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萸黄连的炮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严林 王云 +3 位作者 贾哲 李颖 金敏 张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4-271,共8页
萸黄连为“相反为制”改变饮片药性的代表性炮制品之一,首载于《韩氏医通》,炮制方法为吴茱萸汁与净黄连拌匀闷润后炒干即得,即通过吴茱萸制黄连在保留黄连泻火解毒功效的基础上降低了黄连的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可清气分湿热,对肝... 萸黄连为“相反为制”改变饮片药性的代表性炮制品之一,首载于《韩氏医通》,炮制方法为吴茱萸汁与净黄连拌匀闷润后炒干即得,即通过吴茱萸制黄连在保留黄连泻火解毒功效的基础上降低了黄连的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可清气分湿热,对肝气犯胃、呕吐吞酸等病症有良好疗效。作为相反为制、药汁制的代表品种,萸黄连饮片收录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多个地方炮制规范中,其炮制工艺研究及优选一直备受关注。现代研究表明,萸黄连除含有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等黄连中的成分外,还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等吴茱萸中的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该文对近20年萸黄连相关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归纳,从萸黄连的炮制历史及工艺、药效药性、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萸黄连在各省市炮制规范收载的炮制方法及标准差异较大,主要涉及吴茱萸汁的制备方法、吴茱萸汁的用量和炮制终点的判断标准等方面;此外,不同研究期间萸黄连炮制前后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推测与萸黄连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同有关。该综述可为完善萸黄连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萸黄连 相反为制 炮制规范 质量评价 药效药性 临床应用 特征成分
原文传递
外来中药资源在中医药中的发展分析
2
作者 蔡青清 严铸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442-5450,共9页
外来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讨国际交流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材料。尽管一些重要时期的外来中药品种已有了梳理,但传统中医药领域使用外来中药的全貌,以及外来中药在中医临床和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分析。系统梳理了... 外来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讨国际交流影响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材料。尽管一些重要时期的外来中药品种已有了梳理,但传统中医药领域使用外来中药的全貌,以及外来中药在中医临床和中医药发展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分析。系统梳理了从《神农本草经》至《中华本草》的外来中药,统计分析了这些外来中药的基原、原产地、引入时间、引入途径、主治和功效等信息。结果表明,本草文献纪录的外来中药有747味,占中华本草所载中药总量的8.32%,其中植物药741味,动物药4味,矿物药2味;植物药来源于96科316属472种(包括亚种、变种和杂交种),动物药来源于4科4属4种;矿物药来源于2种矿物。外来中药主要通过观赏途径、果蔬途径、药用途径和香料途径等传入中国。这747味外来中药中有195味已形成药用市场,其中资源供给来自于国内的有165味,来自于国内和进口的有24味,来自于国外进口的有6味(没药、没食子、檀香、乳香、梅花冰片、胖大海)。外来中药的引入在清朝以前增长缓慢,清朝时显著增加,清朝以后剧增。外来中药的药性多为平、凉、寒,药味多为苦、甘、辛;功效方面以清热解毒类外来中药的引入开发最为多见。外来中药弥补了原有中药在中医临床用药选择或资源上的不足,促进了中医药的持续性开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中药 历史时期 性效特点 中医药发展 药物交流
原文传递
中医轻剂与重剂辨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毕红岩 王萍 +2 位作者 高贺军 唐旭东 李振华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5-207,共3页
轻剂和重剂是常被提起的一对中医方剂学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组成方剂药物的药性轻重、药味多少、药量大小、药力强弱等4个方面。药性轻重主要指组成方剂的药物质地和性味的薄厚,并依此将之搭配应用于表证、神志病和气血逆乱诸... 轻剂和重剂是常被提起的一对中医方剂学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组成方剂药物的药性轻重、药味多少、药量大小、药力强弱等4个方面。药性轻重主要指组成方剂的药物质地和性味的薄厚,并依此将之搭配应用于表证、神志病和气血逆乱诸证;药味多少主要指组成方剂的药物数量的多寡,主要受到医者技术和素质高低以及疾病复杂程度的影响;药量大小主要指组成方剂的药物的剂量大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药物多向调节的功效、疾病产生停留的部位、正邪虚实变化的速度;药力的强弱主要指组成方剂的药物的整体作用强度,取决于医者对于患者状态、疾病情况、时空变化等多方面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剂 重剂 方剂学 药性 药味 药量 药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