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宫旁残留两种后程加量方式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钟沛霖 冯梅 +3 位作者 程燕铭 李秀华 郭爱华 蔡勇君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 目的对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与体外调强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放疗后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靶区、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剂量学对比研究。方法 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在完成全部放疗后宫旁残留进行宫旁后程加量,用ONCENTRA治疗系统分别设计三维后装放疗计划及体外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利用体积直方图分别评价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比较两组间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受照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种放疗方法均能很好覆盖靶区,满足计划要求,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3.24±1.21)Gy、(2.98±1.01)Gy、(2.43±0.87)Gy,膀胱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04±0.58)Gy、(1.82±0.56)Gy、(1.46±0.32)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1.37±0.61)Gy、(0.91±0.24)Gy、(0.76±0.19)Gy。体外调强放射治疗直肠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4.84±1.34)Gy、(4.32±1.12)Gy、(3.76±1.01)Gy,膀胱剂量在1 cm3、2 cm3、5cm3时分别为(3.43±1.12)Gy、(3.10±1.02)Gy、(2.69±1.01)Gy,乙状结肠平均剂量在1 cm3、2 cm3、5 cm3时分别为(2.37±0.98)Gy、(2.05±0.78)Gy、(1.77±0.88)Gy。与体外调强放疗计划对后程加量中相比,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对直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剂量更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T图像引导下三维宫旁插植后装放疗在宫旁残留后程加量中对膀胱、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保护更好,将能降低膀胱、乙状结肠、直肠并发症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治疗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盛六四 徐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8-1601,共4页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 目的比较CT图像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两种优化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并为传统的二维腔内治疗点剂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宫颈癌患者手动优化(MO)的后装治疗计划,并在此计划原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勾画、处方剂量等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重新设计治疗计划,并比较这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MO计划相比,IPSA计划的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膀胱和直肠的D2 cm3、D1 cm3剂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时间也稍缩短(P<0.05)。IPSA计划膀胱参考点剂量明显低于其D2 cm3剂量(P<0.05),且与小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P<0.05);直肠参考点剂量与直肠、乙状结肠D2 cm3剂量呈正相关性,但与乙状结肠相关性更大(P<0.05)。结论 IPSA计划能提供与MO计划相同的靶区覆盖率,但降低了膀胱、直肠的最大受量;膀胱参考点剂量评估会低估膀胱的真实受量、直肠参考点剂量评估可能会造成乙状结肠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三维后装 手动优化 模拟退火逆向优化 参考点剂量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3
作者 欧阳翼 黄晓丹 +9 位作者 陈佛平 伍海莹 叶伟军 陈锴 李珺芸 刘红英 麦苗青 顾慧宽 林焕新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短径为20 mm,中心适配宫腔管,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90%[(635.12±22.65)∶(635.80±25.84)cGy]、膀胱D_(2cm^(3))[(473.79±44.78)∶(463.55±66.43)cGy],直肠D_(2cm^(3))[(396.99±73.54)∶(408.00±73.94)cGy]及乙状结肠D_(2cm^(3))[(293.07±152.72)∶(311.31±135.77)cGy]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的HR-CTV D98%较高[(544.78±32.07)∶(536.78±32.04)cGy,P=0.007],直肠D1 cm3及D0.1 cm3较低[(438.62±69.65)∶(453.97±67.89)cGy,P=0.016;(519.46±70.67)∶(543.82±81.24)cGy,P=0.001]。两组的宫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6%∶83%,P>0.05)无差异。结论该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合理,与徒手插植疗效相当,靶区剂量覆盖符合临床需求,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其使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有望作为常规模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近距离放射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施源器模板 徒手插植 剂量分析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宫腔管的重建点研究
4
作者 冯永富 陈绍俊 +5 位作者 龙雨松 谭军文 贺先桃 李钢 冯成军 王占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5-832,共8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 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 腺癌3...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宫腔管不同重建点对源驻留位置及计划剂量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完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43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32~79岁, 病理类型为鳞癌40例, 腺癌3例, 均接受外照射(50.4 Gy分28次)和CT引导下的腔内(45°宫腔管)近距离治疗(36 Gy分6次)。近距离治疗采用Fletcher施源器, 其宫腔管弯曲角度有15°、30°和45°。为每位患者模拟制订2套近距离治疗计划。一套计划提取患者近距离治疗CT模拟定位图像及原始计划, 将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调整为逐层重建, 根据处方优化计划至符合临床要求, 称为逐层组。另一套计划以逐层组为模板, 仅调整45°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至1、3、5、7个, 不修改驻留权重及其他参数, 分别称为平均1、3、5、7组。对15°、30°和45°宫腔管分别进行不同重建点个数时的偏差分析, 比较45°、30°与15°宫腔管在不同重建点时的重建偏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45°宫腔管的两组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HR-CTV)D_(50%)、D_(90%)、D_(100%)、V_(100%)、V_(150%)、V_(200%)和适形指数(CI), 及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_(2 cm^(3))、D_(1 cm^(3))、D_(0.1 cm^(3))的差异。结果 45°宫腔管平均组重建偏差主要来源于宫腔管垂直方向。45°(1、3、5、7个重建点)、30°(1、3、5个重建点)与15°(1、2个重建点)宫腔管的平均重建偏差分别为1.30、0.32、0.14、0.08 mm, 0.57、0.14、0.06 mm, 0.14、0.06 mm。逐层组的HR-CTV参数与平均5组、平均7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 平均5组与平均7组间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膀胱和直肠的剂量学参数在逐层组与平均组之间或在各平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较平均1组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 <0.001, <0.001), 逐层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分别与平均5组和平均7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 平均5组的小肠剂量学参数与平均7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5)。平均组小肠D0.1 cm3、D1 cm3和D2 cm3的剂量偏差在1个重建点时分别为2.41%±1.70%、1.95%±1.27%和1.71%±1.10%。结论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 建议15°、30°与45°Fletcher宫腔管弯曲部分重建点应分别不少于1、3和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近距离治疗 宫腔管 重建偏差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CT引导组织间插植BT与腔内BT剂量学与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忠山 郭杰 +6 位作者 赵杨祉 林霞 任晓俊 王红勇 邱玲 李云峰 王铁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捅植 近距离疗法 腔内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优化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开强 游鸿强 +6 位作者 李奇欣 倪晓雷 陈文娟 张秀春 柏朋刚 曹叶 陈济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算法;逆向2计划组,在逆向1组基础上增加了靶区(CTV)最大剂量限定。比较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100、D90、均匀性指数(HI),以及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剂量参数D0.1 cm3、D1 cm3、D2 cm3。结果 CTV方面,手动组和2个逆向组的D100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逆向组的V200、V150、V100、HI参数明显优于手动组(t=-3.422~9.910,P〈0.05)。逆向1组的V100和D100优于逆向2组(t=7.238、5.032,P〈0.05)。危及器官(OARs)方面,与手动组相比,2个逆向组中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0.1 cm3、D1 cm3和D2 cm3明显降低(t=2.235~5.819,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基于3组优化方法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使用逆向优化方法保证了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最大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 逆向模拟退火优化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多通道施源器用于晚期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雷呈志 黄曼妮 +4 位作者 徐英杰 安菊生 熊随阳 戴建荣 吴令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放疗中三通道施源器的通道设计与OAR、靶区剂量间关系.方法 调取2015-2016年我院三维腔内治疗的15例中晚期宫颈癌数据,其中30次“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的三通道施源器剂量参数纳入研究.在原靶区和...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三维后装腔内放疗中三通道施源器的通道设计与OAR、靶区剂量间关系.方法 调取2015-2016年我院三维腔内治疗的15例中晚期宫颈癌数据,其中30次“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的三通道施源器剂量参数纳入研究.在原靶区和OAR勾画、处方剂量不变基础上保留宫腔管单通道施源器,重新进行三维腔内照射设计的剂量参数作为对照组,配对t检验两组OAR剂量参数.结果 三通道、单通道施源器组直肠D2cc分别为(387.8±96.8)、(340.8±88.1)cGy;两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分别为(443.2±87.5)、(719.4±243.0) cGy和(330.3±88.8)、(383.1±105.6) cGy.三通道组满足直肠(D2cc≤500 cGy)、膀胱(D2cc≤550 cGy)和乙状结肠(D2cc≤500 cGy)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分别为大于和部分大于计划限量.单通道组膀胱和乙状结肠D2cc受量高于三通道组(P均<0.05).结论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中“阴道卵形两半球+宫腔管”三通道施源器比宫腔管单通道可有效降低膀胱和乙状结肠受量,有利于计划优化和剂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三维腔内放疗 腔内施源器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后装治疗中膀胱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符天晓 徐文涛 +5 位作者 徐升 周菊英 秦颂兵 王利利 焦旸 徐晓婷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723,共6页
目的 评价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和排空两种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ngoing Controlled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文... 目的 评价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和排空两种状态对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ngoing Controlled Tri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中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6项研究,共135例患者。分析结果如下:(1)充盈状态膀胱的中位剂量(D50)小于排空状态(SMD=-2.48,95%CI为-4.37~-0.59,P=0.000)。D1cm^3和D2cm^3的结果相近(P=0.000、0.000)。(2)充盈状态直肠的D2cm^3剂量大于排空状态(SMD=0.39,95%CI为0.06~0.72,P=0.257)。D50和D1cm^3的结果相近(P=0.105、0.005)。(3)充盈状态乙状结肠的D2cm^3剂量大于排空状态(SMD=0.81,95%CI为0.50-1.12,P=0.648)。D50和D1cm^3的结果相近(P=0.039、0.000)。(4)充盈状态小肠的D1cm^3和D2cm^3受量小于排空状态(SMD=-3.28,95%CI为-5.61—-0.95,P=0.000和SMD=-2.98,95%CI为-4.68—-1.28,P=0.000)。D50的结果相近(P=0.008)。敏感性分析时除剔除Patra等文献后结果不一样外.其余结果均显示与剔除前无差异。结论宫颈癌后装治疗过程中膀胱充盈状态使得膀胱和小肠受照剂量小于排空状态,直肠和乙状结肠与之相反。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本分析结果尚有待于高质量的大样本对照试验给予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后装疗法 膀胱状态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滕云 邹丽娟 +3 位作者 张海琛 徐晓颖 雷宏伟 许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9-962,共4页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腔内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宁 程光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5-901,共7页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量学优势、早晚期不良反应、远期随访结果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疗法 腔内或组织间插植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先良 王培 +4 位作者 康盛伟 唐斌 杨凤 汤婷 黎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 目的探讨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优化方法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已完成治疗的根治性宫颈癌患者20例,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比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差异,用DVH和DVH束评估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计划的鲁棒性。鲁棒优化方法使用最差剂量分布考虑放疗中不确定因素存在时的剂量,每次优化迭代计算放射源沿人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偏移固定值(2mm)时的剂量分布,再加上放射源位置无偏移情况;每个体元的最差剂量分布是这几种情况中靶区内剂量最低值和靶区外剂量最高值,迭代目标函数通过最差剂量分布计算。结果在没有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鲁棒优化HR-CTV D100%均值比常规优化低,而V15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P<0.05)。在考虑放射源位置偏移情况下,对比多种剂量分布的最差剂量学参数,鲁棒优化和常规优化的HR-CTV D100%均值相近,但鲁棒优化的D90%均值比常规优化高(范围0.02~0.03Gy)(P<0.05)。鲁棒优化增加了膀胱和小肠的D2cm3,直肠剂量随着鲁棒优化中考虑的放射源位置偏移方向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患者的常规优化和鲁棒优化的DVH束宽度相近。结论基于最差剂量分布的鲁棒优化不能明显地提升宫颈癌后装放疗计划的鲁棒性,需要其他的方式减小后装放疗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剂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优化 宫颈肿瘤/后装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在ⅢB期宫颈癌中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修雨婷 孟凡旭 +7 位作者 王琢 赵康康 王蕴龙 陈志深 刘敏 田琦 刘竣天 孙宝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_(90%)、D_(100%)、V_(100%)以及膀胱、直肠D_(2cm)^(3),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_(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 剂量学 疗效
原文传递
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自适应后装与传统A点后装治疗宫颈癌剂量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燕红 叶伟军 +2 位作者 詹时兆 欧阳翼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2-887,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 目的探讨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插植实现影像引导自适应后装(IGABT)相较于传统A点二维后装(CP)剂量学优势,明确其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行全量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6例,每例患者行4次后装治疗。治疗时先徒手置入宫腔管及2根插植针,后增加插植针数量并调整方向、深度,分别行CT扫描获得2套图像。勾画高危临床靶区(HRCTV),A点和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在2套图像上分别行CP和IGABT计划设计,并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两者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以CP计划的覆盖指数(CI)进行分组,A组(CI≥0.90)包含20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B组(CI<0.90)包含84个CP和对应IGABT计划。A组的HRCTV体积及肿瘤直径明显小于B组(46.7cm3∶62.1cm3,P<0.001及3.1cm∶4.4cm,P<0.0001)。IGABT显著提高所有及B组D90%及覆盖指数,降低膀胱剂量,减少A组乙状结肠剂量,并改善剂量适形度及均匀性。结论IGABT能提高靶区覆盖、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保护危及器官,且对肿瘤较大的患者仍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CT引导徒手腔内联合组织插植后装疗法 宫颈肿瘤/传统A点二维后装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插植针路径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祥 周剑良 +1 位作者 张翔 王彬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 目的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s,平均缩短53.39s(P<0.001)。结论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组织间插植 腔内照射
原文传递
不同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先桃 陈绍俊 +3 位作者 谭军文 李钢 冯永富 龙雨松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90-29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6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后装治疗技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治疗组(45例)、腔内+插植治疗组(55例)。按患者每个计划的HRCTV大小分为6个体积范围进行分析,即HR-CTV≤40 cm^(3)、40 cm^(3)<HR-CTV≤50 cm^(3)、50 cm^(3)<HR-CTV≤60 cm^(3)、60 cm^(3)<HR-CTV≤70 cm^(3)、70 cm^(3)<HR-CTV≤80 cm^(3)、HR-CTV>80 cm^(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种后装治疗技术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当HR-CTV≤40 cm^(3)时,单纯腔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及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均高于腔内+插植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6~3.927,均P<0.05),但靶区适形指数(CI)、OAR膀胱和直肠D2 cm^(3)(2 cm^(3)的OAR体积接受的最低照射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6、1.871、0.258,均P>0.05)。当70 cm^(3)<HR-CTV≤80 cm^(3)和HR-CTV>8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CI、OAR直肠和膀胱D2 cm^(3)剂量均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2~3.782,均P<0.05),而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1.918,均P>0.05)。当40 cm^(3)<HR-CTV≤70 cm^(3)时,2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以及直肠D2 c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59~0.710,均P>0.05),但腔内+插植治疗组的CI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4.577、−3.144,均P<0.05)。结论对于小体积靶区(≤40 cm^(3)),单纯腔内治疗技术在不增加OAR剂量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靶区内高剂量体积;当靶区体积较大特别是>7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技术能在显著提高靶区处方剂量和适形度的同时更好地保护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三维后装治疗 腔内治疗 组织间插植治疗 高危临床靶体积 剂量学
原文传递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云云 傅志超 +4 位作者 陈杰 廖绍光 冯静 沈志勇 应文敏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中,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等结果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的患者12例,年龄50~64岁。所有患者接受外照...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中,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等结果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的患者12例,年龄50~64岁。所有患者接受外照射及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后行CT和MRI扫描,在OMP计划系统上进行影像融合,由3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CT和MRI图像上2次勾画GTV,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及宫颈原发病灶。CT、MRI图像分别勾画得到36个GTV(称为GTVCT、GTVMRI),计算GTVMRI与GTVCT的比值R,其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CT为(93.8±11.8)cm^3,GTVMRI为(71.1±3.1)cm^3。3位医师勾画的GTVCT、GTVMRI最大与最小体积的差值分别为41.3 cm^3、11.3 cm^3。与医师3相比,医师1、2分别勾画的GTV均较大,比值R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4、−5.043,均P=0.000)。3位医师勾画的GTVMRI更接近,靶区体积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结论CT影像引导的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受人为因素等影响,勾画GTV存在差异,应用MRI和CT影像融合技术可缩小这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腔内后装放疗 靶区体积 影像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