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调理脾胃升降探讨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治疗
1
作者 卢轩 张智龙 +1 位作者 侯春光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426-1428,共3页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病程短,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 调理脾胃升降 治疗思路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误诊分析与早期识别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韩红杰 聂志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急性小脑梗死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寻找早期识别急性小脑梗死的预测因子。结果 13例(23.64%)初诊时被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者。36例(65.45%)没有步态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没有进行眼前庭反射检查,初诊时阳性体征(如眼球震颤、辨距不良及直线行走困难等)的发现率明显偏低。16例(29.09%)没有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小脑性眩晕的早期呕吐、头痛症状及眩晕间隙期步态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Essen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ESRS)>3分是预测急性小脑梗死的重要因子(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通常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史询问不详尽、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彻底、忽视了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早期CT检查的不敏感性是容易漏诊或误诊的重要原因。ESRS>3分、早期出现呕吐或头痛、眩晕间隙期直线行走困难、前庭眼球反射正常对早期诊断小脑性急性孤立性眩晕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小脑梗死 前庭周围性眩晕 误诊原因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韩红杰 聂志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旨在分析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神经影像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以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小脑性眩晕与小脑梗死的部位、临床类型及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144例... 目的旨在分析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神经影像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以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小脑性眩晕与小脑梗死的部位、临床类型及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144例急性小脑梗死中,55例(38.19%)就诊时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眩晕程度重、眩晕间隙期行走不稳及眼球震颤是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重要临床特征。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是小脑梗死的主要早期诊断工具。病变累及左侧小脑半球21例(38.18%),右侧26例(47.27%),双侧同时受累8例(14.55%)。区域性梗死27例(49.09%),腔隙性梗死16例(29.09%),分水岭梗死者12例(21.82%)。累及PICA34例(61.82%),AICA者3例,SCA4例,同时累及2—3支血管者2例。44例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A检查中,35例(79.55%)有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5例有双侧椎动脉狭窄。结论小脑梗死可以表现为严重的急性孤立性眩晕,酷似前庭周围性眩晕。PICA分布区梗死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椎动脉狭窄为最常见病因,动脉粥样化血栓形成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小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田书娟 鲍军强 +4 位作者 解雄伟 王志伟 张军峰 韩燕芬 魏子斌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脑梗死后患者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小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治疗(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丁苯酞组)7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采...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脑梗死后患者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小脑梗死后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治疗(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丁苯酞组)7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结果丁苯酞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丁苯酞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小脑梗死后眩晕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眩晕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下载PDF
异丙嗪治疗25例小脑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5
作者 杨欢 张秀玲 +1 位作者 王小平 周成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神经、抑酸以及甲氧氯普胺镇吐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肌肉注射。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神经、抑酸以及甲氧氯普胺镇吐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异丙嗪肌肉注射。结果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异丙嗪治疗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起效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嗪 小脑出血 眩晕
下载PDF
82例小脑性眩晕抗焦虑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爱月 汤义平 +3 位作者 黄连军 虞丹 邵爱民 吴相君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性眩晕伴焦虑的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开始,对三家医院收治的小脑性眩晕伴焦虑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氟哌塞顿美利曲辛联合度洛西汀抗焦虑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 目的探讨小脑性眩晕伴焦虑的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开始,对三家医院收治的小脑性眩晕伴焦虑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氟哌塞顿美利曲辛联合度洛西汀抗焦虑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2、4、8周末给予眩晕量表和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眩晕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2周末、4周末和8周末眩晕量表及HAMA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均P<0.05)。对照组8周末时眩晕量表评分较4周末时反而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脑性眩晕伴焦虑患者,积极进行抗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焦虑及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眩晕 焦虑 疗效
下载PDF
脑中1H—MRS在前庭周围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敏敏 张凯 +3 位作者 于柯 王海燕 李慧华 姚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6-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脑中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在前庭周围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和1 H-MRS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内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 目的探讨脑中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技术在前庭周围性眩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和1 H-MRS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双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内主要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磷酸肌酸(Cr2)峰值及NAA/Cr、Cho/Cr、Cr2/Cr的浓度比值。结果患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脑干主要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双侧小脑半球内的NAA峰及Cr峰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1 H-MRS可以反映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双侧小脑半球内不同病理变化所致部分生化代谢产物的改变,对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传导通路中脑组织内神经功能损伤的评估并对该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小脑半球 脑干
下载PDF
前庭自旋转实验在小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严小艳 王凯 +1 位作者 韩玉梁 赵津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对以眩晕为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前庭功能评判的价值。方法比较21例小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VAT结果变化。结果 21例VAT中水平增益增高11例;水平增益增高合并水平增益降低10例。康复治疗后,患者眩晕、平衡障... 目的探讨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对以眩晕为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前庭功能评判的价值。方法比较21例小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VAT结果变化。结果 21例VAT中水平增益增高11例;水平增益增高合并水平增益降低10例。康复治疗后,患者眩晕、平衡障碍、VAT增益完全改善12例;眩晕、平衡障碍、VAT增益明显改善9例。结论 VAT不仅可以提示小脑梗死患者前庭系统损害的部位及程度,而且为小脑梗死的康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判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自旋转实验 小脑梗死 眩晕
下载PDF
以眩晕/头晕伴耳鸣耳聋为主要表现的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四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马维娅 孙勍 +2 位作者 高云 张永清 单希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报告4例曾疑诊为周围性眩晕疾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诊断的AICA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报告4例曾疑诊为周围性眩晕疾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诊断的AICA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AICA梗死患者中,多以急性眩晕/头晕(4例),伴恶心呕吐(2例),耳鸣(4例)、耳聋(3例)和步态不稳(4例)起病。神经科查体发现患侧面部感觉障碍(3例)、面瘫复视(1例)、患侧肢体或步态共济失调(4例),但未见眼球震颤等体征。头颅MRI表现为脑桥下外侧(4例)、桥臂(3例)、小脑前下部(3例)急性梗死(任一部位发生即可确诊AICA梗死)。结论AICA梗死很易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疾病。对急性眩晕伴耳鸣、耳聋的患者需警惕AICA梗死,应注意检查患侧有否面部麻木、感觉障碍和肢体共济失调等体征,必要时行头颅MRI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前下动脉梗死 眩晕/头晕 耳鸣/耳聋
下载PDF
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小脑支梗死三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维娅 孙悍军 +4 位作者 孙勍 高云 张清华 李健 单希征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712-716,721,共6页
目的探讨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小脑支梗死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疑似前庭神经炎等急性外周性前庭疾病收... 目的探讨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小脑支梗死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疑似前庭神经炎等急性外周性前庭疾病收入耳鼻咽喉科眩晕病房的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均以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起病。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眼球震颤3例,站立不稳或侧倾3例,患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龙贝格征(Romberg sign)阳性3例。头颅MRI可见小脑下蚓部及底部小脑半球(内侧区为主)的急性梗死灶3例,其中1例梗死灶波及延髓后部。3例患者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其中1例行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PICA小脑支梗死极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炎等外周性前庭疾病。对于急性眩晕患者一定要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必要时行头颅MRI以明确诊断,血管影像学检查可以避免因夹层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小脑下后动脉 眩晕
下载PDF
以听力下降和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告
11
作者 张清华 孙勍 +3 位作者 戴静 马维娅 王恩彤 单希征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45-146,共2页
报告1例男性,54岁以听力下降伴眩晕就诊的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桥臂梗死、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经介入行颅内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治疗。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听力下降伴眩晕及夹层动脉瘤的诊疗予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听力下降 眩晕 桥臂梗死 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张琼桂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的应用效果并阐述其治疗优势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脑梗塞后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的应用效果并阐述其治疗优势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脑梗塞后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并联合格拉司琼治疗,通过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给予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实验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为88.89%,对照组为57.78%,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小脑梗塞后眩晕,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格拉司琼 小脑梗塞 眩晕 疗效
下载PDF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及供血区分布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伟 王钦 +5 位作者 黄莹 方晶 翟宇 董幼镕 汪昕 李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年第5期465-470,共6页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及病灶供血区分布特征。方法:对26例经MRI确诊、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分为2种临床类型:①稳定型:单纯自发性持续性...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及病灶供血区分布特征。方法:对26例经MRI确诊、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分为2种临床类型:①稳定型:单纯自发性持续性眩晕伴平衡失调(19/26例,73.1%);②进展型:以持续性眩晕、平衡失调为首发症状,起病2d后伴有延迟神经功能受累症状(7/26例,26.9%)。梗死病灶以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16/26例,61.5%)受累最为常见;其次为小脑前下动脉区(6/26例,23.1%)及小脑上动脉区(2/26例,7.7%)。未见多发小脑供血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单纯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以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受累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患者呈良性病程,但需警惕可能出现的延迟神经功能受累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小脑梗死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明 张新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可表现为眩晕、失衡和眼球震颤。尽管引起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常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但局限于小脑或脑干的小梗死可仅表现为眩晕而无其他定位体征。文章对孤立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孤立性眩晕 小脑 脑干 眼球震颤 床旁评估
原文传递
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11例报告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元星 孙勍 +5 位作者 石丽亚 王恩彤 彭新 王宁 任成龙 单希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分析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与误诊。方法:对11例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初诊症状与体征、迟发性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眩晕为首次发作者5... 目的:分析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与误诊。方法:对11例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初诊症状与体征、迟发性神经定位体征、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眩晕为首次发作者5例,反复发作者6例;眩晕发作由劳累诱发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8例。除1例患者不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外,余均伴有1个以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初诊前庭神经炎4例,梅尼埃病1例,后循环缺血1例,原因不明5例。无神经定位体征7例,出现迟发性神经定位体征4例。经脑部MRI检查确诊为急性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与脑干梗死1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或致残病例。结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容易误诊为周围性眩晕,遇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眩晕患者时,需及时进行颅脑MRI及DWI等检查以排除后循环梗死的存在,及时诊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梗死 小脑梗死 脑干梗死
原文传递
以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为首发表现的小脑占位病变(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绮婷 陈伟 +2 位作者 吴菁 严为宏 刘建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5期531-537,共7页
目的探讨主要症状为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灶分布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诊治的1例以位置性眩晕及位置性眼震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疾病诊治经... 目的探讨主要症状为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灶分布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诊治的1例以位置性眩晕及位置性眼震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疾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性,75岁,以反复眩晕、恶心、呕吐、活动后加重2个月就诊,查体发现水平翻滚试验可见水平背地眼震,首次查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右侧水平半规管帽石症,给予Gufoni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效果。4周后患者出现意识淡漠,复查头颅CT显示梗阻性脑积水,头颅CT增强示右侧小脑小结占位病变,先后行侧脑室外引流及小脑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合既往报道的文献13例和本研究的1例共计14例小脑占位引起的位置性眩晕及水平眼震患者中,有9例初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肿瘤主要位于小脑小结、舌叶及四脑室底部等小脑中线部位。结论小脑中线部位的占位病变可以表现为位置性眩晕/眼震,临床医生需注意识别,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小脑占位病变 淋巴瘤
原文传递
表现为血管性孤立性眩晕的早期弥散加权成像阴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道培 王伟涛 +2 位作者 刘飞祥 张怀亮 朱明军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且后循环小梗死灶常表现为早期弥散加权成像阴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总结这部分患者的特点和筛查策略,能为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 眩晕 卒中 脑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干梗死 小脑疾病 弥散磁共振成像 假阴性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