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Storage Water Tank in Harbin 被引量:2
1
作者 YE Ling1,JIANG Yi-qiang1,YAO Yang1,ZHANG Shi-cong2(1.Institute of Heat Pump an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90,China 2.Institute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fficiency,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 100013,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1-114,共4页
This paper presente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storage(CSHSSS)used in cold climate in China.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olar energy seasonal storage water tank used in t... This paper presente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storage(CSHSSS)used in cold climate in China.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olar energy seasonal storage water tank used in the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as firstly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This was followed by the simulation of the CSHSSS used in a two-floor villa in Harbin,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n storage water temperature of tank volume,solar collector area,tank burial depth,insulation thickness around the tank,etc.The results show there is a relatively economical tank volume to optimize the system efficiency,which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ank volume at the constant collector area,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llector area at the constant tank volume.Furthermore,the insulation thickness has obvious effect on avoiding heat loss,while the tank burial depth doesn't.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ar collector efficiency and storage water temperature is also obtained,it decreases quickly with increasing storing water temperature,and then increases slowly after starting space heating system.These may be helpful for releva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n cold climates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storage(CSHSSS) simulation system efficiency STORAGE water tank VILLA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Heating Cinder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Properties
2
作者 Guoyu GAN Chao LI +5 位作者 Xu ZHANG Li YANG Yunfeng CHEN Bo LIU Yanli LI Jifu L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2年第2期78-82,97,共6页
[Objective]The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stacking of solid waste produced in the coal-burning process of central heating enterprise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Method]T... [Objective]The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ng-term stacking of solid waste produced in the coal-burning process of central heating enterprises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Method]This study took the heating enterprises in Sheny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element composition of coal cinder were determined by continuously collecting coal and cinder samples in different periods.At the same time,the original soil and cinder soil of the stacking site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of soi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element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local cinder waste and the potential pollution risk of the stacking site.[Result]The contents of C,H,O,N,and S non-metallic elements in coal cinder decreased by 69.5%,71.2%,76.0%,74.5%,and 34.6%,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raw coal;while the content of S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95.7%.The contents of Al,K,and Fe in cinder decreased by 4.3%,60.2%,and 33.3%,respectively,while the contents of Mg and Na increased by 36.1%and 130.9%,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oil,the contents of C,H,and O in shallow cinder soil and deep cinder soil increased by 126.5%,67.9%,80.93%,and 21.3%,25.0%and 42.3%,respectively.The residual carbon existed in the form of activated carbon.The contents of Mg,Al,K,Na,Ca,and Fe in shallow cinder soil and deep cinder soil increased by 61.6%,5.4%,46.1%,35.8%,32.5%,6.3%and 22.3%,12.3%,12.2%,15.6%,5.8%and 2.8%,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oil.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coal cinder did not reach the detection limit.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raw coal is mainly block structure,while the cinder is honeycombed and porous and dust.[Conclusion]Cinder stack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K in shallow cinder soil,and improve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oil.In addition,cinder waste has high pH and pore structure,which can be used as acid soil conditioner,seedling flower matrix and compound fertilizer fill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cinder waste,improve soil structure and supply 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heating Coal cinder Soil properties Element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下载PDF
集中供热系统水力热力耦合特性辨识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娜 田栩 +3 位作者 肖木森 张新光 王雅然 由世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2-991,共10页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能效主要受其水力热力特性的影响,换热站作为连接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的枢纽,是分析系统水力热力特性的关键,站内设备的长期运行性能衰减会导致供热系统整体能耗升高、能效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站内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行诊...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能效主要受其水力热力特性的影响,换热站作为连接热源、热网和热用户的枢纽,是分析系统水力热力特性的关键,站内设备的长期运行性能衰减会导致供热系统整体能耗升高、能效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站内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行诊断.基于换热站实测运行数据,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对站内主要设备包括换热器、循环泵和调节阀的性能曲线进行了辨识,从而构建了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热力特性计算方法,全面分析了某典型换热站主要设备性能衰减情况和能耗水平,对主要设备运行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对设备维护的经济性和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换热站内主要设备性能存在不同程度衰减,其中换热器传热系数由1.00 kW/(m^(2)·K)下降至0.64 kW/(m^(2)·K),循环泵标况扬程由22.4 m下降至17.3 m,调节阀流通能力由183.0 t/h下降至82.4 t/h,且阀门整体开度较低,以上问题导致了系统整体能耗的增加;为消除气候变化对集中供热系统能耗分析的影响,结合度日数和实际供热面积,对系统能耗进行评价,与标准年相比,测试年采暖季同期平均热耗和电耗分别增加了0.86 GJ/(104 m^(2)·℃·d)和2.38 kW·h/(104 m^(2)·℃·d);对主要设备进行清洗和更换后,集中供热系统采暖季诊断时间内的同期累计电耗可降低16.3%,全生命周期内CO_(2)排放量可减少128.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换热站特性 水力热力辨识 最小二乘法 梯度下降
下载PDF
基于室温监测反馈的集中供热按需调控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延敏 李志伟 +4 位作者 刘俊杰 孟晗 朱咏梅 郎晋东 王伟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0期44-51,共8页
集中供热收费的计量单位为供热面积,在这种计量模式下,供热合格与否的判断指标不是用热量,而是热用户的热舒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监测反馈室温作为按需供热抓手的分时分区按需供热精准调控技术,在研究分析供热管网宽幅调节、精准输配... 集中供热收费的计量单位为供热面积,在这种计量模式下,供热合格与否的判断指标不是用热量,而是热用户的热舒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监测反馈室温作为按需供热抓手的分时分区按需供热精准调控技术,在研究分析供热管网宽幅调节、精准输配机制基础上,分析了室温变化规律和热网延时特性,确定了调控目标和技术可行性。为进一步体现室温的综合特性,确定了室温采集传感器数量计算式和空间部署原则,开发了换热站有效室温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预测室外气象参数、基于有效室温的反馈值和设定值偏差的预测反馈控制方法和自控逻辑。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不仅能提升用热质量,还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热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 按需供热 室温监测 按需调控 延时特性 预测反馈
下载PDF
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研究
5
作者 梁晓龙 章楠 +3 位作者 张俊伟 张浩然 钟崴 林小杰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建立了热力站处配置电供暖设备的新型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集中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采用配置热泵和蓄热装置的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的环境、经济和节能效益指标优化比分别为1.91%... 建立了热力站处配置电供暖设备的新型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集中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采用配置热泵和蓄热装置的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的环境、经济和节能效益指标优化比分别为1.91%、2.41%、2.90%。随着电替代供暖负荷比例的增加,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的各个性能评价指标优化比逐渐提高。通过电供暖增加了供热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有效降低了热网损耗,系统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混合式电热互补供暖系统 电供暖 电能替代 多能互补 仿真模拟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冷冻水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守亚 袁中原 +1 位作者 高波 倪吉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以四川省成都市某办公建筑空气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冷冻水系统制定夏季供冷工况下变冷冻水供水温度与变冷冻水流量相耦合的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依据运行数据确定出建筑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结合影响因素依据建筑负荷建... 以四川省成都市某办公建筑空气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冷冻水系统制定夏季供冷工况下变冷冻水供水温度与变冷冻水流量相耦合的优化运行策略。首先依据运行数据确定出建筑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结合影响因素依据建筑负荷建立决策树算法,将系统运行工况分为7类;最后整理出每种分类工况下空调系统能效COPsys的分布情况,并以COPsys最高时对应的冷冻水供水温度和冷冻水泵设定频率作为该工况下最佳设定参数。结果表明:以上一年度的运行条件为基准,使用该运行策略在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夏季可以节约33%左右的电量,有效提升了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中央空调系统 优化运行 决策树算法
下载PDF
热电联供电厂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海波 周传杰 +3 位作者 肖波 杨利 王明坤 温海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3-1500,I0020,共9页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 为了解决多台机组供热负荷调节分散、供热系统压力波动大、供热经济性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基于MODBUS通信方式下多台机组供热单元互联控制的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然后,结合机组实际性能试验数据建立机组性能仿真模型,获得不同电负荷下冷热再抽汽量与煤耗量的关系;最后,考虑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建立适用于多台机组热负荷经济分配的数学模型,以厂级总耗煤量最低寻优为目标,获得各机组热负荷分配方案,并成功在某装机6台、总容量3320 MW燃煤电厂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采用流量指令方式在机组安全运行边界内对各机组供热流量进行自动调节;全厂对外供热流量在50~400 t/h之间变化时,厂级供热集中智能管控系统可将供热母管压力控制在设定值的±0.03 MPa以内;通过对总供热负荷智能寻优分配,全厂总煤耗量可降低0.13~3.53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电厂 供热系统 集中控制 自动调节 智能寻优 热电负荷 安全性
下载PDF
工业园区中央空调蓄冷蓄热数字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旺 吴正平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工业园区中,中央空调系统负荷一般为最大负荷,其冷、热、气等多重负荷汇集,耦合程度高,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不能忽视其系统性作用。本文针对工业园区中央空调系统的设备单元,构建蓄冷蓄热数字模型,并将数字模型应用于实际中央空调系统,从... 工业园区中,中央空调系统负荷一般为最大负荷,其冷、热、气等多重负荷汇集,耦合程度高,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不能忽视其系统性作用。本文针对工业园区中央空调系统的设备单元,构建蓄冷蓄热数字模型,并将数字模型应用于实际中央空调系统,从而实现园区空调系统的经济运行,提高园区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综合能源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 蓄冷蓄热 数字模型 典型应用
下载PDF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调控滞后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董玉峰 蔡晨钰 钟崴 《暖通空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城市集中供热一级管网传输距离长、拓扑结构复杂、覆盖面积大,热源侧针对用户侧进行负荷调节时往往存在滞后特性。为实现实时精准按需供热,本文建立了供热一级管网延时特性的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热用户进行调控滞后特性分析,并通过... 城市集中供热一级管网传输距离长、拓扑结构复杂、覆盖面积大,热源侧针对用户侧进行负荷调节时往往存在滞后特性。为实现实时精准按需供热,本文建立了供热一级管网延时特性的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热用户进行调控滞后特性分析,并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实际供热过程中调控的滞后特性。最后将理论与实际供热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换热站距离和供暖季不同阶段对温度调控滞后时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末端管网及供暖季末期的调控滞后特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管网 换热站调控 热用户 管网特性 滞后特性
下载PDF
基于改进黏菌算法优化BiLSTM的短期供热负荷控制预测
10
作者 薛贵军 赵广昊 史彩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1,共8页
针对短期供热负荷控制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优化BiLSTM的预测模型。利用猫映射、T分布变异和随机反向学习等改进策略对黏菌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黏菌算法优化BiLSTM网络参数,构建ISMA-BiLSTM模型,对换热站热负荷进行... 针对短期供热负荷控制预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优化BiLSTM的预测模型。利用猫映射、T分布变异和随机反向学习等改进策略对黏菌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黏菌算法优化BiLSTM网络参数,构建ISMA-BiLSTM模型,对换热站热负荷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ISMA-BiLSTM模型与SMA-BiLSTM、BiLSTM和LSTM模型相比,预测结果更加合理且预测精度有所提高,在短期供热负荷预测中能满足实际工程控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热负荷 短期供热负荷控制预测 黏菌算法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猫映射 T分布变异 随机反向学习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集中供热系统预测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荣鑫 葛振福 +1 位作者 侯晨晨 王越洋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38-41,46,共5页
针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大时滞非线性、换热站负荷预测与调控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系统预测及调控过程不精细、不及时以及系统能耗偏高等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的集中供热系统预测控... 针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大时滞非线性、换热站负荷预测与调控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系统预测及调控过程不精细、不及时以及系统能耗偏高等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轻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的集中供热系统预测控制策略。首先,结合供热系统气候补偿工艺原理,建立了基于LightGBM换热站回水温度预测模型,用以确保回水温度预测目标的及时性与可靠性;其次,设计了基于移动加权平均算法的预测函数,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了集中供热系统的精准负荷预测与高性能调控。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LightGBM的集中供热系统预测控制策略,可及时精准地预测换热站运行负荷且具有更好的超前控制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集中供热控制系统的可靠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LightGBM 负荷预测 移动加权平均 预测控制
下载PDF
供热节能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12
作者 苏继程 毛明强 +1 位作者 王永涛 丁建中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78-80,111,共4页
从本质上讲,集中供热是1种节能供暖方式,但是从当前的供热发展现状来看,集中供热在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集中供热技术革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描述了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具体应用和节能改... 从本质上讲,集中供热是1种节能供暖方式,但是从当前的供热发展现状来看,集中供热在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集中供热技术革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描述了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的具体应用和节能改造的必要性,提出了集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热源和热网的节能改造,从而促进和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推动供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节能技术 节能改造
下载PDF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分析
13
作者 裴子薇 《中国厨卫》 2024年第8期258-260,共3页
集中供热时需要消耗较多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损耗与浪费。为进一步提升热电联产供热效率,还需要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文章首先阐述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 集中供热时需要消耗较多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损耗与浪费。为进一步提升热电联产供热效率,还需要积极应用节能技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文章首先阐述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节能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现状,最后围绕新型保温材料、红外线纳米节能涂料技术、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等,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集中供热系统 节能技术
下载PDF
集中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节与节能措施分析
14
作者 王民乐 《仪器仪表用户》 2024年第4期102-103,106,共3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集中供热系统中水力平衡调节与节能措施的关系。对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目前应用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探讨了水力平衡调节的概念、原理以及各种调节方法和技术,并分析了水力不平衡可能引发的影响。在节能措施... 本文深入研究了集中供热系统中水力平衡调节与节能措施的关系。对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目前应用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探讨了水力平衡调节的概念、原理以及各种调节方法和技术,并分析了水力不平衡可能引发的影响。在节能措施分析中,对节能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现状以及可行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水力平衡调节 节能措施 水力平衡调节与节能的关系
下载PDF
武汉某国际商务区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艾爱 杨艳 +2 位作者 唐玉阳 雷杰 吴亮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武汉某国际商务区江水源能源站项目被评为湖北省2019年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本文对该项目的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采用可再生能源——江水为冷、热源、利用热泵技术为商务区提供空调用冷、热水的方案,介绍了冬季供冷的... 武汉某国际商务区江水源能源站项目被评为湖北省2019年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本文对该项目的暖通空调冷热源工程设计进行了介绍,阐述了采用可再生能源——江水为冷、热源、利用热泵技术为商务区提供空调用冷、热水的方案,介绍了冬季供冷的四管制设计思路,同时对空调水系统进行了设计,阐述了采用二次泵+一次泵变流量设计的合理性等;设计内容可为大规模商务区集中供冷供热的暖通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区 可再生能源 热泵 冷热源 集中供冷供热 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
下载PDF
大型多层地下空间空气品质控制及整体性系统设计初探
16
作者 钟乐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通过分析大型多层地下空间项目中车库及快速公共交通区域湿度大、易结露且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及节能性的空气品质控制策略。依据整体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与实施条件,介绍了与地上建筑相适应的真空垃圾统... 通过分析大型多层地下空间项目中车库及快速公共交通区域湿度大、易结露且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及节能性的空气品质控制策略。依据整体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与实施条件,介绍了与地上建筑相适应的真空垃圾统一收集系统、集中冷热源系统等整体性系统。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初步探究了大型多层地下空间空气品质控制及整体性系统的设计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多层地下空间 空气品质控制 整体性系统 防结露措施 综合控制策略 真空垃圾统一收集系统 集中冷热源系统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的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用能画像分析
17
作者 张来伟 崔萍 谢晓娜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9-18,共10页
近年来,随着集中空调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空调能耗呈增长趋势。空调能耗在建筑运行能耗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一个合理的集中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为此,本文构建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用能特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冷/热能... 近年来,随着集中空调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空调能耗呈增长趋势。空调能耗在建筑运行能耗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一个合理的集中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为此,本文构建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用能特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冷/热能利用、电能利用、系统能效及碳排放特性4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客观权重赋权法(CRITIC)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计算了综合用能特性分值,建立了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用能画像。以某办公楼集中空调冷热源系统为例,得到了其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的用能画像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空调 冷热源系统 层次分析法 客观权重赋权法 用能画像 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下载PDF
热射病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万小雷 宋景春 +4 位作者 余永春 曾俊杰 宋晓敏 徐咪咪 彭恩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研究热射病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休克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热射病性休克组(n=17)和脓毒性休克组(n=18),收集患者入科时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常规试验、... 目的研究热射病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6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休克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热射病性休克组(n=17)和脓毒性休克组(n=18),收集患者入科时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常规试验、血栓弹力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连续心输出量指数(PC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14 d存活率。结果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热射病性休克组患者MAP、PCCI、GEDVI和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热射病性休克组ELWI[12.00(8.00~16.00)mL/kg vs.7.00(6.00~9.00)mL/kg]、纤维蛋白原水平[2.97(2.49,4.63)g/L vs.1.80(1.42,2.41)g/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00(8.25,13.25)vs.3.00(3.00,4.00)]和TEG-MA[(57.71±10.92)mm vs.(44.18±10.01)mm]更低,凝血酶时间[16.2(15.1,18.5)s vs.19.7(17.3,22.2)s]和TEG-K[2.65(1.48,3.90)min vs.5.10(2.50,6.65)min]更长,肌酸激酶[316(128,864)U/L vs.2559(555,3845)U/L]更高(均P<0.05)。结论热射病性休克与脓毒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均呈现高排特征,且相对于脓毒性休克,热射病性休克患者凝血障碍、中枢障碍和横纹肌损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休克 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 凝血障碍 中枢障碍 横纹肌溶解症
下载PDF
24h全日集中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贮热水箱容积的分析探讨
19
作者 欧阳力 栗心国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7,共5页
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中,贮热水箱容积的计算至关重要。介绍并分析了现行标准规程贮热水箱容积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公式运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空气源热泵定时运行、24 h全日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根据热泵运行时间与用水高峰持续时... 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中,贮热水箱容积的计算至关重要。介绍并分析了现行标准规程贮热水箱容积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公式运用时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空气源热泵定时运行、24 h全日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根据热泵运行时间与用水高峰持续时段的覆盖关系,分情况分析并推导了贮热水箱容积的计算公式。在设计取值范围内,对上述推导公式计算的贮热水箱容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贮热水箱容积在方案阶段的估算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全日集中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热泵定时运行 贮热水箱容积
下载PDF
基于孤立森林算法的集中供热系统异常数据识别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凌继红 邢金城 +1 位作者 李昂 孟宸宇 《暖通空调》 202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针对集中供热系统异常数据识别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孤立森林(IF)算法进行异常数据的自动识别。以天津某换热站一个供暖季的数据作为样本,详细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数据本身的物理规律及IF算法设定参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 针对集中供热系统异常数据识别工作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孤立森林(IF)算法进行异常数据的自动识别。以天津某换热站一个供暖季的数据作为样本,详细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数据本身的物理规律及IF算法设定参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集中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所导致的部分正常数据误诊率高的问题提出了数据集参数相对化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降低6.7%的数据误诊率和44.6%的漏诊率。通过对比不同IF算法设定参数下的模型性能,给出了供热系统数据异常识别的推荐参数设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异常数据 自动识别 孤立森林算法 参数相对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