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munocyt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 (DNES) Cells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被引量:3
1
作者 HE Min WANG Kai-yu ZHANG Yu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38-243,共6页
To detect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 (DNES) cell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hannel catfish (lctalurus punctatus),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channel catfish was divid... To detect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di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 (DNES) cell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channel catfish (lctalurus punctatus),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channel catfish was divided into seven portions from proximal to distal: the enlarged area after oesophagus, cardia, fundus, pylorus, and anterior, middle, and posterior intestin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using the strept avidin-biotin-complex (SABC) was employed. All antisera between seven portions of the channel catfish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using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SPSS). Five types of DNES ceils were determined: neuropeptide Y-immunoreactive (NPY-IR) cells were demonstrated in both anterior and middle intestine; serotonin (5-HT)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positive cells were at the highest frequency in pylorus; glucagon-immunoreactive (GLU-IR) cells were moderate in number in the fundus and anterior, middle intestine, and no immunoreactivity was determined in the other portions; somatostatin (SOM) positive cells were more abundant in the anterior and middle intestin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immunoreactive cells in the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re essentially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fish. However, some characteristics are observed in this species, which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DNES cells was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nel catfish lctalurus punctatus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NES cells IMMUNOCYTOCHEMISTRY
下载PDF
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范方玲 汪开毓 +2 位作者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2-868,共7页
从发病的斑点叉尾肝脏和肾脏均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FF003),感染该菌后斑点叉尾表现为体表多处点状出血,特别是在下颌、腹壁、体侧处,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尤其是腹内膜和鳔内膜斑块状出血。该菌为非发酵型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从发病的斑点叉尾肝脏和肾脏均分离到一高致病性的菌株(FF003),感染该菌后斑点叉尾表现为体表多处点状出血,特别是在下颌、腹壁、体侧处,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尤其是腹内膜和鳔内膜斑块状出血。该菌为非发酵型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除麦芽糖、甘露糖、果糖、海藻糖、D-甘露醇以外的多种糖类不利用产酸,氧化酶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MR阳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908709)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FF003株与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个分支,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哌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对其高度敏感,头孢拉定、克拉霉素、磺胺甲基异唑、庆大霉素、麦迪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鲁氏耶尔森氏菌 16S RDNA 系统发育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致病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德芳 汪开毓 +4 位作者 王均 耿毅 黄凌远 胡迪 景简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31,共6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海豚链球菌DGX07菌株的胞外产物(ECPs),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酶热稳定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腹腔注射接种海豚链球菌(S.iniae)胞外产物的斑点叉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胞...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海豚链球菌DGX07菌株的胞外产物(ECPs),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酶热稳定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腹腔注射接种海豚链球菌(S.iniae)胞外产物的斑点叉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DNA酶和溶血活性;DNA酶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而蛋白酶和溶血活性在80℃或100℃作用10min均丧失;胞外产物对人(O型)、兔、斑点叉尾、草鱼、鲤鱼、鲫鱼、黄颡鱼和长吻的红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人工感染试验显示,0.222mg/ml的S.iniaeECPs对斑点叉尾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死亡率达100%;临床特点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表褪色、鳍条边缘褪色,内脏器官肿胀并伴有腹水;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多组织、器官炎性水肿,伴有组织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尤以肝胰脏、脾脏、肾脏、肠道和心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试验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海豚链球菌 胞外产物 酶活性 致病性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C5a肽酶功能活性区域表达及其对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的免疫保护作用
4
作者 郑宗林 汪开毓 +5 位作者 肖孟玮 王均 李岚敏 贺扬 陈德芳 黄凌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9-1234,共6页
本研究对海豚链球菌DGX07株C5a肽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了其功能活性区域,并以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受试动物,对该蛋白进行了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cp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Pept... 本研究对海豚链球菌DGX07株C5a肽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了其功能活性区域,并以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受试动物,对该蛋白进行了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cp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Peptidase_S8_S53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1个PA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1个Fn3-like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推导其活性位点共有7个,位于前501个氨基酸;根据二级结构预测、疏水性分析、表面可及性、柔性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推断该氨基酸序列的B细胞表位区域主要集中在第67—1098个氨基酸之间。因此,本研究选取去掉信号肽的N段的前635个氨基酸(180—2085bp)进行表达。使用表达的重组蛋白pSCPⅠ免疫斑点叉尾,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后第四周抗体效价最高,第五周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相对免疫保护率为43.75%。以上结果表明重组pSCPⅠ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作为海豚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scpⅠ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克隆表达 斑点叉尾 免疫效果
下载PDF
斑鮰Ictalurus punctatus(Rafinesque)在贫困区高产养成试验
5
作者 田恩善 李吉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3-78,共6页
本文报导了从1990年3月10日—11月12日,在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斑鮰养成试验。该试验除使用鲤鱼用配合颗粒饲料外,均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适时、适量冲换新水;一冬令鱼种规格、数量和种间搭配比例适宜;饲料按“四定”措施,历经247天的饲养... 本文报导了从1990年3月10日—11月12日,在山东省临朐县进行的斑鮰养成试验。该试验除使用鲤鱼用配合颗粒饲料外,均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适时、适量冲换新水;一冬令鱼种规格、数量和种间搭配比例适宜;饲料按“四定”措施,历经247天的饲养通过验收、鉴定,亩净获斑鮰266公斤,花、白鲢206.5公斤,其它29.8公斤,合计502.3公斤/亩。其中,斑鮰占53%,成活率94.9%。为山东省的坑塘、涝洼地和水库网箱、湖泊、网围增添了新品种,也为淡水创汇渔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Hui 养殖 贫困区
下载PDF
The Channel Catfish in Georgian Aquaculture
6
作者 Rezo K. Goradze Akaki Komakhidze Irakli Goradze3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5期532-538,共7页
The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was first introduc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Krasnodar region of Russia 1972-1979, and it was introduced into Georgia during 1976-1978.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of ... The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was first introduc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Krasnodar region of Russia 1972-1979, and it was introduced into Georgia during 1976-1978.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of channel catfish were initiated along with the acclimatiz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of this new species. Channel catfish were initially reproduced and reared in the Japan aquaculture fish farm ponds. Offspring from these ponds were used to stock other ponds, industrial fish farms and natural water bodies (lakes) where natural populations were forme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Georgia are close to the natural habitat of channel catfish. The number of days with water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20 ℃ is about 120-140, and the accumulated heat reaches up to 2,400-2,792℃. The purpose of targeted acclimatization w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recreational fisheries. During the process the method of staged radial acclimatization was applied, which initially included breeding and growing of fishes in aquaculture farms. Offspring produced in hatchery were then introduced into new fish farms and water bodies to develop populations. The water temperature 22-26 ℃ in the ponds are suboptimal for breeding the channel catfish, nevertheless the productivity in ponds is 3 tons/ha, in cages 50-60 kg/m3, and in pools with thermo-regulation of water 100-150 kg/m3. In some trial water bodies, the natural breeding of channel catfishes were observed, proving the existence of independent (self-breeding) populations. This process however was significantly hampered by severe economical hardship occurred in the country during 1990's joined with the uncontrolled fishery. The current economical growth in the country also influences the aquaculture sector and many private fish farmers are interested in commercial breeding of channel catfish, scarce population of which still exists in the former experimental water bodies. The bio-technology of rearing the channel catfish, elaborated during the 1980s, is part of the aquaculture curricula in the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annel catfish lctalurus punctatus Georgia AQUACULTURE ACCLIMATIZATION breeding biotechnology.
下载PDF
斑点叉尾源维氏气单胞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敏 汪开毓 +3 位作者 王均 陈德芳 黄凌远 王浩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一种,亦被称为维罗纳气单胞菌、凡隆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存在于水体和淤泥等环境中[1],能够感染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3]、锦鲤(Cyprinus carpio L.)[4]、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5]、鲱形白鲑(Coregonus clupeaformis)[6]、华鲮(Sinilabeo rendahl)[7]、框镜鲤(Cyprinus carpio)[8]等多种鱼类。其中,斑点叉尾感染维氏气单胞菌近几年才被发现,其发病率可达30%以上,病鱼死亡率在5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制约了斑点叉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维氏气单胞菌 四环素 强力霉素 耐药基因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斑点叉尾鮰株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8
作者 顾泽茂 柳阳 +3 位作者 陈昌福 朱健 谢骏 徐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3,共5页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表明该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致病性。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显示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鲍曼不动杆菌 生化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李惠 黄峰 +2 位作者 胡兵 周艳萍 张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发酵豆粕100%的比例替代鱼粉时,上述5种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斑点叉尾日粮中发酵豆粕可以100%替代鱼粉,其中以25%的比例替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鱼粉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生长 消化
下载PDF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罗璋 姚鹃 +3 位作者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33,共5页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免疫多糖 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 免疫激活剂 免疫应答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下载PDF
鮰鱼皮明胶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运改 林琳 +4 位作者 李明辉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陆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4-258,共5页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酶与底物质量浓度比(E/S)3.5%、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酶解时间3h。此外,本研究还采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进行了复合酶解试验,确定复合酶解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先用胰蛋白酶酶解3h,然后用胃蛋白酶酶解3h,此时得到的酶解液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4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鱼 酶解 活性肽 羟自由基
下载PDF
利用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斑点叉尾鮰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葛陇利 赫崇波 +3 位作者 高祥刚 陈姝君 丛林林 曹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7-550,共4页
利用m tDNA控制区序列对1984、1997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鮰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0尾斑点叉尾鮰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Cytb基因、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和部分tRNAThe长度为1256 bp的核苷酸序列,... 利用m tDNA控制区序列对1984、1997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鮰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0尾斑点叉尾鮰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Cytb基因、tRNAThr、tRNAPro、D-loop控制区和部分tRNAThe长度为1256 bp的核苷酸序列,经过比对分析得到7个序列单元型。7个单元型中共有13个碱基转换位点,全部发生在控制区,其序列相似度平均为99.58%。群体总的序列单元型多态性比例为17.5%,其中1997年群体的单元型多态性比例为35%,是1984年群体单元型多态性比例(15.0%)的2倍多。初步表明1984年引进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线粒体DNA 单元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植酸酶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及磷当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行彪 黄可 +2 位作者 付熊 吴晗冰 杨雨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5,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斑点叉尾[初始平均体重(1.70±0.04)g]生长性能及植酸磷利用的影响,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Ca(H2PO4)2提供外源无机磷,同时添加不同浓度植酸酶,试验设计为10个处理组,分别为1个对照试验组、4个无机磷试验组(0.3%、0.5%、0.8%、1.2%)和5个植酸酶试验组(300、500、1000、1500、2000 U/kg),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通过折线模型确定植酸酶的最佳添加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响应指标(特定生长率、椎骨磷)与外源磷添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确定植酸酶的磷当量值。结果表明:(1)添加植酸酶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均有下降(P<0.05),成活率各处理组没有显著差别(P>0.05);鱼体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及椎骨粗灰分、钙、磷均有显著提高(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2)无机磷添加水平与响应指标之间线性关系如下:Y1=0.2714X+2.294(X-无机磷,Y1-特定生长率,R2=0.92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13%、0.57%、0.76%、1.46%和1.35%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03%、0.14%、0.19%、0.36%和0.33%的有效磷;Y2=0.8737X+5.1028(X-无机磷,Y2-椎骨磷,R2=0.9638),300、500、1000、1500和2000 U/kg植酸酶分别可替代1 kg饲料中0.47%、1.11%、1.18%、1.38%和1.41%的磷酸二氢钙,等效于添加了0.12%、0.27%、0.29%、0.34%和0.35%的有效磷。在试验条件下,添加1000―2000 U/kg植酸酶能有效改善斑点叉尾生长性能,有利于营养物质在鱼体中的沉积,促进骨骼矿化。以特定生长率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435 U/kg等效于添加了0.37%的有效磷;以椎骨磷为响应指标,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226 U/kg等效于添加了0.33%的有效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植酸酶 生长性能 磷当量
下载PDF
饲料中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肌肉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广震 刘文斌 +2 位作者 王煜衡 李向飞 庄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29-1135,共7页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 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36L7.5组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CR)最高,与P36L10和P32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P36L10组试验鱼肥满度(CF)最高,与P32L7.5和P36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体内脏比(VBR)、腹脂率(MSI)随脂肪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组肌肉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和蛋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脂肪酶、胃蛋白酶活力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5),但其他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7.5%的脂肪,32%的蛋白质,蛋能比22.4mg/kJ可满足斑点叉尾幼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蛋白脂肪比 生长 消化酶活性 肌肉成分
下载PDF
斑点叉尾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碧君 李永明 +1 位作者 温贵兰 胡远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2,共4页
从贵州乌江库区某渔场发病的斑点叉尾中分离出4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到3株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和小白鼠分别于48h和72h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和小白鼠中回收到分离菌。药敏试验表明,它... 从贵州乌江库区某渔场发病的斑点叉尾中分离出4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到3株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和小白鼠分别于48h和72h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和小白鼠中回收到分离菌。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又尾鲴 致病性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概述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林 孟彦 +1 位作者 罗晓松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分别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病(CCVD)、肠道败血症(ESC)、柱形病(Columnaris)、“肠套叠”症(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symptom)的流行情况、病原体、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疱疹病毒病 肠道败血症 柱形病 “肠套叠”病
下载PDF
不同水温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 研究不同水温(18℃和28℃)条件下,单剂量(10mg/kg b.w)强饲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同时检测血浆中氟甲砜霉素及其代谢物氟甲砜霉素的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氟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室开放式模型。药时规律符合理论方程C血浆=7.921(e-0.036t-e-0.18t)和C血浆=9.061(e-0.081t-e-0.301t)。18℃和28℃的条件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3.845h和2.30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9.118h和8.519h,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11.136h和5.953h,最大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4.074μg/mL和4.226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74.547(μg/mL)/h和81.279(μg/mL)/h,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7.581h和12.290h,相对表观分布容积V/F(c)分别为1.580L/kg和1.5121L/kg。采用氟甲砜霉素防治斑点叉尾细菌性疾病,建议在1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2d给药1次;在28℃左右口服10mg/kg体重剂量的氟甲砜霉素,1d给药1次。试验过程中在斑点叉尾血浆样品中未检测到氟甲砜霉素的主要代谢物氟甲砜霉素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甲砜霉素 氟甲砜霉素胺 斑点叉尾 药代动力学 水温
下载PDF
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红莲 王永杰 +3 位作者 陈宇 潘庭双 吴明林 凌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 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5个分离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用20种抗微生物药敏纸片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发现5株菌均对7种喹诺酮类药物、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新生霉素敏感,而对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复方新诺明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败血症 蜡样芽孢杆菌 16S rRNA GYRB
下载PDF
外源核苷酸对斑点叉尾生长及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朱惠玲 王春维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 以斑点叉尾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外源核苷酸对其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02%、0.05%和0.1%的外源核苷酸。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幼鱼日粮中添加外源核苷酸,促生长作用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生长 肠道 斑点叉尾
下载PDF
安徽省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艳和 杨克礼 +3 位作者 潘庭双 佘磊 徐涤平 王永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8-283,共6页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 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致病性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