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and Fact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Based on Viewpoi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djustment 被引量:3
1
作者 ZHU Jianhua CHEN Xi CHEN T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709-721,共13页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en elevated as China's important strategy. And, the priority in considering how to bring the maximum effect of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to pla...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en elevated as China's important strategy. And, the priority in considering how to bring the maximum effect of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to play is to delineate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with regard to the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By building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is paper appli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centrality strength of the cities, and the breakpoint theory and weighted Voronoi diagram to identify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in all central cities of the region. Results show that 13 central cities within the region greatly differ in strength,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iers and that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do not have a high goodness of fit with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scope. Cities like Beijing, Tianjin, Shijiazhuang and Handan have larger spheres of urban,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in Tangshan and Qinhuangdao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ir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scopes, and seven cities including Langfang and Baoding have smaller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So according to these citie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spheres of influence, the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lates: Beijing, Tianjin, Shijiazhuang, Tangshan and Handan.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for inconsistency between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and spheres of jurisdiction include difference in urban administrative ranking, small number of central cities with weak strength, discrepancy in the number of counties under jurisdiction, unreasonable spheres of jurisdiction and diversity in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imbalance in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and those of jurisdiction and better facilit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t is advised to adjust administrative areas so as to obtain more optimized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more reasonable urban scale hierarch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天津 北京 影响因素 河北 加权Voronoi图 都市圈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视域下的“强省会”建设:功能预期、实践形态与效能转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1,共9页
“强省会”建设是各省围绕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空间治理要求,运用一系列行政或经济手段扩大省会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举措,在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实现区域均衡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行政... “强省会”建设是各省围绕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空间治理要求,运用一系列行政或经济手段扩大省会城市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举措,在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实现区域均衡方面具有积极意义。行政区划作为国家权力和行政体制的空间投影,对其进行合理调整是各省推进“强省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行政区划设置与“强省会”建设的互动关系来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目标指向、实质内容、时代背景,为“强省会”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功能预期,表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经济健康增长、加快公共治理创新。现阶段的“强省会”建设呈现四类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实践形态,即向上争取国家级新区、向下整合县级行政单元、对内完善市辖区空间结构、对外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协同发展。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和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推进新时期的“强省会”建设,应基于城镇化发展规律统筹行政区划改革,坚持政区规模扩展与发展质量提升相结合,以高效能空间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强省会”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群
下载PDF
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9个城市群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1 位作者 邢小玉 胡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9,共14页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 在2019年8月的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目前各地区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所展开的城市首位度提升、强化中心城市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导向,究竟是会导致城中心城市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劣化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会形成更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其辐射扩散范围,缩小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研究针对性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要的空间形态——城市群,其中心城市首位度变化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在理论层面,研究基于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城市最优规模倒U型模型对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构建形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分别从中心城市在集聚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抑制作用、中心城市在扩散效应下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心城市不同首位度水平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心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内部作用机理展开分析。在实证层面,研究以中国十九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7年中国十九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展开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内生性检验对模型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处理。为进一步探寻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非线性作用,研究进一步通过对政府战略规划引导及区域制度政策的交互效应模型、中心城市首位度分布识别以分析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政府战略规划、区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起到倒U型的作用。第二,中心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呈现出正U型的作用。第三,国家中心城市政策的出现会进一步促使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虽然行政分割并未影响到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增长,但会导致城市群内部不同省域间城市的发展差距扩大。第四,我国沿海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成熟的城市群应当积极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中西部地区尚在培育、不成熟的城市群应当着力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推动地区形成梯度化的城市群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首位度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群 国家中心城市政策 行政分割
下载PDF
石家庄市高邑县城镇体系与周边关系发展构想
4
作者 孟祥林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15,共11页
高邑县是石家庄南端的县级中心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成为建构“高柏链”过程中“高柏节点”上的重要成员,前瞻性地思考高邑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就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学意义.以高邑县主城区为核心构建高邑县城镇体系,不仅需要考... 高邑县是石家庄南端的县级中心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成为建构“高柏链”过程中“高柏节点”上的重要成员,前瞻性地思考高邑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就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学意义.以高邑县主城区为核心构建高邑县城镇体系,不仅需要考虑高邑县行政腹地内乡镇中心地间的关系,也要注意高邑县中心地与周边县级中心地间的关系,构建起“高宁链”“高赵链”“高元链”“高赞链”“高临链”“高柏链”,同时也要以发展较好的乡镇中心地或者以村庄组合为中心构建微中心,成为连接县级中心地的节点,并且与县级中心地形成鼎足发展构架,进一步提升在县域腹地内构建指状网络中心地体系的可能.借助行政力量,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微中心是在构建高邑县城镇体系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行政区划边界处的资源据此可以进行高质量对话,基于软区划构建起跨行政区划的城镇体系,提升邻近县级中心地的协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城镇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微中心 乡镇中心地 京津冀城市群 跨行政区划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 被引量:66
5
作者 魏衡 魏清泉 +1 位作者 曹天艳 赵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58,共4页
在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进行总结、梳理。行政区划调整在适应和促进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当前我国... 在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进行总结、梳理。行政区划调整在适应和促进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耦合机制、行政区划调整与农村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群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我国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的重点是理顺撤县(市)设区后的城市管理体制,市辖区范围调整,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市制改革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型政区 行政区划调整
下载PDF
都市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行政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84
6
作者 张京祥 沈建法 +1 位作者 黄钧尧 甄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0-44,共5页
行政区划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体现为不同的作用 ,也是城市—区域管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 ,在都市密集地区更是如此。本研究从行政区划着手 ,分析了其内在的运作机制及外部效应对区域发展的种种影响 ,重点剖析了中国行政区... 行政区划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体现为不同的作用 ,也是城市—区域管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 ,在都市密集地区更是如此。本研究从行政区划着手 ,分析了其内在的运作机制及外部效应对区域发展的种种影响 ,重点剖析了中国行政区经济壁垒、都市区域体制等的问题与原因 ,评估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基于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总体走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管治 行政区划 都市密集区 中国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与区划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娟 刘颖 耿潇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115,共6页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以河北省市域为基本单元,在阐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创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其各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现状诊断,并依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格局差异,划分为高、中、中低及低水平四大城镇化水平类型区,并因地制宜指出具有地域差异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旨在为河北省城镇化建设提供合理、科学的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同时可为同类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AHP-熵值法 区划 市域 河北省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的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毛蒋兴 何力 +1 位作者 欧阳东 徐彬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分析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引入数学分析方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格局研究,寻求符合城市群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城市群最大增长极的规模效应... 在分析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行政区域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引入数学分析方法和断裂点理论,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格局研究,寻求符合城市群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城市群最大增长极的规模效应的城市群健康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区 区域协调 行政区划调整 北部湾(广西)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整合与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曲夫 刘友金 向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4,共7页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区域整合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三市行政区划分割所带来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理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不同发展阶...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在区域整合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三市行政区划分割所带来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理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不同发展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三种可用模式:现阶段在维持长株潭三市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完善与加强长株潭试验区工委和管委会的职能,中期阶段在三市建制上构建长株潭都市区政府,远期阶段则是长株潭三市合并组建副省级的大长沙市,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区域整合 行政区划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基于北京市地区办事处的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可云 孙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4,共7页
乡镇与街道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其设置与调整关乎基层城乡治理。基层行政区划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发展特征产生了一定矛盾。北京市在基层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在乡镇政府的基础上设置地区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 乡镇与街道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其设置与调整关乎基层城乡治理。基层行政区划的城乡二元制度与城市发展特征产生了一定矛盾。北京市在基层行政区划设置与调整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创新,在乡镇政府的基础上设置地区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城乡结合部区域进行管理,为基层行政区划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适应城市化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基层行政区划设置标准和边界调整适应城市化,以及适当打破城乡分割是基层行政区划调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区划 地区办事处 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治理
下载PDF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培红 孙久文 《城市观察》 2011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为实现区域或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010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在资源整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各主体和制度创新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启示未来各地... 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为实现区域或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2010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在资源整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各主体和制度创新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也启示未来各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最根本目标,把握调整的着眼点放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上,努力实现区域管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发展 区划创新 区域管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调整的或然走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东坡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153,共10页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领域既广且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事实提炼结合新型城镇化运行框架的分析表明,区划调整借助多条路径及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制度缺失、运行失当可能使区划调整异化,带来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与潜在...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领域既广且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事实提炼结合新型城镇化运行框架的分析表明,区划调整借助多条路径及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制度缺失、运行失当可能使区划调整异化,带来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与潜在威胁。需要具体分析制度环境并进行多维制度创新,将区划调整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维持在良性运行轨道上,获取最大的改革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行政区划调整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涤湘 谭俊杰 楚晗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4-50,共7页
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趋势,也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平台。由于各类城镇的高密度聚集必然会带来相关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如何通过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理顺城市群内各城市... 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趋势,也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的支撑平台。由于各类城镇的高密度聚集必然会带来相关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如何通过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理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相互关系,促进区域内部的"共商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就成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行政区划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群行政区划调整的思路、方向、原则和重点工作,提出了协调处理好粤港关系、建立湾区政府联盟、组建相关产业(行业)联盟、适时调整相关城市规划、加强特大镇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相关促进大湾区发展治理的非行政区划调整等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行政区划 区域治理
下载PDF
从千年府城到多核争辉——宁波城市发展轨迹 被引量:3
14
作者 龚缨晏 杨跃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16,22,共8页
始建于唐朝的古代宁波城,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宁波城市唯一的城区。1844年宁波开埠后,宁波城市开始转型,最终形成了老区城、江北区、江东区"三区鼎立"的格局。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随着众多城区的快速兴起,宁波城市进入了... 始建于唐朝的古代宁波城,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宁波城市唯一的城区。1844年宁波开埠后,宁波城市开始转型,最终形成了老区城、江北区、江东区"三区鼎立"的格局。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随着众多城区的快速兴起,宁波城市进入了"多核争辉"的时代。不过,"宁波"只是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名称,而作为单一城市的"宁波"则已经不存在了。历史事实表明,自从近代以来,宁波城市一直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向前推进,而且势头越来越迅猛。根据这样的发展潮流,将来的整个宁波平原终将融合为一个现代化的、繁荣的国际港口名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城市 历史 地方行政区划
下载PDF
中国撤县设区40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科霖 《地方治理研究》 2019年第1期2-19,78,共19页
行政区划对国家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无辖县城市"的类型学分析,以及对县、市、区这三种县级行政区划主要形式的比较,进一步探究了撤县设区的制度动因,并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撤县设区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撤县设区与城... 行政区划对国家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无辖县城市"的类型学分析,以及对县、市、区这三种县级行政区划主要形式的比较,进一步探究了撤县设区的制度动因,并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撤县设区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撤县设区与城市化应相互良性促进,并兼顾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平衡;撤县设区与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有利于区域的整体长远发展;撤县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但需防止其被工具化使用,要遏制大城市"摊大饼"冲动,形成集约式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设区 城市化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省会城市行政区划设置面临的挑战及其改革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彪 《特区经济》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省会城市行政区划的科学合理设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切入点。当前,省会城市行政区划设置面临着人口向中心城市快速集聚、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城乡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多重挑战,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市辖区规模偏小、城... 省会城市行政区划的科学合理设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切入点。当前,省会城市行政区划设置面临着人口向中心城市快速集聚、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城乡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多重挑战,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市辖区规模偏小、城市型政区地域化、市辖区空间结构不合理、设区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应坚定支持省会城市做优做强,依托省会城市的改革发展推动城市群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省会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并高度重视中小城市行政区划优化设置的重要意义,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会城市 行政区划 市辖区 城市群 优势地区
下载PDF
历史时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政区设置之特点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士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西安是中国历史时期多个王朝之都城,也是中央王朝控驭西北地区重镇以及挽毂中原与西北、西南地区之枢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以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为首,调整改革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是重大的学术与现实问题。对历朝历代... 西安是中国历史时期多个王朝之都城,也是中央王朝控驭西北地区重镇以及挽毂中原与西北、西南地区之枢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以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为首,调整改革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是重大的学术与现实问题。对历朝历代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政区设置进行分析,对形成的一些相沿成习的重要特点进行论证。研究认为,撤销咸阳市与铜川市并入西安市,重现西汉"三辅"、东汉与隋代关中三郡并立之历史时期经典型的行政区划建置格局;咸阳市原辖之秦都区、渭城区列为西安市市辖区,渭城区改称为"咸阳区";黄陵县划入大西安市内,增加清明黄帝陵祭祀的影响力;渭南市富平县划入大西安市;另还将渭河源头之甘肃省定西市下属渭源县、陇西县以及泾河源头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下属泾源县也划入大西安市。如此,形成以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为首之关中平原城市群,可更有力地推动国家级中心城市西安建成为中国西部经济中心、"一带一路"对外交往高地、丝路文化高地以及内陆开放高地与综合交通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关中城市群 政区 三辅 长安 咸阳市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协调发展研究——以我国西北边境地区为例
18
作者 倪维秋 孙君 唐群丽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2,共8页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叠加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效应,其城镇协调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同时,边境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载地城镇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构建西北边境地区城镇协调发展测度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叠加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效应,其城镇协调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同时,边境地区行政区划调整对载地城镇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构建西北边境地区城镇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我国西北边境地区城镇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了边境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城镇空间格局;西北边境城镇的协调发展指数和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出稳序上升态势,行政区划调整与城镇协调发展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西疆、南疆、北疆的城镇协调发展指数依次降低,在三个区域中西疆的城镇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北疆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北边境地区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分析
19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中国人口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2,共15页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自然增长 迁移增长 区划变动增长 城市人口 增长构成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型政区调整与城市化的适应性分析
20
作者 张可云 戴美卉 王洋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9-3143,共15页
盲目推进撤县设区(市)或撤乡(镇)设街道不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合理的调整要以行政区划设置与城市化进程的适应性为基础。本文在运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各省份行政区划设置数据总结城市型政区调整的阶段性变化的... 盲目推进撤县设区(市)或撤乡(镇)设街道不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合理的调整要以行政区划设置与城市化进程的适应性为基础。本文在运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各省份行政区划设置数据总结城市型政区调整的阶段性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管理率和城市化管理指数测度了1984—2020年中国城市型政区设置与城市化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型政区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县级城市型政区与城市化的适应性明显高于乡级城市型政区与城市化的适应性,但县乡两级城市化管理指数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各地区城市型政区设置与城市化的适应性具有较大差异。基于上述发现,依据各省份的城市化管理率和城市化管理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偏离程度以及省份内部县乡两级城市化管理水平的差异,本文确定了未来城市型政区调整的优先顺序、县乡两级同步调整的重点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9个省份。为提升城市型政区设置与调整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应加强顶层规划、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完善设置城市型政区的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政区 行政区划调整 城市化 城市化管理 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