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bial Responses of Soil Fertility to Depth of Tillage and Incorporation of Straw in a Haplic Chernozem in Northeast China
1
作者 CHEN Xu SHI Chao +5 位作者 HAN Xiaozeng WANG Xiaohui GUO Zhenxi LU Xinchun ZOU Wenxiu YAN 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693-707,共15页
Straw is widely incorporated into soil worldwide,but most studie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r incorporation with topsoil.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epth of straw incorporation on bacterial a... Straw is widely incorporated into soil worldwide,but most studie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effects of straw mulching or incorporation with topsoil.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epth of straw incorporation o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we establish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with Haplic Chernozems using four treatments:conventional tillage(CT,tillage to a depth of 15 cm with no straw incorporation),straw incorporation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SCT,tillage to a depth of 15 cm),inversion tillage(IT,tillage to a depth of 35 cm)and straw incorporation with inversion tillage(SIT,tillage to a depth of 35 cm).The soils were managed by inversion to a depth of 15 or 35 cm after harv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pH and bulk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15–35 cm layer in IT and SIT than CT and SCT.Fungal abundance was higher with straw incorporation,but fungal diversity was lower in the 0–15 cm layer in SCT and SIT than in CT and IT.Path length in the bacterial network was shorter and connectivity was higher in CT+SCT than in IT+SIT,leading to a more complex ecosystem,and the fungal network had opposite patterns.The key taxa in the phylum Actinobacteriota and Ascomycota in the microbial networks changed dramatically at the genus level following inversion tillage with straw amendment,which may increase bacterial network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and unstable fungal networks,resulting in large changes in the fungal community involved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recalcitrant straw-derived C and the more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limiting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icrobiome inversion tillage conventional tillage straw amendment Haplic chernozem Northeast China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haplic chernozem contaminated by oil,fuel oil and gasoline after remediation
2
作者 Anna Ruseva Tatiana Minnikova +4 位作者 Sergey Kolesnikov Dmitry Trufanov Nikita Minin Sofya Revina Vladimir Gayvoronsky 《Petroleum Research》 EI 2024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The intensive use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roducts has made them priorit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Whe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enter the soil,a change in physical,chemical,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s observed.The na... The intensive use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roducts has made them priorit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Whe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enter the soil,a change in physical,chemical,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s observed.The natural restoration of oil-contaminated soils is a lengthy process;therefore,remediation is often required.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change in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haplic chernozem soil contaminated with oil,fuel oil,and gasoline after remediation.The indicators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such as phytotoxicity(germination,length of shoots and roots),the activity of oxidoreductase enzymes(catalase and dehydrogenases),and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were studied.The effects of nitroammophoska fertilizer,sodium humate,biochar,and the biofertilizer“Baikal EM-1”on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oil,fuel oil,and gasoline were studied.Pollution with oil,fuel oil,and gasoline decreased the values of all biological indicators.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 was the length of radish roots in soils polluted with oil,gasoline,and fuel oil after remediation with nitroammophoska and Baikal EM-1 addition.The length of roots was 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 when remedi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biochar and sodium humate added to soil contaminated with oil and gasoline,and with contamination of haplic chernozem soil with fuel oil,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was 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The most effective ameliorant to phytotoxicity indicators for oil pollution was a 1 D dose of biochar,for fuel oil it was 1 D biochar and 2 D sodium humate,and for gasoline it was a 2 D dose of biochar and Baikal EM-1.All ameliorants at most of the studied doses increased dehydrogenase activity,but increased catalase activity only in some cases.An increas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oil-contaminated soils was promoted by biochar and nitroammophoska at a dose of 2 D.Nitroammophoska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ameliorant in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fuel oil;in soils polluted with gasoline,all doses of ameliorant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acteria equally.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ameliorants o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oil-contaminated haplic chernozem were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nitroammophoska>biochar>sodium humate>Baikal EM-1.The 2 D biochar dose was most effective.The stimulation of biological indicators by ameliorants when soil was contaminated with fuel oil were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biochar>Baikal EM-1>sodium humate>nitroammophoska.The same sequence of ameliorant stimulation was observed in soil polluted with gasolin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biodiagnose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oil-contaminated soils after 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lu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s Haplic chernozem Ameliorant dose Biological indicators Soi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氮肥添加对黑钙土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宜联 郭策 +4 位作者 郭媛 贺秀娟 赵兴敏 王鸿斌 隋标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75-82,共8页
以pH为5.38、6.54、7.16和8.11(依次编号为A、B、C和D)的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氮肥(尿素、磷酸二铵)添加对黑钙土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3年施肥量条件下,施加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使4种黑钙土... 以pH为5.38、6.54、7.16和8.11(依次编号为A、B、C和D)的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氮肥(尿素、磷酸二铵)添加对黑钙土酸度变化及酸碱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3年施肥量条件下,施加尿素和磷酸二铵分别使4种黑钙土的pH值下降了0.44、0.51、0.61、0.36和0.52、0.55、0.86、0.42个单位。对4种土壤而言,pH值降低程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B≥A>D。施加氮肥后,D土壤样品的pH值仍呈碱性,故未检测出交换性酸、H+、Al3+。施加尿素和磷酸二铵使A、B、C土壤样品的交换性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07、0.94、3.62倍和0.23、0.74、2.93倍,交换性H+含量分别增加了0.12、1.14、7.27倍和0.26、0.97、4.73倍,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增加了0.15、0.77、2.35倍和0.21、0.54、2.29倍。交换性酸、H+、Al3+含量增加程度的大小顺序均为C>B>A。添加尿素的黑钙土交换性酸、H+、Al3+含量与添加磷酸二铵的无显著差异。尿素和磷酸二铵添加后,4个土壤样品的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了2.82%、10.27%、3.24%、2.99%和2.26%、3.80%、3.70%、3.94%,且两种肥料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黑钙土酸碱缓冲容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交换性H+、AI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氮肥添加不同程度上提升了不同酸度黑钙土的交换性酸、H+、Al3+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和酸碱缓冲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钙土 氮肥 PH值 交换性酸 酸碱缓冲容量
下载PDF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淑霞 刘景双 +2 位作者 赵兰坡 王金达 于君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 72 %~ 95 %以结合态形式存在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 ,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 ,黑...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 72 %~ 95 %以结合态形式存在 ;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 ,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 ,黑钙土最低 ;结合态腐殖质组成 (胡敏酸 /富里酸 :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 ,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 ;土壤中腐殖质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 0~ 4 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 (0~ 2 0cm )。随土壤粒径的增大 ,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 ,其中白浆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 ,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 ,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 ,其中黑土 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 ,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 ,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 ;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黑土 黑钙土 结合态腐殖质 组成特征 吉林 耕地 土壤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高洪军 彭畅 +3 位作者 张秀芝 李强 贾立辉 朱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黑钙土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比较,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 通过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黑钙土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比较,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P<0.05)。秸秆轮耕还田(SRT)比秸秆覆盖还田(SCR)能更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形成,但2个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轮耕还田与秸秆不还田相比较能显著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同时,秸秆轮耕还田比秸秆覆盖还田更有利于提高>2 000μm粒径和<53μ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250~2 000μ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库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旋耕/深翻的轮耕还田模式促进了耕层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和土壤结构稳定,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碳库和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为东北黑钙土区较适宜的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轮耕 黑钙土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黑土、黑钙土锌肥的有效施用及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楠 刘淑霞 +2 位作者 刘伟 宋建国 杨文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8-72,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松嫩平原黑土和黑钙土锌肥的有效施用条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pH >7 2、石灰含量 >3 9%、砂粒含量 >40 %、代换量 <15cmol/kg、有机质含量 <2 0g/kg及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缺锌临界值 0 ...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松嫩平原黑土和黑钙土锌肥的有效施用条件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 pH >7 2、石灰含量 >3 9%、砂粒含量 >40 %、代换量 <15cmol/kg、有机质含量 <2 0g/kg及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缺锌临界值 0 8mg/kg的土壤条件下 ,施用锌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高磷情况下会降低土壤锌的有效性 ,易加重玉米缺锌。玉米品种试验表明 :“吉单 10 1”、“四单 8”等玉米品种对缺锌最为敏感 ,施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肥 黑土 黑钙土 产量 玉米 有效施用条件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气候、地貌演化与黑土发育关系 被引量:28
7
作者 崔明 张旭东 +3 位作者 蔡强国 王勇 范昊明 周金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35,共9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地层学方法结合孢粉分析结果,研究了黑土区地层地貌的发育历史、地层序列以及古气候变化,重建黑土、黑钙土的发育历史及发育所需的地貌、气候条件。结果表明,黑土从温暖湿润的晚更新世早期便开始在嫩江的二、三级...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利用地层学方法结合孢粉分析结果,研究了黑土区地层地貌的发育历史、地层序列以及古气候变化,重建黑土、黑钙土的发育历史及发育所需的地貌、气候条件。结果表明,黑土从温暖湿润的晚更新世早期便开始在嫩江的二、三级阶地上发育,而黑钙土则从全新世初开始在嫩江的一级阶地上发育,这时气候处于暖干期,且一级阶地地势较低,水位相对较高,容易接受上方高地淋洗下来的钙,从而在土壤中形成比较典型的淀积层。可见,地貌条件及气候因素对黑土、黑钙土的形成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黑土区的水土保持及土壤改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正确评估黑土层的侵蚀速率及制订合理的改良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钙土 成土过程 土壤侵蚀 气候变化 地貌演化
下载PDF
有机物料深耕还田改善石灰性黑钙土物理性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秋菊 高中超 +1 位作者 常本超 刘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1-166,共6页
为明确不同深耕方式和有机物料配施还田的改土效果,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石灰性黑钙土上开展了深松、秸秆心土还田、秸秆心土还田+鸡粪3种深耕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并与常规耕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三相比处... 为明确不同深耕方式和有机物料配施还田的改土效果,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石灰性黑钙土上开展了深松、秸秆心土还田、秸秆心土还田+鸡粪3种深耕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并与常规耕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三相比处理间变化无规律,20 cm以下土层秸秆心土还田处理和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降低土壤固相效果明显;深耕处理不同土层含水率均高于对照,其中〉30-50 cm土层差异明显;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有增加土壤孔隙率、孔隙比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效果;各深耕处理〉2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硬度与对照相比降低;深松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秸秆心土还田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0.5%,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平均增产36.14%,该研究通过明确有机物料不同深耕改土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有机物料深耕还田改善石灰性黑钙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状 农作物 产量 深耕 有机物料 改善 石灰性黑钙土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72
9
作者 刘宝元 阎百兴 +2 位作者 沈波 王志强 魏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0.7379θ。利用美国SRTM90m×90m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钙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监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菲在大庆黑钙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与解吸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擎 肖汝 +1 位作者 李发生 汪群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利用超声分散法提取了黑龙江大庆黑钙土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并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其中粘粒复合体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比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最大.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 利用超声分散法提取了黑龙江大庆黑钙土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并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其中粘粒复合体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比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最大.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菲在各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随粒径减小,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的非线性程度都增加.菲在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解吸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高有机质含量的粘粒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和持留能力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钙土 有机-矿质复合体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连作体系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高强 蔡红光 +1 位作者 黄立华 汪涓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2,共6页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壤氮素平衡与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施肥处理受年际间降雨量影响较大,易产生后期植株脱氮现象,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年际间不稳定;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下,氮肥表观残留率较高,达到了50%左右;这2种施肥方式下,0~90 cm土层土壤残留Nmin分别为201和278 kg/hm^2,会对地下水体产生潜在威胁。推荐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均较稳定,同时氮素利用率(REN)、氮素生理利用率(PEN)、氮素农学利用率(AEN)、氮素偏生产力(PFPN)均较高;在两季玉米连作后,0~90 cm土层土壤残留硝态氮为128.5 kg/hm^2,可以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会导致土壤中无机氮高残留,使氮素损失增加,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而推荐施肥是较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淡黑钙土 施肥方式 氮素效率 氮素平衡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两种典型耕作土壤粘粒矿物X RD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志丹 罗香丽 +6 位作者 姜海超 李桥 申聪颖 刘杭 周雅娟 赵兰坡 王继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63-1968,共6页
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耕作黑土和黑钙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同一气候和地理位置下两种耕作土壤颗粒组成特征情况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X RD )分析方法,对两种耕作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及相关差异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内在变化机理,... 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耕作黑土和黑钙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同一气候和地理位置下两种耕作土壤颗粒组成特征情况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X RD )分析方法,对两种耕作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及相关差异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内在变化机理,是土壤矿物研究的新视角。结果表明:两种供试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砂粒为主,粘粒、粉粒次之;当颗粒累积率达到50%时,中央粒径分布在15~130μm区间,除胜利乡黑土剖面外,各采样地两类土壤的剖面中粘粒含量的分布顺序呈现出与中央粒径大小相反的趋势。土壤粘粒在两种土壤剖面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黑土剖面中粘粒在表层富集(18.82%),而黑钙土剖面中在钙积层富集(17.41%)。除泉眼岭黑土剖面外,其余采样地的土壤剖面中粘粒含量均在母质层中最少。XRD图谱分析显示,不同土壤中粘粒矿物图谱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衍射峰的强度及部分衍射峰位的变化上,还表现在矿物组成上。黑土、黑钙土均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黑土组成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蛭石型,黑钙土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型,且均含有少量的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等原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光谱 黑土 黑钙土 颗粒组成 粘粒矿物
下载PDF
有机物料深耕还田改善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提高玉米产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秋菊 高中超 +3 位作者 焦峰 刘峰 常本超 刘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10-115,共6页
为明确不同深耕方式和有机物料配施还田对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影响及持续改土效果,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石灰性黑钙土上开展了深松、秸秆心土还田、秸秆心土还田+鸡粪3种深耕处理对土壤pH值、盐基离子、有效氮、磷、钾和玉米持续增产效果... 为明确不同深耕方式和有机物料配施还田对石灰性黑钙土化学性质影响及持续改土效果,在黑龙江省安达市石灰性黑钙土上开展了深松、秸秆心土还田、秸秆心土还田+鸡粪3种深耕处理对土壤pH值、盐基离子、有效氮、磷、钾和玉米持续增产效果研究,并与常规耕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耕处理可以改变土壤酸碱度及盐基离子浓度,明显降低土壤pH值,降低幅度分别为0.59~0.96,土壤的水溶性钾、水溶性钠、HCO3-离子质量分数降低幅度分别为0.9~6.9、79.6~272.1、19.5~46.6 mg/kg,提高水溶性钙离子质量分数,幅度为36.5~125.6 6 mg/kg,土壤pH值与水溶性钠、HCO3-离子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钙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深耕处理可提高深层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在&gt;20~5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顺序为秸秆心土还田+鸡粪&gt;秸秆心土还田&gt;深松&gt;对照,其中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影响最明显,高于对照幅度分别为13.5~36.0、2.4~4.1、41.2~71.3 mg/kg;深耕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不同深耕技术增产效果不同,秸秆心土还田和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一次改土后,连续3a均表现增产趋势,秸秆心土还田+鸡粪改土后第1年比对照增加47.1%,第2年和第3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5.2%和24.7%,3a平均比对照增产32.3%,效果显著,秸秆心土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不如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第1、2和3年增产分别为11.2%、9.8%和18.1%,3a平均增产11.3%,深松处理增产效果在不同年份表现不一致,第1年没有增产,第2年增产6.3%,第3年增产14.3%,3a平均增产6.2%;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及改土后玉米产量看出,秸秆心土还田+鸡粪处理是比较适合石灰性黑钙土改良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性质 作物 石灰性黑钙土 深耕 有机物料 玉米产量
下载PDF
春播镇压对淡黑钙土含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颖杰 李云飞 +2 位作者 袁月明 栾玉振 王世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6-69,共4页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淡黑钙土土壤容重、含水率和种子发芽率的回归模型。并采取逐日跟踪监测的方法,描绘了不同镇压条件下种床土壤水分变动曲线。
关键词 淡黑钙土 种床镇压 含水率 土壤容重 发芽率
下载PDF
中国黑钙土地区土地整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博祺 郝晋珉 +2 位作者 孟德彪 李伟 苑全治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48,共5页
黑钙土具有较高肥力,但土地利用方式与自然条件(坡度、气候等)的限制会使黑钙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与退化,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其水土保持能力与耕地生产力。该文将GIS与遥感影像引入土地整理,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与地理要素,通过运... 黑钙土具有较高肥力,但土地利用方式与自然条件(坡度、气候等)的限制会使黑钙土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与退化,通过土地整理增强其水土保持能力与耕地生产力。该文将GIS与遥感影像引入土地整理,根据研究区土壤特性与地理要素,通过运用GIS软件并结合模拟分析方法,探讨适宜于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中田、水、路、林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黑钙土地区土地平整应依据实际生产方式与土壤特性采取修改局部地形面方法;农田水利设施需采用喷灌系统进行节水灌溉;田间道路设计须根据实地条件与生产方式最大限度节约耕地;营造防护林以减缓有害风;注重培肥地力、改变耕作方式以改良土壤。研究结论:黑钙土地区耕地整理应针对侵蚀区域进行局部平整,避免大规模表土搬运与平整,同时采用喷灌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并注重土壤改良,保持黑钙土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钙土 土地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两种培肥措施对黑钙土有机无机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杰 赵兰坡 +3 位作者 刘会青 王鸿斌 王宇 王艳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6,共4页
采用Kumada法研究了两种培肥措施对黑钙土及其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茬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使全土及各级复合体的游离态和结合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及ΔlogK等不同程度地增大,PQ和RF值减小,腐殖化度降低... 采用Kumada法研究了两种培肥措施对黑钙土及其复合体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茬还田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使全土及各级复合体的游离态和结合态腐殖质的胡敏酸、富里酸含量及ΔlogK等不同程度地增大,PQ和RF值减小,腐殖化度降低,这种作用在粉粒复合体中表现最为明显。粘粒和粉粒复合体的游离态胡敏酸均为A或B型,细砂均为RP型。随复合体粒径的增大,游离态胡敏酸类型的变化序列为A型(粘粒)→A型(粉粒)→RP型(细砂);结合态胡敏酸大多为A型,少数为P或B型。黑钙土增施有机肥培肥后,腐殖质的腐殖化度会发生量变和型变。在黑钙土中,胡敏酸的型变,主要表现在全土和粉粒复合体的游离态腐殖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肥措施 黑钙土 有机无机复合体 腐殖质组成
下载PDF
秸秆和硫酸铝对淡黑钙土有机矿质复合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兴敏 刘楠 +3 位作者 郭欣欣 王鸿斌 隋标 赵兰坡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0-956,共7页
以吉林省典型土壤淡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秸秆和硫酸铝添加量下,淡黑钙土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含量及有机碳在其中的分布,探讨有机矿质复合体对淡黑钙土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秸秆和硫酸铝添加的所有处理,... 以吉林省典型土壤淡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秸秆和硫酸铝添加量下,淡黑钙土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含量及有机碳在其中的分布,探讨有机矿质复合体对淡黑钙土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秸秆和硫酸铝添加的所有处理,复合体含量均表现为G_1(钠分散组)>G_0(水分散组)>G_2(钠质研磨分散组);与对照相比,秸秆和硫酸铝添加使得淡黑钙土中G_0组复合体的含量降低,G_2组复合体的含量明显上升,而对G_1组复合体的含量影响不大。单位质量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大小表现为G_2>G_0>G_1,G_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95.92 g·kg^(-1)),约为单位质量G_0组和G_1组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的3倍,G_0组(平均含量为33.89 g·kg^(-1))略高于G_1组(平均含量为32.25 g·kg^(-1))。秸秆和硫酸铝添加均有助于提高G_0组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含量;而G_1组复合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主要受秸秆添加量的影响,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G_1组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增加;秸秆对G_2组复合体中有机碳含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硫酸铝的影响则相反。各组复合体对淡黑钙土固碳的贡献率取决于土壤中复合体的含量及单位质量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其对固碳贡献的大小顺序为G_1>G_0>G_2;有机矿质复合体(G_0+G_1+G_2)质量仅占淡黑钙土质量的约四分之一,但其对于淡黑钙土固碳的贡献却为61.96%~7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黑钙土 秸秆 硫酸铝 有机矿质复合体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地域界定及其水土保持区划探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解运杰 王岩松 王玉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关于东北黑土区的地域界定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一概念的悬疑又直接影响到《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地理界定和措施选取,从土壤、地貌和经济结构三个角度论述了广义东北黑土区的地域范围,并结合该区水土保持区划成... 关于东北黑土区的地域界定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一概念的悬疑又直接影响到《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地理界定和措施选取,从土壤、地貌和经济结构三个角度论述了广义东北黑土区的地域范围,并结合该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保持 区划 水土流失 土壤 生态建设 防治工程 地域界定 直接影响 经济结构
下载PDF
膜下滴灌黑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溶解性有机碳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丹 姜海超 +4 位作者 李桥 罗香丽 刘淑霞 赵兰坡 王继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6-230,248,共6页
以吉林典型黑钙土为对象,研究玉米地膜覆盖滴灌技术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差异及特性。设置4个处理:I.覆膜高产,Ⅱ.覆膜对照,Ⅲ.裸地(常规耕作)高产,Ⅳ.裸地对照。研究结果... 以吉林典型黑钙土为对象,研究玉米地膜覆盖滴灌技术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差异及特性。设置4个处理:I.覆膜高产,Ⅱ.覆膜对照,Ⅲ.裸地(常规耕作)高产,Ⅳ.裸地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耕层(0=20cm)土壤的MBC含量、DOC含量、SMBC/SOC值的平均值均大于剖面(O60cm)土壤。覆膜高产土壤MBC含量、DOC含量均大于覆膜对照土壤,裸地土壤除DOC含量在20cm土层外,也呈现与覆膜土壤相似趋势;裸地高产土壤SMBC/S0c值明显大于裸地对照土壤,覆膜土壤除在60cm外,SMBC/SOC值也呈现与裸地土壤相似趋势。从MBC含量、D0c含量、SMBC/SOC值的变化范围来看,覆膜土壤(I和Ⅱ)分别为88.41~488.25mg/kg,65.23~392.23mg/kg,0.73~2.27%,裸地土壤(Ⅲ和IV)分别为96.21~512.14mg/kg,84.12~447.36mg/kg,0.59~2.20%;表现为覆膜MBC含量、DOC含量、SMBC/SOC值的变化幅度均小于裸地土壤。土壤有机质(SOC)与MBC、DOC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SOC与MBC、DOC均成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6和0.7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钙土 地膜覆盖 滴灌 微生物生物量碳 溶解性有机碳
下载PDF
心土培肥犁改良瘠薄土壤的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秋菊 刘峰 +8 位作者 高中超 姚春雨 张劲松 常本超 高盼 张春峰 贾会彬 焦峰 姜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
研究根据心土培肥的改土技术要求研制出心土培肥犁,并分别在瘠薄黑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开展大面积机械改土试验,明确自主研发的心土培肥犁改土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对作物产量的效果,为其广泛应用到低产土壤改良提供机械及技术支... 研究根据心土培肥的改土技术要求研制出心土培肥犁,并分别在瘠薄黑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开展大面积机械改土试验,明确自主研发的心土培肥犁改土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对作物产量的效果,为其广泛应用到低产土壤改良提供机械及技术支持。试验设深松、心土培肥和常规对照耕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心土培肥和深松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土壤理、化性质,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后效不完全一致;心土培肥降低土壤抗剪强度后效明显,碳酸盐草甸黑钙土〉10~30 cm土层土壤抗剪强度比对照降低6.65~12.16 k Pa,黑土比对照降低8.20~11.31 k Pa,碳酸盐草甸黑钙土改土后效果明显,黑土改土后效长,心土培肥改土效果优于深松;土壤容质量和硬度趋势同上;心土培肥提高土壤透气系数为2.78~14.28倍,饱和导水率为2.38~11.62倍;深松和心土培肥可提高下层土水分消耗比例,〉30~60 cm土层耗水量为心土培肥区〉深松区〉对照区,心土培肥耗水量比照高10%;心土培肥处理可提高土壤磷含量和供磷强度,〉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供磷强度比对照分别提高4.19~5.17倍和4.96~17倍,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高于黑土;心土培肥可提高玉米产量,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上心土培肥增产幅度为6.82%~18.01%,黑土增产幅度为6.45%~11.18%,平均增产效果碳酸盐草甸黑钙土〉薄层黑土,但黑土持续增产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业机械 作物 心土培肥犁 碳酸盐草甸黑钙土 薄层黑土 理化性质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