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 |
宋丽娜
田先红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67
|
|
2
|
卡里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有关“差序格局”的再思考 |
张江华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1
|
|
3
|
责任意识的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分析 |
李明
耿进昂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4
|
差序格局、关系网络与政府间运行机制 |
齐杏发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0
|
|
5
|
差序格局: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软肋”——近15年来相关文献述评 |
辛允星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8 |
5
|
|
6
|
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特点评析——基于省际视角的考察 |
贾云鹏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7
|
农村仪式性人情中的差序格局——基于皖西南农村的调查 |
朱慧劼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8
|
共同体与象征母系血缘:《乡土中国》的知识、秩序与道德 |
黄子逸
|
《民族学刊》
|
2016 |
3
|
|
9
|
浅析农民工虚拟社区的建构及其运作 |
李雪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0
|
杂而有序的乡土野草:差序格局视角下的城市绿化观 |
崔新婷
|
《昆明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1
|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
樊凡
何得桂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2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嬗变——“差序格局”的再考察 |
秦子忠
|
《兰州学刊》
CSSCI
|
2023 |
4
|
|
13
|
“河北胡化”新论——一个基于中原传统社会与政治结构的阐释 |
苏航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 |
刘旺
蒋敬
|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15
|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
冯仕政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6
|
|
16
|
“格”与准自然社会中的公共秩序——基于《马桥词典》的分析 |
肖瑛
孙绍文
|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7
|
中国现代转型与费孝通的思想世界 |
陈占江
娄雪雯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8
|
学术共同体中的特殊主义及其运行空间 |
张斌
|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
2012 |
2
|
|
19
|
“礼尚往来”还是“礼上往来”?——从跨学科对话(1939—2013)到中国人际传播的经典模式 |
姚锦云
邵培仁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20
|
公私划分的理论旅行:中国同性婚姻再思考 |
李琪
罗牧原
|
《社会学评论》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