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宋永伟
范华雨
+5 位作者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①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93)分,t=15.945,P=0.000;(5.43±0.98)分,(3.00±1.13)分,t=16.013,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040,P=0.000;LSD-t=7.562,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坐位牵引组(LSD-t=2.051,P=0.044)。②颈椎旋转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46.60°±10.45°,63.65°±7.79°,t=-9.379,P=0.000;45.95°±9.24°,57.58°±7.54°,t=-6.694,P=0.000;48.22°±9.96°,53.72°±9.39°,t=-2.298,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280,P=0.001;LSD-t=-5.37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2.083,P=0.040)。③颈椎前屈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28.45°±3.18°,41.57°±2.88°,t=-18.310,P=0.000;27.70°±3.07°,38.95°±3.38°,t=-16.843,P=0.000;28.15°±3.30°,35.25°±3.80°,t=-9.692,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482,P=0.001;LSD-t=-8.37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4.901,P=0.000)。④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均大于治疗前[(7.58±3.87)分,(16.10±2.04)分,t=-14.437,P=0.000;(7.38±3.31)分,(13.25±2.10)分,t=-12.361,P=0.000;(7.25±2.99)分,(12.65±2.70)分,t=-10.696,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172,P=0.001;LSD-t=-6.450,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113,P=0.271)。⑤NDI。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NDI均小于治疗前[(49.85±15.29)%,(18.93±12.05)%,t=10.694,P=0.000;(51.73±15.31)%,(29.95±9.08)%,t=10.728,P=0.000;(53.10±12.67)%,(33.85±10.33)%,t=7.190,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NDI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622,P=0.001;LSD-t=5.95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NDI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90,P=0.077)。⑥斜方肌杨氏模量值。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均小于治疗前[(92.67±17.96)%,(62.80±13.35)%,t=14.696,P=0.000;(87.05±12.30)%,(77.03±13.10)%,t=5.959,P=0.000;(87.33±14.48)%,(82.58±15.81)%,t=2.337,P=0.025],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811,P=0.001;LSD-t=6.04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11,P=0.091)。结论: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和斜方肌僵硬,疗效优于常规卧位牵引和坐位牵引联合中药薰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牵引术
熏洗疗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佘瑞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11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八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4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八穴;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眩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痊愈率。结果第1、2...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八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4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八穴;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眩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痊愈率。结果第1、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5.8%、71.7%,对照组痊愈率19.6%、25.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治疗组无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80.5%,有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抗眩药加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对无骨性病理改变的颈性眩晕病例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性眩晕
针刺
颈枕八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及PLDD术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杨传东
姚猛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颈间盘膨出型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颈间盘膨出型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三科对3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最长2.9年,平均随访1.4年。术前常规给予X线片及颈椎MRI检查。分别行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PLDD术,术后均给予药物治疗,术后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在临床随访中以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估。本次回访为颈椎病所致临床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交感神经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包括颈痛、不适及上肢疼痛、麻木等。根据临床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颈椎小关节阻滞术与PLDD术比较效果要差,其OR值为4.027,95%置信区间为2.349-6.910,也就是说PLDD术的疗效要比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好。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治疗(P<0.01)。结论经随访,颈椎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PLDD术
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病
周围神经刺激症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红炜
顾常庆
+1 位作者
李晓林
任玉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松解微调法组和针灸治疗组各40例。松解微调法组用针刀松解拨离黏连肥厚的韧带肌肉,手法调整椎间关节紊乱,改善椎动脉的供血;针灸法组选取...
目的探讨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松解微调法组和针灸治疗组各40例。松解微调法组用针刀松解拨离黏连肥厚的韧带肌肉,手法调整椎间关节紊乱,改善椎动脉的供血;针灸法组选取百会、大椎等穴位,用平补平泻针法,以舒筋通络、醒脑开窍。结果 2组治疗前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解微调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解微调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李保泉
刘安平
+1 位作者
周正新
丁锷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了进一步观察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部分其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选用诊断明确患者120例,单盲法随机将其分90例为治疗组.30例用颈复康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74例(82.2%).对照组治愈和显效17例(...
为了进一步观察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部分其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选用诊断明确患者120例,单盲法随机将其分90例为治疗组.30例用颈复康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74例(82.2%).对照组治愈和显效17例(56.7%),治疗组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文中并就有关症状体征等观察指标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丁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病
治疗
颈复康
中药
原文传递
题名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宋永伟
范华雨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机构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出处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文摘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d、中立位牵引2d、背伸位牵引4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①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93)分,t=15.945,P=0.000;(5.43±0.98)分,(3.00±1.13)分,t=16.013,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040,P=0.000;LSD-t=7.562,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小于坐位牵引组(LSD-t=2.051,P=0.044)。②颈椎旋转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46.60°±10.45°,63.65°±7.79°,t=-9.379,P=0.000;45.95°±9.24°,57.58°±7.54°,t=-6.694,P=0.000;48.22°±9.96°,53.72°±9.39°,t=-2.298,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280,P=0.001;LSD-t=-5.37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旋转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2.083,P=0.040)。③颈椎前屈活动度。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28.45°±3.18°,41.57°±2.88°,t=-18.310,P=0.000;27.70°±3.07°,38.95°±3.38°,t=-16.843,P=0.000;28.15°±3.30°,35.25°±3.80°,t=-9.692,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3.482,P=0.001;LSD-t=-8.37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颈椎前屈活动度大于坐位牵引组(LSD-t=-4.901,P=0.000)。④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均大于治疗前[(7.58±3.87)分,(16.10±2.04)分,t=-14.437,P=0.000;(7.38±3.31)分,(13.25±2.10)分,t=-12.361,P=0.000;(7.25±2.99)分,(12.65±2.70)分,t=-10.696,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大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6.172,P=0.001;LSD-t=-6.450,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113,P=0.271)。⑤NDI。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NDI均小于治疗前[(49.85±15.29)%,(18.93±12.05)%,t=10.694,P=0.000;(51.73±15.31)%,(29.95±9.08)%,t=10.728,P=0.000;(53.10±12.67)%,(33.85±10.33)%,t=7.190,P=0.000],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NDI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622,P=0.001;LSD-t=5.951,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NDI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90,P=0.077)。⑥斜方肌杨氏模量值。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均小于治疗前[(92.67±17.96)%,(62.80±13.35)%,t=14.696,P=0.000;(87.05±12.30)%,(77.03±13.10)%,t=5.959,P=0.000;(87.33±14.48)%,(82.58±15.81)%,t=2.337,P=0.025],卧位偏向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小于卧位常规牵引组和坐位牵引组(LSD-t=4.811,P=0.001;LSD-t=6.044,P=0.000),卧位常规牵引组患者斜方肌杨氏模量值与坐位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1.711,P=0.091)。结论: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功能和斜方肌僵硬,疗效优于常规卧位牵引和坐位牵引联合中药薰蒸。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病
牵引术
熏洗疗法
临床试验
Keywords
cervical
spondy
losis
radiculopathy
traction
steaming washing therapy
clinical trial
分类号
R274.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
11
2
作者
佘瑞平
机构
如皋市中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11期14-15,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八穴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48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枕八穴;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眩药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分别于第1疗程结束后和第2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痊愈率。结果第1、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55.8%、71.7%,对照组痊愈率19.6%、25.4%,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同时,治疗组无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80.5%,有骨性病理改变病例痊愈率为6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抗眩药加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对无骨性病理改变的颈性眩晕病例疗效更佳。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性眩晕
针刺
颈枕八穴
Keywords
Cervial spondy
losis
cervical
vertigo
Acupuncture
Nape-occipital eight points
分类号
R246.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及PLDD术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杨传东
姚猛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颈间盘膨出型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三科对3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最长2.9年,平均随访1.4年。术前常规给予X线片及颈椎MRI检查。分别行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PLDD术,术后均给予药物治疗,术后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在临床随访中以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估。本次回访为颈椎病所致临床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交感神经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包括颈痛、不适及上肢疼痛、麻木等。根据临床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颈椎小关节阻滞术与PLDD术比较效果要差,其OR值为4.027,95%置信区间为2.349-6.910,也就是说PLDD术的疗效要比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好。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治疗(P<0.01)。结论经随访,颈椎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
关键词
颈椎
PLDD术
小关节阻滞术
颈椎病
周围神经刺激症状
Keywords
cervical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surgery
cervical
facet block surgery
cervical spondy- losis
peripheral nerve irritation
分类号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红炜
顾常庆
李晓林
任玉军
机构
宁夏中医研究院
出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08-710,共3页
基金
宁夏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1083)
宁夏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2009057)
文摘
目的探讨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松解微调法组和针灸治疗组各40例。松解微调法组用针刀松解拨离黏连肥厚的韧带肌肉,手法调整椎间关节紊乱,改善椎动脉的供血;针灸法组选取百会、大椎等穴位,用平补平泻针法,以舒筋通络、醒脑开窍。结果 2组治疗前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解微调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松解微调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
Keywords
Acupotomy combined with massage
cervical
spondy -
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Transcranial Doppler
分类号
R246.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李保泉
刘安平
周正新
丁锷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附院骨伤科
出处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摘
为了进一步观察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部分其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选用诊断明确患者120例,单盲法随机将其分90例为治疗组.30例用颈复康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和显效74例(82.2%).对照组治愈和显效17例(56.7%),治疗组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文中并就有关症状体征等观察指标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丁分析探讨。
关键词
神经根型
颈椎病
治疗
颈复康
中药
Keywords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
losis
/treatetnt Jin Zhui Kang Clinical research
分类号
R274.915.5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宋永伟
范华雨
樊金辉
曹向阳
鲍铁周
蔡尚欢
张杰
海渊
《中医正骨》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针刺颈枕八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佘瑞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及PLDD术临床疗效观察
杨传东
姚猛
《实用骨科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松解微调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观察
马红炜
顾常庆
李晓林
任玉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李保泉
刘安平
周正新
丁锷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8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