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脱位的闭合复位 被引量:9
1
作者 任先军 梅芳瑞 +1 位作者 孙玉华 周军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引承受的最大抗拨出力为60.3kg,在治疗颈椎脱位时,颅骨牵引是安全有效的闭合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脱位 颅骨牵引 复位
下载PDF
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在治疗颈椎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树才 赵合元 +2 位作者 周静 马毅 王晓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随机采用两种方法治疗,65例行头环牵引外固定(头环组)鸦58例行颅骨牵引(颅骨组)。结果:头环组与颅骨组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头环牵引外固定架治疗颈椎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颈椎外伤性骨折脱位患者,随机采用两种方法治疗,65例行头环牵引外固定(头环组)鸦58例行颅骨牵引(颅骨组)。结果:头环组与颅骨组对上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复位作用头环组要明显好于颅骨组。治疗后离床时间头环组要短于颅骨组。结论:头环牵引外固定架可改善复位功能,对颈椎的牵引固定作用较颅骨牵引更为坚强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环牵引 外固定架 颈椎外伤 复位功能 颈椎骨折
下载PDF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举 张朝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 目的探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小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小关节突交锁37例。56例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分类标准(ASIA)[1]:A型5例,B型21例,C型23例,D型7例。所有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在全麻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前路减压Cage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损伤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结果本组病例中,53例获得完全复位,成功率88.33%,7例达到90%复位,复位效果尚满意。所有患者完全复位,无大血管、食管意外损伤;5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予以激素、雾化治疗后逐渐恢复;2例ASIA A级患者于术后15、19 d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余58例患者均获得18~30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按ASIA分型,3例A型治疗前后无变化;B型21例,转为C型13例、D型5例;C型23例,转为D型13例,E型8例;D型7例,均转为E型。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颅骨牵引 颈前路手术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关节突交锁
下载PDF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俊 谢威 +5 位作者 江淮 王鹏飞 黄军 汪昌林 常维东 吕建军 《安徽医学》 2009年第8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加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对14例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采用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0例,后路3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结果术后11例获解剖复位,3例稍差。所有患者手术后...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牵引加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征。方法对14例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采用颅骨牵引加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0例,后路3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结果术后11例获解剖复位,3例稍差。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达到生活自理并参加一般性工作学习。植骨均获融合。未发生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宜行牵引加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经牵引复位者,前路手术为首选;不能经牵引复位者,可据有无椎间盘的损伤而考虑行单纯的后路手术还是行前后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髓损伤 颈椎 骨折 脱位 颅骨牵引 手术
下载PDF
大计量颅骨牵引治疗颈椎绞锁脱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春光 吴志锋 +1 位作者 张震宇 喻骏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计量颅骨牵引对颈椎绞锁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颈椎绞锁脱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大计量颅骨牵引进行复位,床头摄片监视复位情况,然后调整牵引计量和位置。【结果】52例复位成功,4例失败,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大计量颅骨牵引对颈椎绞锁脱位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颈椎绞锁脱位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行大计量颅骨牵引进行复位,床头摄片监视复位情况,然后调整牵引计量和位置。【结果】52例复位成功,4例失败,改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复位后5例椎管存在压迫或颈椎不稳,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大计量颅骨牵引治疗颈椎绞锁脱位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牵引 颈椎绞锁 颈椎脱位
下载PDF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机理 被引量:27
6
作者 任先军 张年春 +5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初同伟 王建 W.Caspar G.A.Fuchs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合复位 ,牵引重量从 4 5kg始 ,每间隔 15~ 30min增加 2 5~ 4 5kg ,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  6 4例中 ,6 0例复位成功 ,4例不成功 ,成功率为 93%。复位牵引重量为 18~ 4 0 5kg,平均 2 7 5kg。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7例神经功能正常者复位后均无损伤 ,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4例不成功者中 ,1例系呼吸困难 ,1例系关节突骨折 ,1例系陈旧性脱位 ,1例因不能耐受大重量颅骨牵引而终止复位。结论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量颅骨牵引 颅骨牵引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 闭合复位
下载PDF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任先军 张峡 +3 位作者 张年春 李长青 初同伟 王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  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 ,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 ,比较椎间... 目的 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  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 ,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 ,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  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 ,复位前 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 ,4例有椎间盘撕裂 ,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 ,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 ,大小无变化 ;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 ,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 ,2例复位后出现MRIT2 加权高信号增强。 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 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 颅骨牵引闭合复位 椎间盘脱出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大重量颅骨牵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宗明 潘剑成 +3 位作者 昌宏 王承起 林阳 龚旭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0-2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机理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3~44岁,平均29岁,均为双侧小关节脱位。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床旁拍摄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牵引重量从4kg开始.每隔20min增... 目的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机理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3~44岁,平均29岁,均为双侧小关节脱位。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床旁拍摄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牵引重量从4kg开始.每隔20min增加2kg,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28例患者全部复位成功,成功率100%,复位牵引重量为17~32kg。平均重量23kg,不全瘫者有不同程度好转,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结论大重量颅骨牵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不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量颅骨牵引 下颈椎 骨折脱位
下载PDF
Halo-Vest内外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王志勇 余化龙 +5 位作者 何宁 刘志刚 曾云 韩珩 郭乐运 熊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外Halo-Vest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和植入物内固定联...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外Halo-Vest固定与植入物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Halo-Vest外固定和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颅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患者伤处,并用Franke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2.1)个月。X射线正侧位片检查两组患者的伤处脱位均复位,颈椎的生理弧度得到了恢复,观察组患者复位所需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缩短,并且观察组患者完全复位率高,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离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lo-Vest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大大改善复位功能,更好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HALO-VEST 植入物 颅骨牵引
下载PDF
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
10
作者 胡伦玉 袁同洲 +1 位作者 孙小平 黄野 《全科护理》 2010年第7期581-582,共2页
[目的]总结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牵引复位后成功36例,转行后路小关节突切除后复位2例,术前未出现明显... [目的]总结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牵引复位后成功36例,转行后路小关节突切除后复位2例,术前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论]加强颈椎脱位病人术前行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脱位 术前 颅骨 牵引 复位 护理
下载PDF
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天清 马田成 +4 位作者 雷伟 王林 桑宏勋 徐会法 马真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 目的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8例)。结果 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X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颅骨牵引
下载PDF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辉 徐永清 +7 位作者 尹德宏 彭玉峰 范新宇 冉朝雄 宋祖富 汤迅 李春晓 周田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价屈曲牵引下前路手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屈曲牵引,前路开放复位,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9~64岁,平均(... [目的]评价屈曲牵引下前路手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屈曲牵引,前路开放复位,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9~64岁,平均(48.6±7.2)岁。采用NDI、JOA评分、ASIA分级,以及影像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节突复位成功率为100.0%,手术时间平均(65.4±22.8)min,切口长度平均(6.1±0.9)cm,术中出血量平均(290.9±90.0)ml。随访时间平均(2.7±1.1)年,随时间推移,NDI和JOA评分,以及ASIA评级较均显著改善(P<0.05),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表现。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椎间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显著改善(P<0.05)。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结论]屈曲牵引单纯前路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颅骨牵引 颈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大重量颅骨牵引结合两种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科 靳安民 +3 位作者 陈仲 张辉 闵少雄 徐彦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41-2044,共4页
[目的]根据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成功与失败分别行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交锁,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绞锁68例,其中单侧关... [目的]根据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成功与失败分别行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交锁,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侧关节突绞锁6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先行大重量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若复位成功则择期行前路手术(A组),若失败则择期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B组)。[结果]A组37例,B组31例,复位成功率54.4%。颅骨牵引单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22.2%,双侧关节交锁复位成功率为75.6%,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5例完全瘫痪者无任何恢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等级标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AISA感觉评分增加,术后随访ASIA感觉、运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评分均显著增加,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3例前路手术内固定失败外,其余患者术后5 d,3、6、9、12个月定期X线检查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双侧关节突交锁同单侧关节交锁相比,大重量颅骨牵引效果更好。牵引后可改善ASIA感觉评分但对运动评分不显著。下颈椎脱位伴关节交锁,应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都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颅骨牵引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全麻下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越 周方 +2 位作者 党耕町 姬洪泉 田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观察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过程中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变,避免因过度牵引造成脊髓损伤。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12例颈椎脱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进行皮层体感诱... 目的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观察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过程中患者脊髓功能的改变,避免因过度牵引造成脊髓损伤。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12例颈椎脱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观察皮层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牵引重量从5kg开始,每间隔5~10min增加重量2.5kg直至复位成功。牵引重量5~20kg,平均13.5kg。在牵引前(麻醉后)、牵引过程中,复位后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将电位信号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和(或)潜伏期缩短10%】、异常【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10%】无变化。结果牵引复位过程中10例患者皮层电位潜伏期、波幅改善,且临床复位效果满意;2例曾出现皮层电位波幅下降50,波形改变,立即减轻重量,改变体位,5min后波形、波幅恢复。12例患者术后神经损害均未加重。8例患者获得3~6个月随访,按照ASIA法分类,转变情况为:术前B级4例,术后转成C级2例,2例无变化;术前C级2例,术后1例无变化,1例失访;术前D级4例,3例转成E级,1例失访。8例中有3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体感诱发电位,皮层电位潜伏期缩短,其中2例恢复至正常标准,波幅、波形改善。结论应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颈椎脱位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避免了过度牵引可能带来的脊髓损伤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脱位 颅骨 牵引术
原文传递
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青松 王安全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李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9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3-06诊治的32例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临床资料。测量矢状位X线片上椎体水平位移(HD)及椎体间角度变化(AD),术前32例交锁节段HD 2.1~6.2 mm,平均4.3 m... 目的探讨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损伤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3-06诊治的32例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临床资料。测量矢状位X线片上椎体水平位移(HD)及椎体间角度变化(AD),术前32例交锁节段HD 2.1~6.2 mm,平均4.3 mm,AD-4.2°^-17.4°,平均-8.6°。术前均行颅骨牵引试行复位。新鲜单侧交锁脱位14例,前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例,后路手术3例;新鲜双侧关节突交锁脱位15例,前路手术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后路手术3例;陈旧性双侧交锁脱位3例分期前后路手术。结果 32例获18~36个月,平均22.4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Mc Grory颈椎创伤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优14例,良4例,可4例,差10例,优良率56.3%;影像学评价:术后32例HD 0~1.2 mm,平均0.06 mm,AD 0°~12.4°,平均7.4°。稳定31例,轻度不稳定1例。结论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术前应全面评估损伤情况,根据损伤特点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 颅骨牵引 内固定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科 陈仲 +4 位作者 陈为坚 段扬 周治来 温永福 朱立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 观察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3-01—2015-11手术治疗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进行复位。对照组纳入自2009-05—2012-12手术... 目的 观察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组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13-01—2015-11手术治疗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进行复位。对照组纳入自2009-05—2012-12手术治疗且损伤程度相当的4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采用传统颅骨牵引复位。比较2组牵引时间、牵引重量、颈椎复位成功率,颅骨牵引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颈椎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牵引时间短于对照组,而牵引重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颅骨牵引完成后ASIA感觉评分及ASIA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25~57)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或CT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可即时增重、定长牵引及角度可调,牵引时间缩短,可安全进行大重量牵引,且颈椎复位成功率高,可最大限度避免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颅骨牵引 新型颅骨牵引复位器 颈前路手术 颈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理强 贺海怿 +7 位作者 李想 李鹏 聂富祥 张凯 张鹏飞 郭高升 郭强 董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42例,均行一期颈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复位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42例,均行一期颈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末次随访时评估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CT、X线及MRI检查,评价Cobb角变化、脊髓神经减压情况及关节突交锁复位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评价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颈动脉、椎动脉及食管等破裂损伤;均获得满意复位,其中39例完全复位,3例未完全复位。1例术后因高位脊髓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治疗效果差自动出院;余40例患者随访6~12(7.5±0.3)个月。42例患者术前ASIA分级A级2例(包括1例死亡),B级7例(包括1例自动出院),C级16例,D级13例,E级4例。除死亡及自动出院患者,其余40例末次随访时1例A级患者无变化,6例B级患者转为C级1例、D级5例,16例C级患者转为D级7例、E级9例,13例D级患者均转为E级,4例E级患者无变化。40例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3.91±1.22)°、[(4.24±1.13)°]均大于术前[(1.80±0.74)°](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大于术后1周(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32.17±13.79)、(14.00±6.45)分]、VAS评分[(3.50±1.34)、(1.13±0.79)分]均低于术前[(56.78±17.50)、(6.17±1.38)分](P<0.05),末次随访时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0.05)。4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行颈椎X线及CT检查,显示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颈椎序列恢复良好;行颈椎MRI检查,显示脊髓神经减压充分。结论颈前路手术采用颅骨牵引联合自制复位工具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单节段 颅骨牵引 复位 颈前路手术
原文传递
早期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志刚 贾新华 +3 位作者 刘明 李鹏 高鑫峰 勘武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 目的:探讨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3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在清醒状态及持续心电监护、C臂透视下,于颈部屈曲位行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牵引起始重量10kg,每5min左右增重1-2kg,直至复位。复位成功后择期手术治疗。复位前、后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方法行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复位,平均复位牵引重量28kg(14-49kg),平均牵引时间58min(20-140min),牵引过程中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生命体征异常。复位后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早期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快速复位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是一种安全、简单及有效的方法,可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及下一步的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大重量颅骨牵引 下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快速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