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对其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胜吾 刘步云 刘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中脱离2例,完成治疗30例,对照组在治疗中脱离1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组采用郑氏手法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结合针刺治疗。1周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19/30)。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结合针刺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手法 针刺 中老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影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张琳 刘剑伟 +1 位作者 王佳 彭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 目的:探究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颈部的活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2.22%(37/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每周头痛发作频率、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ROM)、HCT和FIB水平均大幅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CEH,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调节颈部血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温针灸 项四穴 郑氏手法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CT数据建立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清华 蔡永强 +14 位作者 金凤 于静红 王海燕 张云凤 王利东 李佳伟 王星 和雨洁 戴丽娜 王建忠 邬超 仝铃 康志杰 李志军 李筱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4,共5页
背景:儿童颈椎有限元模型多为10岁及以下儿童的,所建立的节段也只是部分颈椎,而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则相对较少。目的:建立有效的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儿童颈椎活动性、应力及临床治疗儿童颈椎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背景:儿童颈椎有限元模型多为10岁及以下儿童的,所建立的节段也只是部分颈椎,而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则相对较少。目的:建立有效的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儿童颈椎活动性、应力及临床治疗儿童颈椎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名健康的12岁儿童,使用64排螺旋CT对该儿童颈椎进行扫描,将CT数据导入Mimics 16.0中重建简单的三维模型,用Cero 5.0优化模型,再导入Hypermesh 14.0中划分网格及添加韧带,最后用ANSYS 6.14软件进行材料赋值,设定边界等操作,构建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将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屈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各椎体的活动度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通过有限元软件成功建立了12岁儿童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还原度高,与其模拟的颈椎相似性好。在1.5 N•m的载荷下,除C4-5、C6-7在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较参考文献低外,其余节段在各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在既往文献的参考范围内,说明该模型有效,在后续的应力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可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颈椎 有限元分析 儿童 有效性验证 活动度
下载PDF
10岁以下儿童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4
作者 李晨恺 王升儒 +6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蔡思逸 杨阳 杜悠 赵钇伟 张浩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08-1014,共7页
目的初步评估儿童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指... 目的初步评估儿童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体血回输、输血量、脊髓监测报警情况、固定节段、截骨水平及方式;影像学测量指标包括主弯Cobb角、远端代偿弯Cobb角、第1胸椎倾斜角、锁骨角、斜颈、节段性后凸、胸后凸和脊柱矢状面平衡。同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9例下颈椎或颈胸段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手术时间为(296.2±98.7)min(180~550min),术中出血量为(328.9±170.4)mL(150~800mL)。术前主弯Cobb角为33.0(22.8,45.6)°,术后即刻为3.4(1.8,11.3)°,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改善至5.7(2.0,14.0)°;术前第1胸椎倾斜角为15.1(9.9,23.8)°,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第1胸椎倾斜角分别为6.0(3.3,11.9)°、6.8(4.0,16.6)°;术前锁骨角为(5.7±3.2)°,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锁骨角分别为(3.0±2.7)°、(2.4±2.0)°;术前斜颈角度为(16.9±9.7)°,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斜颈角度分别为(6.6±6.2)°、(8.1±3.7)°;术前节段性后凸角度为(53.0±13.0)°,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节段性后凸角度分别为(17.2±11.1)°、(16.3±8.8)°;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中,共15例发生19例次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3例次、Horner综合征1例次、一侧第8颈椎神经根损伤1例次、内固定失败2例次、脑脊液漏1例次以及胸腔积液1例次。结论手术是儿童下颈椎/颈胸段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主要治疗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但手术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外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 先天畸形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儿童上颈椎畸形及不稳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贾连顺 徐印坎 +4 位作者 袁文 倪斌 陈德玉 李家顺 赵定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 :评价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临床特点和评价 1 0年以上的远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 42例儿童枕颈畸形诊断要点及经手术减压和寰枢椎、枕颈融合术对脊髓功能、稳定功能、枕颈部发育的影响 ,并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 )枕... 目的 :评价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临床特点和评价 1 0年以上的远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 42例儿童枕颈畸形诊断要点及经手术减压和寰枢椎、枕颈融合术对脊髓功能、稳定功能、枕颈部发育的影响 ,并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 )枕颈和寰枢椎植骨均获坚强骨性融合 ;(2 ) 37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 ,33例完全恢复 ,2例神经根刺激症 ,2例仍有轻微脊髓压迫症状 ;(3) 38例术后长达 1 0年以上未发生枕颈发育障碍 ,4例发育后出现轻度畸形 ,其中 1例轻度后伸 ,3例枕颈前屈。结论 :儿童枕颈部发育畸形早期作出诊断 ,在无脱位和明显脊髓压迫症出现之前手术稳定 ,对防止加重脊髓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颈椎畸形 上颈椎不稳 手术治疗 远期疗效 评价
下载PDF
基于网格变换技术的9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模型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俊 李俊义 +2 位作者 曹立波 喻志强 吴金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3,共8页
针对通过手动画高质量网格的传统有限元建模方法存在建模周期长的问题,应用网格变换技术,结合开发的一套自动识别并提取标识点的方法,快速地建立了9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模型.应用材料缩放的方法,获得了9岁儿童颈部材料参数,并参考尸... 针对通过手动画高质量网格的传统有限元建模方法存在建模周期长的问题,应用网格变换技术,结合开发的一套自动识别并提取标识点的方法,快速地建立了9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模型.应用材料缩放的方法,获得了9岁儿童颈部材料参数,并参考尸体试验数据,在拉伸、前屈及后伸工况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全部人工识别并提取标志点的方法相对比,该套取点方法节约了2/3~3/4的时间.开发的有限元模型网格质量高,平均几何模型精度误差是0.46mm.模型仿真输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精度达到90%以上.通过该方法开发有限元模型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模型具有较高的生物逼真度.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应用于各类复杂几何的快速有限元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变换技术 快速 儿童颈椎 有限元模型 验证
下载PDF
可吸收钉板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大明 吕游 +1 位作者 张洪鑫 党耕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应用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对比传统钛质钉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患者3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其中A组12例,采用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固定,B组21例采用钛质钉板...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应用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对比传统钛质钉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患者33例行颈椎前路手术,其中A组12例,采用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固定,B组21例采用钛质钉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年VAS疼痛评分、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两种钉板对于影像成像的影响、相邻节段退变情况,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结果 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6.2个月。A、B两组在术后1周、3个月、1年VAS疼痛评分、JOA评分和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间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B组3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无内固定失效、失败、脱落、松动、折断等并发症,远期均无迟发型食道瘘出现。两组术后1年融合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术中应用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能取得和钛质钉板相同的近期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应用传统钛质钉板术后内植物松动、融合过程中的应力遮挡、影像干扰等常见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on s-1TM生物型可吸收钉板 钛质钉板 颈椎前路手术
下载PDF
个性化定制金属置钉导板在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东升 王建华 +6 位作者 王迪 李洪吉 杨永强 郑永强 廖穗祥 王艺锰 张自勉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枢椎椎弓根置钉导板,探讨其在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3岁患儿,术前行薄层CT扫描采集颈椎数据,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设计出个性化置钉导板... 目的利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枢椎椎弓根置钉导板,探讨其在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游离齿状突合并寰枢椎脱位3岁患儿,术前行薄层CT扫描采集颈椎数据,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设计出个性化置钉导板,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导板并应用于临床手术。结果成功制作出与靶椎体高度匹配的金属置钉导板,并将其用于游离齿突合并寰枢椎脱位低龄患儿术中辅助置钉操作。术后内固定在位良好,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随访6个月无复发脱位,植骨已融合。结论利用3D金属打印技术定制的手术导板具有良好的精度及机械性能,对辅助合并颅颈交界畸形的低龄儿童上颈椎螺钉置入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椎弓根螺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金属导板
下载PDF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鑫鑫 王利民 +1 位作者 王卫东 刘屹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13-618,共6页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最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枕颈融合 椎间盘 椎体高度 枕颈角 下颈椎 退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6岁儿童下颈椎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宇航 周建强 +7 位作者 徐雪彬 曲星月 李梓瑜 李琨 王星 李志军 李筱贺 张少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0-874,共5页
背景:因儿童颈椎所特有的发育特点及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儿童颈部有限元模型较少。目的:建立儿童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临床术前模拟其颈部力学分析。方法:采集6岁正常女童尸体标本MSCT扫描的颈椎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6.01,Pro/E 5.0,G... 背景:因儿童颈椎所特有的发育特点及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儿童颈部有限元模型较少。目的:建立儿童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临床术前模拟其颈部力学分析。方法:采集6岁正常女童尸体标本MSCT扫描的颈椎影像数据,利用Mimics 16.01,Pro/E 5.0,Geomagic Studio 2015,Hypermesh 14.0和Abaqus6.14等软件构建出正常C_(3)-C_(7)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所得模型进行各工况位移及活动度验证。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医院伦理批件号:YKD2016063,审批时间:2016-03-07),尸体标本由内蒙古医科大学志愿者遗体捐献室提供,供者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1)成功建立正常女童C_(3)-C_(7)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2)构建的儿童颈椎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工况下椎间活动度结果与已有文献数据吻合,确认模型的有效性;(3)结果表明,建立的儿童下颈椎有限元模型可为临床颈部术前选择手术方案提供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颈椎 应力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颈椎关节突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和雨洁 李沛 +8 位作者 薛明明 李志军 李筱贺 王星 高明杰 邬超 康志杰 张少杰 王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265-5270,共6页
背景:由于儿童颈椎尚未发育成熟,韧带相对松弛、关节面相对水平、钩椎关节开始发育,因此儿童颅颈交界区和下颈椎更易损伤。研究儿童颈部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机制对于其保护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4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 背景:由于儿童颈椎尚未发育成熟,韧带相对松弛、关节面相对水平、钩椎关节开始发育,因此儿童颅颈交界区和下颈椎更易损伤。研究儿童颈部的力学特性和损伤机制对于其保护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4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各节段关节面的最大应力值,了解其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将连续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分别重建C_(0)-T_(1)的3D模型,再导入到3-Matic软件,建立椎间盘初步几何模型,然后进行去噪、铺面、平滑等处理,完善后的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对材料进行属性赋值后导入ANSYS 19.2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和载荷条件,观测各节段关节活动度及关节面的应力应变值。结果与结论:①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状态下,小关节活动度最大值均位于C_(4/5)(4.71°,4.13°,7.21°,7.22°),而在轴向旋转(左旋转、右旋转)状态下,活动度最大值则位于C_(2/3)(9.54°,9.65°);②椎间盘最大应力在右侧屈状态下明显大于其余运动状态,除前屈状态最大应力值位于C_(5-6)(0.235 MPa),其余状态椎间盘最大应力值均位于C_(6-7);C_(2-3)节段椎间盘在6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余节段;③同一椎体的下关节突关节面最大应力在6种工况下均大于上关节突关节面,随椎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峰值位于后伸位C_(6)下关节突关节面(1.481 MPa),谷值位于前屈位C_(2)上关节突关节面(0.005 MPa);④结果表明,C_(2/3)-C_(6/7)颈椎小关节活动度最大节段位于C_(2/3),且其最大位移值与最大应力呈负相关,由此颈椎失稳常见于上颈椎节段;颈椎右侧屈位时C_(6-7)节段椎间盘应力值最大,是颈椎间盘突出的常见部位;C_(6/7)关节突关节无论在何种工况运动状态,关节所受到的牵拉负荷最大,是颈椎小关节源性颈椎病的常见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 学龄前儿童 有限元 活动度 力学载荷 数字模型
下载PDF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楚加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29-31,共3页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是由于颈椎C_(2)-C_(3)以下节段退变引起颈椎功能减退,导致在生理负荷下就出现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并因此产生对应的临床表现、潜在的进行性颈椎畸形和神经损害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尚...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是由于颈椎C_(2)-C_(3)以下节段退变引起颈椎功能减退,导致在生理负荷下就出现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并因此产生对应的临床表现、潜在的进行性颈椎畸形和神经损害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研究尚不深入,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相当大的争议。本文主要是对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 下颈椎不稳症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5岁儿童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对照分析
13
作者 刘振杰 解英静 侯玲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构建5岁儿童和成人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运动方向上两种模型的活动范围及应力分布。方法以1名5岁儿童及1名4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连续扫描颅骨至C_(5)椎体,利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Hypermesh 1... 目的构建5岁儿童和成人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运动方向上两种模型的活动范围及应力分布。方法以1名5岁儿童及1名4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螺旋CT连续扫描颅骨至C_(5)椎体,利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Hypermesh 13.0、Abaqus 6.14软件构建出包括枕骨、C_(1~4)椎体、椎间盘及主要韧带。加载颅脑重量载荷及1.5 N·m扭转载荷模拟头部三维坐标轴的运动,观察上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及关节突和韧带的Mises应力。结果上颈椎(C_(0~1)、C_(1~2)、C_(2~3))的旋转、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C_(0~1)侧屈活动范围儿童模型大于成人模型(P<0.01)。在各运动方向上,C_(0~1)、C_(1~2)关节突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5),C_(2~3)关节突成人模型均显著大于儿童模型(P<0.05);在前屈及后伸状态上,齿状突部位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在各运动方向上,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横韧带的平均Mises应力儿童模型均显著大于成人模型(P<0.01)。结论5岁儿童上颈椎C_(0~1)、C_(1~2)、C_(2~3)节段活动范围较大,使得上颈椎稳定性低于成年人,是儿童上颈椎不稳定的解剖学因素,运动中心上移是儿童期颈椎损伤高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有限元分析 5岁儿童
下载PDF
颈椎力线变化对C_(4/5)椎间孔影像测量的影响
14
作者 冯哲 孙培磊 +2 位作者 陈晓兵 杨会峰 杨玉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测量颈椎力线变化对C_(4/5)节段椎间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行颈椎X线及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受测试者共162例,根据Borden氏颈椎力线测量法将其分为前凸组52例、变直组79例、后凸组32例。观察C_(4/5... [目的]探讨影像测量颈椎力线变化对C_(4/5)节段椎间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行颈椎X线及CT检查且资料完整的受测试者共162例,根据Borden氏颈椎力线测量法将其分为前凸组52例、变直组79例、后凸组32例。观察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测量其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间孔宽度(foraminal width,FW)、椎间孔横截面积(foraminal area,FA)和椎间隙的前缘、后缘高度,分析比较各组测量结果。[结果]规则椎间孔,包括圆形、类圆形、方形占比分别为前凸组83.7%,变直组53.5%,后凸组45.2%。C_(4/5)椎间隙前缘高度依次为前凸组>变直组>后凸组[(4.1±0.5)mm vs(3.7±0.5)mm vs(3.2±0.4)mm,P<0.001]。但是,变直组较前凸组和后凸组的FH[(9.7±0.8)mm vs(9.1±0.1)mm vs(9.2±0.8)mm,P<0.001]和FA[(0.5±0.1)mm^(2)vs(0.4±0.7)mm^(2)vs(0.5±0.7)mm^(2),P=0.001]明显增大。三种状态下C_(4/5)左右两侧的的FH、FW和F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力线变化可显著引起C_(4/5)节段椎间孔形态变化,变直可引起C_(4/5)节段FW、FA增加和椎间隙前缘高度减小,后凸可导致C_(4/5)节段的FW减小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力线 Borden氏测量法 C_(4/5)椎间孔
原文传递
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喜 陈华江 +5 位作者 曹鹏 施靓宇 李仁虎 臧法智 王安 袁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相关疾病病史。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采用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2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7~59岁;根据Levine-Edward分型,Ⅱ型骨折18例,Ⅱa型骨折2例,Ⅲ型1例。结果下颌下入路的相关重要解剖结构在尸体解剖中得以充分显露,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为(21.7±3.1) mm,通过适当牵拉能够充分暴露C2、C3水平,满足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操作要求。21例临床病例随访(21.3±8.1)个月,骨折愈合均良好,术后神经症状及颈肩部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 改善率为64.9%。1例术中减压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明胶海绵及Surgiflo填塞处理,术后常压引流3 d未引出脑脊液,引流拔除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2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下颌下入路可充分显露手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所需的手术节段,手术疗效满意。熟知下颌下三角区域解剖结构、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下颌下入路 HANGMAN骨折
原文传递
小儿颈椎外伤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
16
作者 陶春生 倪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0-382,共3页
小儿颈椎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随着发育进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小儿颈椎在遭受外伤时无论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策略均与成人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年龄组的小儿之间也有所差别,这为小儿颈椎外伤后的诊治带来了... 小儿颈椎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随着发育进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小儿颈椎在遭受外伤时无论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策略均与成人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年龄组的小儿之间也有所差别,这为小儿颈椎外伤后的诊治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小儿颈椎解剖、影像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颈椎损伤 影像学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儿童齿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少强 黄清奇 齐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1-955,共5页
绝大多数儿童颈椎损伤发生在上颈椎,其中以齿状突骨折最为常见.儿童齿状突骨折是一种极为隐匿的损伤,由于年幼患儿语言表述不清,体检时欠配合,常导致该疾病被漏诊.由于儿童枢椎尚处于发育节段,包括4个软骨联合和6个骨化中心,因此儿童齿... 绝大多数儿童颈椎损伤发生在上颈椎,其中以齿状突骨折最为常见.儿童齿状突骨折是一种极为隐匿的损伤,由于年幼患儿语言表述不清,体检时欠配合,常导致该疾病被漏诊.由于儿童枢椎尚处于发育节段,包括4个软骨联合和6个骨化中心,因此儿童齿状突骨折和成人有明显的解剖学和生物学上的区别,治疗选择上也与成人不同.本文对儿童齿状突的发育过程和儿童齿状突骨折的损伤特点、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选择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儿童
原文传递
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以10岁儿童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斌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47-3453,共7页
本研究以一名10岁龄男童颈椎CT DICOM数据包为例,将数据导入MIMICS进行图像分割处理,得到优化的硬组织表面模型,再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行颈椎C_0~C_2各部分网格的划分、建立颈椎韧带模型并对各部分赋材质、单元属性,建立了颈... 本研究以一名10岁龄男童颈椎CT DICOM数据包为例,将数据导入MIMICS进行图像分割处理,得到优化的硬组织表面模型,再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行颈椎C_0~C_2各部分网格的划分、建立颈椎韧带模型并对各部分赋材质、单元属性,建立了颈椎C_0~C_2有限元整体模型,最后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14.0中行载荷计算和结论分析。进一步在模拟生理载荷下(颅底垂直加载30 N预压力,1.0 Nm力矩)测定上颈椎模型各节段(C_0~C_1,C_1~C_2)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将所得结论与文献结论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外观逼真的儿童上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生理载荷并测量出上颈椎各节段角位移量,较好的通过了有效性的验证,我们所建立的儿童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几何相似性较好,对进一步用来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有限元分析 模型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