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A characteristics in non-arteritic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and correlation with visual acuity
1
作者 Hong-Xia Gong Bin Wu +2 位作者 Shi-Yong Xie Wei Zhang Song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2期289-296,共8页
AIM:To observe the retinal and choroidal circ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arteritic permanent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NA-CRAO)vi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 AIM:To observe the retinal and choroidal circ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arteritic permanent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NA-CRAO)vi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visual acuity.METHODS:Sixty-two eyes with clinically confirmed acute NA-CRAO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to:A type(mild n=29),B type(moderate n=27)and C type(severe n=6)based on the degree of visual loss,retinal edema,and arterial blood flow delay in 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Contralateral healthy eye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slit lamp microscopy,indirect ophthalmoscopy,fundus color photography,OCTA,and FFA were performed.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retinal and choroidal vessels and visual acuity.RESULT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gender,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among the three types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Vessel density in deep capillary plexus(VD-DCP)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in all three types of NA-CRAO patien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Vessel density in superficial vascular plexus(VD-SVP)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in type A patients and choriocapillaris flow are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in type B and type C patien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while outer retinal flow are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type A(P<0.05)and decreased in type C patients(P<0.05).The retinal thickn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ype C group(P<0.05).The VD-SVP at fovea in the type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oth of type B and C.The VD-SVP at nasal parafovea in type A and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ype C(P<0.05).The logMAR BCVA of type 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ype B and C groups(P<0.05).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ogMAR BCV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VD-SVP at fovea(r=0.679,P=0.031)and nasal parafovea(r=0.826,P=0.013).CONCLUSION:OCTA is valuable for assessing retinal ischemia,and evaluating visual impairment.Deep retinal vasculature is commonly affected in all NA-CRAO types.VDSVPs at fovea and nasal parafovea can serve as reliable markers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NA-CR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rteritic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retinal vessel density visual acuity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雷嘉启 谷万章 +4 位作者 王月春 杨钧 膝岩 卜秀荣 穆宝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1996年第2期74-79,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作用。方法:葛根素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127例(13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葛根素溶媒的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葛根素组的视...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作用。方法:葛根素组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127例(13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葛根素溶媒的对照组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葛根素组的视力增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0.001);血液的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以及暗适应白光与红先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红光视网膜电图α波谷数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力 葛根素 中央动脉阻塞
下载PDF
睫状视网膜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中心视力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彭晶莹 张军军 +2 位作者 蒋小爽 李锐锋 李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睫状视网膜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中心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RAO患者32例(32只眼),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中心视力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探讨睫状视网膜动脉与中心视力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2只... 目的探讨睫状视网膜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中心视力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RAO患者32例(32只眼),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中心视力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探讨睫状视网膜动脉与中心视力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2只患眼中,11只眼有睫状视网膜动脉。中心视力检查结果显示,在32只眼中,轻度、中度及重度视力损害分别为10、9和13只眼。有睫状视网膜动脉的CRAO患者和无睫状视网膜动脉的CRAO患者各个程度的中心视力损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睫状视网膜动脉同CRAO患者患眼的中心视力损害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34.4%的CRAO患者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且睫状视网膜动脉同CRAO患者的中心视力损害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中心视力 相关性
下载PDF
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解世朋 张铭连 +1 位作者 石慧君 常永业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我院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62只眼)应用活血通络颗粒20 g,日3次口服,并球后注...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颗粒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将我院确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住院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62只眼)应用活血通络颗粒20 g,日3次口服,并球后注射阿托品、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等,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对症治疗;对照组62例(62只眼)不口服活血通络颗粒,其它治疗同观察组。应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第3、10、20天的最佳可视区最佳矫正视力,然后将此视力转换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Octopus-301自动静态视野分析仪检测患者第20日时视野最高光敏感度、平均光敏感度及平均缺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第3、10天时,2组患者LogMAR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27,P=0.21);治疗后第20天时,观察组LogMAR视力优于对照组(t=2.45,P=0.02)。治疗后20天时,视野平均光敏感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P=0.04)。结论活血通络颗粒能够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远期视力并改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颗粒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视野
下载PDF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艳 雷新平 +1 位作者 单武强 李俊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7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CR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CR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视力、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视网膜动脉主干-分支末梢充盈时间(F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视力、A-Rct及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A-Rct、FT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T、PT、APTT、FIB水平、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T、PT、APTT长于对照组,FIB水平、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LT、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PV、PLT、PDW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治疗CRAO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视力改善,也能进一步改善其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眼动脉介入溶栓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电项针联合局部针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慧 曹燚 +3 位作者 蒋巍 孙忠人 教传旭 赵韦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局部针刺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20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眼)CRA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眼)。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局部...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局部针刺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2018年2月—2020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例(眼)CRA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眼)。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局部针灸、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项针疗法,两组共计治疗8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视力、视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野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野缺损情况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局部针刺可以改善CRAO患者的视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电项针 最佳矫正视力 球后注射
下载PDF
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郝静 张奕霞 +1 位作者 李云飞 练海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行黄斑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mm及6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结果:8/11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眼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健眼增厚(P<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P<0.05);患眼与健眼N1、T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 N1=-0.692,r T1=-0.754,r T3=-0.657(P<0.05)。结论: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内层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217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医证型及视力预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浩 常永业 +4 位作者 石慧君 解世朋 赵晓丽 杨洁 张铭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中医证型及视力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住院诊治的217例CRA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初诊视力、最终视力、中医证型等,总结分析CRAO患者...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中医证型及视力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住院诊治的217例CRA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初诊视力、最终视力、中医证型等,总结分析CRAO患者的视力预后与中医证型特点。结果(1)患者就诊时,视力在无光感(NLP)~1.0之间,视力≥0.1者有26只眼(11.98%),视力<0.01者149只眼(68.66%)。最终视力≥0.1者有91只眼(41.93%),视力<0.01者减少到54只眼(24.88%)。(2)217例患者中,气滞血瘀证120例(55.30%),肝阳上亢证54例(24.88%),气虚血瘀证28例(12.90%),阴虚阳亢证13例(5.99%),风痰阻络证2例(0.92%)。(3)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史(OR=2.598,P=0.042)、初诊视力≥0.01(OR=13.560,P<0.001)、大睫状-视网膜动脉(OR=6.433,P=0.002)是患者较好视力预后的保护因子,而脑血管病病史(OR=0.432,P=0.041)是危险因素。结论CRAO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病,但一部分CRAO眼可最终恢复一定的视力。气滞血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是CRAO主要的中医证型,较好的初诊视力、糖尿病病史和拥有大睫网动脉是CRAO较好视力的保护因素,而既往的脑血管病病史是CRAO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中医证型 视力预后 视力 糖尿病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眼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天一 姚裕锋 +1 位作者 宋其缘 窦晓燕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眼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IAT)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眼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IAT)治疗前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12例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4例4只眼;均为单眼发病。患者年龄(47.00±15.06)岁,发病至溶栓时间为(30.00±30.42)h。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6只眼。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患眼黄斑中心凹(M)以及分别距中心凹小凹1、3 mm处上方(S1、S3)、下方(I1、I3)、鼻侧(N1、N3)、颞侧(T1、T3)CRT。CRT定义为视网膜内界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强反射带内侧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IAT治疗后24 h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黄斑区不同点位CRT的变化情况;行FFA检查的6只眼,对比观察动脉显影时间的变化。治疗前后logMAR BCVA、不同点位CRT、动脉显影时间比较采用配对检验。结果IAT治疗前,患眼logMAR BCVA为3.48±1.42;行FFA检查的6只眼,动脉显影时间为(27.50±5.47)s。治疗后24 h,患眼logMAR BCVA为2.35±1.59,BCVA较治疗前不同程度提高9只眼;动脉显影时间为(24.17±7.28)s。治疗前后患眼logMAR BCVA、动脉显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9、3.262,P<0.05)。治疗前后患眼S3(t=2.871)、I1(t=2.325)、T3(t=3.446)处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t=1.879)、I3(t=1.915)、N1(t=2.001)、N3(t=1.987)、T1(t=2.180)、M(t=-0.490)处C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T可有效治疗CRAO,降低CRT,但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水肿消退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视力
原文传递
睫状视网膜动脉对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眼中心视力的影响
10
作者 刘东波 张炳贤 +3 位作者 赵琼蕊 张杰文 赵建华 李富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睫状视网膜动脉对患眼起病时中心视力的影响,探讨其预后。方法 2011年9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NA-CRAO患者216例(216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主干-...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睫状视网膜动脉对患眼起病时中心视力的影响,探讨其预后。方法 2011年9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NA-CRAO患者216例(216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荧光充盈间期≥5 s,其中无睫状视网膜动脉151例(151眼)为无睫网动脉组,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且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养黄斑区15例(15眼)为黄斑组,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但睫状视网膜动脉不供养黄斑区50例(50眼)为非黄斑组。比较3组性别比例、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脑梗死病史;入院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患眼及健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3组均采用保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3个月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BCVA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结果 (1)3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男性、吸烟、饮酒、有脑梗死病史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入院时患眼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8,P=0.012),健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7、P=0.758)。入院时黄斑组患眼CRT[(319.87±40.33)μm]小于无睫状视网膜动脉组[(358.94±49.46)μm]和非黄斑组[(355.66±44.51)μm](P<0.05),无睫状视网膜动脉与非黄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入院及治疗1、3个月时BCVA(logM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时BCVA(logMAR)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组入院及治疗1、3个月时BCVA (logMAR)(1.72±0.99、1.50±0.87、1.40±0.80)均好于无睫状视网膜动脉组(2.38±0.81、2.29±0.79、2.25±0.78)和非黄斑组(2.51±0.79、2.44±0.82、2.37±0.82)(P<0.05),无睫状视网膜动脉组与非黄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RAO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患眼中心视力无明显改善;供养黄斑区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可保护NA-CRAO患眼起病时的中心视力,未供养黄斑区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对患眼的中心视力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睫状视网膜动脉 中心视力
原文传递
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眼中心视力与短暂性视网膜缺血发作的关系
11
作者 刘东波 张炳贤 +3 位作者 赵琼蕊 张杰文 赵建华 李富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观察有无短暂性视网膜缺血发作(RTIA)史的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中心视力变化,探讨RTIA对患眼中心视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NA-CRAO患者175例(175眼),无RTIA史95例为无RTI... 目的 观察有无短暂性视网膜缺血发作(RTIA)史的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中心视力变化,探讨RTIA对患眼中心视力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1月—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NA-CRAO患者175例(175眼),无RTIA史95例为无RTIA组,RTIA至NA-CRAO发病间隔时间≤2周38例为近期RTIA组,RTIA至NA-CRAO发病间隔时间>2周42例为远期RTIA组。比较3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脑梗死病史、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3组入院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患眼及健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3组均采用保守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3个月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将BCVA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比较中心视力好转率。结果 (1)3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住院时间,男性、吸烟、饮酒、有脑梗死史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入院时患眼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1,P<0.001),健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4,P=0.128)。近期RTIA组入院时患眼CRT[(308.39±34.46)μm]小于远期RTIA组[(341.00±44.38)μm]和无RTIA组[(360.74±50.40)μm](P<0.05),远期RTIA组与无RT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入院及治疗1、3个月时BCVA(logMA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7,P=0.047;F=3.668,P=0.028;F=4.737,P=0.010),治疗1、3个月时BCVA(logMAR)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及治疗1、3个月时近期RTIA组BCVA(logMAR)(2.10±0.88、2.00±0.88、1.90±0.86)均好于远期RTIA组(2.46±0.81、2.37±0.80、2.31±0.78)和无RTIA组(2.47±0.77、2.40±0.76、2.35±0.75)(P<0.05),远期RTIA组与无RT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3个月时近期RTIA组(18.4%、26.3%)、远期RTIA组(14.3%、23.8%)、无RTIA组(13.7%、20.0%)患眼中心视力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A-CRAO间隔时间短的RTIA对患眼中心视力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视网膜缺血发作 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中心视力
原文传递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早期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视力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航 刘大川 +3 位作者 张旭香 杨慧清 宫丽萍 李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视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