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成因及其对剩余油的影响——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
1
作者 李航 李胜利 +4 位作者 周练武 马水平 黄晓娣 韩波 李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为明确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大港油田刘官庄地区馆陶组三段Ⅱ砂组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开发生产等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段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确定了隔夹层层次结构、成因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区隔夹层可划分为砂组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分别发育在7级、8级和9级砂体构型界面附近。砂组间隔层与泛滥平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关,厚度多为几十厘米至数米,对油气的垂向分隔作用强,开发过程中边水沿着地层优先推进,导致边部水淹严重,剩余油多分布在远离注水井的复合心滩坝及辫状河道的上部。单砂体间夹层与废弃河道和冲沟中的细粒沉积有关,厚度一般为0~2 m,局部阻碍流体垂向运移,侧向上控制着不同砂体间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形成废弃河道控制型和冲沟控制型2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单砂体内夹层主要与侧积泥岩、落淤层和河道间泥质沉积有关,层内夹层厚度可达几十厘米,可形成侧积泥岩控制型、落淤层控制型及河道间泥岩控制型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油田 刘官庄地区 馆陶组 隔夹层 泛滥平原 落淤层 废弃河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城市露天、生活水供水渠道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究
2
作者 钟佳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通过对露天采坑清淤技术、原位环保清淤技术等供水渠道淤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善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的技术方法——生态清淤+旋流筛分减量化+带式压滤脱水固结技术和高压清洗车联合循环机组余热处理技术,该应用效果... 通过对露天采坑清淤技术、原位环保清淤技术等供水渠道淤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改善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的技术方法——生态清淤+旋流筛分减量化+带式压滤脱水固结技术和高压清洗车联合循环机组余热处理技术,该应用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水 供水渠道 淤泥处理 技术探究
下载PDF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河道2020年淤积成因分析
3
作者 杜泽东 秦蕾蕾 董先勇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向家坝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对岸坡稳定及通航具有重要影响,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坝下游河床一直呈冲刷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淤积。采用输沙法和断面法计算向家坝出库沙量和下游河段泥沙冲淤量,结合气象、水动力及实勘资料,分析向家坝下... 向家坝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对岸坡稳定及通航具有重要影响,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坝下游河床一直呈冲刷状态,但2020年首次出现淤积。采用输沙法和断面法计算向家坝出库沙量和下游河段泥沙冲淤量,结合气象、水动力及实勘资料,分析向家坝下游2020年淤积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蓄水后出库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出库沙量受上游电站拦沙作用大幅减少,但2020年向家坝下游支流降雨偏丰,支流输沙量大幅增加,产生区域强输沙过程;该年下游各控制站最高水位较历史平均水位均偏高,汛期比降变化不大,水流挟沙能力不足以输送显著增多的泥沙;加上采砂减少和采砂造成的下切幅度较大部位发生回淤。这些原因导致2020年向家坝下游河道产生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泥沙冲淤 水面比降 水动力条件 河道采砂
下载PDF
孤岛油田南区馆上段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国景星 李钧 +1 位作者 王泽 龚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48-8161,共14页
孤岛油田南区馆5-6砂层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有心滩、河道充填及溢岸砂。因河道频繁迁移摆动,砂体之间相互切叠,导致砂体内部构型复杂多变,严重制约了油田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剩余油挖潜,迫切需要开展构型的精细解剖... 孤岛油田南区馆5-6砂层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有心滩、河道充填及溢岸砂。因河道频繁迁移摆动,砂体之间相互切叠,导致砂体内部构型复杂多变,严重制约了油田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剩余油挖潜,迫切需要开展构型的精细解剖,深化对单砂体的叠置关系及分布规律的认识。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将辫状河砂体划分为6个构型级次,重点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及其内部级次进行构型解剖。依据河道砂体在垂向上切叠模式的差异,对辫状河道进行垂向分期。利用河间沉积、河道顶部高程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横向上对单一辫状河道进行侧向划界。在经验公式的约束下,利用测井响应特征、相对高程、剖面形态、落淤层产状的差异,准确识别心滩位置和形态。对单一辫流带和心滩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稀井网条件下的单砂体识别经验公式。选取密井网井区典型的心滩进行实例解剖,分析不同类型心滩的沉积作用、厚度变化、发育位置和内部落淤层展布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不同类型心滩的判别和具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 心滩 落淤层 孤岛油田南区
下载PDF
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5
作者 范馨逸 胡作龙 +2 位作者 赵广举 穆兴民 高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 [目的]河道演变是水流、泥沙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洪涝灾害的防控有显著的影响。黄河中游府谷-龙门段位于晋陕峡谷地带,以黄土高原沟壑侵蚀地貌为主,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该河段的河道冲淤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控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府谷、吴堡、龙门3个典型水文站径流泥沙及河道断面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近11年来府谷-龙门段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府谷-吴堡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量逐渐减小,吴堡-龙门段表现为河道冲刷逐年加剧。(2)府谷-吴堡段呈水减沙增的趋势,吴堡-龙门段整体表现为水多沙少,两河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流含沙量变化同步。(3)府谷-吴堡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增加趋势,河道冲刷变缓;吴堡-龙门段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呈减小趋势,加剧河道侵蚀。(4)府谷站入黄泥沙量增加,河道侵蚀力降低,河道冲刷变缓;吴堡站入黄泥沙量减少,河道侵蚀力增强,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结论]径流泥沙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府谷-龙门段河道冲淤。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背景下,研究该河段河道冲淤特征及动力机制对进一步减少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预防中下游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河道冲淤 水沙变化 中值粒径 水沙关系曲线
下载PDF
长江中游泥沙淤积与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兼论长江中游防洪策略
6
作者 陈立德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66-671,共6页
全新世海侵以来,巨量泥沙在长江河口湾一带堆积,形成了自西向东雁列的六个亚三角洲河口沙坝。长江口随之从镇江、扬州向东南方向推进到长兴岛一带,加之百余年来长江中游荆江河曲的演化和簰洲湾弯曲河道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道累计延长620... 全新世海侵以来,巨量泥沙在长江河口湾一带堆积,形成了自西向东雁列的六个亚三角洲河口沙坝。长江口随之从镇江、扬州向东南方向推进到长兴岛一带,加之百余年来长江中游荆江河曲的演化和簰洲湾弯曲河道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道累计延长620 km。长江中下游河床纵比降的自动调整,促使了中游一带河道泥沙淤积达12.9 m。长江河道的不断延伸加长和长江中下游冲积河床对纵比降的自动调整,是长江中游河道淤涨和洪水位上升的内因;而荆江一带人类工程活动的参与,强化了长江泥沙向下游输移,加速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和长江河道的延伸,构成了长江中游河道淤涨和洪水位上升的正反馈机制。长江中游防洪减灾策略、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和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应统筹考虑长江口浚海清淤和长江三角洲泥沙资源化利用,或开辟新的防洪入海通道,如开辟南通-如东入海新运河暨防洪新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长江中游 长江三角洲 河道纵比降 泥沙淤积 浚海清淤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量随水文条件变化的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观明 朱永楷 +1 位作者 顾峰峰 李俊花 《水道港口》 2023年第5期763-771,共9页
文章以流量、潮位、潮差、水温、水深和波能为影响因子,建立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了回淤量随单一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航道回淤总量随流量呈一定的非单线性变化特征;波能、水... 文章以流量、潮位、潮差、水温、水深和波能为影响因子,建立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了回淤量随单一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航道回淤总量随流量呈一定的非单线性变化特征;波能、水温、潮位和潮差对回淤量的影响基本呈单线性变化特征,回淤量随各水文要素的增大而增大;洪季条件下对回淤量影响较大的水文条件分别为流量、波能和潮位,而潮差和水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维护以及回淤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明确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回淤量 长江口深水航道 回淤特征
下载PDF
粉土地层零距离暗挖下穿运营地铁关键技术研究
8
作者 杲颖 白继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层,极易导致掌子面失稳坍塌,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结构稳定。依托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市政府站下穿暗挖通道预加固工程,针对全断面穿越软流塑富含水粉土地层加固难题,采用新型注浆材料与... 在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层,极易导致掌子面失稳坍塌,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结构稳定。依托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市政府站下穿暗挖通道预加固工程,针对全断面穿越软流塑富含水粉土地层加固难题,采用新型注浆材料与精细化注浆加固工艺,满足安全开挖要求,对后续类似地层加固提供借鉴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通道 富含水粉土 注浆加固 安全控制
下载PDF
河道淤泥清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冀浩 陈垒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2期91-93,共3页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积等污染严重的问题,文章以M水利工程为例,对在该工程河道泥沙淤积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应用半干式河道淤泥清理技术清除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淤泥,采用固化搅拌技术处理并合理利用淤积泥沙,完...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河道普遍存在泥沙淤积等污染严重的问题,文章以M水利工程为例,对在该工程河道泥沙淤积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应用半干式河道淤泥清理技术清除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淤泥,采用固化搅拌技术处理并合理利用淤积泥沙,完成河道淤泥治理。结果显示,随机的10组河道淤泥采样点,在应用河道淤积泥沙清理技术后,河道的淤泥厚度下降了0.61~0.96 m,且清理后的淤积泥沙厚度均低于0.5 m,表明所应用的清淤技术满足实际工程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清淤 淤泥清理技术 水利工程
下载PDF
地面沉降对河道泄洪能力影响分析
10
作者 陈晓成 陶宇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中心处阜阳闸水文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动力学理论,推求河道泄洪能力与断面冲淤因子关系式,分析历年冲淤因子变化曲线与地面沉降变化曲线之间因果关系和相关性,进一步剖析在多年平均来水量及来沙量没有显著变化... 以安徽省阜阳市地面沉降中心处阜阳闸水文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动力学理论,推求河道泄洪能力与断面冲淤因子关系式,分析历年冲淤因子变化曲线与地面沉降变化曲线之间因果关系和相关性,进一步剖析在多年平均来水量及来沙量没有显著变化情况下,断面冲淤因子逐年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地面沉降的持续河道泄洪能力逐年减少,同等泄洪流量下河道水位逐年偏高,并依据历史水文资料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为阜阳城市防洪安全和颍河洪水科学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河道泄洪能力 冲淤因子 分析 水文站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严军 王艳华 +2 位作者 王俊 高胜杰 王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18,共2页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径流量、输沙量、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关系;根据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8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调水调沙时黄河下游... 根据195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与小浪底站径流量、输沙量、平均流量、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关系;根据2002~2008年小浪底水库8次调水调沙期间的实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了调水调沙时黄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汛期淤积比随小浪底站径流量或平均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小浪底站平均含沙量或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调水调沙期间下游河道均发生了冲刷,河道淤积比随来沙量、出库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库径流量和洪水历时的增大而减小;2007年汛后小浪底出库调控流量为3600m^3/s、含沙量为40kg/m^3时,下游河道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河道冲淤 水沙条件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及港池回淤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云峰 蔡宁生 潘军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 ,利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电厂从港池取水对进港航道和港池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电厂取水引起航道落潮流速降低产生的进港航道泥沙回淤及港池淤积均不大 .
关键词 潮流 含沙量 数学模型 航道回淤 港池淤积 水电厂 港池取水 进港航道 流速 港池 流态
下载PDF
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庆河 吴相忠 +1 位作者 杨华 季则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在总结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规律和航道回淤机理的基础上,对黄骅港外航道各种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评价,论证了已经实施的整治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航道淤积规律和减淤效果,并指出了港口发展... 在总结黄骅港海域泥沙运动规律和航道回淤机理的基础上,对黄骅港外航道各种整治工程方案进行评价,论证了已经实施的整治工程方案的合理性。根据实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整治工程实施后的航道淤积规律和减淤效果,并指出了港口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港 外航道 粉沙 回淤 整治工程
下载PDF
武汉长江杨泗矶采砂对局部河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岳红艳 朱勇辉 +1 位作者 王越 黎礼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6-78,共3页
河砂的采挖活动改变了局部水流动力条件,破坏了天然情况下的泥沙冲淤平衡。为了有效掌握和控制采砂对局部河道的影响,以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神龙三厂二期吹填采砂项目为背景,研究了杨泗矶采砂对局部河道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杨泗矶采砂活... 河砂的采挖活动改变了局部水流动力条件,破坏了天然情况下的泥沙冲淤平衡。为了有效掌握和控制采砂对局部河道的影响,以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神龙三厂二期吹填采砂项目为背景,研究了杨泗矶采砂对局部河道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杨泗矶采砂活动对局部河床地形、局部流场和床沙级配将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河床自我调整,这种变化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对采砂区局部河道河势造成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 局部河道 影响 冲淤变化
下载PDF
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回淤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细根 乐培九 《水道港口》 1998年第2期1-9,共9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后的回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拦门沙较为稳定,外域无沙源,影响挖槽回淤的主要因素是滩地风浪掀沙。由于滩地为中、细沙组成,大风浪出现机遇较少,因而年均回淤量不...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钦州港西航道拦门沙开挖后的回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拦门沙较为稳定,外域无沙源,影响挖槽回淤的主要因素是滩地风浪掀沙。由于滩地为中、细沙组成,大风浪出现机遇较少,因而年均回淤量不大,航道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门沙 航道 回淤 开挖 钦州港 深水港
下载PDF
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及进港航道回淤强度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解鸣晓 张玮 +1 位作者 黄志扬 崔冬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以连云港进港航道为例,应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淤泥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及航道回淤问题。鉴于进港航道回淤量是当地海域潮流、波浪、泥沙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采用年平均含沙量场进行回淤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模... 以连云港进港航道为例,应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淤泥质海岸的泥沙运动及航道回淤问题。鉴于进港航道回淤量是当地海域潮流、波浪、泥沙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采用年平均含沙量场进行回淤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连云港7万吨级进港航道的年回淤强度,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所介绍的研究方法可以合理地描述含沙量场特性以及计算进港航道回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含沙量场 进港航道 回淤强度 模型验证
下载PDF
黄河内蒙段河道冲淤量与水沙输移过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兴林 王静 +2 位作者 蓝永超 李文治 赵昌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 根据1952~2003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实测断面资料分析,天然状态下该河段均处在淤积状态,青铜峡、三盛公水库建成运行初期水库蓄混排清,不同的水沙组合使河道有冲有淤,青铜峡水库蓄满失去蓄混排清功能后,河道又长期处在淤积状态。河道冲淤量与来水量、来沙量的线性组合高度相关,表明该河段冲淤量与河道的水沙组合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由此建立了计算河道冲淤量的数学模型。来沙系数是判断河道冲淤变化的关键指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来沙系数小于或等于0.005时河道发生冲刷,来沙系数在0.005~0.009之间时河道有冲有淤,来沙系数大于0.009时河道发生淤积,来沙系数大于0.015时淤积量趋于稳定,且以1.0为渐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淤量 水沙输移 关系分析 黄河内蒙古段
下载PDF
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段结构型式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肖明清 邓朝辉 鲁志鹏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武汉长江隧道是我国在高水压、强透水地层中修建的第一条大直径盾构隧道,且左侧河床历年冲淤变化幅度较大,如何选择合理的隧道结构型式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为此,在国内外现有单层管片衬砌和全环双层衬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 武汉长江隧道是我国在高水压、强透水地层中修建的第一条大直径盾构隧道,且左侧河床历年冲淤变化幅度较大,如何选择合理的隧道结构型式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为此,在国内外现有单层管片衬砌和全环双层衬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管片衬砌+非封闭内衬"的双层衬砌结构。该结构在不增加隧道开挖直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圆形隧道底部和两侧的富余空间现浇钢筋混凝土,并与车道板结构共同组成非封闭二次衬砌结构,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河床冲淤变化时的结构横向变形,并确保隧道底部与两侧这些重点部位的防水性能及结构长期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创新结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结构型式 非封闭内衬 河床冲於
下载PDF
台风浪作用下长江口深水航道骤淤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9
作者 路川藤 贾晓 +1 位作者 韩玉芳 白一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6-705,共10页
极端天气条件下,波浪引起的高含沙水体会引起航道骤淤,增大航道回淤量。以"马勒卡"台风期间现场水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长江口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北槽航道骤淤问题。数学模型验证了"马勒卡"... 极端天气条件下,波浪引起的高含沙水体会引起航道骤淤,增大航道回淤量。以"马勒卡"台风期间现场水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长江口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北槽航道骤淤问题。数学模型验证了"马勒卡"台风期间的北槽水沙过程,相似性较好,通过分离波浪,探讨了潮流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含沙量及航道淤积分布差异,研究了台风浪对航道骤淤的影响。研究表明,台风浪对-15 m等深线以浅水域含沙量影响较大,北槽含沙量自上游至口外逐渐增大,改变了常态天气北槽"中间高、两头低"的含沙量分布趋势。台风浪对北槽口内航道回淤分布影响较小,北槽口外航道淤积量剧增,即航道骤淤主要发生在北槽口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深水航道 骤淤 长江口 CJK3D
下载PDF
冲淤河道水位预报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芮孝芳 陈洁云 +2 位作者 常星源 聂秀敏 宋志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5-251,共7页
根据河流动力学基本方程,采用水文学与水-沙关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受回水顶托影响,以悬移质为主且水-沙关系良好的冲淤河道的水位预报模型,应用于渭河咸阳-华县河段,精度提高。
关键词 冲淤河道 水位预报 河流动力学 水位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