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ach to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and child abuse prevention in Japanese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1
作者 Kafumi Sugishita Kayoko Kurihara +1 位作者 Shiho Murayama Kiyoko Kamibeppu 《Health》 2013年第4期735-742,共8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 nationwide survey in Japan of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guidance to municipalities. The survey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llow...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 nationwide survey in Japan of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guidance to municipalities. The survey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llowing issues: 1) the current level of support provided by prefectural centers for pre-and post-natal mental health;2) the structures in place for providing consultation services for an “unwanted pregnancy” and the support available for high-risk cases;and 3) the advice available on postpartum maternal psychological screen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of such screening.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by post to 394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of which 277 (70.3%) responded. A total of 32% of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confirmed that they had offered support to high-risk cases during pregnancy, and 72% had offered support post-partum. Regarding offering support to high-risk mothers, those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that did provide consultation services (n = 59) reported providing introductions and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le facilities (P < 0.001) and conducting case conferences (P < 0.002). Thi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that did not provide consultation services (n = 198). At the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that “follow up on” the results of the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psychiatry consultations were reported twice as often as the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that did “not follow up on” the results of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ildcare support systems for postpartum mental health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abuse were established. However, the lack of prenatal health and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prenatal period remains an 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ABUSE Prevention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Prefectural health CENTERS MUNICIPAL health CENTERS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Previously and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Violence
2
作者 Sachiko Kita Megumi Haruna +2 位作者 Miku Yamaji Masayo Matsuzaki Kiyoko Kamibeppu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7年第3期361-377,共17页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ong children and examin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women who had been abused by their intimate partners and had one or more children aged 4 - 18 years old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6.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1) demographic data about the mothers and children, (2)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 mother’s former partner (i.e., father), and (3) psychological data using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4 - 18.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and rates of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total problems among the children who had be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were: 10.8 (SD = 10.4), 26 (51.0%);9.0 (SD = 9.0), 14 (27.5%);and 26.3 (SD = 21.5), 15 (29.4%), respectively. Children’s visits with fathers who were IPV perpetr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alizing (AOR = 12.6, β = 0.56;p β = 0.48;p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umatized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thorough and cautious assessments and decisions regarding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are IPV perpetrators are essential to safeguard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ABUSE Exposure to VIOLENC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VISITATION
下载PDF
亲子关系和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共同作用
3
作者 董倩 马青艳 +2 位作者 董莹莹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6-871,共6页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幸福指数量表分别评估青少年的环境敏感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①女生与男生相比,对环境更加敏感(t=-7.504,P<0.01);②在预测青少年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时,亲子冲突、支持和环境敏感性主效应显著(b=-0.263、0.237、0.332,P<0.001;b=0.201、0.220,P<0.001),同时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b=-0.072,P<0.05;b=0.092,P<0.05);③Widaman’s的验证和竞争分析发现,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对抑郁情绪和外化行为的交互作用分别支持差异敏感和素质-压力模型(BIC=2170.98、2162.6)。结论高环境敏感性的青少年更易受与父母更多冲突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更易从低水平冲突关系中获益,环境敏感性可能是一种易感因素而非脆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环境敏感性 心理健康 环境敏感性模型 青少年
下载PDF
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4
作者 黄乾 郭建君 杨青清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 心理健康是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也是备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而长期以来,女性作为家庭中家务劳动和儿童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参与家庭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无酬劳动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务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照顾孩子时间的增加虽然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有负向影响,却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对农村女性、青年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照顾孩子时间对老年女性和未受过教育的女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会更明显。稳健性分析表明,在控制内生性后,家务劳动和照顾孩子时间对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负向影响显著增强。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无酬劳动主要通过影响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来影响其心理健康。随着无酬劳动时间的增加,女性倾向选择非正规就业,工资收入也随之降低,这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重视无酬劳动的价值、在工作场所引入家庭友好措施和倡导男女共同承担家庭劳动是提升我国女性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酬劳动 家务劳动 儿童照料 女性心理健康
下载PDF
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5
作者 杨阿丽 何承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体育教育、亲子沟通、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两两显著相关。家庭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亲子沟通、锻炼行为以及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在家庭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家庭体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可通过亲子沟通、锻炼行为的作用路径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建议:推进立法,为家庭体育教育保驾护航;“校-社”协同,助力家庭体育教育开展;反客为主,主动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活动;以研促体,加强家庭体育教育研究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亲子沟通 锻炼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下载PDF
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刑法保护——对我国《刑法》第236条之一的立法论思考
6
作者 张阳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8,共12页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男性的性权益保护存在不均衡、不完整情况。并且学界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益尚未达成共识,致使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并不完整。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以性别不同为基础的心理差异,家长主义应当介入未... 我国刑事立法对未成年男性的性权益保护存在不均衡、不完整情况。并且学界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法益尚未达成共识,致使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并不完整。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身份以及以性别不同为基础的心理差异,家长主义应当介入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根据平等原则以及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的要求,加强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保护具有必要性。为实现对未成年男性性权益的周延保护,首先,应将身心健康作为被性侵未成年男性的首要法益;其次,应扩充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犯罪对象,将男性也纳入本罪保护范围,并将年龄保护区间扩大至14周岁到18周岁;再次,还需增设负有照护职责人员猥亵罪,以完善对未成年男性的保护;最后,应强化未成年男性保护行政、刑事衔接,凝聚法治保护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 未成年男性性权益保护 儿童身心健康利益最大化 未成年人平等保护 特定关系伦理纯洁性
下载PDF
南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茜 印义 +6 位作者 叶颖琪 王庆 顾余情 马志远 陈雪 邹若雅 周玲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3期46-60,共15页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南非当前儿童青少年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酒精与药物滥用、校园暴力和自杀等。同时,南非依托卫生、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南非当前儿童青少年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非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酒精与药物滥用、校园暴力和自杀等。同时,南非依托卫生、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等政府部门,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南非对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关注度和投入比例逐渐提高,但仍然面临资源不足、覆盖率低等一系列挑战,尤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目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儿童青少年 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综合卫生方案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贾俊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1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遵医... 目的: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1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抑郁、强迫、攻击、社交退缩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任性、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胆怯、自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增加儿童的遵医行为,改善儿童心理状况,降低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心理状况
下载PDF
以色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研究
9
作者 赵怡然 刘婧雯 +2 位作者 赖琦琪 刘雨晴 王永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3期30-45,共16页
以色列的历史文化特性和地缘政治环境使得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章在概括以色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和梳理以色列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服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以色列教育和社会服务系统提供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服... 以色列的历史文化特性和地缘政治环境使得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章在概括以色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和梳理以色列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服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以色列教育和社会服务系统提供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对家庭的指导与医疗系统提供的相应服务。此外,信息化手段在以色列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总体而言,以色列通过教育、医疗、社会、家庭全方位覆盖的预防和干预服务,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筑起了防护墙,为世界贡献了来自以色列的独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儿童青少年 心理健康 预防和干预 信息化
下载PDF
关注矮身材儿童心理健康
10
作者 欧阳力雪 杨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6,共6页
在矮身材儿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难点中,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目前普遍认为矮身材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身高儿童。因此,在矮身材的诊治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予以纠正,对... 在矮身材儿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难点中,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目前普遍认为矮身材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身高儿童。因此,在矮身材的诊治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该文对矮身材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与心理行为干预现状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改善矮身材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心理健康 儿童
下载PDF
亲子依恋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彭泽 孙佳俊 刘振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亲子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尊量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对52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出现品行、同伴关系、亲社会行... 目的探讨农村儿童亲子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自尊量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对52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出现品行、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自尊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3.08%、76.92%、44.23%、46.15%和38.00%。亲子依恋得分与情绪症状、品行、多动呈负相关,与同伴交往、自尊呈正相关。结论农村儿童的同伴关系问题、亲社会行为不足与品行问题较为突出。亲子依恋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并能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儿童 亲子依恋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和母子依恋的关系
12
作者 魏驿璎 马元广 刘鑫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调查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母子依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8所幼儿园591名幼儿的母亲,使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家长版)(PMHS)评估幼儿心理健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母亲消极情绪、母亲客体关系量... 目的:调查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母子依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8所幼儿园591名幼儿的母亲,使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家长版)(PMHS)评估幼儿心理健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母亲消极情绪、母亲客体关系量表(MORS)评估母子依恋。结果:母亲SDS、SAS得分与幼儿PMH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69~0.93,均P<0.001);母亲SDS、SAS得分均与幼儿PMHS总分正向关联(β=0.38、0.52);母亲SAS得分×MORS得分与幼儿PMHS总分负向关联(β=-0.12)。结论:幼儿心理健康与母亲消极情绪、母子依恋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母亲 消极情绪 母子依恋
下载PDF
儿童友好理念引领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以无锡市万顺道儿童友好街道建设项目为例
13
作者 姚雪梅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213-216,共4页
街道空间适儿化改造可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提高他们的独立出行能力,让儿童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营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城市环境。文章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指导,以街道空间的儿童友好改造... 街道空间适儿化改造可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提高他们的独立出行能力,让儿童享有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营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城市环境。文章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指导,以街道空间的儿童友好改造为目标,探索了无锡市万顺道更新设计策略,包括优化安全措施、增设校外活动及游戏场所等。这些实践为未来街道城市提供了更新设计范本,对街道空间的儿童友好化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理念 城市更新 街道空间 适儿化 儿童身心健康
下载PDF
Clinical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BTs From the Ground Up:How to Develop a Multi-Site CBT“Clinical Dissemination Practice”The Case Example of the Child&Family Institute
14
作者 Adam S.Weissman 《Psychology Research》 2020年第3期89-93,共5页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empirically-supported treatments(ESTs)into the private sector has led to more U.S.children and families receiving high quality treatments and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However,there remai...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empirically-supported treatments(ESTs)into the private sector has led to more U.S.children and families receiving high quality treatments and improved treatment outcomes.However,there remains a significant dearth of evidence-based clinics,service providers,and training programs nationally,particularly in more remote communities.The Child&Family Institute(CFI)was founded in 2011 as the world’s first Clinical Disseminati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institute,comprising five core unifying stages and initiatives:(1)Dissemination Through Training,(2)Dissemination Through Community Partnership,(3)Dissemination Through Integrated Behavioral Health,(4)Dissemination Through Technology,and(5)Dissemination Through Multi-State,Multi-Site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all with a common goal of raising awareness and leveraging local and national resources to disseminate and implement accessible,affordable,evidence-based care to children,families,and communiti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and beyond.Perhaps most central and unique to CFI’s five initiatives,and its overall core values and mission,is the 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services for each and every child.Preliminary feedback from patients,students,collaborators,local politicians and stakeholders,partner organizations,and the broader communities in the regions served has been enthusiastic,and several grant submissions and research partnerships are underway,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CFI programming and evidence-based treatments in“real-world”clinics nation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clinical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behavioral health
下载PDF
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挫败感和人生意义感的作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胡义秋 曾子豪 +4 位作者 彭丽仪 王宏才 刘双金 杨琴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动机-意志整合模型,采用问卷法以930名青少年(年龄=15.24±1.66岁)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家长与孩子双视角分析孩子体验到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动机-意志整合模型,采用问卷法以930名青少年(年龄=15.24±1.66岁)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家长与孩子双视角分析孩子体验到的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卷入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相比低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一致的个体,高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更低水平的挫败感,且相比于低亲子关系-高教育卷入的青少年,有着高亲子关系-低教育卷入的个体表现出更低水平的挫败感;(2)挫败感在亲子关系-教育卷入与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人生意义感调节该中介模型后半段,即挫败感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人生意义感的增加,挫败感对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逐渐减小。研究从家庭关系中家长与孩子双视角,揭示了挫败感和人生意义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为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发生机制提供更多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 挫败感 人生意义感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炎武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应用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湖南航天医院健康管理部接收的健康儿童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干预,观察组予以系统化... 目的探讨系统化心理干预应用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湖南航天医院健康管理部接收的健康儿童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干预,观察组予以系统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和各能区发育商以及行为问题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心理健康状态评分包括学习、品行、冲动-多动、心身、焦虑、多动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能区发育商包括认知、社交、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全面开展系统化心理干预,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状态,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保健 系统化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态 发育商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底层劣势:形成路径与改善途径——亲子关系的中介和调节双重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琳 钟涨宝 田北海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0,58,共12页
基于家庭关系视角,运用CFPS2018数据,分析亲子关系是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亲子关系在二者之间既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又发挥负向调... 基于家庭关系视角,运用CFPS2018数据,分析亲子关系是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且亲子关系在二者之间既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又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具体而言,部分中介效应表现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即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底层劣势的形成路径;负向调节效应表现为亲子关系越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正向关联越弱,即亲子关系同时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底层劣势的改善途径。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公平,既要不断缩小社会阶层差距,更要注重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青少年 心理健康 亲子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高龄二胎孕妇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保健需求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辉 翟君丽 +3 位作者 张贞 吴妮 樊霞 王小琴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二胎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保健需求。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规律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88例高龄二胎孕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 目的:分析高龄二胎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保健需求。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规律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88例高龄二胎孕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孕妇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使用自制的《孕产期保健需求调查表》评估其孕产期保健知识及孕产期心理保健需求。结果:心理评估显示71例存在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8%。其中45例(23.9%)存在焦虑症状,26例(13.8%)存在抑郁症状。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家庭月收入>10 000元是高龄二胎孕妇妊娠期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夫妻关系不和、婆媳关系不和、非计划妊娠、有二孩性别期待是妊娠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均P<0.05)。孕妇孕早期对孕期保健及胎教常识(94.6%)的需求最高,孕中期最想获取的保健知识为胎儿监测(82.4%),孕晚期需求最高的为分娩方式选择(79.3%)。孕妇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最先选择自我调节(44.2%),79.8%的孕妇愿意接受孕产期心理健康筛查,65.4%愿意接受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希望获得的孕产期心理保健内容前3位分别是“孕期常见心理问题及保健指导”(65.4%)、“产后抑郁防治指导”(45.2%)和“孕前心理保健指导”(29.8%)。希望获取孕产期心理保健知识的途径首先是宣传资料(37.2%),希望提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的机构主要为社区医院(45.2%)和妇幼保健院(41.5%)。影响孕妇到心理保健门诊就诊的首要原因是医生态度(63.8%),其次为等候时间(53.7%)。结论:高龄二胎孕妇在孕产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等是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不同妊娠阶段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多数孕妇都有着心理保健需求,围产期保健人员应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有所侧重,同时应积极提供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妊娠 二胎 心理健康 心理保健需求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上海市嘉定区802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小卉 王颖 +6 位作者 朱琰泓 张琴 王静夷 薛俊磊 程仁杰 杨飞飞 彭慧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4~5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嘉定区4所学校4~5年级80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测评学生...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4~5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嘉定区4所学校4~5年级80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测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全量表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6%,分量表中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为11.8%。分析结果显示:女生在恐怖倾向上的检出率(10.1%)高于男生(4.5%),随迁子女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上的检出率(16%、6.3%)高于公办学校的学生(7.4%、3.3%),外地户口学生的学习焦虑检出率(13.3%)高于本地户口的学生(7.0%),本地户口学生身体症状的检出率(9.1%)高于外地户口学生(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父亲关系一般(OR=1.774,95%CI:1.061~2.968)和不知道如何寻求心理帮助(OR=1.707,95%CI:1.140~2.555)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嘉定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不容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亲亲子关系及是否知道如何寻求心理帮助相关,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父子关系 心理帮助 学习焦虑
下载PDF
儿童贫困:后果及心理机制
20
作者 宋卫芳 孙铃 赵娜 《心理研究》 2023年第6期483-490,共8页
儿童贫困问题受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儿童对贫困的理解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并随着年龄的变化有动态的发展过程。贫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和外在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学者们从家庭压力、资源和投... 儿童贫困问题受到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儿童对贫困的理解与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并随着年龄的变化有动态的发展过程。贫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和外在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学者们从家庭压力、资源和投资、贫困环境的文化规范及神经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贫困对儿童的影响机制。儿童贫困研究目前亟需本土化研究,同时儿童贫困研究中的方法问题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急需心理学及各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干预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贫困 认知发展 身心健康 心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