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Model Experiment to Study the Sediment Trapping Efficiency of Adjustable Check Dam
1
作者 Shu-Tzu Chen Hung-Ming Shu +1 位作者 Shin-En Chiu Chung-Li Hsu 《Engineering(科研)》 2016年第7期471-480,共11页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y closed check dam (CD) is a conventional flood prevention mechanism implemented on rivers. Fully closed CDs trap large amounts of sediments in rivers to stabilize the river slopes and control ...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y closed check dam (CD) is a conventional flood prevention mechanism implemented on rivers. Fully closed CDs trap large amounts of sediments in rivers to stabilize the river slopes and control erosion. However, fully closed CDs cannot selectively trap sediment and may easily overflow, causing them to losing their ability to mediate and hold sediments. Previous studies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breathable CDs”. The researcher introduced metal slit dam (SD) that could be 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quickly and conveniently. Once a CD reaches maximum capacity, operators must ensure that the water channels of the dam are free from blockage. Moreover, they must inspect the internal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dam periodically or immediately following heavy typhoon rains. When necessary, either the sediment buildup in the upriver blockage must be cleared, or the transverse structure of the dam must be removed to allow fine particles to be discharged along with a moderate amount of water. These actions can free up the sediment-storing capacity of the dam for the next heavy typhoon rains. In addition, operators should also inspect the damages inflicted on the dam, such as erosion, wear and tear, and deformation conditions. Damaged components should be disassembled and repaired if possible, or recycled and reused. The present study performed channel tests to simulate closed CDs, SDs, steel pipe dam (SPDs), and steel pipe plus slit dam (SPSDs) for 50-year and 100-year frequency floods. Results were then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sediment trapping (ST) effects of various CDs, the effects of “adjustable CDs”, and the changes of moderated riverb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Trapping Check Dam riverbed Change Hydraulic Engineering Model Experiment
下载PDF
黑龙江干流黑河市城区段河床演变研究
2
作者 石瑞花 张志崇 张羽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 黑龙江黑河市城区河段河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河床演变复杂。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水沙变化趋势。基于实测水文和泥沙资料,对河床稳定性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河段属于少沙河流,结雅河口以上年径流和输沙量随时间呈减小趋势,结雅河口以下年径流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自然状态下,河段岸线和深泓线位置基本稳定,河床冲淤变化不大,以约10年为一个周期,基本可以达到冲淤平衡。在人类活动及支流汇入影响下,黑河水位站至长发岛段纵向不稳定,预测会引起该段未防护岛屿洲滩的岸线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水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双累积曲线法 河床稳定性 冲淤演变 黑河市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靳高阳 朱三华 曹一豪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89-98,共10页
为研究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及其与咸潮上溯关系,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与水文气象、河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含氯度数学模型,水动力和含氯度验证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计算分析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影响。... 为研究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及其与咸潮上溯关系,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与水文气象、河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含氯度数学模型,水动力和含氯度验证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计算分析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1999—2016年,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河床处于不均匀下切状态,河道容积持续增大,导致河口涨落潮阻力减小,高盐水团沿河口上溯更为简单,咸潮上溯情势日益严峻;②各口门站的涨潮量增加,咸界上移取淡机率降低,思贤滘不同来流条件下,磨刀门水道咸界平均上移3735 m,平岗泵站的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33%,沙湾水道咸界平均上移2369 m,沙湾第一水厂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14%,严重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正常取水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西北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含氯度 数学模拟 咸潮上溯 咸界变化
下载PDF
鞋垫雕刻材料的硬度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红伟 程军涛 郭俊超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8期87-92,97,共7页
矫形鞋垫的设计结构和材料硬度是影响足踝功能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市面上矫形鞋垫材料的多样性和材料属性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以国内外矫形鞋垫各14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硬度测试仪对样品块多区域的硬度值进行数据测试和分析。结果... 矫形鞋垫的设计结构和材料硬度是影响足踝功能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市面上矫形鞋垫材料的多样性和材料属性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以国内外矫形鞋垫各14种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硬度测试仪对样品块多区域的硬度值进行数据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对比国内材料邵氏硬度值33.7~38.1 HA,国外材料的邵氏硬度值为23.1~42.9 HA,有较大的硬度值梯度变化。说明国内外矫形鞋垫材料的硬度值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材料的制作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鞋垫 材料硬度 邵氏硬度 梯度变化
下载PDF
瑞丽江中游水位变化趋势与河床演变关系分析
5
作者 邢雪艳 寸杰 +1 位作者 赵兴佐 有柳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瑞丽江河道水资源丰富,河道落差大,适合水电开发,目前已按规划建成多个水电站,认识瑞丽江水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可为瑞丽江水电开发、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干流中游腾龙桥水文站为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1968—2022年瑞丽江水位... 瑞丽江河道水资源丰富,河道落差大,适合水电开发,目前已按规划建成多个水电站,认识瑞丽江水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可为瑞丽江水电开发、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干流中游腾龙桥水文站为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1968—2022年瑞丽江水位变化规律,基于断面实测数据分析瑞丽江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并探讨瑞丽江水位变化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8—2022年瑞丽江年均水位在2004年前呈缓慢上升趋势,2005年后持续下降,经检验为显著下降趋势,至2022年仍处于下降阶段。汛期、枯水期水位自2004年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流量枯期水位变幅大于汛期。1968—2022年典型纵横断面表明瑞丽江河床下切严重,下切深度达3.6 m。来水来沙及河床演变是汛期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枯水期水位下降主要原因则为河床下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汛期 枯水期 河床演变 瑞丽江中游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嘉鱼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分析
6
作者 朱子园 陈静 毛武蓉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7期24-28,45,共6页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 嘉鱼河段是长江中游典型的碍航河段之一,需重点关注河床演变特性。根据1970~2021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该河段的冲淤、岸线、河床形态、洲滩深槽等变化,研究该河段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及2006年实施航道整治工程以来河床演变特性。结果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该河段岸线基本稳定,河床冲刷部位主要在枯水河槽;近些年断面形态逐渐趋于稳定,岸线变化不大;河段内洲滩平面位置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仅在复兴洲尾部左缘、燕窝镇对面江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江心洲;深槽平面位置较为稳定。研究成果可为该河段防洪调度、河道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冲淤变化 水沙条件 长江中游 三峡水库 嘉鱼河段
下载PDF
Predicting coast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ith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method
7
作者 fernando alvarez shun-qi p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when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etho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approach for two-dimensional (2D) EOF analysis based on extrapolating both th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when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method,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ovel approach for two-dimensional (2D) EOF analysis based on extrapolating bo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OF components for long-term prediction of coast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The approach was investigated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a process-based numerical model, COAST2D, which was applied to an idealized study site with a group of shore-parallel breakwaters. The progressive behavior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OF components, related to bathymetric changes over a training period, was demonstrated, and EOF components were extrapolated with combined linea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for long-term prediction. The extrapolated EOF components were then used to reconstruct bathymetric chang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constructed bathymetric changes with the modeled results from the COAST2D model illustrates that the presented approach can be effective for long-term prediction of coast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extrapolating both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OF components yields better results than extrapolating only the temporal EOF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 method Coastal morphological change Long-term prediction Process-based numerical model shore-parallel breakwater
下载PDF
采砂对淮河蚌埠段河势稳定与防洪安全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贲鹏 陆美凝 +1 位作者 陆海田 彭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0,27,共6页
河道无序采砂导致淮河蚌埠段河床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分析采砂对该段河势稳定和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开展了蚌埠段河道采砂影响研究。基于河道水沙特性、河床演变规律,通过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从堤防滩地、水文测站、水利... 河道无序采砂导致淮河蚌埠段河床发生剧烈变化,为了分析采砂对该段河势稳定和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开展了蚌埠段河道采砂影响研究。基于河道水沙特性、河床演变规律,通过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等方法,从堤防滩地、水文测站、水利工程、桥梁管线等方面对河道采砂影响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淮河蚌埠段河道安全保护范围。结果表明:①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2008年以前自然演变缓慢,河床较为稳定,而2008年以后无序采砂造成了河床剧烈变化,且长时间内难以自然修复;②采砂坑具有数量多、深度大、边坡陡且极不稳定等特性,易导致断面滑动、河道不平整影响水文测验,危害防洪安全以及其他涉河设施安全和管理;③根据河道管理要求,淮河干流蚌埠闸至沫河口段河道两堤范围内,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5%以上,即淮河蚌埠段河道已无可采砂区域,需将其划定为禁止采砂区。研究成果可为淮河采砂规划、河道保护管理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河床演变 河势变化 防洪安全 蚌埠段 淮河
下载PDF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河床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9
作者 付盈盈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7期266-269,M0023,共5页
河道变化情况与变化趋势是河道防洪、通航、水文等分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河道水情复杂和险工险段处,其河床变化复杂,规律难寻,对通航安全、防洪排涝、水利工程设施稳定性等影响深远。根据具体实测数据研究了多波束测深体系在河床变... 河道变化情况与变化趋势是河道防洪、通航、水文等分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河道水情复杂和险工险段处,其河床变化复杂,规律难寻,对通航安全、防洪排涝、水利工程设施稳定性等影响深远。根据具体实测数据研究了多波束测深体系在河床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探索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河河底地形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河底地形数据进行河床变化的反演分析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变化 多波束测量 河底地形测量
下载PDF
象山港岸区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10
作者 焦小梅 李苯帅 《北京测绘》 2023年第8期1128-1134,共7页
提取1996—2021年象山港岸6期遥感影像的海岸线信息,计算对应的海岸线变迁强度、海岸线分形维数、陆域面积变化以及海岸线人工化指数,探索象山港区海岸线的时空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象山港岸海岸线长度变化明显,岸线长度在2... 提取1996—2021年象山港岸6期遥感影像的海岸线信息,计算对应的海岸线变迁强度、海岸线分形维数、陆域面积变化以及海岸线人工化指数,探索象山港区海岸线的时空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象山港岸海岸线长度变化明显,岸线长度在2001年之后不断缩减且缩减趋势明显;②在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象山港海岸线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1年前海岸线曲折复杂,2001年后,海岸线分形维数不断减小,人类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逐渐变大,岸线不断趋于平滑;③研究时段内,该区域陆域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④人工岸线比重不断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不断变大,到2021年,人工岸线达总岸线长度的80%以上,人工岸线比重预计在未来还会不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岸 岸线长度 岸线变迁强度 分形维数 陆域面积变化 岸线人工化指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102
11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5 位作者 唐飞 郑爱萍 桑廷元 陈守春 李瑰丽 李联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应用B,Sr,Rb,Sr/Ba比值,Rb/K比值和K+Na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48‰~4.43‰,平均值为1.87‰,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 应用B,Sr,Rb,Sr/Ba比值,Rb/K比值和K+Na质量分数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认为长6期古水介质盐度为0.48‰~4.43‰,平均值为1.87‰,属于淡水微咸水环境,局部为半咸水环境,且自长63沉积期至长61沉积期湖盆水体是逐渐变成的;微咸化的湖水介质和封闭还原的深水环境既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又能促使砂体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形成抗压实-压溶组构,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而对储层发育非常有利;根据长6古盐度定量计算确定0.5%古盐度等值线是淡水河流发育区与微咸水湖盆分界的古湖岸线位置,并划分出淡水、微咸水和半咸水3个古盐度平面分区,为预测岩性地层油藏有利发育区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古盐度 定量恢复 湖岸线 长6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潮汐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韩志远 田向平 欧素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2-587,共6页
基于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近期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枯季潮汐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上游河段大规模河床挖沙引起河床高程显著降低,水深增大,河槽容积增加,底坡降减小;口门围垦整治导致磨刀门口门区水域... 基于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探讨人类活动对近期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和枯季潮汐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磨刀门上游河段大规模河床挖沙引起河床高程显著降低,水深增大,河槽容积增加,底坡降减小;口门围垦整治导致磨刀门口门区水域面积变小,入海口门向海延伸,入海水道增深。(2)磨刀门水道河床地形变化引起枯季潮汐动力发生变化:上游河段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明显增强;口门区潮差减小,横洲水道潮能汇聚,水位壅高;水面坡降减小,潮波传播速度增加,咸水界上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河床演变 潮汐动力 磨刀门水道 变化
下载PDF
潼关高程抬升成因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根广 王新宏 +2 位作者 赵克玉 李建中 林劲松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2,共7页
三门峡水库建库后 ,库区冲淤变化是潼关高程变化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水库运用方式和潼关上游来水条件的改变是库区冲淤变化的潜在原因 ;潼关上游来沙条件是造成潼关高程上升的唯一根源 ,但它与潼关高程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它是介于水库... 三门峡水库建库后 ,库区冲淤变化是潼关高程变化的内在动力和条件 ,水库运用方式和潼关上游来水条件的改变是库区冲淤变化的潜在原因 ;潼关上游来沙条件是造成潼关高程上升的唯一根源 ,但它与潼关高程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它是介于水库运用方式和来水量之间对潼关高程起调节平衡作用的淤积体供应源 ;水库运用方式对潼关高程产生影响的实质是 ,通过抬高水流侵蚀基准面 ,降低水流比降和水流冲刷力 ,使潼关高程在年内得不到有效的冲刷而使潼关高程保持持续上升状态 ;潼段河床变化是潼关高程变化的直观的、外在原因 ,它的作用就是根据库区冲淤变化 ,通过自身的调整 ,使其上游河床得到调整 ;潼段的累计淤积量及高程对潼关高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不是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潼关高程 三门峡水库 动力 冲淤变化 来沙条件 来水量
下载PDF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登山 田丽慧 +2 位作者 鲁瑞洁 唐清亮 石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 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湖东沙地 地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地形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长江河口洪水造床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巩彩兰 恽才兴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7,共4页
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 ,长江口年径流总量 92 4 0亿m3,年输沙量 4 .86亿t,洪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1.7%和 87.2 %。如遇洪水年 ,当洪峰流量超过 6 0 0 0 0m3 s时 ,中、下游河道水位明显抬高而进入防汛警戒状态 ,河床有明显... 据多年实测资料统计 ,长江口年径流总量 92 4 0亿m3,年输沙量 4 .86亿t,洪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71.7%和 87.2 %。如遇洪水年 ,当洪峰流量超过 6 0 0 0 0m3 s时 ,中、下游河道水位明显抬高而进入防汛警戒状态 ,河床有明显冲淤变化 ;洪峰流量超过 70 0 0 0m3 s时 ,新生汊道及切滩串沟频频出现 ,给河口治理及深水航道开发带来重要的影响。从长江河口河槽演变基本特征及南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洪水 造床作用 冲淤变化 径流量 输沙量
下载PDF
1984—2000年长江口海域水质重金属浓度分布变化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百顺 刘阿成 陈忠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8,共7页
研究了 1984—2000 年长江口海域水质溶解态重金属 Hg, Pb, Cd 和 Cu 的分布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分布机理。长时段多航次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重金属的总体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历年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取得了两个基本认识... 研究了 1984—2000 年长江口海域水质溶解态重金属 Hg, Pb, Cd 和 Cu 的分布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分布机理。长时段多航次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重金属的总体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历年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取得了两个基本认识:重金属的分布演化具有波动性,沿中值水平线上下变化;高值区分布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其中离岸带高值区在长江口海域最具特色,各种分布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重金属 分布变化 离岸带高值区
下载PDF
长江口水沙变化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17
作者 窦希萍 缴健 +1 位作者 储鏖 童朝锋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0,共9页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上游水库拦蓄调节、沿江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进入长江口的水沙通量发生改变,入海泥沙量锐减。此外,长江口相继实施了深水航道治理、青草沙水源地、浅滩圈围等大型工程。因此,需要针对长江口水沙变化开展相关研究...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上游水库拦蓄调节、沿江用水增加及气候变化,进入长江口的水沙通量发生改变,入海泥沙量锐减。此外,长江口相继实施了深水航道治理、青草沙水源地、浅滩圈围等大型工程。因此,需要针对长江口水沙变化开展相关研究。对长江口陆相和海相水沙变化规律及趋势、河床容积与泥沙收支变化以及整治工程下分汊河口演变预测等进行了概述,预测了今后10~50年大通站流量、含沙量、输沙量变化以及南北槽的演变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变化条件下的长江口重大工程安全提供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沙变化 重大工程安全 河床容积 整治工程 拦门沙
下载PDF
舟山岛马岙岸段海岸演变与水下岸坡冲淤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伯根 张瑾 +2 位作者 周鸿权 杨辉 武小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73,共10页
利用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冲淤计算,结合实测水文泥沙、现场岸滩沉积地貌观察、新老海堤分布位置及以往浅地层探测和考古等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岸滩地貌形态从大约距今7 000 a前的一个古基岩港湾经受细颗粒泥沙长期不断地充填、淤... 利用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冲淤计算,结合实测水文泥沙、现场岸滩沉积地貌观察、新老海堤分布位置及以往浅地层探测和考古等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岸滩地貌形态从大约距今7 000 a前的一个古基岩港湾经受细颗粒泥沙长期不断地充填、淤积转化为近乎平直的岸段.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近370 a来海岸线以5.3 m/a的速度向海推移,潮滩以0.25 cm/a的速率沉积.近40余年来水下岸坡平均冲淤速率为-3.8~2.4 cm/a,横向冲淤调整有类似砂质海岸剖面塑造的特性,泥沙经受了在横向剖面“上部微淤、下部微冲”和纵向总体“东侧微冲、中西部微淤”的交替重复调整过程,目前朝着“上部微淤、下部微冲”的均衡剖面调整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通道 水下岸坡 岸滩 冲淤变化 剖面
下载PDF
大凌河中下游输沙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维东 孙丽玲 +4 位作者 姚庆宇 赵光昱 刘冰 王绪刚 范远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2-84,89,共4页
基于大凌河流域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上窝堡、朝阳、义县、凌海等4个主要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流域特征,分析大凌河输水输沙能力,同时结合流量与输沙率变化关系图、主槽平均面积比较表、各河段主槽宽度多年变化关系图、各河段不同... 基于大凌河流域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上窝堡、朝阳、义县、凌海等4个主要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流域特征,分析大凌河输水输沙能力,同时结合流量与输沙率变化关系图、主槽平均面积比较表、各河段主槽宽度多年变化关系图、各河段不同时期的主槽容量表,从输水输沙能力和横纵向冲淤变化的角度上分析大凌河河床形态。结果显示:大凌河的河口以凌海为顶点,先向南再向北发展,体现出反复摆动的特征;河道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的过流能力由上游到下游沿程逐步增加;河道主槽的宽度反复变化,趋于逐渐变窄,主槽面积逐年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河床形态 输水输沙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黄河河口演变与流路稳定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欣 吉祖稳 +3 位作者 王开荣 窦身堂 王万战 陈沈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70,129,共6页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清8汊河已进入流路自然演变的末期。为此,界定了出汊、改道、流路稳定及黄河河口稳定的内涵,系统分析了近期黄河河口水沙及流路、海岸的新变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尾闾河道出汊机制,综合提出出汊阈值、触发条件以及黄河... 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清8汊河已进入流路自然演变的末期。为此,界定了出汊、改道、流路稳定及黄河河口稳定的内涵,系统分析了近期黄河河口水沙及流路、海岸的新变化,通过试验研究了尾闾河道出汊机制,综合提出出汊阈值、触发条件以及黄河河口流路稳定综合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预判了清水沟清8汊河的稳定性,提出近期流路安排应优先考虑北汊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演变 海岸侵蚀 出汊机制 流路稳定指标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