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using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1
作者 Peng Song Yan Li Shuang Yi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The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has driven surging interests of researchers in explor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of molecular catalysts.In this paper,homogene... The application of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has driven surging interests of researchers in explor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of molecular catalysts.In this paper,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between hydroxymethylferrocene(HMF)and L-cysteine is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for which,the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k_(ec))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HMF^(+)and L-cysteine is determined via a 1D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model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The corresponding k_(ec)(1.1(mol·m^(-3))^(-1)·s^(-1))is further verifi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ograms under the same model.Square wave voltammetry parameters including potential frequency(f),increment(Estep)and amplitude(ESW)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voltammetric waveform transition of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Specifically,the effect of potential frequency and incremen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otential scan rate in cyclic voltammetry and the increase of pulsed potential amplitude results in a conspicuous split oxidative peaks phenomenon.Moreover,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of k_(ec)prediction is examined by hydroxyethylferrocene(HEF)and L-cysteine.The present work facilit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for energy storage purpose,especially in terms of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extraction and flow battery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action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energy storage
下载PDF
Phase evolution,hydrogen storage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ternary Mg90Ce5Sm5 alloy 被引量:4
2
作者 Hui Yong Shihai Guo +4 位作者 Zeming Yuan Wei Zhang Yan Qi Dongliang Zhao Yanghuan Zha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33-641,共9页
Greatly stable thermodynamics and sluggish kinetics imped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g-based hydrogen storage alloys.The modifications of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re important strategies in turning these hydroge... Greatly stable thermodynamics and sluggish kinetics imped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g-based hydrogen storage alloys.The modifications of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re important strategies in turning thes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In this study,Mg-based Mg90Ce5 Sm5 ternary alloy fabricated by vacuum induction melting was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by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pressure-composition isotherms(PCI)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g-based Mg90Ce5 Sm5 ternary alloy consists of two solid solution phases,including the major phases(Ce,Sm)5 Mg41 and the minor phases(Ce,Sm)Mg12.After hydrogen absorption,these phases transform into the MgH2 and(Ce,Sm)H2.73 phase,while after hydrogen desorption,the MgH2 transforms into the Mg phase,but the(Ce,Sm)H2.73 phases are not changed.The alloy has a reversible hydrogen capacity of about 5.5 wt% H2 and exhibits well isothermal hydrogen absorption kinetics.Activation energy of 106 kJ/mol was obtained from the hydrogen desorption data between 573 and 633 K,which also exhibits the enhanced kinetic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MgH2 sample,as a result of bimetallic synergy catalysis function of(Ce,Sm)H2.73 phases.The rate of hydrogen desorp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release and recombination of H2 from the Mg surface.Furthermore,the changes of enthalpy and entropy of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were calculated to be-80.0 kJ/mol H2,-137.5 J/K/mol H2 and 81.2 kJ/mol H2,139.2 J/K/mol H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reaction mechanism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Activation energy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Hyper-Excitability Followed by Functional Quiescence in Neuronal Cells Caused by Insufficient Cellular Energy (ICE): Treatable by Enhancing the Alternative Cellular Energy (ACE) Pathway 被引量:1
3
作者 W. John Martin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7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Living organisms derive energy for cellular activities through three primary mechanisms. The first is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restricted to plants and certain bacteria. It uses energy in sunlight to combine carbon di... Living organisms derive energy for cellular activities through three primary mechanisms. The first is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restricted to plants and certain bacteria. It uses energy in sunlight to combine carbon dioxide with water to form carbohydrates plus oxygen. The second is chemical energy, which is ob-tainable by all organisms from the cellular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and other organic molecules. The third mechanism of obtaining cellular energy is the alternative cellular energy (ACE) pathway. The ACE pathway is expressed as an added dynamic (kinetic) quality of the body’s fluids. It results from the absorp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force termed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KELEA is presumably to pre-vent the fusion and annihilation of electrostatically attracted opposing electrical charges. KELEA can loosen the hydrogen bonding between fluid molecules. KELEA benefits living organisms in part by enabling more efficient biochemical reactions. Cells require a minimal amount of energy to remain viable. Additional energy is required to undertake specialized cellular functions. Illnesses result if cells have insufficient cellular energy (ICE) for their specialized functions. Since KELEA is attracted to separated electrical charges, it is presumably attracted to the electrical charges comprising the membrane potential of cell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polarization of neuronal cells leads to the partial release of KELEA for use by the depolarized cell and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activation of the body’s fluids. Many brain illnesses currently attributed to cellular neurodegeneration are explainable as neuronal cells’ adaptations to ICE. The adaptations likely comprise initial hyper-excitability to obtain additional KELEA, followed by functional quiescence prior to actual neuronal cell death. Clinical recovery during both the hyper-excitable and hypoactive phases is potentially achievable by enhancing the ACE pathway. Furthermore, among the restored specialized functions of quiescent neuronal cells may be the capacity to again attract KELEA, leading to sustainable recovery. The opportunity exists for extended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the ACE pathway in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VE CELLULAR energy (ACE) PATHWAY Insufficiency of CELLULAR energy ICE KELEA kinetic energy Limit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Neurodegeneration Membrane Potential chemical reactions Neurology Psychiatry
下载PDF
氯化镧的脱水/吸附反应动力学分析
4
作者 楼波 周达恒 夏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79,共9页
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材料之一,LaCl_(3)的反应动力学对研究其储热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测试了LaCl_(3)脱水和吸附两个过程的反应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LaCl_(3)·... 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材料之一,LaCl_(3)的反应动力学对研究其储热特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测试了LaCl_(3)脱水和吸附两个过程的反应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采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LaCl_(3)·7H_(2)O在升温速率为1、10、20 K/min下的脱水过程,研究表明,LaCl_(3)·7H_(2)O的脱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脱去4、2和1个水分子,不同升温速率下各阶段的起始温度有所不同。采用FWO法计算得到3个阶段的活化能值,其中第1阶段的活化能值最大。采用Doyle法求解了各阶段机理函数,其中第1阶段符合相边界反应中的收缩圆柱体模型,而第2和第3阶段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采用恒温恒湿箱测试了LaCl_(3)在温度为15、20、25、30℃和相对湿度(RH)为40%、60%、80%下的吸附过程。LaCl_(3)吸附反应速率与温度、湿度的大小呈正相关,当相对湿度为40%时,LaCl_(3)在吸附过程中不会发生液解。LaCl_(3)在吸附初期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LaCl_(3)·n H_(2)O晶体在表面生成,限制了LaCl_(3)与水蒸气的接触,反应速率有所降低。拟合了LaCl_(3)吸附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反应模型符合化学反应级数模型,反应级数为0.837。研究结果表明LaCl_(3)具有良好的反应动力学性能,释热量高,是具有潜力的化学储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镧 热化学储热 反应动力学 活化能 机理函数
下载PDF
钴铜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热化学储热温度调控特性研究
5
作者 袁鹏 彭记康 肖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提出通过掺杂的方法,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反应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还原起始反应温度可从850℃降低到795℃,氧化反应起始温度也可降低35~50℃。XRD和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合相CoLiO2的出现使还原反应活化能... 提出通过掺杂的方法,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热化学反应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还原起始反应温度可从850℃降低到795℃,氧化反应起始温度也可降低35~50℃。XRD和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复合相CoLiO2的出现使还原反应活化能均值从911 kJ/mol降低到602 kJ/mol,这是反应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经过105个循环后,钴铜锂三元复合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循环的比例仍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储热 反应动力学 金属氧化物 温度调控
下载PDF
物理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动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6
作者 张健康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134-136,共3页
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是物理化学课程的核心,系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动力学涉及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的求算等重要内容,与其他基础及专业课程密切相关。... 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是物理化学课程的核心,系统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动力学涉及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的求算等重要内容,与其他基础及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因此,熟练掌握该部分的知识点并加以运用尤为必要,这对于学生的就业与深造都是非常有益的。基于我们近年来对该部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增加简单反应级数及活化能的测定实验,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尤为必要。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及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并可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化学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反应级数 活化能
下载PDF
等离子体技术在天然气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保伟 许根慧 刘昌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59-665,共7页
论述了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和冷等离子体促进天然气转化的研究概况 ,着重从反应过程、反应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技术在天然气化工中利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天然气化工 反应机理 反应动力学 乙炔 裂解 转化 应用 甲烷
下载PDF
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昝元峰 王树众 +3 位作者 张钦明 段百齐 沈林华 林宗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7,110,共5页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450℃、压力为24~28MPa、反应时间为40~515s.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9 9%以上;在420℃、反应时间为155s时,污泥氧化后残余固体物的体积仅为脱水污泥的4%...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研究了城市污泥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450℃、压力为24~28MPa、反应时间为40~515s.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9 9%以上;在420℃、反应时间为155s时,污泥氧化后残余固体物的体积仅为脱水污泥的4%,反应后剩余收集液的COD小于10mg·L-1.以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氧化剂过量时污泥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污泥和氧化剂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和0;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随反应时间增加、温度升高,有机物的去除率显著增加;速率常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加,但速率常数的增幅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反应活化体积不是常数.在24MPa时,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39 11±2 216)kJ·mol-1和(45 2±17 2)s-1,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8%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超临界水氧化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糙米储藏陈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性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玉荣 贾少英 周显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5-380,共6页
为了探讨糙米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控制糙米仓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2个粳型糙米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低温、常温及高温储藏,条件分别为15、25及35℃,相对湿度为75%,储期为210 d,每30 d取样1次,测定储藏过程中发芽率、生活... 为了探讨糙米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控制糙米仓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2个粳型糙米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低温、常温及高温储藏,条件分别为15、25及35℃,相对湿度为75%,储期为210 d,每30 d取样1次,测定储藏过程中发芽率、生活力及脂肪酸值3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并做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发芽率、生活力这2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储藏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剧烈,脂肪酸值在各储藏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对各指标进行动力学分析后显示,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反映这3项指标的变化,并且糙米储藏中脂肪酸值的增加、发芽率及生活力的衰减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变化均符合Arrhenius方程。这3项指标在储藏过程中均属于需能反应(ΔG>0),不同糙米品种相对应的活化能存在差异,辽星样品的3项指标反应活化均高于盐丰样品,且同一糙米品种的生活力与发芽率的活化能明显高于脂肪酸值。陈化动力学的运用可为仓储流通过程中糙米品质变化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 动力学 活化能 糙米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四氢呋喃水合物换热管外结晶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应明 梁德青 +4 位作者 郭开华 樊栓狮 顾建明 黄犊子 李明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为了考察四氢呋喃水合物作为蓄冷介质应用于间接接触换热式蓄冷系统的可行性,对四氢呋喃水合物在单根换热管外的结晶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冰的结晶分解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19%的四氢呋喃溶液在垂直放置的反应... 为了考察四氢呋喃水合物作为蓄冷介质应用于间接接触换热式蓄冷系统的可行性,对四氢呋喃水合物在单根换热管外的结晶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冰的结晶分解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19%的四氢呋喃溶液在垂直放置的反应器中被流向为由上向下的冷媒冷却时,其过冷度与诱导时间与水/冰相变过程近似,所需要的冷媒温度可以高于0 ℃,有利于提高蓄冷过程的制冷效率;质量分数高于或低于19%的四氢呋喃溶液,其结晶分解动力学特性不利于蓄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呋喃 气体水合物 蓄冷
下载PDF
控温活化燃烧合成α-Si_3N_4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松林 杨筠 +3 位作者 林志明 李江涛 赵海雷 孙加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45-1352,共8页
采用控温活化手段实现了燃烧合成α-Si3N4粉末.通过对反应温度特征曲线的分析,得出了Si-N体系的一系列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包括燃烧波速、升温速率、绝热温升、惰性温升时间、惰性温降时间和转化率等,另外采用波速法和转化率法计算了该... 采用控温活化手段实现了燃烧合成α-Si3N4粉末.通过对反应温度特征曲线的分析,得出了Si-N体系的一系列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包括燃烧波速、升温速率、绝热温升、惰性温升时间、惰性温降时间和转化率等,另外采用波速法和转化率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活化能.这些参数将为进一步研究该反应的机理、优化燃烧合成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i3N4 燃烧合成 动力学 活化能
下载PDF
含甲醛废水的过氧化氢湿式氧化及其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波 胡成生 韦朝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在连续流釜式反应器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辅以温度和压力,研究了湿式氧化法处理甲醛模拟废水的工艺条件:过氧化氢供氧量为废水理论需氧量的110%时为宜;160~180℃为甲醛湿式氧化的适宜温度范围;甲醛初始浓度在480~1500mg@L-1范围内... 在连续流釜式反应器中,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辅以温度和压力,研究了湿式氧化法处理甲醛模拟废水的工艺条件:过氧化氢供氧量为废水理论需氧量的110%时为宜;160~180℃为甲醛湿式氧化的适宜温度范围;甲醛初始浓度在480~1500mg@L-1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建立了该反应的指数型经验动力学模型方程,得出基于甲醛和COD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8.67kJ@mol-1和53.02kJ@mol-1.反应产物的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中间产物甲酸的进一步氧化是甲醛彻底降解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过氧化氢 湿式氧化 动力学
下载PDF
PEN-PET共缩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关葆 武荣瑞 徐僖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8,共3页
研究了PEN-PET共缩聚动力学以及添加膜用二氧化硅的影响 ,首次得出了该反应体系的活化能数据。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试产 。
关键词 PEN—PET 共缩聚动力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下载PDF
化学储能材料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爱菊 张仁元 周晓霞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概述了化学储能的机理及特点 ,综述了几种典型化学储能材料的热物理性质。
关键词 化学储能 脱水反应 水合热 储能材料 水合反应 热物理性质 化学反应
下载PDF
sialon结合SiC材料的氮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卜景龙 王志发 +3 位作者 王瑞生 王榕林 宋焕巧 孙加林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对凝胶注模成型制备的sialon结合SiC复相耐火材料Si6-zAlzOzN8-z样品的不同z值的试样,在1 450,1 500,1 550 ℃氮化烧结15~120 min,以进行了氮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氮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氮化温度升高、时... 对凝胶注模成型制备的sialon结合SiC复相耐火材料Si6-zAlzOzN8-z样品的不同z值的试样,在1 450,1 500,1 550 ℃氮化烧结15~120 min,以进行了氮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氮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氮化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各试样的氮化率及氮化反应速率常数提高.当z=2时sialon结合SiC试样经1 550 ℃及120 min的氮化烧结,其氮化率最高,为86.01%;氮化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为1.53×10-3 /min.z=2试样的氮化反应活化能也最小,为297.9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 SiC 动力学研究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动力学模型 复相耐火材料 凝胶注模成型 氮化烧结 动力学分析 反应活化能 氮化反应 温度升高 氮化率 试样 热力学 min MOL z值
下载PDF
丙烯酸酯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晓 高静 +1 位作者 张卫英 曾伟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混合单体为连续油相、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丙烯酸为反应性助乳化剂构建的反相微乳液体系 ,以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微乳液聚合 ,系统考察了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助乳化剂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反应温度对表观聚合速率的影响 .讨论结果表明 ,微乳液聚合中液滴成核相当重要 ,聚合速率随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丙烯酸浓度、水相质量分数及聚合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随体系中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并得出动力学关系式 ,且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 114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聚合速率 动力学 丙烯酸酯
下载PDF
聚乳酸固相缩聚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刚 王海娟 +1 位作者 周兴贵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提出了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反应 扩散综合模型 ,该模型中考虑了可逆酯化反应和热降解反应 .并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水的扩散系数 ,进而得到它们的活化能 ;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固相缩聚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 提出了聚乳酸固相缩聚的反应 扩散综合模型 ,该模型中考虑了可逆酯化反应和热降解反应 .并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水的扩散系数 ,进而得到它们的活化能 ;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固相缩聚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较低的温度下 ,热降解反应的影响较小 ,可以忽略 ;而在较高温度下 ,其影响显著 .水的扩散速率对聚乳酸分子量的增长影响很大 ;小粒径颗粒有利于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固相缩聚 模型 活化能
下载PDF
大容量热化学吸附储热原理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廷贤 李卉 +1 位作者 闫霆 王如竹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236-243,共8页
储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调配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匹配关系,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储热密度一般在100~200kJ/kg,储热能力较低不利于规模化应用.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固-气化学... 储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有效调配能量供给与需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匹配关系,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储热密度一般在100~200kJ/kg,储热能力较低不利于规模化应用.本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固-气化学反应的大容量热化学吸附储热方法,利用吸附工质对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热能与化学吸附势能的相关转化实现热量的储存和释放,具有高效储热的显著优点.采用4种典型温区的吸附储热工质对为例进行了热化学吸附储热热力循环特性及工作性能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温区吸附储热工质对(50~280℃)的热化学物性参数、储热温度、储热密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实现不同温度品位的热量储存.结果表明:热化学吸附储热技术的反应盐储热密度高达2000 kJ/kg以上,其储能密度约为传统显热储存技术和相变潜热储存技术的10~20倍,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容量、高性能储热方法,该新技术可为规模化工业储热应用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吸附 化学反应 热量储存 热量释放 热力循环 储热密度
下载PDF
25~75℃酸性NaCl溶液中方铅矿的溶解动力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生 李建平 +1 位作者 王玉荣 胡光黔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在25~75℃、pH=0.43~2.45的1mol/LNaCl溶液中进行了方铅矿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发现在远平衡条件下,方铅矿的溶解速率r与氢离子活度犤H+犦呈线性关系,溶解速率方程(速率定律)为:r=k犤H+犦,即对H+而言,溶解反应为一级。其中速率常数k为2.... 在25~75℃、pH=0.43~2.45的1mol/LNaCl溶液中进行了方铅矿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发现在远平衡条件下,方铅矿的溶解速率r与氢离子活度犤H+犦呈线性关系,溶解速率方程(速率定律)为:r=k犤H+犦,即对H+而言,溶解反应为一级。其中速率常数k为2.344×10-7mol/m2·s(25℃)、1.380×10-6mol/m2·s(50℃)、7.079×10-6mol/m2·s(75℃)。溶解反应的活化能为43.54kJ/mol,方铅矿的溶解机理为表面化学反应,速率决定步骤为表面配合物的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铅矿 溶解动力学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活化能 表面化学反应 溶解机理
下载PDF
化学蓄热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希贤 漥田光宏 +3 位作者 何兆红 小林敬幸 邓立生 黄宏宇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5期397-402,共6页
作为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的核心技术,化学反应蓄热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与传统的潜热储能方式相比较而言,化学反应蓄热的能量储存密度有着数量级的提升,其在工作温度范围以及材料稳定性上的优势显著。本文针对金属氢氧化... 作为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换的核心技术,化学反应蓄热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与传统的潜热储能方式相比较而言,化学反应蓄热的能量储存密度有着数量级的提升,其在工作温度范围以及材料稳定性上的优势显著。本文针对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氢化物、金属碳酸盐、结晶水合物、金属盐氨合物等几种当前主要的化学蓄热材料,重点阐述了各自的应用机制和工作条件,分析了各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亟需解决的科学及应用问题,指出复合以及掺杂型材料的优化制备是化学蓄热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化学蓄热 复合材料 反应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