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代史书编纂的转型与民族风格的形成
1
作者 舒习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5-384,431,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日本输入的新式史书体裁、编纂理念与方法的刺激,经过中国史家的创造性变革,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特点表现在对章节体历史教科书的追求、专门史编纂的勃兴、历史编纂民族化风格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梁启超、夏...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日本输入的新式史书体裁、编纂理念与方法的刺激,经过中国史家的创造性变革,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特点表现在对章节体历史教科书的追求、专门史编纂的勃兴、历史编纂民族化风格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梁启超、夏曾佑、汪荣宝、孟森等人在章节体教科书编纂上用力甚勤,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历史编纂学的近代化,体现在传统史学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编纂变成近代以问题为导向、以分科为特征的历史编纂上,近代史学精细化和专门化的特点赋予中国近代历史编纂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学科意义的专门史初步建构,成为符合中国历史需要的新书写方式。章节体尽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分期叙述破坏了历史的完整性和内在联系。所以,中国近代史家在运用章节体叙述中国历史的时候,还需要广泛借鉴中国传统优秀史体的编纂经验,弥补单一史体编纂的缺陷,更好地建构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编纂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书 编纂 章节体教科书 专门史编纂 民族风格
下载PDF
策士的重现:魏禧《孟子牵牛章》评点实践
2
作者 潘振方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牵牛章”在《孟子》中地位独特,历代《孟子》学著作对此章阐释都颇为用心。许多学者在阐释此章义理时纷纷触及到孟子的论辩技巧,越来越关注《孟子》的辞章。魏禧在继承前人基础之上,单独重新评点此章,发掘《孟子》文章中的文势与文法... “牵牛章”在《孟子》中地位独特,历代《孟子》学著作对此章阐释都颇为用心。许多学者在阐释此章义理时纷纷触及到孟子的论辩技巧,越来越关注《孟子》的辞章。魏禧在继承前人基础之上,单独重新评点此章,发掘《孟子》文章中的文势与文法,认为其文有“策士气”,是进言的典范之作。魏禧借《孟子》光明正大之文讲解策士进言之术,阳儒而阴纵横,实际上还原儒家经典《孟子》作为战国诸子的真实面目,同时提出自己关于“进言”体文章写作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牵牛章》 魏禧 评点 策士 “进言”体
下载PDF
太极拳十三式(势)思维考证
3
作者 李永 《中华武术》 202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太极拳十三式与十三势的区别已经有文章加以辩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中国哲学“体、用”两层次来分辨。太极拳十三式(势)思维的来源无人考证,本文在运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又利用易学考古材料,对这一古老思维从三玄哲学思想的角度进行溯源式... 太极拳十三式与十三势的区别已经有文章加以辩析,本文认为可以从中国哲学“体、用”两层次来分辨。太极拳十三式(势)思维的来源无人考证,本文在运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又利用易学考古材料,对这一古老思维从三玄哲学思想的角度进行溯源式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十三式(势) 《老子》第五十章 凌家滩 四盘磨
下载PDF
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论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形式与特点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因为编撰性质不同而不应将两者完全等同一致。关注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更可得见当时新旧史学转换的种种特征在历史撰述中的具体表现。清末中国历史教科... 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因为编撰性质不同而不应将两者完全等同一致。关注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与中国通史的撰述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更可得见当时新旧史学转换的种种特征在历史撰述中的具体表现。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通常被认为是开始使用了章节体,其实仍以使用纪事本末体为主,编纂形式新意无多,而其划分历史阶段的分期观念,以及受此影响而在历史叙事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其学术意义则不可忽视。清末出现的多种中国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成为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教科书 中国通史 纪事本末体 章节体
下载PDF
版本行旅与文体定格——《京华烟云》中译本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京华烟云》是一部用英文写成的小说,其中文翻译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本文所谈的《京华烟云》涉及到目前所能见到的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通过梳理分析这些译本,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1940年代《京华烟云》的翻译及译本的大致情况... 《京华烟云》是一部用英文写成的小说,其中文翻译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本文所谈的《京华烟云》涉及到目前所能见到的这部小说的中文译本,通过梳理分析这些译本,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1940年代《京华烟云》的翻译及译本的大致情况如何;二、郁达夫为何未能完成林语堂的托付翻译出这部小说;三、张振玉的章回体译本如何成为现今通行的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京华烟云 瞬息京华 中译本 章回体
下载PDF
论《九愍》对《九章》、九体的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运好 吴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1,192,共10页
陆云《九愍》,内容模仿《九章》,兼采《离骚》《渔父》,“祖宗原意”是《九愍》的创作原则,故行文口吻,抒写情感,乃至意象选取,一如屈辞,但一线两点的结构、和而不同的立意、化壮为悲的风格,则又不同于《九章》;体裁源于汉代“九体”,... 陆云《九愍》,内容模仿《九章》,兼采《离骚》《渔父》,“祖宗原意”是《九愍》的创作原则,故行文口吻,抒写情感,乃至意象选取,一如屈辞,但一线两点的结构、和而不同的立意、化壮为悲的风格,则又不同于《九章》;体裁源于汉代“九体”,兼采《九歌》,故前后立意连贯,成为完整组诗,但叙述统一,取象连贯,立意本乎屈辞,句式近于骚体,则又不同于汉代“九体”。简言之,因袭“九体”,却又回归屈辞文本,最大限度地真实呈现屈子的精神境界和文体风格;模拟《九章》,却又综辑屈辞,最大限度地在模拟中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和风格,从而使《九愍》成为“九体”中最为圆熟的作品。比较《九愍》与《九章》及其与汉代“九体”之异同,可从文本、文体两个方面昭示《九愍》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云 九愍 九章 九体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4,41,共5页
2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史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章回小说的起源为研究重点,主要从话本小说等方面的影响追溯其起源;第二阶段以章回小说的文体形态为研究重点,前期着重分析小说回目等外在形态特征;80年代以后则侧重于探... 20世纪中国古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史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章回小说的起源为研究重点,主要从话本小说等方面的影响追溯其起源;第二阶段以章回小说的文体形态为研究重点,前期着重分析小说回目等外在形态特征;80年代以后则侧重于探讨叙事时空等内在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文体 述评
下载PDF
试论词在晚唐的奠基与开拓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希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词史上向来唐与五代并称,盖因词繁盛于五代,其发展契机则孕育于晚唐。正是在晚唐,从浪子词人到帝王词人,各种词人范型得到确立;词体深而隐、美而艳、小而狭的天然审美趋向得以确立;为了增强表现力和增加表现内容,联章体开始广泛运用,这... 词史上向来唐与五代并称,盖因词繁盛于五代,其发展契机则孕育于晚唐。正是在晚唐,从浪子词人到帝王词人,各种词人范型得到确立;词体深而隐、美而艳、小而狭的天然审美趋向得以确立;为了增强表现力和增加表现内容,联章体开始广泛运用,这又为篇幅更长的中调、长调得到长足发展并加入到流行的令词中提供了可能。因此,晚唐在作者、审美、体制这几个词体的关键因素上进行了充分的奠基和开拓,从而实现了词体在五代的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人范型 美学风格 联章体 奠基
下载PDF
二人台与中国古代“五更”联章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君 李晓琴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5-19 49,共6页
二人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能够使人从它现有的艺术样式中窥见古代某些优秀的艺术因素。"五更"形式的歌唱并非二人台独创,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五更"联章的创作方式早已有之,并一直传唱至今。对古代"五... 二人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能够使人从它现有的艺术样式中窥见古代某些优秀的艺术因素。"五更"形式的歌唱并非二人台独创,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五更"联章的创作方式早已有之,并一直传唱至今。对古代"五更"联章体作沿波讨源的工作,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并分析其主题与结构,发现二人台"五更"形式歌唱其实就是继承了古代这种"五更"联章的创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五更 定格联章 考源
下载PDF
北宋联章词的叙事和演唱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2-126,共15页
北宋联章词与唐代相比,故事情节更紧凑、更个性化,格调更文人化,演唱更程式化。演唱或发生在私家府邸或宫廷或公众娱乐场所。演唱伴奏常用鼓子,因而称鼓子词。私家演唱程式比较简单,宫廷演唱程式复杂,有念白、歌唱、伴舞、乐队。柳永、... 北宋联章词与唐代相比,故事情节更紧凑、更个性化,格调更文人化,演唱更程式化。演唱或发生在私家府邸或宫廷或公众娱乐场所。演唱伴奏常用鼓子,因而称鼓子词。私家演唱程式比较简单,宫廷演唱程式复杂,有念白、歌唱、伴舞、乐队。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引领了联章词创作和演唱的一代风尚,其后,苏轼将联章词写作和演唱带到路上,或京城或地方,或官府或民间。受他影响,苏门弟子和朋友们也创作用于联章演唱的组词,有时也为宫廷演唱写脚本,有些脚本则传到了南宋宫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联章词 叙事 演唱
下载PDF
晚清史书编纂体例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以汉译西史《万国通鉴》和东史《支那通史》、《东洋史要》为中心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邹振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史书编纂体例是对历史如何进行组织安排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晚清是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发生重要转变的时代,史书编纂上最关键的变化是引入了章节体。以往学者在讨论章节体史书时,或以为该体例是传统纪事本末体的逻辑发... 史书编纂体例是对历史如何进行组织安排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方面。晚清是中国史书编纂体例发生重要转变的时代,史书编纂上最关键的变化是引入了章节体。以往学者在讨论章节体史书时,或以为该体例是传统纪事本末体的逻辑发展,或认为是以日本东洋历史教科书为蓝本的。在晚清史书编纂体例变化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由卷章段体到章节体转变的过程。其中有诸多转变的环节。本文认为最早的卷、章、段合成的史书体例出现于19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史书体例中,其中第一环节为美国传教士谢卫楼编译的《万国通鉴》,该书卷章段体例是影响后来章节体史书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是最为接近于后来章节体的史书之一,为后来国人接受日本学者以章节体所编纂的中国通史作了重要的铺垫。第二环节为上海东文学社出版的那珂通世《支那通史》和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两书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章节体史书体例和较早采用了历史分期法,首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一种编写中国历史教材的崭新形式,即不仅可以章节体的形式,而且以历史时期划分来还原中国历史的本相。中国史家柳诒徵和夏曾佑等在重新思考与改造传统史书编纂形式的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借鉴了日本章节体中国通史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国通鉴》 《支那通史》 《东洋史要》 史书编纂体例 章节体
下载PDF
唐宋联章词的叙事性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九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词以抒情为主,拙于叙事。然而,在唐宋词中有很多叙事性作品,特别是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能叙事并具有叙事性。但是,学术界对词的叙事性较少关注。文章列举和分析了唐宋词中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叙事性作品,并对叙事... 词以抒情为主,拙于叙事。然而,在唐宋词中有很多叙事性作品,特别是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能叙事并具有叙事性。但是,学术界对词的叙事性较少关注。文章列举和分析了唐宋词中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叙事性作品,并对叙事性作品按题材内容进行分类,最后指出诗歌叙事性艺术渊源及有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联章体 叙事性
下载PDF
《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寓意评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竺洪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明人盛于斯的《休庵影语·西游记误》指认《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后人之"伪笔",由于这是孤证,不可据此妄下定论,但已足以为后世学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文章以此为契机,考察本回荆棘岭故事的诸多特殊性信息和表征,揭... 明人盛于斯的《休庵影语·西游记误》指认《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后人之"伪笔",由于这是孤证,不可据此妄下定论,但已足以为后世学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文章以此为契机,考察本回荆棘岭故事的诸多特殊性信息和表征,揭示其针砭假道学、伪学术,批判华而不实的空疏学风的深层次思想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九十九回本 第六十四回 空疏学风
下载PDF
论沈复的性格与文风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飞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沈复是生活在清代的文学家,他的性格有种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美好易逝的伤感,这种纤细敏感的心理特质从主体方面对他的文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文风,体现为向往自然无拘和追求男女平等的文... 沈复是生活在清代的文学家,他的性格有种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美好易逝的伤感,这种纤细敏感的心理特质从主体方面对他的文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文风,体现为向往自然无拘和追求男女平等的文学风格。这种文学风格所体现出的人人平等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超前的时代意义,及至如今的社会,仍作为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被无数人向往并努力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复 浮生六记 性格 文风
下载PDF
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与陶渊明文风之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X期44-48,52,共6页
百回本《西游记》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之大成,其作者定是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热爱山水自然、崇尚陶渊明田园诗之人。吴承恩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并以多类型的诗词曲赋,展现了自然流丽、清新淡雅的“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 百回本《西游记》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之大成,其作者定是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热爱山水自然、崇尚陶渊明田园诗之人。吴承恩继承和发扬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自然,并以多类型的诗词曲赋,展现了自然流丽、清新淡雅的“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之诗风。对此,百回本《西游记》中诸多诗赋词曲均能见到,无疑吴承恩乃百回本《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恩 陶渊明 文风 比较 百回本《西游记》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篇羼杂文字辨
16
作者 王锺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6,共7页
本文以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乃《庄子》书外篇之羼入于《齐物论》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 本文以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乃《庄子》书外篇之羼入于《齐物论》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本文从语体风格的辩析上,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上下文在意旨及语调的衔接这样三个方面,论证了上述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齐物论》 语体风格 文字训释 《内篇》
下载PDF
我国现行宪法章节名称之由来及评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联繁 《政法论丛》 2011年第2期86-92,共7页
"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宪法章节名称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章节名称,主要是对1954年宪法章节名称的继承。1954年宪法的章节名称,在多方面借鉴了前苏联宪法,但也有创造,如"国家机构"... "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宪法章节名称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容轻视的问题。我国现行宪法的章节名称,主要是对1954年宪法章节名称的继承。1954年宪法的章节名称,在多方面借鉴了前苏联宪法,但也有创造,如"国家机构"的章名。现行宪法的章节名称,还有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宪法形式 宪法体例 章节
下载PDF
独特的审美魅力 深厚的文化内涵——试论明清章回小说形式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4-103,共10页
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具体表现,论者尚各有所见;而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则鲜有论者探究,这是中... 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具体表现,论者尚各有所见;而明清章回小说在形式上为什么会形成如此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则鲜有论者探究,这是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章回小说 形式 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形成原因
下载PDF
丁宝书及其《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19
作者 马执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本来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化腾飞的双翼。中国传统史学步入近代门槛,是在清末维新思潮中,以新式中小学堂普及历史教育为契机的。20世纪初,所谓重新编写中国历史,主要是编写历史教科书。响应梁启超建设新史学的号召,...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本来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化腾飞的双翼。中国传统史学步入近代门槛,是在清末维新思潮中,以新式中小学堂普及历史教育为契机的。20世纪初,所谓重新编写中国历史,主要是编写历史教科书。响应梁启超建设新史学的号召,丁宝书编写的《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率先构建起新式中国通史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最初突破口。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丁宝书 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章节体 第一部中国通史
下载PDF
《镜花缘》讽刺艺术论析
20
作者 尚继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镜花缘》具有尖锐的讽刺性和深刻的讽刺意义,但并不属于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使用的主要讽刺技法有语带讥锋、客观描述、形象影射、巧用修辞等,其讽刺艺术具有恣肆跳宕的讽刺笔法、庄谐并举的审美风格和冷热共生的讽刺气质的特征。正是... 《镜花缘》具有尖锐的讽刺性和深刻的讽刺意义,但并不属于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使用的主要讽刺技法有语带讥锋、客观描述、形象影射、巧用修辞等,其讽刺艺术具有恣肆跳宕的讽刺笔法、庄谐并举的审美风格和冷热共生的讽刺气质的特征。正是讽刺手法的精彩运用,使得《镜花缘》独具轻松幽默的特质,在清代才学小说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回小说 创作手法 讽刺艺术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