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Lower Yangtze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hang, Chao Wang, Shaohua +3 位作者 Zhu, Chen Ma, Weimeng Hu, Wenxuan Cao, J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 Marine strata are widely exposed in the Hushan and Chaohu areas, Lower Yangtze region. As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the strata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biomarker composition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ilurian, Carboniferous and Triassic system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us providing clues to marine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abundant biomarkers (e.g. n-alkanes, isoprenoids, terpanes and steranes) were detected. As organic matter in the strata is highly to over mature in general based on petrologic microobservation, some biomarkers (mainly n-alkanes) except terpanes and steranes cannot reflect the sour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 Thus, primarily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terpanes and sterane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ganic matter in the Silur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s derived mainly from lower organisms, while higher pla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e Triassic organic matter. Th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y have transformed from the marine to continental facies in the Late Triassic. These result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have enriched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addition, the 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organic matter at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stage is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Yangtze region Hushan area chaohu area organic matter BIOMARK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arine facies high to over maturation
下载PDF
巢湖高骊山组页岩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特征
2
作者 曾建 张成成 +3 位作者 孙雪瑞 代子豪 刘通 陈健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系高骊山组发育多段杂色页岩层,组内沉积环境变化大,有利于探讨页岩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巢湖石炭系高骊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高骊山组页岩的... 目的安徽巢湖地区石炭系高骊山组发育多段杂色页岩层,组内沉积环境变化大,有利于探讨页岩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巢湖石炭系高骊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高骊山组页岩的TOC含量整体较低,变化范围为0.03%~0.89%,生烃潜力低,T_(max)介于519~543℃,指示页岩经历了较高的热演化阶段。页岩中Fe_(2)O_(3)含量范围为2.19%~17.90%,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亦波动明显,表明沉积水体氧化/缺氧环境交替频繁。古生产力、水动力、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等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揭示高骊山期水体环境演化趋势为早期静水、氧化性的淡水环境转成晚期动荡、次氧化-还原状态的微咸水环境。结论高骊山组页岩整体上沉积于低古生产力、水体较动荡、主体为氧化的环境,含有较低的TOC含量,而下部I段页岩相对较高的TOC含量,反映该时期古生产力和安静的水体环境相对利于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地区 高骊山组 页岩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苏嘉颖 汤佳玮 +10 位作者 支玉鑫 余淋 侯建霞 熊启中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景建元 罗来超 柴如山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探究巢湖流域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在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以直播稻乔两优17号和移栽稻全香优19为材料,设置不施肥、普通复合肥和新型肥料3个处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在相同施肥处理... 为探究巢湖流域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在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以直播稻乔两优17号和移栽稻全香优19为材料,设置不施肥、普通复合肥和新型肥料3个处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在相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水稻成本和品质。直播稻和移栽稻施用增效控失肥产量均为最高,可达到了10 000 kg·hm^(-2)以上。直播稻方式中,施用普通肥料(CF)和新型肥料(IF)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中,施用普通肥料提高了氮素累积和农学利用率,而新型肥料对生理利用率有积极影响。移栽稻方式中,施用增效控失肥能够降低肥料成本,并提高稻谷产值和利润,且利润可达25 527元·hm^(-2)。移栽稻施用增效控失肥在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可为巢湖流域栽培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一级保护区 直播稻 减肥增效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社区营造视角下传统村落主街保护更新研究——以环巢湖地区烔炀老街为例
4
作者 陈思佳 张定青 邓盈盈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9-14,共6页
针对传统村落存在的活力消退、特色流失等问题,如何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保护好凝聚传统村落公共生活及文化意义的街巷空间,并结合当代发展需求进行改造更新,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环巢湖地区传统村落具有“主街模式”的典型特征,本研究... 针对传统村落存在的活力消退、特色流失等问题,如何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保护好凝聚传统村落公共生活及文化意义的街巷空间,并结合当代发展需求进行改造更新,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环巢湖地区传统村落具有“主街模式”的典型特征,本研究以安徽省巢湖市烔炀老街为例,引入社区营造理念与方法,将主街公共空间归属感和商埠民俗文化沉浸感作为营造核心,从社区共同体构建及物质空间改造两个层面,政府引导与村民参与、空间修复与场所营造、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环境整治与风貌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主街保护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传统村落 主街模式 保护更新 环巢湖地区
下载PDF
典型农村小流域磷营养输移模拟研究
5
作者 万能胜 齐鹏云 +3 位作者 熊竹阳 韩琦 李振亚 赖锡军 《江淮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1-6,12,I0001,共8页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农村小流域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区域,磷的输出过程仍不清晰,难以量化。以直接入巢湖的小流域烔炀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自然汇水特征和行政区划划定了24个子流域网格单元,细化建立了... 磷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农村小流域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区域,磷的输出过程仍不清晰,难以量化。以直接入巢湖的小流域烔炀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自然汇水特征和行政区划划定了24个子流域网格单元,细化建立了以子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量过程为基础驱动的流域磷营养输移数学模型。基于实测流量和自动站总磷浓度的过程对比检验表明,数学模型可以合理地模拟降水驱动下的小流域水量和磷营养变化过程,为量化流域磷营养的输出负荷、明确其关键来源和路径提供了科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磷元素 小流域 数学模型 农村 巢湖
下载PDF
合肥庐江许桥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实践
6
作者 赵宇婷 张娴 +2 位作者 李国卿 周海燕 彭泰来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70-73,88,共5页
以环巢湖区域典型圩田湿地——许桥联圩为例,基于圩田湿地水文环境紊乱、生境破坏、景观特色弱化等生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策略:1)在保护现有水网格局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渠、塘、水闸和泵站等,形成层级有序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湿... 以环巢湖区域典型圩田湿地——许桥联圩为例,基于圩田湿地水文环境紊乱、生境破坏、景观特色弱化等生态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策略:1)在保护现有水网格局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渠、塘、水闸和泵站等,形成层级有序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湿地调蓄能力;2)保护圩田原生态,因地制宜构建沼泽、生态塘、生态岛等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3)延续原空间特色为主,丰富植物景观风貌、完善配套设施等,打造低干扰性生态景观。湿地修复效果预期较好,可为其他类似圩田湿地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 湿地 生态修复 环巢湖区域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以环巢湖区域为例
7
作者 崔琚琰 张亦腾 +1 位作者 徐心仪 邱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国家积极推进区域性协调性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点关注的生态发展区...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国家积极推进区域性协调性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点关注的生态发展区域,以环巢湖区域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为背景,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四个角度,分析环巢湖区域的农业与旅游业现状,结合国家发展高质量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农旅融合共生的系列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环巢湖区域农业与旅游业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环巢湖区域 互利共生 多元利益体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湖泊流域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及空间重构——以巢湖流域为例
8
作者 杨倩 吴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39-648,共10页
乡村聚落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是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的基础,是落实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近40年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乡村聚落时... 乡村聚落时空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是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的基础,是落实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近40年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以主体功能区为视角,对巢湖流域乡村聚落地域类型进行划分,进而提出相应的重构模式和途径。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和面积总体稳步增长,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呈外部扩张和内部填充趋势,聚落形状逐渐规整,由原来的粗放扩张向内涵提升阶段转变。(2)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空间扩张存在正相关,但扩张的空间关联性逐步降低,一定程度上呈空间低值集聚态势,局部空间分异性增强;乡村聚落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巢湖北岸柘皋河流域,呈团状集聚分布,冷点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大别山区,分布零散且规模较小。(3)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聚落对自然环境依赖性逐渐降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为优化巢湖流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在主体功能区的视角下,通过对乡村地域空间适宜性评价,将巢湖流域乡村聚落地域类型划分为优先重构区、鼓励重构区、适度重构区、引导重构区和限制重构区,针对各类型区提出相应的重构模式和途径,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主体功能区 空间重构 巢湖流域
下载PDF
生态宜居视角下合肥市环巢湖流域湿地公园“面-线-点”空间格局优化
9
作者 杨玥 陈秋洁 +1 位作者 刘祎頔 肖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51-460,469,共11页
在生态宜居视角下,选取位于“国际湿地城市”——合肥市环巢湖流域16个代表性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面”“线”“点”3个维度分析了旅游开发型、社区休闲型、生态保护型3类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现状问题,对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宜... 在生态宜居视角下,选取位于“国际湿地城市”——合肥市环巢湖流域16个代表性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面”“线”“点”3个维度分析了旅游开发型、社区休闲型、生态保护型3类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特征和现状问题,对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宜居环境营造双赢的湿地公园空间格局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园城互联、园生互融、园人互动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未来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生态宜居城市打造提供参考,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湿地公园 “面-线-点” 空间格局 环巢湖流域
下载PDF
“人水和谐、城湖共生”视域下的环巢湖魅力审视与提升
10
作者 潘峰 王昆仑 +1 位作者 栗翰江 回声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环巢湖区域作为城市边缘大型湖泊区域的代表,具有和谐共生、深化发展的诸多优势。本研究旨在基于“人水和谐、城湖共生”视域对环巢湖魅力审视开展语义分析,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的名称... 环巢湖区域作为城市边缘大型湖泊区域的代表,具有和谐共生、深化发展的诸多优势。本研究旨在基于“人水和谐、城湖共生”视域对环巢湖魅力审视开展语义分析,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的名称、范围和权重,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形成可应用的效能评价模型。运用理论研究构建的效能效能评价模型对环巢湖区域和对比研究案例展开量化评价,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获取明确的研究结论,最终提出环巢湖区域魅力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魅力审视 人水和谐 城湖共生
下载PDF
安徽巢湖岸线生态地质调查与岸线规划分区研究
11
作者 范小倩 王西荣 +1 位作者 陈时亮 史磊 《安徽地质》 2023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本文运用野外地质踏勘、走访等手段,对巢湖岸线一带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生物和植被资源、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结合相关的岸线保护政策红线,确立巢湖岸线的规划合理分区。区内地层自上太古界到第四系全新统,均... 本文运用野外地质踏勘、走访等手段,对巢湖岸线一带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生物和植被资源、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结合相关的岸线保护政策红线,确立巢湖岸线的规划合理分区。区内地层自上太古界到第四系全新统,均有分布。巢湖及其周边流域内的水系发达,形成纵横交错的河流,有利于农业生产。巢湖水体的水质属劣Ⅳ类,重金属As、Cr、Cu、Ni、Pb、Cd、Zn、Hg为中等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总P、N、NH3-(氨氮)是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规划区内土地用地类型划分为12个大类。根据土地的不同功能和用途,将巢湖规划区划分三级、五区。加强巢湖岸线建设的调查规划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岸线生态环境 规划建设区 影响因子 土地功能与用途
下载PDF
巢湖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2
作者 张佳 刘振宇 +3 位作者 李静 郭匿春 梁阳阳 吴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为研究巢湖中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巢湖的主要河口区以及敞水区共设置了20个采样点,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巢湖河口区的8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枝角类10属21种... 为研究巢湖中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巢湖的主要河口区以及敞水区共设置了20个采样点,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巢湖河口区的8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枝角类10属21种,桡足类11属16种;敞水区12个点中鉴定出枝角类9属18种,桡足类12属13种;共22属39种。(2)巢湖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530.8 ind·L^(-1)和506.3 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7 ind·L^(-1)和21.5 ind·L^(-1);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巢湖秋季河口区的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3)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按照体型大小和食性可划分5个功能群,其中,河口区有SCF、LCF共2个优势功能群,敞水区有SCF、LCF、MCF共3个优势功能群,SCF在功能群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4)水温是影响河口区和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主要的环境理化因子;巢湖敞水区中浮游甲壳动物LCF功能群能显著影响SCF、MCC、LCC等功能群。巢湖河口区污染程度高于敞水区,巢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和藻类水华控制应侧重于河口区的外源污染治理;敞水区可以通过调整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结构重建水生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河口区和敞水区 浮游甲壳动物功能群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城乡融合的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环巢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爽 徐怡芳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2期5-10,49,共7页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主要聚焦于大中型城市,偏向大中型城市的创新政策将会造成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科技创新的协同有助于城乡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减少城乡差距,但乡村受制于产业基础薄弱、与城市...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主要聚焦于大中型城市,偏向大中型城市的创新政策将会造成创新要素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乡差距扩大。城乡科技创新的协同有助于城乡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减少城乡差距,但乡村受制于产业基础薄弱、与城市空间障碍大等原因,较难与城市形成创新协同。特色小镇是科创城市与乡村的联结点,特色小镇与科创城市协同发展,有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和社会公平。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的协同路径包括空间互补联动、产业协同布局、功能复合开发等。本研究以安徽省环巢湖区域为例,分析了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协同的先决条件,探究了科创城市与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为今后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协同发展 科创城市 城乡融合 环巢湖地区
下载PDF
环巢湖区域文化外宣翻译叙事理路研究
14
作者 汤玲玲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21,共8页
文章紧贴安徽“三地一区”战略发展需求,廓清环巢湖区域文化外宣翻译的需求与现状,通过蒙娜·贝克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深挖环巢湖区域文化外译的当代价值。借助“标签框架”“时空框架”“选择性采用框架”“参与者重新定位框架”策略... 文章紧贴安徽“三地一区”战略发展需求,廓清环巢湖区域文化外宣翻译的需求与现状,通过蒙娜·贝克后经典叙事学理论深挖环巢湖区域文化外译的当代价值。借助“标签框架”“时空框架”“选择性采用框架”“参与者重新定位框架”策略探寻环巢湖景观文化、历史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的外译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方式,寻觅本土文化外译的“国际表达”路径。一者印证“翻译之为用大矣哉”,二者为提升徽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实现中国文化“走进去”提供本土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 外宣翻译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环巢湖区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15
作者 柳华 《科教文汇》 2023年第13期46-48,共3页
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态德育观,是目前建设“美丽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环巢湖区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为背景,分别从生态德育概念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种类、现状、原则、策略阐述等方面进行分析,倡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保护... 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态德育观,是目前建设“美丽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环巢湖区域生态德育资源开发为背景,分别从生态德育概念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种类、现状、原则、策略阐述等方面进行分析,倡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区域 生态德育 资源开发
下载PDF
巢湖圩区农田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治理措施研究
16
作者 高珍 赵嘉静 强敏敏 《西北水电》 2023年第6期18-24,共7页
农田面源污染是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流域万亩大圩杨柳圩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河系数法对圩内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圩内污染负荷入河总量COD为175.24 t/a,NH3-N为24.99 t/a,TP为3.24 t/a,TN为38.49 t... 农田面源污染是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流域万亩大圩杨柳圩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河系数法对圩内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圩内污染负荷入河总量COD为175.24 t/a,NH3-N为24.99 t/a,TP为3.24 t/a,TN为38.49 t/a,其中农田面源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50.59 t/a,NH3-N为10.91 t/a,TP为1.02 t/a,TN为19.83 t/a,分别占总入河量的28.91%、43.66%、31.48%和51.52%;除圩区化肥农药利用率较低之外,沟渠水动力条件差、灌排一体、水生植物群落失衡等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圩内净化空间与调蓄空间不足,造成大量污染在汛期随雨水泵送至外河,对周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思路与措施,可为平原圩区的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典型圩区 农田面源 污染估算 典型措施
下载PDF
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叶龙 李双应 +2 位作者 王冰 赵大千 杨栋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3-556,共14页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富,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的工作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溶解作用、去白云化作... 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对油气开采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富,多年来主要集中在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的工作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溶解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4种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白云化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6种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结合C-O同位素分析结果,本区存在海底(浅海台地和深水斜坡)、大气淡水(渗流带和潜流带)和埋藏等3种主要的成岩环境,分别发育不同的成岩作用,海底环境:主要为泥晶化作用(浅海台地)和第一类硅化作用(深水斜坡);埋藏环境:主要为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白云化作用、第三类选择性硅化作用和晚期重结晶作用;大气淡水环境:胶结作用(潜流带粒状等厚环边胶结物、粒状胶结物和共轴增生胶结物,渗流带重力型胶结物和新月型胶结物)、溶解作用、早期重结晶作用、去白云化作用和第二类硅化作用。研究区除了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外,还发育较高的孔隙度,最高可达2%~5%,主要集中在船山组和栖霞组的压溶线内及栖霞组硅质层和富硅质灰岩段,孔隙连通性极好,而且线内常含有大量有机质,是油气生成、储集和运移的理想场所。因此,安徽无为—巢湖地区中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对本区地质工作的深入、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勘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中下二叠统 碳酸盐岩 无为—巢湖地区 安徽
下载PDF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鲁阳 吕大炜 +5 位作者 刘海燕 金爱文 吴晓燕 冯婷婷 于得明 刘建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系五通组地层,因为处于海侵初期,地层中陆相和海相特征共存,导致对该组沉积环境认识上的分歧;安徽巢北地区泥盆系五通组为一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组合,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一直不清。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剖面...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泥盆系五通组地层,因为处于海侵初期,地层中陆相和海相特征共存,导致对该组沉积环境认识上的分歧;安徽巢北地区泥盆系五通组为一套厚层砂岩夹泥岩组合,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一直不清。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采用沉积学、地层学等方法,结合室内磨片和粒度分析方法,对其厚层砂岩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巢湖地区五通组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即具滚动组分和跳跃组分组成的多段式的后滨—前滨,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前滨—上临滨,有跳跃组分和悬浮组分组成的两段式的沙泥混合坪,结合沉积序列特点和沉积特征,最终确定五通组的观山段下部为滨岸相的后滨—前滨的砾石海滩沉积,观山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前滨—上临滨的砂质海滩沉积,擂鼓台段下部为滨岸相的混合坪粉砂岩泥岩沉积,擂鼓台段中部为滨岸相的泥坪、海湾、滨岸沼泽沉积间有前滨的砂质海滩沉积,擂鼓台段上部为滨岸相的含铁质的混合坪沉积。该文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教学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北地区 五通组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及演化
下载PDF
巢湖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阎伍玖 吴防修 汪国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系统地论述了巢湖区域环境背景现状,分析了流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湖区水环境污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区域自然综合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整治巢湖区域环境,重建区域生态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 环境 富营养化 巢湖区域 环境污染 治理 水环境
下载PDF
巢北地区中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相与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德平 韩宗珠 +1 位作者 李安龙 衣伟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中志留统坟头组在巢北地区出露广,层位稳定,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岩屑砂岩,其中黏土含量较高。本文在2007年7月所测巢湖7410工厂——甘露寺剖面及野外观察... 中志留统坟头组在巢北地区出露广,层位稳定,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岩屑砂岩,其中黏土含量较高。本文在2007年7月所测巢湖7410工厂——甘露寺剖面及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室内手标本观察描述、薄片镜下系统鉴定、粘土矿物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工作,探讨中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相和古环境特征。中志留统坟头组形成于温湿的弱碱性环境,经历1次大规模海退和1次不完整海侵过程,主要包含三种沉积相类型,按发育时间顺序为:潮控陆棚相、陆棚相和潮坪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北地区 中志留统 坟头组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