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血管造影及其原始图像、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动脉瘤 被引量:4
1
作者 亓卫国 王学庆 +3 位作者 宋玉宣 柳澄 赵斌 刘作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其原始图像,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评价其应用的价值和不足。方法:从各图像分析显示动脉瘤及其并发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载瘤动脉、瘤颈、瘤腔的图像...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其原始图像,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评价其应用的价值和不足。方法:从各图像分析显示动脉瘤及其并发症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载瘤动脉、瘤颈、瘤腔的图像质量计分后统计处理。结果:检出率:DSA(95%)>MRA(87.5%)>MRI(68%),ERA+原始图像+MRI联合应用提高至92%,与DSA无明显差异;MRA有伪影,载瘤动脉细分支动脉和大瘤腔无信号;原始图像可发现小的和巨大动脉瘤,显示瘤腔、瘤壁、瘤体、占位效应准确,其瘤颈、瘤腔的信号多高于MRA;MRI显示瘤腔、瘤壁、瘤体、占位效应、出血、脑积水、脑水肿满意。结论:MRA及其原始图像联合应用相互验证同一信息,去除伪影,提高质量;信息全面,优于DSA;由于无创伤,无危险,对诊断动脉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原始图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动脉瘤
下载PDF
四组影像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博 黄智 +2 位作者 刘璋 林成业 张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5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3D-MRA+3D-DSA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临床上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28例患者,先行CT例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再行3D-MRA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者,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应用3D成像技术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CT平扫+3D-MRA+3D-DSA技术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临床上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28例患者,先行CT例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再行3D-MRA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者,后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应用3D成像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发现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为脑动静脉畸形,11例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破裂出血,2例为正常。术中对动脉瘤者行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结合相关文献,并与3D-CTA+3D-DSA、3D-MRA+3D-DSA与3D-DSA诊疗方法比较,分析4种诊疗方法受检者受辐射剂量,准确性,完成时间及费用。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受辐射剂量比较如下:3D-DSA=3DMRA+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准确性比较如下: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3D-DSA;完成时间比较如下: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费用比较如下:3D-DSA<CT平扫+3D-MRA+3D-DSA<3D-CTA+3DDSA<3D-MRA+3D-DSA。结论:综合评价,CT平扫+3D-MRA+3D-DSA在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3D—mra+3D-dsa 疑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影像诊疗方法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