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μ-oxamido copper(Ⅱ)-iron(Ⅱ)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with an antiferromagnetic exchange interaction
1
作者 YAN, Cui-Wei LI, Yan-Tuan LIAO, Dai-ZhengDepartment of Biolog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Department of Chemistry,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S73165, China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04-511,共8页
Four new u-oxamido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identified as [Cu(oxap)Fe(L)2]SO4, where oxap denotes the N, N'-bis(2-aminopropyl)oxamido dianion and L represents diaminoethane (en); 1,3-dia... Four new u-oxamido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identified as [Cu(oxap)Fe(L)2]SO4, where oxap denotes the N, N'-bis(2-aminopropyl)oxamido dianion and L represents diaminoethane (en); 1,3-diaminopropane (pn); 1,2-diaminopropane (ap) and 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Me2-phen). Based on the elemental analyses, spectroscopic studies, magnetic mo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molar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extended oxamido-bridged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a copper(Ⅱ) and an iron(Ⅱ) ions, which have a square planar environment and an octahedral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are proposed for these complexes. Complexes [Cu(oxap)Fe(en)2]SO4 (1) and [Cu(oxap)Fe(pn)2]SO4 (2)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e 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4.2~300 K) and the observed data were least-squares fitted to the susceptibility equation derived from the spin Hamiltonian including single-ion zero-field interaction for the iron(Ⅱ) ion, H=-2JS1.S2-DSzl2, giving the exchange integrals J=-21.9 cm-1 for 1 and J=-23.6 cm-1 for 2. These results are commensurate with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djacent metal ions within each molec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Oxamido heterobinuclear complex cu()-Fe() MAGNETISM
原文传递
Synthes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u(Ⅱ)-RE(Ⅲ)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with N,N′-Bis(3-carboxyisalicy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被引量:4
2
作者 TAO Ruo-jie, YU Zliao-wen and ZHOU Xu-ya(Departmeut of Chemistry, Henan University , Kaifeng, 475001 )JIN Dou-man(Haua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 Zhengzhou, 450003 )LIAO Dai-zheng(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Nankai University , Tianjin, 300071)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9-184,共6页
ine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 (Ⅱ)-RE (Ⅲ) with N, N′-bis-(3-car-boxylsalicylidene ) trimetliylenediamine (TS) were syntli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ivity, thermogravim... ine heter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 (Ⅱ)-RE (Ⅲ) with N, N′-bis-(3-car-boxylsalicylidene ) trimetliylenediamine (TS) were syntli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ivity, thermogravimetry,IR and elec-tronic spectra. The measurements of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sliow that there exists only a very weak antiferromagnetic spin exchange interactionbetween the ions of Cut(Ⅱ) and RE(Ⅲ) in CuRETSCI . 3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 base cu()-RE(Ⅲ) heterobinuclear complex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多氮异双核Cu(Ⅱ)-Zn(Ⅱ)非对称咪唑桥联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梅光泉 易艳萍 +3 位作者 刘临 孔莉 罗勤慧 黄可龙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3-196,201,共5页
合成了二亚乙基三胺(dien)和咪唑为配体的两个铜(Ⅱ)单核配合物[(dien)Cu](ClO4)2[、(dien)Cu imH](ClO4)2和一个非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di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 合成了二亚乙基三胺(dien)和咪唑为配体的两个铜(Ⅱ)单核配合物[(dien)Cu](ClO4)2[、(dien)Cu imH](ClO4)2和一个非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di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增强催化歧化超氧离子的活性。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不很稳定,部分从Zn(Ⅱ)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锌() 非对称异双核配合物 循环伏安
下载PDF
草酰胺桥联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4
作者 王汉忠 焉翠蔚 +1 位作者 朱学栋 李延团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以N,N′—双(2—氨乙基)草酰胺合铜〔Cu(oxen)〕作为双齿单核断片,合成了两个新的草酰胺桥联异双核配合物〔Cu(oxen)Zn(bpy)2〕(ClO4)2和〔Cu(oxen)Zn(phen)2〕(ClO4)2... 以N,N′—双(2—氨乙基)草酰胺合铜〔Cu(oxen)〕作为双齿单核断片,合成了两个新的草酰胺桥联异双核配合物〔Cu(oxen)Zn(bpy)2〕(ClO4)2和〔Cu(oxen)Zn(phen)2〕(ClO4)2(bpy和phen分别代表2,2′—联吡啶和1,10—邻菲口罗啉)。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性的测定及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ESR谱的研究,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分子中草酰胺桥的存在。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杀菌活性;研究了各配合物的ESR,并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物 草酰胺桥
下载PDF
含草酰胺桥的Cu(Ⅱ)-Zn(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5
作者 焉翠蔚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84-88,共5页
合成了两个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en)Zn(NO2_phen)2](ClO4)2和[Cu(oxen)_Zn(Me2bpy)2](ClO4)2,oxen代表N,N′_双(2_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NO2_ph... 合成了两个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en)Zn(NO2_phen)2](ClO4)2和[Cu(oxen)_Zn(Me2bpy)2](ClO4)2,oxen代表N,N′_双(2_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NO2_phen和Me2bpy分别为5_硝基_1,10_邻菲罗啉和4,4′_二甲基_2,2′_联吡啶的缩写.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性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的研究,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分子中扩充草酰胺桥的存在.研究了各配合物的ESR,并对其成键性质进行了讨论.测试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胺桥 双核配合物 ESR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一种异双希夫碱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栋梅 范玉华 +3 位作者 毕彩丰 艾小康 何雪涛 孙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5-338,共4页
邻苯二胺与5-氯-2-羟基二苯酮、水杨醛作用合成了一种异双四齿希夫碱配体C26H19N2O2(H2L)。在正丁醇和甲醇体系中醋酸铜与该配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固体配合物CuL。通过质谱分析、元素分析、IR、UV、TG-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 邻苯二胺与5-氯-2-羟基二苯酮、水杨醛作用合成了一种异双四齿希夫碱配体C26H19N2O2(H2L)。在正丁醇和甲醇体系中醋酸铜与该配体反应合成了一种固体配合物CuL。通过质谱分析、元素分析、IR、UV、TG-D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发现希夫碱试剂在385nm处有一强荧光发射峰。在pH9.62时,铜(Ⅱ)离子与试剂形成的配合物可使其荧光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双希夫碱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下载PDF
羧基桥联的双核 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振峰 侯益民 +3 位作者 李群 薛宝玉 金斗满 吴金椿 《河南科学》 1991年第3期15-21,共7页
合成了二个新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二个羧基桥联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Phen)(HCOO)]_2·(NO_3)_2·3H_2O(1),[Cu(Phen)(CH_3COO)]_2·(NO_3)_2·3H_2O(2)和一个一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桥和一个羟基桥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 合成了二个新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二个羧基桥联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Phen)(HCOO)]_2·(NO_3)_2·3H_2O(1),[Cu(Phen)(CH_3COO)]_2·(NO_3)_2·3H_2O(2)和一个一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桥和一个羟基桥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_2(OH)(C_2H_5COO)(Phen)_2]·(NO_3)_2·H_2O(3)以及单核 Cu(Ⅱ)配合物[Cu(Phen)(CF_3COO)]·(NO_3)·H_2O(4)(其中 Phen 为2,9-=甲基-1,10-啡罗啉).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光谱、红外光谱,TG 及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四个配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及电导.通过分析讨论,确定了配合物中羧基的配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桥联 cu()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新型salamo衍生物苦味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建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4-656,共3页
以丙酮为溶剂,1,3-二胺氧丙烷双缩邻香草醛(H2L)与苦味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alamo衍生物苦味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alamo衍生物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4L2(pic)... 以丙酮为溶剂,1,3-二胺氧丙烷双缩邻香草醛(H2L)与苦味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alamo衍生物苦味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alamo衍生物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4L2(pic)4(H2O)2].2CH3COCH3.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衍生物 铜()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一种新型Schiff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建华 葛秀涛 +2 位作者 吴刚 薛连海 郑建东 《滁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 以丙酮和甲醇(体积比为3:1)为溶剂,1,2-二胺氧乙烷双缩5-溴水杨醛(H2L)与乙酸铜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Schiff碱乙酸铜(Ⅱ)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IR,TG-DTA及UV表征。结果表明,新型Schiff碱是一种四齿配体,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为[Cu(C16H12Br2N2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SCHIFF碱 铜()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新型手性Schiff碱配体及其铜(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管月清 刘晓明 +2 位作者 王倩 陈丽慧 周国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81-84,共4页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不仅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而且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价廉、易得的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高产率地合成出了一类新型手性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用IR,1H NMR对手...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不仅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而且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价廉、易得的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高产率地合成出了一类新型手性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用IR,1H NMR对手性Schiff碱及其铜(Ⅱ)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到目前为止,该类手性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合成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手性SCHIFF碱 铜()配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2,2′,2″-三氨基乙基胺-咪唑的对称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宪平 梅光泉 +1 位作者 黄可龙 罗勤慧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1-454,共4页
合成了2,2′,2″-三氨基乙基胺(tren)Schiff碱和咪唑为配体的2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en)Cu](ClO4)2、[(tren)Cu-imH](ClO4)2,以及一个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 合成了2,2′,2″-三氨基乙基胺(tren)Schiff碱和咪唑为配体的2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en)Cu](ClO4)2、[(tren)Cu-imH](ClO4)2,以及一个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较稳定,未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锌() 对称异双核配合物 循环伏安
下载PDF
二茂铁甲醛缩胺基硫脲西佛碱与铜、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文先 刘英平 +4 位作者 孙元洪 郑玉山 敖继红 李王君 胡晓笼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合成了二茂铁甲醛缩胺基硫脲西佛碱及其与Cu2+、Co2+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摩尔电导及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组成为Fc*CHNNHCSNH2,配合物组成为〔Cu2L3... 合成了二茂铁甲醛缩胺基硫脲西佛碱及其与Cu2+、Co2+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摩尔电导及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组成为Fc*CHNNHCSNH2,配合物组成为〔Cu2L3Cl3〕Cl,〔CoL2Cl2〕.抑菌活性实验表明:钴配合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硫脲 西佛碱 铜配合物 钴配合物
下载PDF
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维坤 王安邦 +1 位作者 曹高萍 杨裕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为克服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性差、放电产物的部分溶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在“主链导电、侧链储能”思路下,设计并探索了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通过元素分析、13CNMR谱、Raman光谱及热分析测试技术对含碳炔结构... 为克服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性差、放电产物的部分溶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在“主链导电、侧链储能”思路下,设计并探索了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通过元素分析、13CNMR谱、Raman光谱及热分析测试技术对含碳炔结构的碳材料与单质硫在不同温度下的共热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 300℃下所得产物中多数硫以多硫链的形式化合在sp2杂化的碳主链上,生成接近理想多硫化碳炔的结构。该材料的放电容量高,大电流性能好(400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773mA·h/g),循环性能较好(50次循环后,还具有350mA·h/g的容量),证明材料设计思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碳炔 硫化 锂电池 RAMAN光谱 制备 分析测试技术 sp^2杂化 放电比容量 电池性能 部分溶解 元素分析 ^13C NMR谱 放电容量 电流性能 电流密度 循环性能 设计思路 单质硫 导电性 产物 碳材料 近理想
下载PDF
三乙烯四胺-咪唑的非对称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梅光泉 易艳萍 +1 位作者 黄可龙 罗勤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3,18,共5页
合成了三乙烯四胺(trien)和咪唑为配体的二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ien)Cu](C lO4)2、[(trien)CuimH](C lO4)2和1个非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ien)Cu im Zn(tren)](C 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 合成了三乙烯四胺(trien)和咪唑为配体的二个铜(Ⅱ)单核配合物[(trien)Cu](C lO4)2、[(trien)CuimH](C lO4)2和1个非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trien)Cu im Zn(tren)](C 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很不稳定,全部从Zn(Ⅱ)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非对称异双核配合物 循环伏安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甘氨酸振荡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原春兰 李宗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n及振荡周期tp数据,估算了动力学参数(诱导期及周期的速率常数kin、kp,表观活化能Ein、Ep及指前因子Ain,Ap),进而依据Oregonator模型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获得了该振荡体系的热力学函数(ΔHin,ΔGin,ΔSin及ΔHp,ΔGp,ΔSp)。结果表明,四氮杂大环配合物不仅能催化丙二酸等有机羧酸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也是以甘氨酸为底物的B-Z(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的催化剂。该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和周期的熵变ΔSin和ΔSp均为负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反应 甘氨酸 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 动力学参数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的铜配位力与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思明 万文静 王桂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类黄酮与金属配位后往往能改善其生物活性.通过摩尔比法、等摩尔溶液连续变化法研究了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HDC)铜配合物的配位比;以紫外、红外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NHDC配位前后的结构变化.以DPPH法、水杨酸法和FRAP法比较NHDC配位前后... 类黄酮与金属配位后往往能改善其生物活性.通过摩尔比法、等摩尔溶液连续变化法研究了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HDC)铜配合物的配位比;以紫外、红外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NHDC配位前后的结构变化.以DPPH法、水杨酸法和FRAP法比较NHDC配位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NHDC与铜的配位比为2∶1,NHDC-Cu(Ⅱ)配合物稳定性受pH影响大,在pH 7.0最稳定;NHDC与铜配位后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增强,原因可能和配位改善了NHDC的水溶性、增加NHDC的非晶化程度有关;而NHDC配位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增加,归因于NHDC配位后铜对NHDC的非糖配基的"集中效应"和糖部分对非糖部分的"包埋效应".但配体配位后对脂溶性自由基如DPPH·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DC-cu()配合物 配位特性 合成 表征 抗氧化性活性
下载PDF
3种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17
作者 梅光泉 南建忠 +1 位作者 黄可龙 罗勤慧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264,268,共3页
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3种咪唑桥联铜(Ⅱ)-锌(Ⅱ)异双核配合物[(dien)Cu imZn(tren)](ClO4)3、[(tren)Cu imZn(tren)](ClO4)3和[(trien)CuimZn(tren)](ClO4)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各模型化合物活性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用核黄素光照法测定了3种咪唑桥联铜(Ⅱ)-锌(Ⅱ)异双核配合物[(dien)Cu imZn(tren)](ClO4)3、[(tren)Cu imZn(tren)](ClO4)3和[(trien)CuimZn(tren)](ClO4)3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各模型化合物活性和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它们均在10-6-10-7mol/L的浓度范围内有50%以上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异双核配合物 咪唑桥联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
下载PDF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u(tren)(im)Zn(tren)](ClO_4)_3·CH_3OH as a Model Compound of BESOD
18
作者 罗勤慧 郑丽敏 +4 位作者 陆勤 沈孟长 戴安邦 周忠远 胡国志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ynthesis,propert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del compound with the ESR parameters g_∥ =2.007,g_⊥=2.191, A_∥=0.0061 cm^(-1), and A_⊥=0.0114 cm^(-1). The crystal belongs to space ...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ynthesis,propert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model compound with the ESR parameters g_∥ =2.007,g_⊥=2.191, A_∥=0.0061 cm^(-1), and A_⊥=0.0114 cm^(-1). The crystal belongs to space group C_2~2-P2_1,a=8.924(2),b=11.590(4), c=16.356(6),β =91.40(2)°,Z=2.Cu(Ⅱ) and Zn(Ⅱ) are bridged by the imidazolate ring, with the distance of 5.84.The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nic reflectance spectrum of the complex are described.pH dependence in an aqueous solution is also investigat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and fitted by a self-written computer progra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idazolate bridge splits at the side facing Zn(Ⅱ) below pH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OD model compounds cu()-zn() BINUCLEAR complex erystal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