沟通渠道、加强协同配合以稳定金融市场、注重发挥前瞻性指引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加强前瞻性研究以规避消极影响等六项建议,以有效发挥中央银行沟通对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工具 非线性影响 前瞻性指引 金融稳定
下载PDF
中央银行如何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美联储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文建 黎桂林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54,共6页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及最后贷款人职能,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使其成为美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及最后贷款人职能,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使其成为美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者。本文比较了我国央行与美联储在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面临的不同条件,充分借鉴了美联储的相关经验及改革趋势,从短、中、长期提出了强化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下载PDF
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海 魏巍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91,共12页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 传统监管经济学关于"监管分权"和"机构分立"的理论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监管变革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协调的"职能分立"造成不同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危机发生后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与调整,显示出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变化新趋势:两类政策间关系将更加互补,更加高效和更加协调完整。与传统改革主要探讨监管机构的职能应分权还是应集中不同,新一轮监管理论变革与监管制度改革转向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如何有效协调的制度探讨。围绕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协调的三个理论支柱梳理文献,以"支柱形式"将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这一实践问题内化为监管部门平衡政策效果,强化沟通搭配的制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宏观审慎监管 货币政策 协调 金融风险管理
下载PDF
央行数字货币的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吕江林 郭珺莹 张斓弘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9,共17页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但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等若干重要金融变量产生较明显影响并且会使货币乘数不确定性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与常备借贷便利可形成利率走廊机制,更有效地调节经济;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受到负向生产技术冲击后,商业银行存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谨慎调节利率走廊宽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多以SLF和MLF等能直接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应对生产技术等负向冲击;同时,商业银行应随活期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以提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数字货币 DSGE模型 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 货币政策
下载PDF
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斌 毛彦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构建银行部门模型和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基于银行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冲击能有效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并且在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大规模银行... 通过构建银行部门模型和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基于银行异质性视角研究了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观层面上,货币政策冲击能有效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并且在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大规模银行体系情形下的影响更为明显;宏观层面上,大规模银行体系更有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在小规模银行体系和高资本充足率情形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资本监管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机制 银行异质性
下载PDF
论区域金融调控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江世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8-31,共4页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区域间的金融差距,通过实施适度区域差别的金融政策是各国为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而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为此,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基金,加快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实行金融政策区域化,赋予...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区域间的金融差距,通过实施适度区域差别的金融政策是各国为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而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为此,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基金,加快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实行金融政策区域化,赋予区域中央银行一定的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权和调控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是区域金融调控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调控 区域金融政策 区域中央银行
下载PDF
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结构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生福 韩雍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42,共11页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是分析央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报表。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科目随着经济金融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多次调整,本文梳理了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结构及其演变过程,重新编制1999-2018年的年度可比货币当局...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是分析央行行为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报表。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科目随着经济金融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多次调整,本文梳理了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结构及其演变过程,重新编制1999-2018年的年度可比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通过解析各科目余额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统计数据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政策实践、以及重要资产负债科目间的勾稽关系。研究发现:外汇占款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是我国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过去20年中,两种渠道此消彼长反映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两次重要转变与创新。在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时期,货币当局曾通过频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过剩流动性。随着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和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公开市场操作和创新型再贷款工具将成为货币当局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 货币政策调控方式 基础货币
下载PDF
从大萧条到大衰退看中央银行职能的转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宁 黄明皓 王晓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中央银行自产生以来,其职能就在"银行的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政府的银行"(为政府融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发行的银行"(保持物价稳定)三者之间摇摆。基于大萧条的教训,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 中央银行自产生以来,其职能就在"银行的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政府的银行"(为政府融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发行的银行"(保持物价稳定)三者之间摇摆。基于大萧条的教训,战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银行集中发挥"银行"职能,70年代将"发行"职能提到核心位置,并放弃了金融监管职能。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未来中央银行的职能可能又一次摆向金融稳定,甚至是"政府"职能,以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银行职能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
下载PDF
法定央行独立性的反通胀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运信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阐述了法定央行独立性通过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进而发挥反通货膨胀效应的作用机理,在对现有关于法定央行独立性反通胀效应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支持这种效应的现有经验证据的可信性,进一步分析了司法独立性、政治... 本文阐述了法定央行独立性通过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进而发挥反通货膨胀效应的作用机理,在对现有关于法定央行独立性反通胀效应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支持这种效应的现有经验证据的可信性,进一步分析了司法独立性、政治制度特征、金融基础结构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央行法定独立性反通胀效应的制约作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法定央行独立性的反通胀效应不显著就与这些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可信度 法定央行独立性 政治基础结构 金融基础结构
下载PDF
基于央行效用动态最优化模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远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4,共4页
从央行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运用极大值原理,构建央行效用的动态最优化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经济主体行为对其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货币政策传导的时间长短,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度大小。第二,当... 从央行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运用极大值原理,构建央行效用的动态最优化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经济主体行为对其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货币政策传导的时间长短,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度大小。第二,当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比企业和居民更重要;相反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企业和居民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比商业银行更重要。优化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三大经济主体行为,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程度,进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经济主体行为 央行效用动态最优化模型 极大值原理
下载PDF
关于加强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碧云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近来 ,关于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探讨较多。笔者认为以下四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即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兼容与分离 ,专门机构集中监管与分设机构分业监管 ,保护债权人权益与维护金融稳定 ,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对此 ... 近来 ,关于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探讨较多。笔者认为以下四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 ,即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兼容与分离 ,专门机构集中监管与分设机构分业监管 ,保护债权人权益与维护金融稳定 ,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对此 ,笔者的观点是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应该分离 ,应该设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实施集中统一监管 ;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强化非现场监测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集中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 现场检查 中国
下载PDF
中央银行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泽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29,共6页
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规范。本文认为,中央银行不应当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能,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应保持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货币政策的特点和金融... 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货币政策规范。本文认为,中央银行不应当承担金融监管的职能,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应保持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货币政策的特点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只能授予中央银行决定货币政策的自由裁量权,但应创设新的法律制度确保该自由裁量权不被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金融监管
下载PDF
金融脱媒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彩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金融脱媒指的是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不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直接开展筹融资交易的行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的研究主要分布在金融脱媒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度量、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金融脱媒对... 金融脱媒指的是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不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直接开展筹融资交易的行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的研究主要分布在金融脱媒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度量、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更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和应对策略的讨论。为此,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金融脱媒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脱媒 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吗?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文舸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6期34-48,共15页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利率水平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明显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日益增强;二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利率变动对贷款创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三是除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之外,中国过于频繁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货币政策 利率传导机制 宏观调控
下载PDF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涤凡 王云海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9-51,共3页
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稳健运行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应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更大的独立性,并及时构建集中监管体制以应对业已存在的金融混业经营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 中国
下载PDF
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环忠 郑开焰 +5 位作者 吴军梅 王荧 李杰辉 林兴 方杰 曾维翰 《商业经济》 2021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传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金融顺周期风险和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提出面临金融产品技术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大势所趋的背景。新经济金融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央行... 传统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金融顺周期风险和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提出面临金融产品技术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世界大势所趋的背景。新经济金融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微观审慎监管政策面临一些问题。为了完善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应该重视建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中介指标体系,打造多层次金融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疏通利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定向运用,中小银行自身要强化经营管理,以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有效政策传导;稳健的货币政策与从紧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组合,着重引入差别准备金、跨境资本流动、差别住房信贷政策动态调控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反馈机制;重视提高经济金融风险监测效率和效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调控政策的协调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双支柱调控框架 货币政策 宏观金融监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