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or measuring recovery from cerebellar peduncle injury due to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case report
1
作者 Ji Heon Hong Sung Ho J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54-957,共4页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examination allow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cerebellar peduncles. The present case-control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 in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examination allow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cerebellar peduncles. The present case-control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 patient and cerebellar peduncle injury, as detected by DTI. The enrolled patient could not sit at 3 weeks after onset, but was able to walk independently and perform most daily activities after 4 months. The 3-week DTT images revealed that all six cerebellar peduncles were compressed by the hematoma, posterior portions of all three left cerebellar peduncles were shortened, and the left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was interrupted in the mid-portion. The 4-week DTT images showed that all compressed cerebellar peduncles were ameliorated, although injured posterior portions of the three left cerebellar peduncles did not recover.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 of the right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increased from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below the normal control value to within two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normal control value.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primarily due to decompression of compressed cerebellar peduncles, and not to recovery of injured cerebellar peduncles. DTI evaluations of cerebellar peduncles could be helpful when cerebellar peduncle injury is sus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e tensor imaging cerebellar peduncle injury intracerebral hematoma brain injury cerebellar peduncle
下载PDF
小脑出血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对比研究
2
作者 袁淼 翟安林 +3 位作者 肖文峰 苟志勇 王帆 朱黎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65-769,共5页
目的观察小脑出血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枕下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采用锁孔小骨窗入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设为... 目的观察小脑出血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枕下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采用锁孔小骨窗入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设为锁孔组,采用软通道穿刺置管引流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设为穿刺组;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残余血肿量、术后术区再出血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术前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组患者术后7 d GCS、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开颅组和锁孔组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锁孔组明显优于开颅组(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颅组和锁孔组(P<0.05),锁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开颅组(P<0.05)。穿刺组术后术区残余血肿量、术后术区再出血例数明显多于开颅组和锁孔组(P<0.05)。锁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小于穿刺组和开颅组(P<0.05)。锁孔组住院天数、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小于穿刺组和开颅组(P<0.05),开颅组住院天数、症监护病房时间小于穿刺组(P<0.05)。结论临床上要根据小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锁孔小骨窗入路显微镜或内镜下清除血肿,近期疗效、住院天数和重症病房时间均优于骨瓣开颅和穿刺置管引流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清除血肿 开颅 锁孔 穿刺
下载PDF
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3
作者 赵帅杰 李亚飞 +2 位作者 王昊天 闵有会 张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5期1816-18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各40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7 d血肿清除率、G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3、-8.299、124.397、18.256,P<0.05);神经内镜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0.218、4.927,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够改善小脑幕上HICH(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小脑幕上
下载PDF
高血压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7
4
作者 赵冬冬 赵文京 +3 位作者 黄光富 谭海斌 廖晓灵 冯海龙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第一组)8例,术后死亡2例,6个月后随访5例,Barthel指数均在70分以上;枕骨开窗血肿... 目的:探讨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3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第一组)8例,术后死亡2例,6个月后随访5例,Barthel指数均在70分以上;枕骨开窗血肿清除术(第二组)15例,术后死亡1例,余14例6个月后Barthel指数均在70分以上;环枕减压及血肿清除术(第三组)40例,术后死亡5例,6个月后29位患者得到随访,Barthel指数在70分以上者有24例。结论:对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年龄、发病时间、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小脑血肿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神经科
下载PDF
小脑出血的CT、MRI诊断与临床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哲星 刘文 +2 位作者 蔡宗尧 陈宁 许金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 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 ,其中 31例行CT扫描 ,2 1例行MRI扫描。结果 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 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 ,其中 31例行CT扫描 ,2 1例行MRI扫描。结果 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出特征性的信号改变。结论 CT能较早发现出血病灶 ,但有其局限性 ,MRI能很好地弥补它的缺陷。若使两者相辅相成 ,结合临床 ,可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小脑血肿的急诊外科处置 被引量:2
6
作者 栾新平 丛海平 +4 位作者 木依提.阿不力米提 党金山 刘继新 贾宏宇 木塔力甫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2 1例经过手术的自发性小脑出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对此病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2 1例病例 ,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 3例 ,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 14例 ,开颅清除血肿后又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 4例。结果 术... 目的 通过对 2 1例经过手术的自发性小脑出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对此病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2 1例病例 ,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 3例 ,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 14例 ,开颅清除血肿后又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术 4例。结果 术后死亡 6例 ,饮水呛咳 2例 ,发音障碍 4例 ,交通性脑积水 1例 ,无后遗症 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小脑出血 外科手术 急诊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118例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彭立基 高忠恩 +1 位作者 殷万春 岑庆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63-64,6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手术治疗组11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56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有效率为4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手术治疗组11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56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有效率为46.4%,死亡率为33.9%;手术治疗组有效率为77.3%,死亡率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安全、有效、简便,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小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小脑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向红 兰洁 +2 位作者 曾惠琼 陈丽辉 赵洁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76-478,共3页
目的客观评定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应用于实施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价值,总结护理经验与要点。方法将本院实施了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4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对比... 目的客观评定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应用于实施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价值,总结护理经验与要点。方法将本院实施了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4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对比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客观评定围手术期加强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2.38%。结论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建议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在自发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严欣江 戴伟民 余国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5期46-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自发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自发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及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2.035>u,P<0.05)。研究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c=2.014>u,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感染病例发生,两组患者共发生发热症状者21例,其中研究组12例(26.67%),对照组9例(20.00%),经脑脊液培养均证实为阴性,发热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P>0.05)。结论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基础上增加腰大池引流治疗,可改善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腰大池引流 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室
下载PDF
侧脑室引流术与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饶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1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侧脑室引流术与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小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引... 目的:分析侧脑室引流术与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小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对照组采用侧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GCS、SSS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3、7 d的hs-CRP和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GCS、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S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 d,两组血清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两组血清hs-CR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 d,两组血清N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NSE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小脑出血效果优于侧脑室引流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引流术 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术 小脑出血
下载PDF
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浩 汝觅禄 +3 位作者 文斌 胥文德 赵自育 李忠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期103-105,1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天水市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颅窝开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天水市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5.91±2.18)d及(75.66±19.21)min,短于对照组的(18.02±1.89)d及(155.41±24.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2.14±15.61)m L,少于对照组的(328.01±15.2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7.43±14.35)%及(87.17±1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ADL1所占比例为29.14%,高于对照组的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ADL3及ADL4所占比例分别为25.00%及12.50%,低于对照组的39.13%及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应用于出血量为10~25m L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治疗中,其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远期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的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小脑出血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四叠体池改变对自发性小脑血肿预后估计
12
作者 诸葛启钏 郭献忠 +4 位作者 林德钗 陈伟建 吴近森 林岩崇 瞿宣兴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3-15,共3页
探索四叠体池改变对自发性小脑血肿的预后估计。方法观察和治疗75例经CT确诊的自发性小脑血肿病人。血肿最大经<2cm16例,2cm~4cm35例,>4cm24例;四叠体池形态改变分为闭塞15例、受压31例和正常29例。... 探索四叠体池改变对自发性小脑血肿的预后估计。方法观察和治疗75例经CT确诊的自发性小脑血肿病人。血肿最大经<2cm16例,2cm~4cm35例,>4cm24例;四叠体池形态改变分为闭塞15例、受压31例和正常29例。枕下开颅血肿清除32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3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5例,枕下开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3例;保守治疗32例。结果存活56例,死亡19例。四叠体池闭塞者15例,死亡14例,植物生存1例;四叠体池受压者31例,死亡4例,存活27例;四叠体池正常者28例,存活27例,死亡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血肿 预后 CT 四叠体池
下载PDF
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华 阙思伟 +3 位作者 易竟 文江力 曾湖 郑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7期13-13,16,共2页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小脑出血患者22例,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并签字出院3例;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9...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小脑出血患者22例,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家属放弃治疗并签字出院3例;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本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均>90%,无术后再出血和皮下积液,发生颅内感染1例。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结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血肿清除术 脑室外引流术 小脑出血
下载PDF
脑内张力性血肿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玉晶 宣吉浩 +1 位作者 胡树君 周建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内张力性血肿临床规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经CT扫描诊断并为手术证实的脑内张力性血肿共12例,对其头部CT扫描片、临床表现特点、治疗经过等回顾分析。结果所有12例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外伤性脑内血肿2例。发病初期血肿量均... 目的探讨脑内张力性血肿临床规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经CT扫描诊断并为手术证实的脑内张力性血肿共12例,对其头部CT扫描片、临床表现特点、治疗经过等回顾分析。结果所有12例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外伤性脑内血肿2例。发病初期血肿量均为20ml以下,均于发病7~10d左右,临床症状加重,CT扫描可见高密度血肿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改变,并伴有明显占位效应,还是诊断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主要依据。结论如及时施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手术,病情则会迅速好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性血肿 颅骨钻孔 血肿穿刺抽吸术
下载PDF
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35例分析
15
作者 赵时雨 陈礼道 +1 位作者 熊忠伟 张捷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61-662,共2页
目的分析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35例,局麻下行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评估病人的生存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1例存活,住院19~63天,平均29.3天... 目的分析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35例,局麻下行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评估病人的生存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31例存活,住院19~63天,平均29.3天,术后3个月ADL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0例,死亡4例。结论单纯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小脑血肿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小脑血肿 脑室外引流
下载PDF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侯前亮 牛俊 +1 位作者 王金增 刘长青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诊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复查CT及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均在术后2...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急诊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复查CT及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的GO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均在术后24 h内复查头部CT,其中完全清除血肿22例,部分清除血肿1例(血肿残余量<10%),术后1个月GOS:5分20人,4分3人;术后3个月GOS:5分22人,4分1人。结论: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愈后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小骨瓣 开颅手术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枕大池切开引流对侧脑室外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学坚 陈苑新 +2 位作者 黄剑 魏长新 李少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枕大池切开引流对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收治的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10例,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同时采用枕大池... 目的:探讨枕大池切开引流对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收治的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10例,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同时采用枕大池切开引流(治疗组),术后行侧脑室及枕大池尿激酶灌洗,记录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并选择原有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为(4.00±2.49)d,对照组为(7.30±2.0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枕大池切开引流可缩短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大池 后颅窝血肿清除术 小脑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术
下载PDF
小脑血肿微创术后配合针灸神经功能恢复观察
18
作者 黎亮 何小斌 钟江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小脑血肿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及康复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依据后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29例)和非干预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治疗后干预组给予传统康复干预,非干预组... 目的:观察小脑血肿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及康复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依据后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29例)和非干预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治疗后干预组给予传统康复干预,非干预组给予临床上常规术后处理。分别比较患者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NSS)评分、Barthel(BI)指数评分,进行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NSS、BI评分有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SS:(35.32±10.43)分VS(23.24±12.34)分,t=5.253,P<0.05;BI:(65.52±13.43)分VS(50.74±15.81)分,t=-5.871,P<0.05]。结论:传统康复干预对小脑血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改善患者预后、后期功能恢复、生活自理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血肿 手术治疗 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
下载PDF
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在高血压性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进华 李泽禹 +4 位作者 汪宇雄 熊永辉 麦永清 黎杰明 何德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在微创穿刺小脑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应用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定位血肿,并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分析定位的准确率、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 35... 目的探讨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在微创穿刺小脑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高血压性小脑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应用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定位血肿,并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分析定位的准确率、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 35例穿刺针均一次性到达血肿腔中心,穿刺准确率达100%。术后6 h复查CT:与术前设置的穿刺靶点和进针方向偏差≤0.5 cm 22例(62.9%),偏差>0.5~1 cm 13例(37.1%)。术后NHISS评分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心力衰竭1例。治愈26例(74.3%),好转6例(17.1%),差2例(5.7%),死亡1例(2.9%);总有效率达91.4%。结论应用两点三线交叉定位法对微创穿刺小脑血肿清除进行术前定位,血肿穿刺定位准确率高、创伤小、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快、并发症少,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病人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小脑血肿 定位法 两点三线交叉
下载PDF
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洪标 徐昌浓 +2 位作者 吴家标 曾维余 吴炯松 《现代医院》 2018年第7期1059-1060,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复查证实的42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结果 42例中,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8例,大脑镰和小脑... 目的探讨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复查证实的42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MSCT表现。结果 42例中,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22例,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8例,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存在12例。20例单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一侧边缘平直,另一侧呈低丘状或波浪状;14例双侧大脑镰硬膜下血肿较宽,向双侧呈弧形膨突或波浪状。9例双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表现为"V"、"八"、"M"形或哥德氏弧形高密度影,11例单侧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表现为一侧小脑幕区呈新月形、扇形、片状高密度影,冠状位MPR显示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呈边缘清楚的条带状。12例大脑镰并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呈镰刀状或"Y"形高密度影,冠状位MPR显示血肿呈边缘清楚的">"、"<"形或倒"Y"形。结论大脑镰和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PR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血肿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镰 小脑幕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