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典型地热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1
作者 李曼 张薇 +3 位作者 廖煜钟 刘峰 魏帅超 何雨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Ca-Cl型、Na-Ca-SO_(4)-Cl型和Na-Cl^(-)SO 4型为主,基本为弱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Na^(+),氟质量浓度在0.38~4.5 mg/L之间,富钠弱碱性环境有利于地热水中氟的富集。地热水中F-质量浓度与Na^(+)、Cl^(-)和总溶解固体(TDS)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沂沭断裂带地热水样中F-质量浓度还与K^(+)、SO_(4)^(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和HCO_(3)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较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更为强烈,Na^(+)反应强度明显强于Mg^(2+)。鲁中隆起地热区和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均为裂隙型热储,热储岩性分别为石灰岩、灰岩热蚀变带和安山岩破碎带,水岩作用强烈。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受控于阳离子交换等水岩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形成高氟地热水,其中高温和富钠对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富集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隆起地热区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地热水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裂隙型热储
下载PDF
横过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试验剖面 被引量:26
2
作者 卢占武 高锐 +7 位作者 李秋生 贺日政 匡朝阳 侯贺晟 熊小松 管烨 王海燕 Klemperer.L.S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08-2014,共7页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 跨越中央隆起区的深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剖面,初步揭露出青藏高原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区的地壳结构.探测剖面表明,羌塘地体可能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中央隆起区上地壳变形主要以逆冲、褶皱为主,下地壳出现北倾与南倾"对冲"的反射,揭示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前缘汇聚的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体 中央隆起区 地壳结构 深反射地震试验剖面 深部汇聚过程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下二叠统展金组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俊杰 李琦 +3 位作者 方念乔 杨静懿 黄静 陈若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6-934,共9页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 对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学术界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位于盆地中央隆起带角木日地区的羌资5井揭示出的下二叠统展金组细碎屑岩,对于该地区古地理研究和构造背景约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井中17个展金组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ω(ΣREE)整体较高,ω(ΣLREE)/ω(ΣHREE)及(La/Yb)N等比值显示其具有较弱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Ceanom,Ce/Ce*,Eu/Eu*等参数反映样品主要形成于具有一定深度的浅海还原环境;(La/Yb)N值自下而上呈降低趋势,表明下部的沉积速率低于上部。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指示展金组物源以玄武岩和沉积岩混合为主。根据La-Th-Sc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并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杂砂岩稀土元素特征比较,认为展金组沉积岩的物源可能来自于具有类似岛弧构造特征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中央隆起带 二叠系 展金组 稀土元素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塔中83井区表生岩溶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向才富 王建忠 +3 位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刘洛夫 李素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9-358,共10页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83井区鹰山组储层是典型的表生岩溶缝洞体系储层,油气主要分布在... 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是油气勘探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选择代表性储层介质进行系统油气运聚作用分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供范例。塔中83井区鹰山组储层是典型的表生岩溶缝洞体系储层,油气主要分布在岩溶体系的水平潜流带中,油水关系复杂,油水界面倾斜。本区原油和天然气性质参数在NE向断层与NW向断层的交汇部位异常高,而随着远离断层交汇部位逐渐降低,并顺构造脊有规律的降低,说明断层交汇部位是本区油气的注入点,而油气运移的主输导通道沿本区的鼻状构造展布。这一认识为系统分析表生岩溶缝洞体系油气运聚机理奠定了地质基础。基于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表生岩溶缝洞体系的基本模型。在分析油气在表生岩溶缝洞体系运聚过程的基础上,认为复杂缝洞体系中油气的差异运聚原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关键。油气运移过程受储层含水程度控制,油气总是首先将临近充注点的孔隙或缝洞充满后,才能继续向远处运移,并沿油气运移路径顺次充满远处的孔洞缝体系。所形成的油气水分布规律受储层含水程度,储层中能导致油气侧向运移的侧向联通通道、局部缝洞单元与侧向联通通道的关系及其油气溢出点和晚期气侵强度的联合控制。岩溶缝洞体系中油气运聚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油气分布规律对叠合盆地下构造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启发,油气勘探不仅要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识别优质储层发育的部位,还应该尽量描述优质储层的孔洞缝结构,结合油气运移方向和主输导通道的空间展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运聚 表生岩溶 缝洞单元 碳酸盐岩 叠合盆地 塔中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东区台西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王志欣 孙东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 台西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盆地链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处在中国近海陆架盆地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位置,具有良好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迄今该区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仅在中央隆起带中部发现了CFC、CFS和CGF等含油气构造,且探井及研究亦主要集中于该带,对其它区块勘探及研究均十分薄弱。由于中央隆起带处在区域上有利油气运聚的低势区,具备了良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勘探发现的商业性油气也集中于该带,因此应加大勘探力度,全面解剖中央隆起带,深入研究其油气富集规律,这也是在台西南盆地尽快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中央隆起带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油气富集区 勘探潜力分析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彭君 王秀林 +2 位作者 武晓玲 王运所 何显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0,34,共4页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地区油气分布零星。油气成藏受主干断裂、烃源岩类型、生烃期次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3种成藏模式:深层地垒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聚集早期(早第三纪)煤系生成的气形成古生新储煤成气藏;复杂断阶带发育反向正...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地区油气分布零星。油气成藏受主干断裂、烃源岩类型、生烃期次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3种成藏模式:深层地垒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聚集早期(早第三纪)煤系生成的气形成古生新储煤成气藏;复杂断阶带发育反向正断、屋脊状圈闭,形成多期反向断阶油藏,具有反向断块成藏、高点富集的“一把刷子”的成藏特点;近洼斜坡带构造简单,临近油气源,但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差,聚集晚期(晚第三纪)葛岗集洼陷生成的气形成斜坡带深层湿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中央隆起带 南部 油气聚集 运移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西藏双湖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金玮 王成善 李亚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分为三段,其沉积相分别为雪山组一段为前三角洲亚相,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组合,三段为冲积扇相。古水流复平方向分布样式指示雪山期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南边;砂岩碎屑组分表明雪山组的母源区岩性十分多样;三角图解定量分析显示物源区基本上属于再旋回造山带,而且以石英再旋回为主,表明其物源来自于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纳木地区 雪山组 地层特征 沉积相 古水流 砂岩碎屑组分 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丕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583,589,共9页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发育多套烃源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类圈闭与油气藏、多期油气充注、多种成藏组合为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大型油气聚集带。基于当前钻井与地震勘探等资料以及地质综合研究,推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新突破与新...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发育多套烃源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类圈闭与油气藏、多期油气充注、多种成藏组合为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大型油气聚集带。基于当前钻井与地震勘探等资料以及地质综合研究,推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新突破与新发现的主要领域是奥陶系礁滩相和加里东期古岩溶、志留系和泥盆系"不整合三角带"、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等。在加强重点勘探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上述领域的针对性研究和做好勘探技术配套攻关,形成行之有效的综合勘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油气聚集带 中央隆起带 勘探成功率 勘探对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39
9
作者 何治亮 陈强路 +1 位作者 钱一雄 李慧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9-778,共10页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由西向东呈斜列式排列着巴楚隆起、卡塔克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其构造演化过程中既存在统一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卡塔克隆起形成及定型时期早,后期改造及调整较弱,具有稳定古隆起的特征;巴楚隆起发育和定型时期晚,至今依然在活动,具有活动古隆起的特点;古城墟隆起具有演化时间长、定型时间较晚的特征。中央隆起区构造变形纵向具分层性,横向具分区性。卡塔克隆起及围斜区和巴楚-麦盖提地区多旋回演化历史形成油气多期成藏、破坏、保存、调整的动态关系,油气藏纵向叠置、横向成排成带分布,构成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在中央隆起区及邻区存在一个自西向东呈平卧“S”形的油气聚集带,形成八大目标或者目标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演化 复式油气聚集带 油气勘探方向 巴楚隆起 卡塔克隆起 古城墟隆起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
下载PDF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守余 李学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9-24,59,共7页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封闭性直接控制油气藏形盛分布及油气藏规模,封闭性强的断层附近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封闭性差的断层附近油气藏规模小,甚至无油气藏形成。以岩性配置封闭模式、主应力封闭模式和泥岩沾污带封闭模式...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封闭性直接控制油气藏形盛分布及油气藏规模,封闭性强的断层附近可形成大规模油气藏,封闭性差的断层附近油气藏规模小,甚至无油气藏形成。以岩性配置封闭模式、主应力封闭模式和泥岩沾污带封闭模式3种最主要的封闭模式为例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模式。定量分析评价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断层封闭性,认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封闭性断层的最佳断面正应力为40~50MPa,封闭性断层的泥岩沾污因子常小于2 6。针对某一具体断层判断其是否具有封闭性需多方面综合分析,不可简单地进行单因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带 东营凹陷 模式研究 胜利油田 封闭模式 断层封闭性 油气藏形成 单因素分析 断裂系统 直接控制 岩性配置 分析评价 最佳断面 综合分析 规模 主应力 正应力 沾污 泥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底风化壳综合解释及储层地震预测
11
作者 戴世立 乔卫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2-209,222,17,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度(0.33%~2.43%)较低,岩性及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应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数据,明确基底风化壳特征,将风化壳划分为两层结构;基于岩性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应用多属性模式判别岩性识别技术,预测不同岩性分布特征。综合测井解释和岩石物理分析成果,明确不同岩性风化壳储层具有低波阻抗特征,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确定性高分辨率Z反演技术,预测风化壳储层分布,初步形成了基底复杂岩性风化壳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预测 中央古隆起带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Test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across Central Uplift of Qiangtang Terrane in Tibetan Plateau
12
作者 卢占武 高锐 +7 位作者 李秋生 贺日政 匡朝阳 侯贺晟 熊小松 管烨 王海燕 Klemperer S 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2期438-447,共10页
A test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across the central uplift or metamorphic belt of the Qiangtang (羌塘) terrane, Tibet plateau, provides a first image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Complex reflection patterns ... A test of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across the central uplift or metamorphic belt of the Qiangtang (羌塘) terrane, Tibet plateau, provides a first image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Complex reflection patterns in the upper crust are interpreted as a series of folds and thrusts, and bivergent reflections in the lower crust may represent a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ndian and the Eurasian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angtang terrane central uplift zone crustal structure test of deep reflection profiling convergent process.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新元古代造山型基底拼合带——来自深钻孔的碎屑记录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晓剑 王毅 +5 位作者 李慧莉 高山林 张仲培 岳勇 闫全人 江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145,共15页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新近有同1井、夏河1井和巴探5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钻遇碎屑沉积岩。在对碎屑岩进行详细岩相学观测、碎屑组分统计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碎屑岩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泥岩...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新近有同1井、夏河1井和巴探5井在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钻遇碎屑沉积岩。在对碎屑岩进行详细岩相学观测、碎屑组分统计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碎屑岩源区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这3口井寒武系碳酸盐岩之下的碎屑岩物源区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以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为主。砾石及砂岩中碎屑颗粒棱角状-次圆状的外貌、砾石中易磨蚀风化组分(碳酸盐岩和片岩)的存在以及泥岩较低的Th/U比值都反映这些碎屑岩为成熟度较低的近源堆积物。通过碎屑成分、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构对比,确定这些碎屑岩的碎屑组分主要源自其下伏基底。砾岩和砂岩碎屑模式、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源区(即下伏基底)在新元古代(峰期约790~730 Ma)处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本文新获取的碎屑记录证据与前人对同1井底安山岩、英安岩及卡塔克隆起上塔参1井底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的研究结论完全一致,表明横亘塔里木盆地中部的中央隆起带是一条新元古代大陆边缘弧,塔里木盆地的基底是由新元古代造山作用形成的拼合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组分 地球化学 物源区 拼合基底 中央隆起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新认识及勘探重大突破 被引量:20
14
作者 何海清 郭绪杰 +6 位作者 赵振宇 席胜利 王居峰 宋微 任军峰 吴兴宁 毕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提出古隆起控相、控储、控藏新认识:①马家沟组沉积期,中央古隆起分隔盆地中东部华北海与西南缘秦祁海两大沉积体系,在...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提出古隆起控相、控储、控藏新认识:①马家沟组沉积期,中央古隆起分隔盆地中东部华北海与西南缘秦祁海两大沉积体系,在马四段台缘带发育巨厚丘状颗粒滩相白云岩,同时控制盆地中东部形成“两隆两凹”古地理格局,其中水下低隆带发育台内滩相白云岩,隆间低洼区发育泥灰岩。②由中央古隆起至盆地东缘,马四段白云岩逐渐减薄并相变为灰岩,灰岩致密带侧向封挡形成大面积白云岩岩性圈闭。③加里东末期中央古隆起遭受不同程度剥蚀,面积达6×10^(4) km^(2),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优质烃源岩大面积披覆沉积,成为下伏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岩性圈闭规模供烃主体。④印支期—燕山期盆地西倾掀斜,中央古隆起下拗转变为高效供烃窗,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通过中央古隆起高孔渗白云岩体向上倾高部位侧向供烃,盐下海相烃源岩作为重要的气源补充,通过加里东期断裂、微裂缝输导供烃。以新认识为指导,转变勘探思路,综合评价优选盆地中东部马四段两大有利勘探区,部署实施两口风险探井均钻遇较厚马四段(含)气层,其中1口井获高产工业气流。该研究推动了奥陶系盐下马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历史性突破,开辟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盐下 马家沟组四段 中央古隆起 岩性相变带 天然气成藏 米探1井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辛断裂带联合应力机制构造物理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瑾 冯建伟 +2 位作者 蒋榕韬 张鹏飞 任启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文中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手段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东辛断裂带的成因机制进行实验研究。选用石英砂、黏土及水的混合物为实验材料模拟孔店组与沙河街组地层,以研究区构造图为基础,等比例缩小,设定物理模拟边界,通过控制混合物下方的塑... 文中采用构造物理模拟手段对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东辛断裂带的成因机制进行实验研究。选用石英砂、黏土及水的混合物为实验材料模拟孔店组与沙河街组地层,以研究区构造图为基础,等比例缩小,设定物理模拟边界,通过控制混合物下方的塑料膜以及向塑性层中的真空袋内注入硅胶的方式来研究力的方向、大小和底辟上拱等因素对于构造形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断裂带是在长期近SN向拉张力与右旋走滑背景下形成的;东部辛镇构造Xin120与Xin1断层之间的EW向三、四级断层是塑性层滑脱与张扭应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西部由于塑性层上拱形成了东营穹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Ying1断层的发育形态,后期在张扭应力环境下形成了Ying31与Ying1的断层调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长轴背斜 穹窿背斜 东辛断裂带 中央隆起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及邻区断裂发育主控因素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中昱 陈书平 +3 位作者 武刚 曹默雷 薛冰 赵怀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 断裂分布与组合方式反映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背景,也影响着油气的运移与成藏。辛镇构造位于胜利油田东辛矿区中部隆起带,断裂结构复杂有序,形成机制尚无明晰认识。基于东辛矿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了断层在平面、剖面上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和演化,结合剖面砂箱物理模拟实验,对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讨论。辛镇构造发育的断层多呈东西走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卷心菜”式或阶梯式断层组合,这些断层主要活动期为沙二段至馆陶组沉积时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除了受伸展作用与“泥底辟”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卷心菜”构造,大部分次级断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南北向伸展作用,而断面倾向的变化则受陈南断层坡坪式断面形态及其上盘地层厚度的控制;当上盘地层较厚,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短时,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同的断层组及其调节断层;当上盘地层较薄,陈南断层面缓坡相对较长时,主要发育倾向与主控断层相反的阶梯式断层组;同向倾斜断层组较反向倾斜断层组有更好的控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镇构造 东营凹陷 中部隆起带 断层形成 物理模拟实验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储层预测及成藏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进学 代瑜 屈战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5,488,共7页
葡萄沟地区是吐哈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有利区带之一。综合研究表明,葡萄沟地区主要目的层七克台组为一套近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滩砂坝等有利储集相带,七克台组油藏类型以背斜、断背斜等构造油藏为主,上油... 葡萄沟地区是吐哈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有利区带之一。综合研究表明,葡萄沟地区主要目的层七克台组为一套近西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和滩砂坝等有利储集相带,七克台组油藏类型以背斜、断背斜等构造油藏为主,上油藏以边水层状油藏为主,下油藏以底水块状油藏为主;三间房组油藏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古构造与现今构造的良好配置、有利的储集相带以及燕山期形成具封堵性的断层是成藏的主控因素。火焰山断层上盘南部背斜带和北部斜坡带分别是下一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的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火焰山中央隆起带 葡萄沟 油气成藏规律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丽娟 郑和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断裂发育是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主要特征。运用盆地分析技术和调节带理论研究认为,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是二级断层控制隆起带的形成,三级、四级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形成并对局部构造起复杂化作用,断裂组合样式制约油气富集... 断裂发育是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主要特征。运用盆地分析技术和调节带理论研究认为,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是二级断层控制隆起带的形成,三级、四级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形成并对局部构造起复杂化作用,断裂组合样式制约油气富集程度。综合应用地震、钻井资料,采用相干和小波变化等技术,精细解释复杂断块构造,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研究、描述、表征与预测的方法和配套技术,经勘探开发证实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分析 小波变换 调节带 中央隆起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盛青 周道卿 +7 位作者 曹宝宝 赵睿 魏岩岩 胡悦 肖梦楚 段宏伟 胡夏炜 郑宇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91-3504,共14页
对于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横贯东西的中央隆起带,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本文提供的最新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证实存在呈东西向贯通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并对该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隆起带受南北两侧深大断裂控制,其空间跨度(宽度)由... 对于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横贯东西的中央隆起带,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本文提供的最新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证实存在呈东西向贯通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并对该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隆起带受南北两侧深大断裂控制,其空间跨度(宽度)由西向东逐渐收敛,并被一组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系切割、左滑错动.重、磁场资料还显示中央隆起带在双湖东、西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西段基底大规模隆起,基岩深度一般在3~5 km以内,明显浅于南北羌塘坳陷7~15 km的基底埋深;东段基底隆起幅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潜伏的低隆起,其中双湖—雅曲段基底埋深5~7 km,雅曲—岗尼段基底埋深7~9 km;即中央隆起带基底自西向东“台阶状”降低,隆起的幅度和分布范围受到近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分层表明,与南羌塘地块相比,北羌塘地块的基底隆起幅度小、稳定性更好.南北羌塘基底地球物理属性的显著差异说明羌塘盆地并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系变质基底,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应该与古特提斯洋关闭时形成的混杂岩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中央隆起带 航空重磁 基底深度 构造分层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沉积体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鸣 杨香华 +1 位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东营组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发育大面积的花岗岩,母岩类型好,供砂能力强。在郯庐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其坡折带及前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异常体。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东二下段沉积早期,受继承性古沟谷与其前方断隆的共同限制,在渤南低凸... 东营组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发育大面积的花岗岩,母岩类型好,供砂能力强。在郯庐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其坡折带及前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异常体。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东二下段沉积早期,受继承性古沟谷与其前方断隆的共同限制,在渤南低凸起北部的坡折带古沟谷内发育4期限制性三角洲,以中弱振幅的平行-亚平行反射与杂乱的蠕虫状反射为主。东二下段沉积晚期,限制性三角洲将沟谷填满,由限制型向非限制型转化,坡折带上不发生沉积,其主要功能为沉积物的搬运过道,在靠近洼陷的中心部位发育3期辫状河三角洲,以中弱振幅的平行-亚平行反射与中强振幅的高角度前积反射为主。洼陷内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的物源可以有2种来源:(1)限制性三角洲遭受侵蚀提供的再沉积物源;(2)渤南低凸起母岩带提供的粗碎屑,过道坡折带堆积在洼陷内部。渤中凹陷东二下段异常体的结构特征与空间展布与渤南低凸起北部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为坡折带的"源-渠-汇"体系研究、裂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斜坡折带的沉积充填演化及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的详细解剖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渤南低凸起 坡折带 限制性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