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龙晓燕 王文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中国"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国家名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主要具有"王畿"的地域含义和华夏族的民族含义;开始作为国家名称是明朝与海外国家交往增多的背景之下,... "中国"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国家名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主要具有"王畿"的地域含义和华夏族的民族含义;开始作为国家名称是明朝与海外国家交往增多的背景之下,与海外国家交往时使用,但不普遍;近代以后,在世界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潮流下,"中国"一词才渐渐成为国家名称,并且与中国的民族主义、国族建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名称 国家历史 演变过程
下载PDF
疆域视域中“中国”与“天下”、“中原王朝”与“中央政权”之影像 被引量:8
2
作者 于逢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8-18,共11页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下 中原王朝 中央政权 疆域
下载PDF
简析古代日本对曹魏西晋王朝的朝贡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久龙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两汉时期开始,古代日本通过朝贡,纳入到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曹魏西晋时期,封贡关系进一步密切,古代日本频繁向中原王朝朝贡,中原王朝也首次派使者出使古代日本,这是以往两国发展史上没有的先例,开创了两国关系新的篇章。
关键词 曹魏 西晋 古代日本 中原王朝 朝贡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五代十国禁榷制度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树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8,共9页
五代十国时期禁榷制度向官专卖的趋势发展,表现为榷盐出现官府坐铺自粜以及俵配、博征的现象,榷茶中官卖与通商并存,官专卖份额加大;对生产要素进行官专卖的榷曲则成为榷酒的主要形式。这一趋势是五代十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结果,州... 五代十国时期禁榷制度向官专卖的趋势发展,表现为榷盐出现官府坐铺自粜以及俵配、博征的现象,榷茶中官卖与通商并存,官专卖份额加大;对生产要素进行官专卖的榷曲则成为榷酒的主要形式。这一趋势是五代十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结果,州县开始参与甚至主导禁榷,进而通过行政权力推进官专卖。但这也衍生了机构成本加大、强制交易、榷法严酷、地方借机丰财自擅等诸问题,凸显了官专卖的弊端。五代十国禁榷制度遗存问题的最终消解经历了长期过程。北宋末年在盐、茶领域才逐步走出官专卖和地方州县分享榷利的制度窠臼,而榷酒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七年改官榷为散办后方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榷制度 官专卖 五代十国 中央与地方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志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20世纪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列强共同掌控到日本逐渐独霸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日本始终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角,东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虽然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段时间的东亚稳定,但日本的东亚政策... 20世纪前期的近半个世纪,东亚的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列强共同掌控到日本逐渐独霸的过程。在这一时期,日本始终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主角,东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本对中国不断的侵略。虽然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段时间的东亚稳定,但日本的东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并为此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拼凑起了"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政策遭到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东亚国际体系 华夷秩序 华盛顿体系 “大东亚新秩序”
下载PDF
“真主”观念与五代政局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惠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8-31,共4页
"真主"观念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是与割据政权的僭伪帝王相对立的统一象征。其指称变迁先后经历了后梁至后汉"真主"身份飘移无定、后周"真主当出中原"、宋初"真主"应命而出三个阶段,... "真主"观念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是与割据政权的僭伪帝王相对立的统一象征。其指称变迁先后经历了后梁至后汉"真主"身份飘移无定、后周"真主当出中原"、宋初"真主"应命而出三个阶段,时人的政治判断与举措言行也深受其影响与牵制。"真主"指称的变迁反映了政治局势的演变和中原政权统摄力的逐渐恢复与加强,体现了观念与现实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主” 五代 十国 中原政权
下载PDF
西方的曲解:“中国认同”的实态
7
作者 肖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4-108,共15页
"中国"的概念在中国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从地理意义到文化意义的演变,再从文化意义到主权意义的变化,时间跨度达五千多年。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主张和平的中国,也是一个从单一民族认同向多民族认同转变和... "中国"的概念在中国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从地理意义到文化意义的演变,再从文化意义到主权意义的变化,时间跨度达五千多年。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主张和平的中国,也是一个从单一民族认同向多民族认同转变和走向世界大同的"中国",是一个主张用先进的文化改造自身,同时也积极影响世界,以"教化"之名行先进文化启蒙之实为特点的中国。在"中国"认同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在汉代与唐朝主要是通过"和亲"加强和兄弟民族与周边国家的相互认同和建立互安和互信关系,尤其是到了唐太宗时代,更是主张并充分地实践了华夏与夷狄平等。但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同却有另外的思路,认为中国的崛起是追求"中华王国"、"中央帝国"的霸权和强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认同 西方世界 中央王国
下载PDF
高等教育治理视野下英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变革
8
作者 崔艳丽 崔建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2,共6页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知识社会的出现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大学——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使大学与国家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府掌控、改变传统的大学自治理念...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知识社会的出现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大学——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使大学与国家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府掌控、改变传统的大学自治理念,以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取代大学拨款委员会,运用市场工具等举措,实现了大学——国家关系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下,中央集权与权力下放的双向过程、大学自治从实质性转向程序性、强大的协商机制为大学提供了博弈空间,是英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学与国家关系 中央集权 程序性自治 博弈空间
下载PDF
明清时期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形象
9
作者 祝春亭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2-106,共5页
明末清初,中国还是一个令西方人仰慕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在许多方面比西方先进。至康雍乾时期,中国步入封建社会又一个辉煌盛世。然而在同一时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发生了政治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速跑到世界的... 明末清初,中国还是一个令西方人仰慕的国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在许多方面比西方先进。至康雍乾时期,中国步入封建社会又一个辉煌盛世。然而在同一时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发生了政治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迅速跑到世界的前列。在世界格局巨变面前,清政府茫然无绪,因循守旧,闭关锁国,致使清末中国的形象被彻底颠倒,中国由洋洋得意的天朝大国,迅速沦落到世界的边缘,可悲地成为西方人眼里的愚昧落后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西方人 中国 国家形象 封建社会 传教士 航海技术
下载PDF
从楚与中原各国关系看屈原的爱国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振伟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对屈原的爱国问题的审视,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本文试图从楚国与中原的关系这一角度看待屈原的爱国问题。楚国虽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东周时代却还不具有一个独立国家的性质,而且受到周代礼乐文化的深厚浸染,屈原的思想也不会超越时... 对屈原的爱国问题的审视,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本文试图从楚国与中原的关系这一角度看待屈原的爱国问题。楚国虽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东周时代却还不具有一个独立国家的性质,而且受到周代礼乐文化的深厚浸染,屈原的思想也不会超越时代的局限,现代爱国主义的范畴并不适合屈原,热爱宗国是他所处时代的较为准确的表述,从宗庙社稷立场上看待屈原的爱国问题,屈原的“存君兴国”就更容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爱国 楚国 中原
下载PDF
汉魏之际中原世家大族文化活动探析
11
作者 郑明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汉魏之际,以汝南袁氏、应氏,颍川荀氏、陈氏、钟氏等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大族为了谋取政治利益,维护自身政治和社会地位,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在教育、经学、历史、文学及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不仅是这一地区文化活动的领导... 汉魏之际,以汝南袁氏、应氏,颍川荀氏、陈氏、钟氏等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大族为了谋取政治利益,维护自身政治和社会地位,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在教育、经学、历史、文学及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他们不仅是这一地区文化活动的领导群体,而且是全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之际 世家大族 文化活动 中原地区
下载PDF
对涿鹿两战所处时代的文明程度判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5-42,共8页
桑干河流域大量古城遗址的密集公布,说明这一地域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有熊部落方国的形成和地域扩大,是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的结果。发生在其内部的黄帝战蚩尤和黄帝战炎帝的两场战争,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
关键词 桑干河流域 有熊部落方国 黄帝 炎帝 蚩尤
下载PDF
“诸葛之成规”与蜀汉兴亡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仲胤 张旭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之成规 蜀汉 宫中府中
下载PDF
试论十九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英国对中亚的“精明无为”政策
14
作者 瞿毅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4期143-145,共3页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确保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结合当时的中亚形势制定了著名的"精明无为"政策,即避免与俄国在中亚发生直接冲突,消除摩擦,与俄国保持和平关系,同时通过经济、外交手段保持英国对中亚诸国的影响力...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确保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结合当时的中亚形势制定了著名的"精明无为"政策,即避免与俄国在中亚发生直接冲突,消除摩擦,与俄国保持和平关系,同时通过经济、外交手段保持英国对中亚诸国的影响力。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这些措施虽然保证了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安全,但客观上也推动了俄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俄国 中亚 “精明无为”政策
下载PDF
从文字资料略谈秦早期政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党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作者在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传世与新发现的秦铜器铭文,辅以玉(石)器、简牍资料,论证了春秋早期至战国中期秦早期政治的特点。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以下几点:虽然在某些时段会出现卿大夫专权、权力下移的现象,但君权与公室一直... 作者在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传世与新发现的秦铜器铭文,辅以玉(石)器、简牍资料,论证了春秋早期至战国中期秦早期政治的特点。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以下几点:虽然在某些时段会出现卿大夫专权、权力下移的现象,但君权与公室一直处于该时期权力结构的主要位置;血缘仍是重要的政治法则;异族在秦早期政治中作用明显,春期中晚期已形成一定的势力,是秦政治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中央集权的另一头,地方分权行为即县制,春秋时代已在孕育之中,这与晋、楚等国的县制一样,都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早期政治 封建制 中央集权制 官僚制 郡县制
下载PDF
三国时期正统观的全面登场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彥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各种正统观全面登场的时期。正统观可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和神秘维度等四个方面分为循环正统观、直线正统观、中原正统观、统一正统观、德者正统观、血统正统观、祥瑞正统观、帝王异象正统观等多个层...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各种正统观全面登场的时期。正统观可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人的维度和神秘维度等四个方面分为循环正统观、直线正统观、中原正统观、统一正统观、德者正统观、血统正统观、祥瑞正统观、帝王异象正统观等多个层次。三国时期正统观的全面登场,使中原正统观在与德者正统观的较量中败给了后者;使统一正统观作为可统摄所有正统观的归宿而深入人心;使正统观因政治需要而被工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正统观 循环论 中原正统观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兆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0,共10页
敦煌莫高窟北朝后期第248、249、285窟所出现的兽面图像,是在中原新风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照墙兽面构成法则和墓室壁画创作传统,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其本质是以... 敦煌莫高窟北朝后期第248、249、285窟所出现的兽面图像,是在中原新风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在已有佛教艺术传统上,融合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照墙兽面构成法则和墓室壁画创作传统,产生的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新样式,其本质是以汉代艺术语言组织画面的方式来改造外来的佛教主题图像,在信仰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体现了向中原及本土转化的历史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兽面 中原新风 魏晋墓壁画
下载PDF
叙利亚文巴沙巴主教传说揭示东方教会经木鹿向中亚和中国高昌回鹘传教
18
作者 牛汝极 《基督宗教研究》 2024年第1期4-35,共32页
大约在波斯萨珊王朝统治的5世纪,东方教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东方传教,544年木鹿成为都主教教区并作为7-13世纪向中亚和中国传教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布拉依克修道院遗址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写本中有一定数量的木鹿... 大约在波斯萨珊王朝统治的5世纪,东方教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站稳脚跟并开始向东方传教,544年木鹿成为都主教教区并作为7-13世纪向中亚和中国传教的枢纽发挥了重要作用。吐鲁番布拉依克修道院遗址发现的大量叙利亚文写本中有一定数量的木鹿创始主教巴沙巴传说的残片,揭示了木鹿经中亚与吐鲁番高昌回鹘地区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教会 木鹿 中亚 高昌回鹘 叙利亚文 巴沙巴传说 景教
原文传递
从考古发现看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汝极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20,176,共21页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 从635年阿罗本经中亚呼罗珊、河中和七河地区来中国传教,直到元朝结束,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及其东叙利亚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约经历了700年,其间有中断。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突厥、回鹘和粟特基督徒保持着东方教会在礼拜仪式上使用叙利亚语的传统,在其他场合使用突厥语、回鹘语、粟特语、汉语甚至波斯语。本文借鉴了近年在中亚和新疆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从中亚的考古遗存和吐鲁番发现的叙利亚文残片以期洞见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的传播状况,其中介绍了几件重要的叙利亚语祈祷书《胡德拉》的不同版本及其价值,力图呈现6~14世纪间美索不达米亚的东方教会在中亚和高昌回鹘地区传教的脉络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教会 东叙利亚基督教 中亚 高昌回鹘 祈祷书《胡德拉》 景教
原文传递
有层次的“天下”与有差别的“政区”--兼论秦汉天下格局视域下的人群划分与认同建构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圣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0,178,共11页
秦汉社会存在两种"天下":一种在地域上总括塞内"中国"与塞外蛮夷,另一种则仅包含塞内"中国"之地。但总体而言,"天下"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又以"内郡"为核心是... 秦汉社会存在两种"天下":一种在地域上总括塞内"中国"与塞外蛮夷,另一种则仅包含塞内"中国"之地。但总体而言,"天下"以"中国"为核心,"中国"又以"内郡"为核心是秦汉天下格局的基本构造。一方面,"天下"内的人群被划分为多种层次、多个部分,助长了各人群之间关于彼此族群身份的交争;另一方面,多种层次、多种"核心"与"边缘"的划分及各种可用来建构新认同的资源的存在,也为各人群间的重组与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天下格局 天下 中国 政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