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ft ventricular thrombosis caused cerebral embolism during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support: A case report
1
作者 Yao-Bang Bai Feng Zhao +2 位作者 Zhen-Hua Wu Guo-Ning Shi Nan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5期973-979,共7页
BACKGROUND Venoarterial(V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an effective short-term circulatory support method for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is widely applied.However,retrospective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BACKGROUND Venoarterial(VA)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an effective short-term circulatory support method for refractory cardiogenic shock,is widely applied.However,retrospective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VA-ECMO-assisted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mortality rate of approximately 60%.Embolization in important organs caused by complications of left ventricular thrombosis(LVT)during VA-ECMO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Although the incidence of LVT during VA-ECMO is not high,the consequences of embolization are disastrous.CASE SUMMARY A 37-year-old femal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because of fever for 4 d and palpitations for 3 d.After excluding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we established a diagnosis of“clinically explosive myocarditis”.The patient still had unstable hemodynamics after drug treatment supported by VA-ECMO,with heparin for anticoagulation.On day 4 of ECMO support,a 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 attached to the papillary muscle root of the mitral valve was foun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Left ventricular decompression was performed and ECMO was successfully removed,but the patient eventually died of multiple cerebral embolism.CONCLUSION LVT with high mobility during VA-ECMO may cause embolism in important organs.Therefore,a"wait and see"strategy should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Left ventricular thrombosis cerebral embolis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ra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经血管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刘新峰 马玉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窦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侧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经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其中9例溶栓效果欠佳者采用静脉窦内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 目的观察静脉窦内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侧窦血栓形成患者施行经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连续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辅以肝素钠全身抗凝治疗,其中9例溶栓效果欠佳者采用静脉窦内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成形术。结果经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及窦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21例中静脉窦完全再通者11例,部分再通9例,1例未通。其中8例静脉侧支循环明显改善,建立以海绵窦代偿性引流、椎静脉丛引流以及头皮静脉代偿引流等3种方式。手术后所有患者颅内压均降至≤200mmH2O(2kPa),8例于手术后7d内再次出现不同程度颅内压水平升高,经持续肝素钠抗凝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值水平。随访3个月~6年,20例患者症状持续缓解,未复发。结论静脉窦内持续尿激酶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侧窦血栓形成、促进静脉窦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安全可靠,手术后继续应用抗凝药物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尿激酶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宝民 曹向宇 +3 位作者 李生 王君 马玉栋 刘新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应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和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探讨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经颈动脉溶栓(方案1)、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方案2)、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 目的应用经颈动脉溶栓、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和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探讨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单纯经颈动脉溶栓(方案1)、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方案2)、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方案3)及经颈动脉溶栓并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支架植入术(方案4)综合治疗10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观察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脑循环时间均降至<14s,颅内压由治疗前的(350.29±80.12)mmH2O降至(247.92±75.53)mmH2O,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70,P=0.000)。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0级71例(68.27%),1级26例(25.00%),2级6例(5.77%),3级1例(0.96%),4级0例,5级0例,4种治疗方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50,P=0.06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经颈动脉溶栓与静脉窦置管溶栓、静脉窦球囊扩张术及静脉窦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慢性、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脑血管造影术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 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中药脑栓康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伟雄 李先涛 +4 位作者 赖世隆 王奇 谢红 黄培新 黄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53-258,共6页
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化瘀复方脑栓康( 由黄芪、水蛭、葛根等中药组成)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将111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化瘀复方脑栓康( 由黄芪、水蛭、葛根等中药组成)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将111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 例接受脑栓康和基础治疗, 安慰剂组55 例接受安慰剂和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西药脱水药( 甘露醇和/ 或速尿) 、支持疗法, 不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疗程为4 周。结果:①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显著进步分别为24 .08% 、5.77 % , 进步分别为72 .22 % 、88 .46% , 无效分别为3 .70 % 、5 .77% , 总有效率分别为96 .30 % 、94.23 % 。两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 两组预期治疗(intention-to-treat) 的组间比较, 总疗效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5) , 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②试验组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症状的改善比安慰剂组好( P< 0 .01) 。③未发现脑栓康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 脑栓康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中医药疗法 中风 气虚血瘀 脑栓康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治疗措施的临床证据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娟 刘凌 李梦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不良后果,以为颅内动脉瘤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并辅...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不良后果,以为颅内动脉瘤的循证治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以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等英文词组作为检索词,分别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并辅助手工检索获得临床指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评价、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对照试验及病例观察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筛选共纳入与颅内动脉瘤治疗有关的临床指南4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篇、系统评价7篇、回顾性病例分析9篇、临床对照试验1篇、病例观察研究1篇;其中20篇被评为高质量文献(2篇7分、2篇6分、4篇5分、12篇4分),6篇为低质量文献。经对各项临床试验治疗原则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显示:(1)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但哪种方法更具优势仍存在争议。(2)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有症状者建议积极治疗;但对于无症状的小动脉瘤,是否需要治疗尚有争议,应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如年龄、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和预期寿命等综合考虑。(3)对于已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建议尽快施行手术治疗,除非急性期不能耐受手术者外,不宜采取延期治疗方案。手术方法的选择也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动脉瘤破裂后的药物治疗,除尼莫地平已获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仍有待研究。结论借助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可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佳的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脑血管重建术 药物疗法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亚敏 张赐安 +2 位作者 徐秋英 林培政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5-168,174,共5页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4 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均按中医辨证处方用药 ,每日 1剂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窍胶囊 (每粒胶囊含人工麝香0 0 ...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 4 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0例 ,对照组 2 4例 ,两组均按中医辨证处方用药 ,每日 1剂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窍胶囊 (每粒胶囊含人工麝香0 0 4g ,冰片 0 1g) ,每次 1粒 ,每日 3次。对照组不用开窍药。疗程 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 80 0 % ,总有效率为95 0 % ,对照组显效率为 5 4 2 % ,总有效率为 91 6 % ,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识障碍的改善比较 :治疗组的愈显率为 80 0 % ,对照组为 35 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是(2 5 4 0± 2 3 10 )h ,而对照组为 (44 30± 2 5 30 )h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早期配合芳香开窍法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尤其在改善意识障碍、药物的起效时间上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理 芳香开窍法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临床观察 冰片 通窍胶囊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栓塞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天云 盂祥文 +2 位作者 于世平 徐海峰 高小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研究超急性期脑栓塞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方法  2 5只健康杂种犬分为 5组 ,每组 5只 ,经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 ,使其远端或分支栓塞。在脑栓塞动物模型建立后 2h经颈内动脉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各... 目的 研究超急性期脑栓塞动脉内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方法  2 5只健康杂种犬分为 5组 ,每组 5只 ,经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 ,使其远端或分支栓塞。在脑栓塞动物模型建立后 2h经颈内动脉灌注不同浓度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各组溶栓浓度分别为 :A组 (为对照组 ) 0 .9%生理盐水 :B组 12 0 0U/ml;C组 6 0 0 0U/ml;D组 12 0 0 0U/ml;E组 6 0 0 0 0U/ml。溶栓前后行脑血管造影、犬头部CT扫描及 2 4h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DSA脑血管造影显示 ;A、B组溶通率为 0 ,C、D、E组的溶通率均为 10 0 % ,C、D、E组与A、B组溶通率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但溶栓后犬头部CT扫描E组有 4只可见大片脑出血 ,而导致死亡 ,其余犬未见异常。溶通犬病理学检查脑组织结构正常 ,未溶通犬可见片状梗死灶形成。结论 ①动脉内溶栓是治疗超急性期脑栓塞的有效方法。②栓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栓塞 ,存在溶栓剂有效浓度范围。有效浓度表现为在该浓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溶通率并且不增加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犬脑栓塞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浓度范围为 6 0 0 0~ 12 0 0 0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栓塞 动脉内灌注 尿激酶 血栓形成 血栓溶通
下载PDF
益气活血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先涛 赖世隆 +2 位作者 梁伟雄 谢红 王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17-223,共7页
为研究以益气活血法拟定的脑栓康处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另设17例正常对照... 为研究以益气活血法拟定的脑栓康处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双盲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另设1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安慰剂组的tPA、6_keto_PGF1α、ATⅢ、NO、CGRP含量(或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经4周治疗后,自身前后比较:两组tPA、6_keto_PGF1α、NO、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均升高(P<0.001),PAI、TXB2、ET含量(或活性)均降低(P<0.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试验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tPA、ATⅢ、CGRP含量(或活性)升高,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6_keto_PGF1α、NO含量升高比安慰剂组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PAI、TXB2、ET含量(或活性)降低及tPA、ATⅢ含量(或活性)升高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NO、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 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燕 章成国 +2 位作者 孙炽津 曾桄伦 张虹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病因、症状、体征、头颅CT和MR检查、脑电图、脑脊液及血液流变学的特点。结果病因多为产褥期及感染,常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头颅CT和MR检查可确诊。结论对于临床有颅内高压和局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尤其是产褥期或有感染者,应警惕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需行头颅CT和MR检查确诊,并尽早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早期 诊断 治疗 头颅CT MR捡查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益脑冲剂对实验性脑血栓大鼠脑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欣欣 徐秋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29-232,共4页
观察了益脑冲剂对实验性多发性脑梗塞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栓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可减轻大鼠脑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栓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本方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 观察了益脑冲剂对实验性多发性脑梗塞大鼠血栓形成及血栓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方可减轻大鼠脑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栓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本方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冲剂 药理学 脑血栓形成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4 位作者 黄旭 郭梅 李雪梅 余新光 蒲传强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MR检查显示颅内出血和静脉(窦)内血栓形成;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静脉明显扩张、瘀滞,脑动脉至静脉窦间的血液循环时间显著延长(>11s),尤其静脉期(>5s)。治疗后130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3.5%(130/139);并发症发生率0.7%(1/139);病死率2.2%(3/139)。对92例患者随访3个月~7年,1例死亡,91例疗效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定诊断;连续应用纤溶药物和长期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影像学特点 血管内治疗 顽固性头痛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或静脉窦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操作相关并发症分析
12
作者 刘新峰 吕斌 +4 位作者 张荣举 杜志华 曹向宇 李宝民 王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2,64,共9页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及静脉窦狭窄血管腔内操作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或静脉窦狭窄且接受脑静脉系统血管腔内操作的患者456例,腰椎穿刺示脑脊液...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及静脉窦狭窄血管腔内操作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明确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或静脉窦狭窄且接受脑静脉系统血管腔内操作的患者456例,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250 mmH 2O,全脑DSA检查证实存在静脉窦狭窄(狭窄两端压力差≥10 mmHg)或静脉窦血栓形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症状、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过程。腔内操作方法包括脑静脉窦内溶栓、脑静脉窦测压、脑静脉窦支架置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导丝导管穿刺损伤血管壁、支架状态异常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及其他,即血管穿孔性并发症(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腹膜后出血、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回流障碍性并发症(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皮质静脉回流障碍)及静脉窦分隔,其中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为急性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置入静脉窦分隔及支架术后皮质静脉回流障碍。于术后3~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主要是头痛及视力变化情况。建议患者出院后6~12个月住院复查腰椎穿刺术、视力、视野及DSA检查,观察颅内静脉系统的变化。结果共纳入脑静脉窦血栓或静脉窦狭窄患者456例,其中男112例(24.6%),女344例(75.4%);平均年龄(39±9)岁;共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术644例次,其中脑静脉窦内溶栓89例次,脑静脉窦测压274例次,脑静脉窦支架置入281例次。22例患者发生了操作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2个并发症(支架置入静脉窦分隔结构,并伴硬膜外出血),故全部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6%(23/644),其中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0.3%)、硬膜下出血2例(0.3%)、支架置入静脉窦分隔2例(0.3%)、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0.2%)、皮质静脉回流障碍12例(1.9%)。结论脑静脉系统结构与动脉结构迥异,手术操作具有特殊性,熟悉这些可能的并发症并恰当及时地应对,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手术中并发症 颅内高压 血管内治疗 脑静脉窦狭窄 脑静脉窦测压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97例临床治疗观察
13
作者 黄瑞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97例急性脑血管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该病具有发病急,症状多端,变化迅速,如得不到及时合理治疗,病死率和病残率很高。所以本病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很重要。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脑水肿 联合药物疗法
下载PDF
兔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永辉 张光霁 +3 位作者 朱诚 胡国汉 白如林 宋后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模型,并应用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新西兰兔15只,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监测下,用自体血凝块注入颈内动脉,形成MCA栓塞模型,经颈内动脉分... 目的: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模型,并应用重组葡萄球菌激酶(r-Sak)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方法:新西兰兔15只,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监测下,用自体血凝块注入颈内动脉,形成MCA栓塞模型,经颈内动脉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ml,r-Sak0.4mg/kg及尿激酶(UK)4×104IU/kg,以DSA造影及脑梗死范围、行为障碍评分评价溶栓治疗的效果;测定凝血指标及纤维蛋白原(Fg),观察药物对全身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r-Sak组栓塞血管溶通率100%(5/5),UK组溶通率40%(2/5)。两组脑梗死范围均显著缩小,行为障碍改善。UK组Fg明显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r-Sak组则无变化。结论:在所建立的兔MCA栓塞模型上通过早期动脉内溶栓可改善动物行为障碍,缩小脑梗死范围;r-Sak较UK具有更强的溶血栓作用,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不会引起系统纤溶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激酶 脑梗塞 脑血栓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复方阿魏酸钠治疗脑血栓形成99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雨平 秦芝九 +3 位作者 苏美芳 施裕森 李威 倪望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用双盲对照进行脑血栓形成临床试验。99例治疗组用复方阿魏酸钠胶囊,1颗tid共4wk,95例对照组用吡乙酰胺。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28%,用评分记分法判断疗效时,表明复方阿魏酸钠使疾病改善和评分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有显著性差异(P<... 用双盲对照进行脑血栓形成临床试验。99例治疗组用复方阿魏酸钠胶囊,1颗tid共4wk,95例对照组用吡乙酰胺。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28%,用评分记分法判断疗效时,表明复方阿魏酸钠使疾病改善和评分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抑制(P<0.05),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阿魏酸钠/治疗应用 血小板凝集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利用CT灌注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清梦 许绿依 +3 位作者 严慎强 张晓程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 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9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临床控制10例,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2例。结论尽量改善...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9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临床控制10例,轻度15例,中度2例,重度2例。结论尽量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防止血栓扩延,消除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虫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56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启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9S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虫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56例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患者以虫类药物为主,配合辨证随方加减治疗。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0%。[结论]虫类药物治... [目的]观察虫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56例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患者以虫类药物为主,配合辨证随方加减治疗。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30%。[结论]虫类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致半身不遂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身不遂 脑血栓 虫类药物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15例分析
19
作者 曾长根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66-67,共2页
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15例,按自订疗效标准判定。结果: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病程愈短疗效愈好,提示脑血栓形成早期高压氧治疗有重要意义,并对疗效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高压氧疗法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栓塞临床观察
20
作者 韩冰 《医药世界》 2007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栓塞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用常规脱水、静滴脑复康,调控血压、血糖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用LMWH0.4ml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栓塞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用常规脱水、静滴脑复康,调控血压、血糖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用LMWH0.4ml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天。对照组则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是治疗急性脑栓塞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栓塞 低分子肝素钙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