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l probe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scanning assessing invasive depth of central lesions in tracheobronchial wall 被引量:6
1
作者 LI Jing CHEN Ping-ping +1 位作者 HUANG Yu CHEN Zheng-x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008-3014,共7页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central tracheobronchial benign or malignant lesions who have not recieved surgical treatment can b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laser, afterloading radiotherapy, cryotherapy...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central tracheobronchial benign or malignant lesions who have not recieved surgical treatment can be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laser, afterloading radiotherapy, cryotherapy, photodynamics treatmen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stenting, etc. The accuracy of the invasive depth of central lesion in tracheobronchial wa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plan. This study used radial probe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RP-EBUS) scanning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invasive depth of central lesions in tracheobronchial wall, and the influence of RP-EBUS scanning in treatment plan making and guidance.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entral tracheobronchial lesions found by CT or bronchoscopy. We performed EBUS scanning after common bronchoscopy under local anesthesia. A radial ultrasonic probe (2.0 mm in diameter with 20-MHz frequency) with a balloon sheath was introduced through the 2.8-mm-diameter channel of a flexible bronchoscope. The balloon at the tip of the probe was inflated with distilled water until coupling with the airway wall under endoscopic control. The circular image of EBUS, which revealed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tracheobronchial wall, could be achieved. Results Total of 125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irty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operation and pathologically proved the RP-EBUS diagnosis accuracy of tumor invasive depth in tracheobroncial wall was 90% (27/30),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8.89% (24/27) and 100% (3/3), respectively. In response to EBUS images, 40 approaches were altered or guided: lymph-node metastasis and compressive lesions was diagnosed by EBUS-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TBNA) (n=8); Lesions ablation with laser or electricity were stopped when EBUS demonstrated close range with vessels or perforation possibility (n=13), stents size were changed (n=14), operation was canceled (n=3) and foreign body was removed (n=2). No complic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EBUS was observed. Conclusion RP-EBUS can be a useful tool in assessing the central lesion invasive depth to the tracheobronchia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cheobronchial wall INVASION central lesions
原文传递
INTRA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CENTRAL SULCUS LES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费智敏 丁赵琦 +6 位作者 张珏 崔华 李学民 周彩芳 书国伟 周正文 王勇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direct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ique for the recording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central sulcus lesions. Methods The largest N20-P25 response was recorded fr... Objective To study direct 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ique for the recording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central sulcus lesions. Methods The largest N20-P25 response was recorded from postcentral gyrus by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of 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1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esions near or in the central area. The muscles of upper extremity in all patients were activated by delivering stimulus to cortical areas continuously. Moving the cortical electrodes forward, the largest P20-N25 response, SEP phase reversal,was obtained as a motor center stimulus. In this site of cortex, a short train stimulation elicited reproducible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that could be observed from the oscilloscope without averaging.Results MEPs can be recorded, pre-and post-operatively, without motor deficits of upper limbs in all patients.Conclusion This technique seems to be preferable for intraoperative localization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in central sulcus lesions under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ranscortical stimulation train stimulation central sulcus lesions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梁亚杰 刘健 +3 位作者 王青 冯福清 李艳花 马存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多途径、多靶点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该研究旨在探究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治疗CNS变性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CNS变性病用药规律的文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其...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性病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多途径、多靶点的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该研究旨在探究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治疗CNS变性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CNS变性病用药规律的文献,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其频次较高的单味中药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高频次药物在CNS变性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数据分析,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共35味,累计频率160次,其中益气类占34%、活血类占32%;益气活血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D)/帕金森(PD)/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复发率降低;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抗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髓鞘脱失以及促进髓鞘修复有关。结论益气活血法靶向髓鞘脱失是治疗CNS变性病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MRI双反转恢复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倩 初曙光 +1 位作者 林琳 梁松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150,166,共6页
核磁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是一种通过施加两个反转脉冲来选择性抑制两种不同纵向弛豫时间组织信号的成像序列。对比其他常规序列,尽管DIR序列的成像时间相对较长,但该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中显示出了... 核磁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是一种通过施加两个反转脉冲来选择性抑制两种不同纵向弛豫时间组织信号的成像序列。对比其他常规序列,尽管DIR序列的成像时间相对较长,但该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中显示出了更高的灰-白质对比度,提高了对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是皮质及近皮质病变的检测。近年来DIR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提高了空间分辨率、采集速度及信噪比,减少了图像伪影,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DIR序列的成像原理、技术发展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未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双反转恢复序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皮质病变 视神经病变
下载PDF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熊方令 高宜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05-1108,共4页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增殖、迁移及分化的特性。动员内源性NSCs已成为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一条新策略。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营养因子、细胞因子、高压氧、中医药、丰富环境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进内源性NSCs动员,而且利用具有... 神经干细胞(NSCs)具有增殖、迁移及分化的特性。动员内源性NSCs已成为修复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的一条新策略。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营养因子、细胞因子、高压氧、中医药、丰富环境和康复训练等措施可以促进内源性NSCs动员,而且利用具有NSCs特性的神经细胞同样有利于促进CNS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活化 修复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秀汝 赵文汝 +2 位作者 刘金敬 霍速 孙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50min)EMG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腕伸肌、腕屈肌,胫前肌、腓肠肌两组拮抗肌的肌电信号、肌力,以及治疗前后的关节运动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腕关节背伸与掌屈,踝关节背屈与跖屈的肌电信号、肌力和关节异常运动模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EMG生物反馈能够准确了解导致关节异常运动的肌肉原因,并有效治疗该异常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踝关节 异常运动模式 腕关节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HIV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陆杰 陈道文 +1 位作者 钱敏 石静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HI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诊断HIV,具有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的平均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HI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脑科医院住院诊断HIV,具有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0.9±9.4岁,平均CD4细胞计数为55cells/mm3(QR:25-10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87.2%),体重下降(71.8%),发热(66.7%)。弓形虫脑炎(28.2%)、艾滋病痴呆综合征(17.9%)、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15.4%)、不明原因的CNS感染(15.4%)和隐球菌脑膜炎(12.8%)、结核性脑膜炎(12.8%)、不明原因的颅内占位性病变(12.8%)是艾滋病毒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的主要病因。结论 HIV-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常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应提高警惕,留意抗HIV抗体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神经系统病变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燕 杨萱 +4 位作者 关琦 安永辉 王双利 张静 赵清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22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2011年住院治疗的32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 401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20例,发病率9.41%。其中新型隐球菌脑...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2011年住院治疗的320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3 401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320例,发病率9.41%。其中新型隐球菌脑炎104例,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2例,弓形虫脑炎33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HIV相关脑病35例,脑白质病变19例,脑梗死16例,不明原因占位12例。T细胞亚群检测254例:CD4<50/mm3125例,CD4 50~100/mm356例,CD4 100~200/mm3 41例,CD4>200/mm3 32例,平均为86.79/mm3。320例中181例好转出院,68例治疗无效自动出院,死亡61例。结论 AIDS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病率高,表现复杂多样,以CD4<100/mm3最为常见,临床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早期经验性治疗有助于诊断,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临床特点 分析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痉挛的姿势管理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晓丹 陆静珏 +1 位作者 孙克兴 努尔加依.沙黑窝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3-5,共3页
基于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痉挛障碍病理学机制的认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内容,分析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卧位、躯干直立位等姿势下痉挛发生的特点,并对痉挛管理策略进行系统性评述;认为基于任务导向的静态与动态姿势管理策略对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痉... 基于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痉挛障碍病理学机制的认识,结合日常生活活动内容,分析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卧位、躯干直立位等姿势下痉挛发生的特点,并对痉挛管理策略进行系统性评述;认为基于任务导向的静态与动态姿势管理策略对中枢神经损伤所致痉挛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痉挛 姿势管理 任务导向策略
下载PDF
损毁大鼠杏仁中央核对不同味觉溶液摄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怡 闫剑群 黄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杏仁中央核在味觉欣快感受中的作用 ,以探讨其在味觉指导下进行摄食行为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双瓶选择实验 (味觉溶液vs水 ) ,观察电解损毁大鼠双侧CeA后对四种基本味觉溶液摄入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CeA损... 目的 :研究大鼠杏仁中央核在味觉欣快感受中的作用 ,以探讨其在味觉指导下进行摄食行为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双瓶选择实验 (味觉溶液vs水 ) ,观察电解损毁大鼠双侧CeA后对四种基本味觉溶液摄入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CeA损毁明显降低了大鼠对 0 .0 3、0 .1和 0 .3mol/L氯化钠溶液 ,0 .0 1、0 .1和 1.0mmol/L柠檬酸溶液及 10、2 0和 5 0 μmol/L盐酸奎宁溶液的摄入 ,且其对相邻浓度的氯化钠、柠檬酸和盐酸奎宁的分辨能力也明显降低。但两组动物总的摄入量 (味觉溶液和水 )在各组实验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eA损毁可降低大鼠对味觉溶液的摄入 ,但对不同浓度溶液的影响不同。结果提示CeA可能通过影响中枢味觉评估机制 ,改变大鼠对不同味觉刺激的欣快阈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中央核 电损毁 欣快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延髓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建玲 陈跃鸿 +5 位作者 陈雪娇 巫超鑫 刘林勇 林凤丽 吴燕华 邱陆阵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延髓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 y来我院临床证实的延髓病变250例,其中双侧延髓病变8例作为研究组,8例中6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单侧延髓病变242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延髓病变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5 y来我院临床证实的延髓病变250例,其中双侧延髓病变8例作为研究组,8例中6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单侧延髓病变242例作为对照组,无1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对两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诊治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的发生率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6例继发Ondine’s curse综合征中2例治愈,其中1例通过抢救,症状恢复,影像学病灶可逆;另1例通过逐渐延长停机间歇时间,最终脱机,恢复正常呼吸;其它4例中2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双侧延髓病变比单侧延髓病变更易继发Ondine s curse综合征,一旦出现则病情重预后差,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单侧延髓病变继发Ondine s curse综合征相对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dine’s curse综合征 延髓病变 中枢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伟 蔡琴华 +2 位作者 夏蔚 丁洁 李龙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病变的疗效。方法: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患者38例39眼,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进行TTT治疗,治疗范围以...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病变的疗效。方法: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患者38例39眼,根据病灶大小选择光斑和能量进行TTT治疗,治疗范围以覆盖渗漏点、RPE脱离范围和其周边失代偿的RPE为度。随访时复查视力、眼底、中心视野及FFA。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和视野明显好转,治疗后15,30d平均视力分别为0.67±0.26和0.90±0.31,与治疗前视力0.38±0.2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5.22,8.41,P<0.01)。治疗后2mo,36眼(92%)视力提高,平均视力及平均光敏感度(MS)分别为0.95±0.34和25.46±1.74dB,较TTT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67,8.84,P<0.01),FFA示36例37眼渗漏均已停止,但有1例在随访期内复发。结论:TTT治疗黄斑中心区域RPE病变简便安全有效,未见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瞳孔温热疗法 黄斑中心区域 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反复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平 王兰兰 +1 位作者 程辉 邹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5-75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目前仍无法治愈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骨髓,少部分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lesion,EMD),发生率约3.5%~18%[1]。在骨髓瘤细胞破坏的骨质周围形成病灶为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目前仍无法治愈的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灶多局限于骨髓,少部分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lesion,EMD),发生率约3.5%~18%[1]。在骨髓瘤细胞破坏的骨质周围形成病灶为骨旁髓外病变(bone-related EMD,bEMD),而远离破坏的原发灶骨质,侵犯诸如皮肤、中枢、胸膜、睾丸等部位,称为非骨旁髓外病变(strict EMD,sEMD)。目前普遍认为,合并EMD的MM治疗棘手,预后差,生存期短。我们报告一例诊治过程复杂、初诊时同时合并sEMD和bEMD的MM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鞘内注射
下载PDF
窄带成像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在重度吸烟人群中筛查早期中央型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虞亦鸣 张巧丽 +3 位作者 张筠 朱丹萍 陈众博 吕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5期124-126,130,F0003,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预后,寻找一种补充检查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重度吸烟者1821例,使用窄带成像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技术与常规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者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 目的为了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预后,寻找一种补充检查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重度吸烟者1821例,使用窄带成像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技术与常规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者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同时比较普通白光支气管镜与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窄带成像(NBI)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三者间的阳性率与病理学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共入组患者1821例。入组患者中,胸部CT报告气道可疑结节或占位者共69例,经气管镜检查后68例未发现CT提示部位新生物,1例为气道异物;16例病理阳性的患者,胸部CT检查均为阴性结果。(2)入组患者中发现普通白光支气管镜下黏膜异常9例(0.49%),AFB异常27例(1.48%),AFB、NBI均异常19例(1.04%),病理阳性16例(0.88%)。在27例AFB异常患者中,病理阳性16例,病理阴性11例,阳性率为59.30%;在19例AFB、NBI均异常患者中,病理阳性15例,阴性4例,阳性率为78.95%,因阳性例数少,统计学未得到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于早期中央型肺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低,自体荧光支气管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应能弥补CT的不足,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荧光支气管镜 窄带成像 早期中央型肺癌 癌前病变 筛查
下载PDF
两种方法修复大面积切角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焱 唐继伟 施春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修复上中切牙大面积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60颗牙)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复合树脂修复,B组使用复合树脂加自攻螺纹钉联合修复,于修复后3年以改良美国公共健康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修复上中切牙大面积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60颗牙)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复合树脂修复,B组使用复合树脂加自攻螺纹钉联合修复,于修复后3年以改良美国公共健康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在修复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3年临床观察,单纯用复合树脂修复上中切牙大面积切角缺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自攻螺纹钉 大面积切角缺损
下载PDF
神经元营养因子对大鼠隔-海马通路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家政 吴卫平 +2 位作者 柳川 李玉书 鲍忠祈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为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混合型神经节苷脂(GM)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中枢胆碱能神经损伤早期的影响,在大鼠单侧隔-海马通路部分损伤后即时经脑室分别注入上述三种神经元营养因子,7d后取两侧海马分别测定乙酰胆碱(ACh)、胆碱乙... 为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混合型神经节苷脂(GM)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中枢胆碱能神经损伤早期的影响,在大鼠单侧隔-海马通路部分损伤后即时经脑室分别注入上述三种神经元营养因子,7d后取两侧海马分别测定乙酰胆碱(ACh)、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ChE)。损伤对照组(脑室注入盐水)术侧海马ACh含量保留率为对侧的20.3%,ChAT活力为50%,ChE活力为48.3%。给予NGF、GM或GM1的实验组,ACh含量保留率分别为34.9%,35.3%和47.7%;ChAT活力为77.4%,78.4%和69.2%;而ChE活力的保留率未见明显改变。这些神经元营养因子显著增加了大鼠隔-海马通路损伤后海马内ACh含量和ChAT活力,说明它们减轻了损伤侧海马胆碱能神经纤维的破坏,具有明显的损伤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隔-海马通路 损伤
下载PDF
颌骨中央性巨细胞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颖彬 陈瑞扬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6期3136-3140,共5页
颌骨中央性巨细胞病变(CGCL)相对少见,其病因、发病机制、疾病性质尚不明确。CGCL可能是由之前的创伤和骨内出血而诱发的反应性肉芽肿性修复过程。由于CGCL可发生于已知的遗传病(如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oonan综合征等)患者,故基因相关的... 颌骨中央性巨细胞病变(CGCL)相对少见,其病因、发病机制、疾病性质尚不明确。CGCL可能是由之前的创伤和骨内出血而诱发的反应性肉芽肿性修复过程。由于CGCL可发生于已知的遗传病(如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oonan综合征等)患者,故基因相关的病因学可能在疾病发生中发挥了作用。综合征患者颌骨CGCL的表型可能与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改变有关。巨细胞肿瘤存在H3F3A基因点突变,但散发的颌骨CGCL并不具有该特征,提示颌骨CGCL与颌骨外巨细胞肿瘤并非同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性巨细胞病变 Ras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瞬目反射检测在发现糖尿病患者早期颅神经损害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磊 孙太欣 潘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状况,为发现亚临床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瞬目反射技术,分别检测无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7例,其中伴周围神经病变的39例,不伴周围神经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状况,为发现亚临床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瞬目反射技术,分别检测无颅神经及脑干病变的糖尿病患者67例,其中伴周围神经病变的39例,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的28例,同时,检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6例。糖尿病患者记录其最近一周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检查当日早餐前的空腹血糖。结果: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组与伴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R1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糖尿病两组间R1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R2潜伏期,R2、R3与RI潜伏期差值,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R1潜伏期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相关性。结论:选择R1潜伏期改变,提示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存在三又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通路亚临床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这一通路受损进一步加重,还应防范因血脑屏障的破坏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BR) 糖尿病 颅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下载PDF
电解损毁杏仁中央核对大鼠牙移动疼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虎 黄倩倩 周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杏仁中央核(Thecentralnucleusofamygdala,CeA)对大鼠牙移动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解损毁方法对成年雄性大鼠分别行CeA单侧(15只)及双侧损毁(15只)记为模型组,对照组行假损毁手术(30只),术后恢复3d,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记... 目的:研究杏仁中央核(Thecentralnucleusofamygdala,CeA)对大鼠牙移动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解损毁方法对成年雄性大鼠分别行CeA单侧(15只)及双侧损毁(15只)记为模型组,对照组行假损毁手术(30只),术后恢复3d,建立实验性牙移动模型,记录牙移动痛觉行为学变化,实验结束后灌流动物,取脑组织,切片染色,对毁损部位进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痛觉行为学指标-面部修整行为(Face-grooming)明显降低,尤其在加力1d后减少最为显著,且双侧损毁CeA对大鼠痛觉行为学指标的影响,即降低程度大于单侧损毁CeA组。结论:CeA在大鼠牙移动疼痛的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损毁CeA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牙移动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中央核 电解毁损 牙齿移动 正畸疼痛 大鼠
下载PDF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晴晴 孙辰婧 戚晓昆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近年来提出的影像学呈瘤样病灶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亚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易与脑胶质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等颅内占位病变相混淆,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瘤样原...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近年来提出的影像学呈瘤样病灶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亚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易与脑胶质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肿瘤样脱髓鞘病变等颅内占位病变相混淆,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良好,早期及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肿瘤样脱髓鞘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