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grated hybrid turbidite-contourite channel-lobe complex of the late Eocene Rovuma Basin, East Africa 被引量:4
1
作者 Yintao Lu Xiwu Luan +7 位作者 Boqing Shi Weimin Ran Fuliang Lü Xiujuan Wang Quanbin Cao Xiaoyong Xu Hui Sun Genshun Y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1-94,共14页
Analysis of 3 D seismic data and well log data from the Rovuma Basin in East Africa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 late Eocene channel-lobe complex on its slope.The first two channels,denoted as channel-1 and channel-2,are... Analysis of 3 D seismic data and well log data from the Rovuma Basin in East Africa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a late Eocene channel-lobe complex on its slope.The first two channels,denoted as channel-1 and channel-2,are initiated within a topographic low on the slope but come to a premature end when they are blocked by a topographic high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basin.New channels migrate southeastward from channel-1 to channel-6 due to the region’s sufficient sediment supply and stripping caused by bottom currents.The primary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nnel complex include its initial paleo-topographic of seafloor,the property of gravity flows,the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current,and the stacking and expansion of its levees.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channel to lobe can also be clearly identified from seismic sections by its pond-shaped structure.At a certain point,thest systems record a transiton from erosive features to sedimentary features,and record a transition from a confined environment to an open environment.Channels and lobes can b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morphologies:thick slump-debris flows are partly developed under channel sand sheets,whereas these slump-debris flows are not very well developed in lobes.Well log responses also recor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annels and lobes.The interpreted shale volume throughout the main channel records a box-shaped curve,thereby implying that confined channel complexes record high energy currents and abundant sand supply,whereas the interpreted shale volume throughout the lobe records an upward-fining shape curve,thereby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 reduced-energy current in a relatively open environment.Within the Rovuma Basin of East Africa,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Rovuma shelf is less than 10 km,the width of the slope is only approximately 40 km,and the slope gradient is 2°–4°.Due to this steep slope gradient,the sand-rich top sheet within the channel also likely contributes to the straight feature of the channel system.It is currently unclear whether the bottom current has any effect on its sinu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frica Rovuma Basin deep-water sediment channel-lobe complex
下载PD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 of gravity flow channel-lobe complex in a depression lake basin:A case study of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southwestern Ordos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YU Qiqi FU Jinhua +4 位作者 LUO Shunshe LI Shixiang ZHOU Xinping PU Yuxin YAN Honggu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6期1323-1338,共16页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system under micro-paleogeomorphologic units of the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Ordos Basin,...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system under micro-paleogeomorphologic units of the Chang 7 Membe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Ordos Basin,on the basis of the restoration of the paleogeomorphological form of the Chang 7 depositional period by the impression method,each micro-paleogeomorphologic unit was depicted in-depth,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odels of gravity flow deposit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outcrop,core,mud logging and lo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paleogeomorphology in the Chang 7 depositional period was an asymmetrical depression,wide and gentle in the northeast and steep and narrow in the southwest.Three sub-paleogeomorphologic units we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including gentle paleo-slope,paleo-slope and paleo-depression,and they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eight micro-paleogeomorphologic units:bulge,groove,slope break belt,plain of lake bottom,deep depression of lake bottom,paleo-channel,paleo-ridge of lake bottom,and paleo-uplift of lake bottom.(2)There are 9 types of lithofacies and 4 types of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of Chang 7 Member.According to lithofacies composition and lithofacies vertical combination,the gravity flow deposit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5 types of microfacies:restricted channel,unrestricted channel,natural levee,inter-channel,lobe.(3)Paleogeomorp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sediment source direction,ty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genetic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in Chang 7 M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flow deposit slope break belt paleogeomorphology channel-lobe complex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depression lake basin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
3
作者 邓远 陈轩 +5 位作者 覃建华 李映艳 何吉祥 陶鑫 尹太举 高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 依据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预测了其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一段发育丰富的粒序层理、块状层理、爬升沙纹层理及植物碎片,频繁出现的对偶粒序及内部侵蚀面沉积构造为湖泊异重流成因,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水下天然堤、朵叶体及侧缘4种微相类型,其中水道和朵叶体为有利储集微相。②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吉木萨尔凹陷古地貌整体呈“南低北高、中部低东西高”的沉积格局,低部位发育古沟槽、古低凸起及古低洼3类微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内水道储层为加积叠置、厚层状充填,古低洼区内朵叶体为进积—侧积叠置、薄层席状披覆,古低凸起分割异重流沉积;古斜坡区异重流欠发育。③吉木萨尔凹陷南部发育3个异重流供给水道区。异重流水道向北进积,主水流线分散成多支,在水道末端形成多个连片叠置的朵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页岩油 异重流 朵叶体 水道 芦草沟组 二叠系 吉木萨尔凹陷
下载PDF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4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5 位作者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积 水道复合体系 水道化朵叶 深水扇
下载PDF
基于多PRI脉压回波的单通道雷达干扰分离方法
5
作者 刘梅 杨威 +1 位作者 高勋章 刘永祥 《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1期70-80,共11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单通道雷达有源相干干扰抑制方法。针对伴随式干扰场景,在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部分脉冲密集转发干扰等有源相干干扰并存的条件下,建立了基于脉冲压缩的多脉冲重复间隔采样抗主瓣有源相干干扰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 研究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单通道雷达有源相干干扰抑制方法。针对伴随式干扰场景,在间歇采样转发干扰、部分脉冲密集转发干扰等有源相干干扰并存的条件下,建立了基于脉冲压缩的多脉冲重复间隔采样抗主瓣有源相干干扰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证明。针对现有单通道盲源分离方法在时域进行分离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对脉压后的距离维数据进行盲源分离的思想,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噪声对盲源分离的影响。同时,由于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在脉冲压缩后重合度较低,可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在多个干扰源存在的条件下,本方法可有效分离真实目标回波和干扰回波。当信噪比大于5 dB时,目标脉压回波相似系数接近100%;选取虚拟通道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盲分离 多PRI采样 抗主瓣有源干扰 最小描述长度准则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及周缘二叠系芦草沟组异重流沉积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轩 陶鑫 +5 位作者 覃建华 许长福 李映艳 邓远 高阳 尹太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0-1545,共16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的沉积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基于芦草沟组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①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岩性为粉-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发育对偶...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的沉积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基于芦草沟组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①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储层岩性为粉-细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发育对偶粒序及内部侵蚀面、块状层理及陆源植物碎片,为湖泊异重流成因。②异重流水道亚相主要由块状及交错层理粉-细砂岩组成,单层厚度0.8~2.8 m,平均1.6 m,核磁孔隙度值6.0%~12.0%,平均9.5%;朵叶体亚相主要由粒序层理、爬升波纹层理粉砂岩组成,单层厚度0.5~1.4 m,平均0.9 m,核磁孔隙度3.5%~7.8%、平均5.2%。③水道亚相具有透镜状充填地震反射特征,砂体厚层状加积充填,平面上为条带状或舌状,横向宽度1~3 km;朵叶体亚相具有披覆状地震反射特征,砂体薄层状侧积、前积发育,平面为扇形,长度及宽度均超过10 km。④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南部山区频繁发生的洪水异重流携带陆源碎屑及有机质在吉木萨尔凹陷快速沉积,形成了砂岩储层与优质烃源岩,造成了水道-朵叶体砂体与异重流侧缘-深湖烃源岩大面积接触、频繁互层。湖泊异重流沉积模式为吉木萨尔凹陷“粗-细共存、源-储共生”高品质页岩油的成因提供了新的沉积学解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 朵叶体 异重流 页岩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海底扇规模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模式与成因分析——以上新世—更新世孟加拉扇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龚承林 朱一杰 +5 位作者 邵大力 郭荣涛 戈道瑶 丁梁波 齐昆 马红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 利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搜索刻画深水水道—朵叶复合体的沉积构成并揭示油气储集体的分布模式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PaleoScan全三维智能解释手段和三色(RGB)混相分频技术识别解剖了孟加拉扇上新统—更新统深水水道—天然堤体系6种富砂沉积单元,包括补给水道、分支水道、似点坝、决口扇、漫溢扇和末端朵叶。研究认为:补给水道、决口扇、末端朵叶是潜在的规模且优质深水油气储集体类型;而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分别是潜在的规模非优质、非优质非规模以及优质非规模深水油气储层类型。补给水道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上游和中游;决口扇、漫溢扇、分支水道和似点坝主要发育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中游;而分支水道和末端朵叶主要分布在水道—朵叶复合体的下游。漫溢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增厚,形成“砂盖泥”的格局;而决口扇向供源水道一侧楔状减薄直至尖灭形成“泥包砂”的格局,相应形成海底扇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朵叶复合体 海底扇 规模深水储集体 分布模式 岩性圈闭 孟加拉扇
下载PDF
东非鲁伍马盆地中始新统深水沉积特征及层序界面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辉 范国章 +5 位作者 王红平 丁梁波 左国平 马宏霞 庞旭 许小勇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以层序地层学经典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总结了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区中始新统三级和四级层序界面特征,将深水沉积中发育的水道-朵体复合体与沉积相对应,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水沉积的演化规... 以层序地层学经典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总结了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区中始新统三级和四级层序界面特征,将深水沉积中发育的水道-朵体复合体与沉积相对应,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水沉积的演化规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鲁伍马盆地中始新统三级层序顶界位于凝缩段和偶发的碳酸盐碎屑流顶部,底界为逐期南向迁移的重力流底界;四级层序由半深海泥岩顶界和地震剖面上连续性好的沉积界面确定,但仅可以在水道-朵体复合体分布范围内开展解释。②研究区深水沉积可识别出水道复合体和朵体复合体2种沉积相,复合水道、朵体、决口扇和溢岸/漂积沉积4种亚相,水道轴部/边部充填、内天然堤、块体搬运沉积(MTD)、水道底部滞留沉积、朵体单元主体/边缘、决口扇和溢岸/漂积沉积等9种沉积微相;决口扇和溢岸/漂积沉积均分布于复合水道的北侧,受底流影响的决口扇在平面上呈向北发散的脉状。③研究区中始新统深水沉积的演化分为SQ1—SQ4共4个阶段,整体表现为先进积、后退积的过程,水道-朵体复合体受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影响,逐期向南迁移。④研究区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朵体单元主体和水道轴部充填微相发育的储层品质好,其中朵体单元主体微相中储层最发育、物性最好,孔隙度为13.00%~21.00%,渗透率为5.0~118.0 mD,水道轴部充填微相次之,储层孔隙度为13.00%~19.00%,渗透率为0.8~23.0 mD;溢岸/漂积沉积微相中发育的储层物性差,决口扇不发育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底流 复合水道-朵体 决口扇 层序界面 中始新统 东非鲁伍马盆地
下载PDF
有源相控阵天线子阵划分对旁瓣匿影性能影响
9
作者 张广磊 陈峰峰 +1 位作者 单姣龙 莫修辞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年第9期1117-1123,1134,共8页
由于缺少旁瓣匿影性能评估的统一标准,子阵划分对旁瓣匿影性能影响研究较少。对此,本文提出旁瓣匿影性能评估参量——旁瓣匿影率,其本质是计算满足旁瓣匿影要求区域占整个方向图区域的比例。其中保护通道直接利用子阵级数据通过加权非... 由于缺少旁瓣匿影性能评估的统一标准,子阵划分对旁瓣匿影性能影响研究较少。对此,本文提出旁瓣匿影性能评估参量——旁瓣匿影率,其本质是计算满足旁瓣匿影要求区域占整个方向图区域的比例。其中保护通道直接利用子阵级数据通过加权非相参积累方式构建,可实现保护通道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支撑干扰条件下的自适应旁瓣匿影。实验表明,子阵划分非均匀性越强,子阵数越多,扫描角越小,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旁瓣匿影率越高,旁瓣匿影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阵划分 保护通道 旁瓣匿影率 方向图
下载PDF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联合稀疏混合预编码优化算法
10
作者 李正权 李树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95,共9页
为提高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频谱效率及误码率性能,提出了一种联合稀疏混合预编码优化算法.首先根据毫米波信道的角度稀疏特性重构波瓣信道,分别对每个波瓣子信道进行混合预编码优化设计... 为提高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频谱效率及误码率性能,提出了一种联合稀疏混合预编码优化算法.首先根据毫米波信道的角度稀疏特性重构波瓣信道,分别对每个波瓣子信道进行混合预编码优化设计;然后针对混合预编码设计中含有非凸约束的多元稀疏信号重建问题,利用数字预编码矩阵的隐含稀疏结构,设计波瓣内每个数据流模拟预编码的自有支撑集和共有支撑集;最后根据模拟预编码矩阵与数字预编码矩阵之间的相关性,联合优化设计模拟预编码和数字预编码矩阵.进行了计算复杂度分析以及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OMP算法相比,文中算法计算复杂度降低了91%或93%;相较于SLD算法,文中算法的频谱效率性能提高、误码率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MIMO系统 毫米波通信 混合预编码 波瓣信道 移相器 联合稀疏 频谱效率 误码率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水道与朵体沉积序列及演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磊 王英民 +1 位作者 张莲美 徐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6,共6页
近年来,深水水道、朵体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发育大量深水水道-朵体沉积体系。研究现今陆坡深水沉积过程有助于揭示深海沉积分布、沉积演化规律。在回顾深水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地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 近年来,深水水道、朵体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发育大量深水水道-朵体沉积体系。研究现今陆坡深水沉积过程有助于揭示深海沉积分布、沉积演化规律。在回顾深水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地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所揭示的地震反射(下超点和上超点迁移)特征研究深水沉积序列,初步探讨不同时期深水水道-朵体体系沉积动力机制,深水水道-朵体体系具有垂向的前积、加积和退积特征,并提出一种深水水道-朵体体系沉积层序模式,低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碎屑流或滑块为主的水道-朵体体系,后期则转化为浊流为主的水道-朵体体系。在深水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现代深海沉积过程及其产物,对深水储层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朵体体系 重力流 沉积序列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坳陷湖盆重力流水道-朵叶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奇奇 付金华 +4 位作者 罗顺社 李士祥 周新平 蒲宇新 闫红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3-1156,共14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微古地貌环境中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在采用印模法对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进行恢复的基础上,精细刻画各微古地貌单元,并结合露头、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研究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段沉积期古地貌形态为东北部宽缓、西南部陡窄的不对称坳陷形态,盆内主要发育古缓坡、古斜坡和古洼地3个次级古地貌单元,再进一步细分为凸起、沟槽、坡折带、湖底平原、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和湖底古隆8种微地貌单元;②长7段主要发育9种岩相类型、4种岩相垂向组合方式,依据岩相组成和岩相垂向组合,重力流沉积进一步细分为限制性水道、非限制性水道、天然堤、水道间、朵叶体5种沉积微相类型;③古地貌对长7段沉积物源方向、沉积微相类型和空间展布、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坡折带 古地貌 水道-朵叶复合体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坳陷湖盆
下载PDF
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地震响应及其演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昱瑶 周江羽 +3 位作者 钟佳 庹雷 齐同胜 张美玲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8,共10页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形态、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精细刻画。深水水道体系西起莺歌海盆地,经琼东南盆地向东延伸至双峰盆地,整个体系划分为峡谷-水道、水道-朵体转换带、水道-朵体... 基于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对南海西北缘深水水道体系的形态、内部结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精细刻画。深水水道体系西起莺歌海盆地,经琼东南盆地向东延伸至双峰盆地,整个体系划分为峡谷-水道、水道-朵体转换带、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朵体外缘4个沉积单元,总结其在外部形态、侵蚀深度、宽度、加积方式、内部充填结构特征、所受地形限制性等方面的逐步演化过程。峡谷-水道是以侵蚀作用为主的单一限制性水道体,水道两侧发育5种不同的陆坡类型,分别为进积型陆坡、滑塌型、水道化陆坡、宽缓型陆坡以及陡坡型陆坡。不同的陆坡类型对水道产生的限制性程度不同,导致水道侵蚀宽度以及堤坝的横向展布幅度不同,其中在宽缓型陆坡区规模最大。在中央峡谷口发育水道-朵体转换带,由于受到地形限制性降低,单一水道体产生分支形成低限制性水道复合体。在双峰盆地内,由于地形平缓开阔,发育非限制性水道-朵体复合体,水道体以侧向加积作用为主,侵蚀作用减弱,堤坝展布范围增大至几千米,最终水道消亡,形成大面积席状砂沉积。整个深水水道体系的发育与陆坡类型、古地貌形态以及物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谷-水道体 水道朵体转换带 水道朵体复合体 琼东南盆地 双峰盆地
下载PDF
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形成机制与模式:以白云凹陷荔湾3-1地区珠江组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7 位作者 刘玉梅 朱国金 胡光义 高博宇 程岳宏 晋剑利 李顺利 杨宝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40,共9页
深水扇储层的沉积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地区珠江组深水扇的沉积特征,明确了研究区具备深水扇形成的有利条件,受白云凹陷总体构造沉积背景影响,形成了富砂型的深水扇。本区深水扇是多... 深水扇储层的沉积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地区珠江组深水扇的沉积特征,明确了研究区具备深水扇形成的有利条件,受白云凹陷总体构造沉积背景影响,形成了富砂型的深水扇。本区深水扇是多种流体动力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碎屑流、浊流及底流相互作用与复合,形成了平面上具水道复合朵体的分布特征。在建立深水扇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沉积微相划分方案,研究区储层以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及滑塌朵体为主;而水道逐渐由相对近源的宽浅下切型变为远离物源的窄深型,其深度与天然堤宽度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 深水扇形成机制 沉积模式 重力流水道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形成演化及储层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4 位作者 谈梦婷 冯斌 葛稳稳 孙玉玺 于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928,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垂向加积水道、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沉积单元演化与重力流类型和能量密切相关。重力流爆发初期,碎屑流和浊流活跃,复合水道发育;当重力流能量降低,浊流占主导,伴随多期侵蚀-沉积作用,先后发育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随着浊流的持续作用及能量逐渐衰减,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依次发育。其中,复合水道可进一步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衰亡期,形成过程与短期重力流的演化过程相关。壮年期的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为理想储层,储集性能依次减弱,水道中部储层质量一般高于两侧,近端朵叶储层质量优于分支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碎屑流 重力流 水道-朵叶体系 沉积模式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油田深水海底扇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志鹏 鲍志东 +2 位作者 任战利 赵艳军 于春勇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深水海底扇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海底扇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深入分析其沉积体系是预测有利储集体发育区带的关键。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地震资料等,对研究区深水海底扇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深水海底扇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海底扇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深入分析其沉积体系是预测有利储集体发育区带的关键。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地震资料等,对研究区深水海底扇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力流沉积是研究区深水海底扇主要沉积物类型,但牵引流沉积也大量存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水道和朵叶体2种亚相,空间上可分为限制、半限制及非限制3个沉积区域;高弯度的曲流水道是深水海底扇半限制沉积区域的重要特征,水道的弯度指数分布在1.16~2.85之间,其与水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水道向非限制沉积区逐渐演变为席状展布、多层叠置的复杂朵叶体沉积。综合分析表明水道和朵叶体均是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位置,古地貌是控制海底扇展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弯度水道 朵叶体 沉积特征 深水海底扇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下载PDF
TRPC通道蛋白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春云 姜婷 +1 位作者 曾畅 肖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TRPC通道在难治性颞叶癫痫(RTLE)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7例RTLE患者为研究组,8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颅脑手术减压或清创患者为对照组,取颞叶组织为研究部位。采用HE染色确认解剖部位及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 目的:研究TRPC通道在难治性颞叶癫痫(RTLE)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7例RTLE患者为研究组,8例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颅脑手术减压或清创患者为对照组,取颞叶组织为研究部位。采用HE染色确认解剖部位及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PC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颞叶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部分有噬神经现象和神经元变性。研究组颞叶中TRPC1、3、4、5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TRPC6在2组颞叶均未见表达。结论:TRPC1、3、4、5通道蛋白在RTLE患者颞叶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TRPC通道可能与RTL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颞叶癫痫 TRPC通道 颞叶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河道与岸线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玲 李广雪 李季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由多个叶瓣组成,钓口流路叶瓣是1964—1976年形成,1976年之后废弃,这段时期历史记录相对比较完整。利用Landsat-TM卫星遥感图像,对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1964—2011年之间的岸线以及河道进行识别,结合历史测量资料,对钓口...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由多个叶瓣组成,钓口流路叶瓣是1964—1976年形成,1976年之后废弃,这段时期历史记录相对比较完整。利用Landsat-TM卫星遥感图像,对黄河三角洲钓口叶瓣1964—2011年之间的岸线以及河道进行识别,结合历史测量资料,对钓口叶瓣岸线、河道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4年以来,岸线变化可划分为填湾取直—快速淤进—快速蚀退—缓慢蚀退4个演化阶段;河道变化可划分为漫流充填—河口突出—单一顺直—决口分叉—废弃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钓口叶瓣 岸线变化 河道演变
下载PDF
两种修正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小亮 李荣锋 +1 位作者 王永良 陈风波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8-662,共5页
在常规雷达加装的自适应旁瓣相消(ASLC)系统中,天线至接收机前端馈线部分的相位不一致性通常不可忽略。而现有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是在接收机前端注入校准信号进行均衡,只能对接收机的幅相不一致性进行校正,对馈线部分的相位失配却无... 在常规雷达加装的自适应旁瓣相消(ASLC)系统中,天线至接收机前端馈线部分的相位不一致性通常不可忽略。而现有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是在接收机前端注入校准信号进行均衡,只能对接收机的幅相不一致性进行校正,对馈线部分的相位失配却无能为力,因此影响了ASLC的对消性能。该文提出了两种修正的自适应通道均衡方法,它们能同时校正接收机与馈线部分的幅相不一致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旁瓣相消 自适应通道均衡 相位失配
下载PDF
融合深度特征的通道可靠性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海清 林小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45,共4页
针对复杂场景如旋转变化、快速移动、尺度变化、遮挡等问题,提出了融合深度特征的通道可靠性目标跟踪算法。首先,提取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颜色通道(CN)特征和灰度(Gray)特征,并将三种特征通道串联。然后,使用VGG-19网络进行深度... 针对复杂场景如旋转变化、快速移动、尺度变化、遮挡等问题,提出了融合深度特征的通道可靠性目标跟踪算法。首先,提取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颜色通道(CN)特征和灰度(Gray)特征,并将三种特征通道串联。然后,使用VGG-19网络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分别提取Conv4-4层和Conv5-4层的深度特征,独立训练每种通道特征的相关滤波器,根据可靠性系数进行响应图自适应通道可靠性加权融合。同时,提出了以主旁瓣比(PSR)和响应图的有效局部最大数量(NELM)为指标的模型更新策略。在OTB-100数据集进行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一些复杂场景下与一些主流跟踪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特征 通道可靠性 主旁瓣比 加权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