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d dizziness 被引量:2
1
作者 Tang-Hua Liu Yan-Qing Liu Bao-Gan P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9期2146-2152,共7页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dizziness.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can eliminate not only chronic neck pain,cervical radiculopathy or myelopathy,but also dizziness.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show that a large number of mechanoreceptors,especially Ruffini corpuscles,are present in degenerated cervical discs.The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a key role of Ruffini corpusc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zziness caused by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i.e.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Disc degener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lev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which stimulates the mechanoreceptors in degenerated discs and results in peripheral sensitization.Abnormal cervical proprioceptive inputs from the mechanoreceptor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sulting in sensory mismatches with vestibular and visual information and leads to dizziness.In addition,neck pain caused by 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play a key role in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by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muscle spindles.Like cervical discogenic pain,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an be challenging and can be made only after other potential causes of dizziness have been ruled out.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Exis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an lead to dizzi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ervi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discogenic dizziness 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 MECHANORECEPTORS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晓雅 杨文龙 +3 位作者 高磊 仵永旗 张欣 刘方铭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962-967,共6页
中医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 CDP)方法多样,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等,中药治疗可补益肝肾,活血行气,舒筋活络,祛风除痹,作用机制为消除炎性因子,减轻炎性反应;针灸基于经络理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 中医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 CDP)方法多样,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等,中药治疗可补益肝肾,活血行气,舒筋活络,祛风除痹,作用机制为消除炎性因子,减轻炎性反应;针灸基于经络理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镇痛效果,机制为控制炎症,降低神经敏化,改善血液循环和缺血缺氧症状,减轻盘内压力;针刀通过松解颈部肌肉、关节、韧带等,依靠调节颈椎动静力平衡系统来恢复颈部的生物力学平衡,从而缓解颈部疼痛。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DP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①中医学中只有关于项痹的辨证分型,CDP的辨证分型尚未取得共识;②中医药疗法虽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CDP的相关基础研究比较匮乏,作用机制尚不明确;③中医药尚无规范化的用药标准,其禁忌证及毒副作用也未明确说明。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①对CDP的辨证分型形成专家共识;②开展中医药治疗CDP的实验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③制定中医药治疗CDP相关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针刀治疗
下载PDF
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左正敏 郭娅 +2 位作者 吴婷 李祥勇 刘堂华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在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和B组(106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在微创术中对疑似病变椎...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在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和B组(106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在微创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经典椎间盘造影和臭氧椎间盘造影,分别观察疼痛反应及病理分型。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出院后随访第1月和第6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治疗后第1天、随访1个月及6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A组内随访6个月时的效果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结论: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颈椎间盘源性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臭氧髓核溶解术 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诱发的颈椎盘源性疼痛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亮亮 倪家骧 +2 位作者 曹国庆 郭玉娜 杨立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19-122,共4页
目的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气化消融神经诱发疼痛的方法,探讨颈椎盘源性疼痛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气化消融术的30例颈椎盘源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人体数字... 目的通过低温等离子技术气化消融神经诱发疼痛的方法,探讨颈椎盘源性疼痛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6~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气化消融术的30例颈椎盘源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人体数字编码区域示意图记录诱发疼痛区域。结果低温等离子气化消融术的椎间盘节段包括14例C4~C5、17例C5~C6和5例C6~C7,其中C4~C5、C5~C6和C6~C7间盘均可诱发的疼痛区域包括颈肩交界、斜方肌后上方、肩胛骨、肩胛间、胸前、肩后。C4~C5间盘诱发的疼痛区域偏向头侧,包括前额、耳、枕后、枕下、颈后区域;C5~C6间盘诱发的疼痛区域包括颈后、颈前、颈肩交界、斜方肌后上方、肩胛骨、肩胛间、胸前、肩后、上臂、前臂、胸背;C6~C7间盘诱发的疼痛区域偏向足侧,包括上臂、前臂、胸背区域。结论颈椎盘源性疼痛的分布呈一定规律分布,具有重叠性、局限性、方向性和顺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颈椎盘源性疼痛 间盘造影 疼痛分布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颈痛治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舰舰 谢林 周临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CDP)以颈、肩、枕、臂部慢性疼痛为特征,或伴有颈部活动受限、臂部感觉异常,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射,常伴有麻木,但无沿皮节分布的运动、感觉神经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颈椎间盘退变表现。... 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CDP)以颈、肩、枕、臂部慢性疼痛为特征,或伴有颈部活动受限、臂部感觉异常,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射,常伴有麻木,但无沿皮节分布的运动、感觉神经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见明显颈椎间盘退变表现。CDP发生率约为5%~10%[1],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治疗尚没有肯定的结论,现将近10年来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 疼痛 微创 手术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颈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武百山 田宇 +1 位作者 吴燕川 倪家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检测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前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数量。方法选取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住院患者63例,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7d检测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 目的检测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前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数量。方法选取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住院患者63例,行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7d检测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表达水平及T细胞亚群数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治疗前,颈椎旁神经阻滞后24h、3d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水平下降;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升高。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可以降低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够影响T细胞亚群的数量从而改善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从痹症论治椎间盘源性颈痛(附病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舰舰 孙道喜 +1 位作者 周临东 谢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痹症论治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与疗效。[方法]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痹症病因及病机特点、痹症与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关系,阐述以痹症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并以1个案例举例论证活血舒筋药物(鸡血藤、伸筋草、没... [目的]探讨以痹症论治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与疗效。[方法]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痹症病因及病机特点、痹症与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关系,阐述以痹症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机理,并以1个案例举例论证活血舒筋药物(鸡血藤、伸筋草、没药、续断、土鳖虫等)早期干预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结果]运用活血舒筋、祛邪通络治法对椎间盘源性颈痛进行治疗后,VAS疼痛评分降低,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以活血舒筋通络、温通经脉止痛为基本治法能缓解椎间盘源性颈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椎间盘源性 痹症 活血舒筋 祛邪通络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低频振幅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4 位作者 董燕 高明 刘润 陈松 马鸣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15-117,136,共4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扫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oCA、HAMD、HAMA评分;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ALFF,并探讨ALFF与VAS、MoCA、HAMD、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P组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P组左侧脑岛(INS)和左侧楔前叶(PCu)的ALFF升高,而左侧中央前/中央后回(PreCG/PoCG)、膝下前扣带回皮质(sgACC)和丘脑(THA)的ALFF降低。CDP患者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VA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17,P=0.0074)。结论CDP可以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ALFF异常,涉及疼痛感觉运动、社会认知和情绪多个维度,静息态fMRI可为了解CDP的神经病理学提供影像学证据。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疼痛程度存在负相关性,提示可能通过上述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强度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低频振幅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倩 马鸣岳 王渊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89,共4页
颈椎病是一种多病因、症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颈椎间盘退变是其重要病因之一。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准确评估病人颈椎间盘形态和信号异常以及继发性脊髓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细微改变,为深入理解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估提... 颈椎病是一种多病因、症状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中颈椎间盘退变是其重要病因之一。多模态MRI技术能够准确评估病人颈椎间盘形态和信号异常以及继发性脊髓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细微改变,为深入理解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就多模态MRI技术(常规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功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等)对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锦玉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 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溶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90天、18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组介入治疗后五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4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其中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术后180天VAS评分低于术后90天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佳。SF-36量表的调查,4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应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颈椎间盘突症进行MRI分级,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远期疗效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irrmann分级 颈椎间盘源性痛 胶原酶
下载PDF
仇湘中治疗骨伤杂病用药经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中 郑阳 +4 位作者 仇湘中 张信成 邓豪 蒋盛昶 尹晨东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总结仇湘中教授治疗骨伤杂病的用药经验。仇湘中教授临床常用药对增强疗效,如黄芪与当归,全蝎与穿山甲,党参与丹参,砂仁与熟地黄;善用虫类药、藤类药搜风通络,舒筋活血;引经药作为特定病位的专药,随症加减用,临床收效满意。列举股骨头... 总结仇湘中教授治疗骨伤杂病的用药经验。仇湘中教授临床常用药对增强疗效,如黄芪与当归,全蝎与穿山甲,党参与丹参,砂仁与熟地黄;善用虫类药、藤类药搜风通络,舒筋活血;引经药作为特定病位的专药,随症加减用,临床收效满意。列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神经根型颈椎病3则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杂病 用药经验 仇湘中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兵 彭宝淦 何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694-697,共4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03至2016-03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及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03至2016-03武警总医院脊柱外科及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7例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接受了ACDF,36例拒绝接受手术,选择保守治疗。87例中有82例完成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包括手术组49例(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33例(保守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观察并分析两组的颈痛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自评主观评价。结果 (1)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的VAS评分和NDI值较治疗期前均显著降低(F=648.005,P<0.001;F=731.421,P<0.001),经LSD-t检验提示,手术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和NDI值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01)。(2)手术组的抑郁症状在治疗后短时间内有所改善,保守组未见明显改善。(3)手术组治疗后主观评价效果显著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92,P<0.001)。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ACDF可显著缓解慢性椎间盘源性颈痛症状,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和融合术 椎间盘源性颈痛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舰舰 周临东 +1 位作者 谢林 张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符合椎间盘源性颈痛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舒筋方口服,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颈椎功能评分变化、VAS疼痛评分差异、生活质量及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舒筋方治疗椎间盘源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符合椎间盘源性颈痛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舒筋方口服,2周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颈椎功能评分变化、VAS疼痛评分差异、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占50%;有效8例,占40%;无效2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颈椎功能、VAS疼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补肾活血舒筋方具有补益肝肾,舒筋养筋,养血活血作用,能明显改善椎间盘源性颈痛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 疼痛 颈痛 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盘源性疼痛临床诊疗的思路
14
作者 杨立强 王红岩 何亮亮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21-722,共2页
盘源性疼痛不同于根性痛,其特点是深部痛,疼痛范围通常不过肘/膝。本文就其诊疗的特点结合作者的经验展开评论。
关键词 盘源性疼痛 腰椎骨 颈椎骨
原文传递
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正敏 郭娅 +2 位作者 吴婷 李祥勇 刘堂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