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ycling探针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河鲀鱼中掺杂的横纹东方鲀成分
1
作者 李治儒 吴涵 +2 位作者 杨莉莉 张晓波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4-102,共9页
目的开发基于Cycling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用于检测河鲀鱼中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T.oblongus)成分。方法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 目的开发基于Cycling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用于检测河鲀鱼中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T.oblongus)成分。方法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为靶标设计RT-PCR引物及Cycling探针,开发横纹东方鲀成分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特异性、扩增效率、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横纹东方鲀成分与密切相关的其他8种河鲀鱼、4种其他鱼类物种DNA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方法扩增效率为93.47%;方法重复18次均给出阳性报告的最小稀释点(limitofdetection6,LOD6)为14.64pg/μL(相对应的质量含量为0.1%),95%置信水平条件下检出限为34.41 pg/μL(11.59~119.05 pg/μL,LOD_(95%)),稳定性分析(P=0.152)表明该方法可转移到其他实验室以及在常规分析中使用。结论本研究开发的Cycling探针RT-PCR方法可对河鲀鱼食品中掺杂0.1%的横纹东方鲀成分进行可靠追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鲀鱼 食品真实性 横纹东方鲀 Cycling探针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崇芳 郝娃 +4 位作者 李卓 孟欣 严艳 牛京勤 殷继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北京佑安医院住院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乙肝病毒型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北京佑安医院住院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亚型分析,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对慢性肝炎进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结果: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为B型17例(B2亚型),B/C混合型17例(B2/Ca亚型),C型58例(Ca亚型).17例HBV B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3期分别为35.29%,58.82%,5.88%;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3级分别为58.82%,29.41%,11.76%,17例HBV B/C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3期35.29%,52.94%,11.76%;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3级23.52%,52.94%,23.52%,58例HBV C型感染患者中病理诊断肝脏炎症活动分级为G1-G4期31.03%,24.14%,36.21%,8.6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为S1-4级25.86%,39.66%,5.17%,29.31%;HBV三组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统计学意义(x^2=15.13,P<0.01).HBV B型与B/C型感染患者年龄在21-30岁组58%-76%,31-40岁组17.6%-29.4%,C型感染患者年龄在21-30岁组25%,31-40岁组46.6%,40岁以上有24.24%;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x^2=9.5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中C型比例明显高于B型与B/C型.HBV C型患者肝脏病理变化较B型与B/C型严重.不同HBV基因型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病理学 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少君 李艳红 +4 位作者 张伟 王旭霞 巩丽 李爱宁 兰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23
4
作者 庞艳华 郑长青 +2 位作者 王轶淳 李晓东 李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黏膜和血清标本,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大肠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及IL13... 目的探讨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黏膜和血清标本,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大肠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及IL13的mRNA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结果轻度UC患者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UC患者IL4和IL13的肠黏膜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者血清含量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IL4和IL13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细胞因子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PMA在RT-PCR检测药品细菌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应国红 王晓冲 +2 位作者 李军 王晓炜 周继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5,共5页
建立有效区分死菌、活菌PCR检测方法,用于药品中细菌污染检测。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用叠氮溴化丙锭(PMA)前处理,使PMA与死菌DNA分子共价交联,抑制该DNA分子PCR扩增。当PMA浓度大于5μg·mL-1、曝光时间大于5 min时,PMA... 建立有效区分死菌、活菌PCR检测方法,用于药品中细菌污染检测。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用叠氮溴化丙锭(PMA)前处理,使PMA与死菌DNA分子共价交联,抑制该DNA分子PCR扩增。当PMA浓度大于5μg·mL-1、曝光时间大于5 min时,PMA可抑制细胞膜破裂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死菌DNAPCR扩增;PMA浓度大于20μg·mL-1时对活菌DNAPCR扩增产生一定影响。经过PMA前处理,能有效抑制死菌DNA扩增,在药品细菌污染PCR检测中有很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丙锭(PMA) PCR扩增 共价交联
下载PDF
Pim-3异常表达在胃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志方 黄缘 +1 位作者 钟琼 简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3515-3518,共4页
目的:探讨Pim-3的异常表达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Pim-3的表达,并比较Pim-3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相比,Pim-3mRNA的表达量在... 目的:探讨Pim-3的异常表达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Pim-3的表达,并比较Pim-3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相比,Pim-3mRNA的表达量在胃癌组织中更高(0.287±0.058 vs 0.053±0.055,P<0.001).中分化腺癌中Pim-3蛋白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显著(50%vs20%,P<0.05).Pim-3的表达与淋巴转移、静脉转移密切相关(r=0.385,0.412,P=0.014,0.008).结论:Pim-3可作为胃癌早期的生物标志物,并可预示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3 胃癌 异常表达 逆转录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钟淑霞 李珊山 +2 位作者 张朝英 赵翠扬 马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培养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Mg,并与正常对照组125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在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培养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Mg,并与正常对照组125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在98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302例(31.5%),其中153例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并发解脲支原体(Uu)最多见(128例);②125例正常人前列腺液标本中Mg阳性3例 (2.5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32,P<0.01)。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Mg感染率高,Mg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病因学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支原体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下载PDF
石家庄汪洋沟地区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艳 张远 +5 位作者 郭昌胜 王红梅 王丁明 王凯 李晓晨 徐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4-1182,共9页
以石家庄汪洋沟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分别对地表水、地下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汪洋沟地区四环素类抗生素总体含量... 以石家庄汪洋沟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平板计数、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分别对地表水、地下水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汪洋沟地区四环素类抗生素总体含量高于磺胺类抗生素,水体中ρ(Σ四环素)为5.81×101-3.87×105 ng·L-1,ρ(Σ磺胺)为1.02×101-5.37×103 ng·L-1;沉积物中w(Σ四环素)为4.28×101-1.63×105 ng·g-1,w(Σ磺胺)为1.18×101-1.68×104 ng·g-1;水体中四环素的抗性细菌数量为4.00×101-2.13×104 CFU·mL-1,磺胺抗性细菌数量为6.67×101-7.34×105 CFU·mL-1;水体中抗性细菌含量比沉积物中低3-4个数量级。样品中检出的5种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tetB、tetE、tetW和tetZ)、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及2种整合子基因(int1,int2)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tetA及sul1为汪洋沟地区的优势抗性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1.58×10-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RGs的含量分布受不同污染源和复杂的水质特征的影响。从te t(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水质的变化会导致抗性菌种存在差异。与国内外河流相比,汪洋沟抗生素含量处于较高污染水平,抗性基因污染也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洋沟 抗生素 抗性细菌 抗性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对金钗石斛的活体转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其府 董会 +4 位作者 曾宋君 陈之林 吴坤林 张建霞 段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2,共5页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在授粉之后10、20、30、40、45、50和60 d分别将工程化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pCAMBIA1301)直接注射入子房内部.150 d后,金钗石斛蒴果成熟,摘取果实,进行种子β-葡...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进行人工自花授粉,在授粉之后10、20、30、40、45、50和60 d分别将工程化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HA105(pCAMBIA1301)直接注射入子房内部.150 d后,金钗石斛蒴果成熟,摘取果实,进行种子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无菌播种、潮霉素筛选以及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子房注射对果实发育具有较大影响,在授粉后10~30 d进行子房注射后,果实脱落;在授粉后45 d进行子房注射,成熟果实注射部位的种子GUS染色率最高,可达18%;无菌播种之后,经潮霉素筛选,获得11株幼苗,每株植株均表现出GUS染色反应;随机挑选4株幼苗进行PCR检测,发现均能扩增出预期条带,说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株基因组内.农杆菌子房注射法在兰科植物转基因的成功应用,可以为兰科植物育种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 农杆菌子房注射法 GUS组织化学染色 活体转化 PCR检测
下载PDF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诊断脾脏淋巴瘤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少君 李艳红 +3 位作者 张伟 王姝妹 巩丽 兰淼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利用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1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LS)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 目的:利用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1例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PLS)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方法: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脾脏淋巴瘤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性滤泡性淋巴瘤.从24个不同部位取得的组织经PCR均扩增成功,所有部位组织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阴性,22个部位组织B细胞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阳性,基因重排阳性率91.7%.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对脾脏淋巴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脾脏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佳伟 宋兆慧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仍需依赖脑脊液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不同炎症反应(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肉芽肿性)脑脊液成分特点不同。一般病原微生物培养最具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实际上,大多数病毒、...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仍需依赖脑脊液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不同炎症反应(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肉芽肿性)脑脊液成分特点不同。一般病原微生物培养最具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实际上,大多数病毒、寄生虫、真菌和慢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脑脊液培养常为阴性。血清病原抗体阳性仅能证明体内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唯有脑脊液检出病原抗体才表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免疫反应。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优于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测,但是受到专业技术要求高和检测费用昂贵的限制而不能在临床推广应用。而且PCR检测敏感性极高,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微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综述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白鳃病”一种新病毒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3 位作者 汪玮 王庚申 何杰 许文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5-1463,共9页
运用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近年来网箱养殖大黄鱼暴发的"白鳃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引起养殖大黄鱼"白鳃"关联病毒的致病机理。临床解剖观察显示:患"白鳃病"的鱼表现出极度的贫血症状、... 运用组织病理学、电镜观察及PCR扩增等方法对近年来网箱养殖大黄鱼暴发的"白鳃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引起养殖大黄鱼"白鳃"关联病毒的致病机理。临床解剖观察显示:患"白鳃病"的鱼表现出极度的贫血症状、鳃丝苍白色、血液稀薄且血细胞数显著减少;内脏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鱼的肝、脾、肾脏内脏组织发生严重的病理变化,组织内红细胞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同时鱼体的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采用针对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al virus,RSIV)的引物对病鱼内脏组织核酸样本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白鳃病"病鱼样本RSIV核酸呈阴性;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白鳃病"病鱼脾脏和肾脏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可见直径约40~45 nm的病毒粒子。由此初步判断,浙江地区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白鳃病"不是由RSIV导致,而与一种直径为45~50 nm的病毒有直接关联,本研究为大黄鱼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白鳃病 真鲷虹彩病毒 组织病理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脂肪变性对肝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艳 范竹萍 +3 位作者 邱德凯 丁佳 刘俊平 高艳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细胞胆固醇(TC)代谢的相关变化.方法:正常成人肝细胞株HL-02,以油酸软脂酸诱导肝细胞产生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12、24、48h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脂肪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油红O染...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肝细胞胆固醇(TC)代谢的相关变化.方法:正常成人肝细胞株HL-02,以油酸软脂酸诱导肝细胞产生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12、24、48h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脂肪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三酯酰甘油(TG)和TC含量的变化情况,RT-PCR分别检测表达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及TC7α羟化酶(CYP7α1)的基因mRNA变化.结果:油酸软脂酸诱导12h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24h及48h脂肪变性逐渐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G:16.93±1.57mg/g,23.67±2.4mg/g,51.1±11.76mg/gvs8.43±5.65mg/g;TC:14.9±0.6,23.7±1.1mg/g,38.4±4.5mg/gvs8.5±1.6mg/g;均P<0.01);SREBP-2,HMGCRmRNA表达逐渐升高(SREBP-2mRNA:1.2972±0.16,1.6141±0.21,2.0368±0.27vs1.0±0.11;HMGCRmRNA:1.0311±0.15,1.2706±0.28,1.3954±0.32vs1.0±0.12;均P<0.05),而LDLR、CYP7α1mRNA表达逐渐下降(LDLRmRNA:0.8901±0.22,0.7846±0.18,0.6912±0.09vs1.0±0.24;CYP7α1mRNA:0.9726±0.27,0.6707±0.18,0.5659±0.16vs1.0±0.19;均P<0.05).结论:肝细胞脂变后细胞内TC含量增加,其合成基因表达升高及代谢基因表达降低可能是其机制;LDLRmRNA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脂肪变性 三酯酰甘油 胆固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激活淋巴细胞cDNA单链库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灵芝 刘彦仿 +1 位作者 杨新科 候云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6-87,94,共3页
介绍一种激活淋巴细胞cDNA单链库构建方法 ,此库具有良好的模板活性 .
关键词 CDNA 单链库 淋巴细胞 激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庞艳华 郝建宇 +2 位作者 关玉盘 郑长青 张文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通过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UC 30例,正常对照者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12 mRNA表达,用双抗体夹... 目的: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通过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UC 30例,正常对照者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12 mRNA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FN-γ的水平.结果:UC组(轻、中、重度)IL-1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0.51±0.09,0.59±0.07,0.66±0.06 vs 0.25±0.03,P<0.05),而IFN-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UC组和正常对照组IL-12的血清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IFN-γ未达到可检测浓度.结论:IL-12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IL-12 IFN-Γ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酶联免疫试验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3种耐药相关基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丹 向延根 +3 位作者 潘建华 彭雪峰 邓为之 石国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9-76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耐药性的效果。方法:用ropB、katG、inhA、rpsL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与结核分枝杆菌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将结果与绝对浓度法药敏试... 目的:观察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耐药性的效果。方法:用ropB、katG、inhA、rpsL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与结核分枝杆菌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将结果与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NH、RFP和SM的耐药基因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4.88%、87.10%和79.17%,符合率为97.33%、94.74%和88.37%。结论: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是检测部分MTB耐INH、RFP和SM基因型快速、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耐受性 反向斑点杂交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
下载PDF
Detection of Copy Number Alteration of MTA1 in Human Breast Cancer 被引量:1
17
作者 Mengquan Li Jingruo Li Mingxun Chen Juntao Bao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5-249,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TA1 mRNA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pathology.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A1 mRNA in tumor and ...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TA1 mRNA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pathology.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A1 mRNA in tumor and in paired normal adjacent tissue of 56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TA1 mRNA was detected in 47 tumor specimens of 56 breast cancer patients (83.9%)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paired normal breast tissue. The over expressed MTA1 mRN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 stage (P = 0.029), clinical grade (P = 0.035) and lymph node status (P = 0.001). CONCLUSION The over expression of MTA1 mRNA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As the MTA1 was comparatively highly-expressed in breast cancer, it may become a new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gene expression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下载PDF
多用途基因捕获C3H/10T1/2细胞阳性克隆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科 邹仲敏 +1 位作者 罗成基 粟永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以10T1/2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模型,构建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等研究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方法:Dra I线性化逆转录病毒基因捕获载体ROSAFARY后,与pIRES2-EGFP用脂质体共转染phoenix细胞,LacZ染色证明转染... 目的:以10T1/2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模型,构建用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等研究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方法:Dra I线性化逆转录病毒基因捕获载体ROSAFARY后,与pIRES2-EGFP用脂质体共转染phoenix细胞,LacZ染色证明转染成功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10T1/2细胞.经潮霉素筛选获得阳性克隆,为排除假阳性克隆用LacZ部分片段PCR进行鉴定.结果:ROSAFARY脂质体转染phoenix细胞后48h,GFP指示的转染效率约为20%~30%,LacZ染色有大约10%的阳性率.150mg/L潮霉素筛选病毒感染的10T1/2细胞,挑取药物抗性克隆,PCR鉴定后获得43个阳性克隆,LacZ染色5个为捕获基因高表达细胞克隆.结论:基因捕获技术建立非胚胎干细胞的克隆是可行的,成功建立的基因捕获阳性克隆库为应用基因捕获技术揭示成体干细胞分化及恶性转化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 C3H/10T1/2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R β-半乳糖苷酶类
下载PDF
产金属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元宏 沈继录 +2 位作者 杨伯侠 周强 王中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对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EDTA、CuCl2、FeCl2、2-MPA、IMP为酶抑制剂,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为底物,在M-H平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确切的依据。方法对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EDTA、CuCl2、FeCl2、2-MPA、IMP为酶抑制剂,头孢他啶(CAZ)、亚胺培南为底物,在M-H平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对3株耐亚胺培南(IMP)的菌株和3株敏感株,提取其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两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结果协同法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有1例阳性,结果与PCR法检测结果一致,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的菌株在2种底物纸片中均与EDTA、2-MPA和IMP纸片有协同作用,其中2-MPA效果最好,与CuCl2、FeCl2纸片无协同作用;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是外膜蛋白OprD2、OprE缺失或含量减少以及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产生所致,或由两者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金属 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外膜蛋白 SDS-PAGE电泳
下载PDF
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低甲基化基因序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鹏 申程 +11 位作者 刘湘玮 董震 马鑫 朱洪 王聪 范凡 曹全 邹云增 胡凯 任骏 孙爱军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4-827,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心肌梗死大鼠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效果,为确定适用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检测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取10只平均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prague-Dawle... 目的通过比较MassARRAY定量分析法与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检测心肌梗死大鼠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效果,为确定适用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检测的最佳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取10只平均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行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常规饲养7d后,取实验组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同时在对照组的相同区域取材。提取边缘区心肌组织DNA,分别采用MassARRAY定量分析法和普通BSP检测两组大鼠ALDH2基因核心启动子上游同一段DNA序列甲基化情况。结果 BSP可检测显示目标区域12个CpG位点,但检测结果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无DNA甲基化发生;MassARRAY定量分析法可检测显示目标区域10个CpG位点(2号至11号位点),实验组和对照组10个CpG位点均有低度DNA甲基化(<30%),且两组间5号、6号和7号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低甲基化基因序列,MassARRAY定量分析法较BSP拥有更好的DNA甲基化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MassARRAY定量分析法 普通亚硫酸盐测序法 低甲基化基因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