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Path of Preschool Children’s Peer Cultures
1
作者 LIN Lan JIN Xiangjun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24年第2期174-203,共30页
As a major branch of children’s studies and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adherence to a child-oriented position,research on children’s peer cultures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ue world of children.F... As a major branch of children’s studies and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adherence to a child-oriented position,research on children’s peer cultures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ue world of children.Following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this study conducts in-depth field observations in three kindergartens to explore how preschool children create their peer cul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ildren in three kindergartens created a series of meaningful symbol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kindergarten settings during peer interaction and formed their peer cultures.The study finds that:Firstly,children’s peer cultures encompass five core themes,namely,self-presentation,friendly interaction,conflict and segregation,collective play routines,and secondary adjustments to classroom rules.Secondly,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ves,shared play among children,interpretive reconstruction of adult cultures,and inclusiveness of school cultures are inherent sources of strength,core driving force,mechanisms for the path,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peer cultures.Thirdly,children gain membership in the cultures to which they belong through collectiv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life.Fourthly,children produce peer cultur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newal of adult cultures by creatively appropriating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from the adult world.In this connection,it is essential for kindergarten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er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ren’s peer cultures ETHNOGRAPHY children’s studies
原文传递
Fragmented People in the Fragmented Country in Midnight's Children: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gmentation”
2
作者 郑秀芳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5期185-189,共5页
In Midnight's Children,frequently seen are the words like"hole","segment","crack",and the damage and loss of bodily function such as amnesia,which is called a"phenomenon of fragm... In Midnight's Children,frequently seen are the words like"hole","segment","crack",and the damage and loss of bodily function such as amnesia,which is called a"phenomenon of fragmentation"in this paper.In terms of the phenomenon,the characters of three generations in Midnight's Children are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colonial culture exerts a long-lasting impact on its colonized people,under whose influence generations of colonized people find it hard to negotiate their dual cultural identities.This happened to India.Postcolonial Indians had fragmented identities.Furthermore,the phenomenon also reflects that India was a fragmented nation,whose nationals desired peace,unity,and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identity Midnight’ s children FRAGMENTATION HYBRIDITY
下载PDF
“生生不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基于生命美学的视角
3
作者 黄英杰 刘瑞斌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幼儿作为独特的生命存在,其生长离不开环境,生命美学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深度契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在要求。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命成长的关键场域,其创设应紧紧围绕幼儿的生命来展开。“生生不已”既... 幼儿作为独特的生命存在,其生长离不开环境,生命美学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深度契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在要求。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命成长的关键场域,其创设应紧紧围绕幼儿的生命来展开。“生生不已”既符合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意蕴,又是当代生命美学回归生命本体的凝练表达。“生生不已”的幼儿园环境,关键在于遵循幼儿生命完整性、幼儿生命体验性、幼儿生命审美性的三重原则,在运动变化、持续向上中彰显幼儿生命之美。“生生不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在于:在自然环境下,丰富幼儿生命的感性认知;在虚拟和真实环境的相互结合中,赋能幼儿生命的多重体验;在物质美和精神美的美美与共里,呵护幼儿生命的自由表达。这三条创设路径之间互生互动,共同指向幼儿生命的美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 生命美学 生生不已 幼儿生命
下载PDF
美好生活视域下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的生命关怀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锐 王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儿童服饰 中原地区 生命关怀 艺术元素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美好教育”背景下幼儿音乐活动与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5
作者 李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在学前教育阶段把幼儿音乐活动与传统文化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探究传统文化与幼儿音乐活动融合教学的意义,探索教学路径,为推动“美好教育”开展、提升美好生活体验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 美好教育 幼儿音乐活动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宁宁 张竞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工艺特征,并从服饰文化的角度探讨"虎"服饰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指出民间童装中的"虎"形象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服饰 童装 造型 象征意义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许琪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30,共20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住 传统文化 子女需求 现代化 国家政策
下载PDF
天性与文化性的角逐——兼论儿童文化的生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小翠 陈世联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23-25,62,共4页
儿童时期是人的天性和文化性角逐最直接、最激烈的时期,天性和文化性的角逐直接生成了独特的儿童文化。在儿童的天性与文化性这对"矛盾"中,单纯强调以文化"化"天性,或者单纯强调天性至上,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健全的... 儿童时期是人的天性和文化性角逐最直接、最激烈的时期,天性和文化性的角逐直接生成了独特的儿童文化。在儿童的天性与文化性这对"矛盾"中,单纯强调以文化"化"天性,或者单纯强调天性至上,都是不全面的。培养健全的儿童以及生成健全的儿童文化,必须尊崇儿童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文化性 儿童文化
下载PDF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思想、观念与取径的转变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4,共6页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 从"儿童"到"儿童文化",实则承认儿童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价值与意义。儿童像成人一样,他们拥有成为文化史书写主体的合理性。在具体观念上,要求我们认识到儿童是拥有文化能力的,而不仅仅是文化的容器或传承者。在方法上,倡导儿童主位的取径:将儿童世界去熟悉化,"转熟为生";以"人"的角度来把握和揭示儿童世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儿童主位 儿童研究范式
下载PDF
趣味性和益智性儿童家具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廖霞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现在儿童家具的设计应用现状,为增加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提出较新的设计理念,实现更能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的家具设计。方法从儿童玩具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家具设计中对趣味性... 目的分析现在儿童家具的设计应用现状,为增加儿童家具设计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提出较新的设计理念,实现更能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的家具设计。方法从儿童玩具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不同的特点提出家具设计中对趣味性和益智性的设计方法,阐述相关的设计原则并灵活实施和运用,从几类家具设计进行具体描述,检验设计效果。结论充满趣味和益智的家具对儿童的生活有很积极的影响,使儿童的智力发育有了新的提升途径,更好地满足了儿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家具 趣味性 益智性 设计 文化
下载PDF
生存·游戏·确证——论儿童文化的功能属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8-43,共6页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 儿童文化既构成儿童生存的现实又构成儿童对现实生存的理解、叙述和表达,儿童文化的这一深度图景,在功能属性上显现出儿童文化与儿童生存之间复杂的关联。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是儿童。潜藏在儿童文化中的游戏功能,对儿童的生存理解具有卓越性的意义。儿童文化是一个完整、多样、丰富的儿童世界,在生存理解所实现的秩序化方面,它显现为儿童对自我力量的确证和所属共同体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儿童游戏 儿童生存
下载PDF
“儿童文化”新解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素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0,共6页
"儿童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儿童文化问题实系儿童问题。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本性是统一的。儿童文化是现实地生成的、有序的儿童"生存—意义"体系。探析儿童文化,需要从儿童文化"局内人"的角度入手。
关键词 儿童文化 “生存—意义”体系 文化
下载PDF
国外有关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概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珊明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21,共5页
不同文化中的儿童游戏呈多样化趋势,理解儿童游戏,势必理解儿童所处文化。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经验领域,并围绕性别差异、父母影响、游戏缺失等问题展开。
关键词 儿童游戏 文化 性别差异 游戏缺失 民族志
下载PDF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文化 儿童文化 儿童科学 教师教育课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古代处士墓志的叙事策略及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向奎 黄高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205,共6页
处士不官于朝,无吏能、政绩可写,德行自然成为处士墓志重点渲染的对象,但"德"的具体呈现因时代而异。唐代及其以前为第一时期,其模式是强调处士淡泊名利的本性和修养,品德的呈现主要在自身、家庭、友朋等私人空间,注重的是处... 处士不官于朝,无吏能、政绩可写,德行自然成为处士墓志重点渲染的对象,但"德"的具体呈现因时代而异。唐代及其以前为第一时期,其模式是强调处士淡泊名利的本性和修养,品德的呈现主要在自身、家庭、友朋等私人空间,注重的是处士个人的生活雅趣。宋及以后为第二时期,其模式是不回避对名利追求失败的记述,品德的呈现除自身、家庭外,重点在乡里社会等公共空间。这种叙事策略的变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文化心理、时代精神、民众的形象认同、社会文化建构意识等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士墓志 叙事策略 文化内涵 文化心理 子女教育
下载PDF
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杜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因此,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应当包括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针对性的采用...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因此,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应当包括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不同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来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等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美术创造力 幼儿美术教育 创造力培养
下载PDF
在儿童戏剧教育中传承与发扬闽南戏剧文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世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84-889,共6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戏剧共同的基础,闽南戏剧又是两岸结缘的重要纽带,因而闽南戏剧自然有着被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有效地构建儿童高甲戏、儿童歌仔戏、木偶戏等戏剧教育课程体系,对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戏剧共同的基础,闽南戏剧又是两岸结缘的重要纽带,因而闽南戏剧自然有着被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有效地构建儿童高甲戏、儿童歌仔戏、木偶戏等戏剧教育课程体系,对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建构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闽南戏剧文化,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能有机地整合各学科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闽南戏剧元素成为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媒介。同时,戏剧教育课程的建立也为我国各种剧种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戏剧文化 儿童戏剧教育 课程 审美与创造
下载PDF
我国孝道文化传统下儿童权利观念发展的障碍与出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杨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6-140,共5页
儿童权利的观念源自于西方,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儿童权利的观念,这是因为我国孝道文化传统形成了对儿童的压制,也在根本上成为儿童权利在我国发展的传统障碍。为了使儿童权利观念在我国孝道文化背景下获得较好的认同和发展,从外部... 儿童权利的观念源自于西方,我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孕育出儿童权利的观念,这是因为我国孝道文化传统形成了对儿童的压制,也在根本上成为儿童权利在我国发展的传统障碍。为了使儿童权利观念在我国孝道文化背景下获得较好的认同和发展,从外部的发展路径进路而言,一是需要改造我国的孝道文化传统;二是需要强化儿童权利的"母体"观念,即权利的观念。从内部的发展进路而言,需要深刻认识儿童权利话语的限度、儿童权利概念内在的矛盾以及成人视角的限度等问题,并寻求儿童权利观念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权利观念 孝道文化传统
下载PDF
生态观视角下黎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开发利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敏 胡军辉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6期115-119,共5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生态观为视角,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的黎族文化元素开发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课程。在艺术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试图关注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生态观为视角,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的黎族文化元素开发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课程。在艺术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试图关注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对其内涵认识不足、重形式轻发展、忽视生态教育和生活教育等问题。该课程在开发利用中应考虑领域之间的生态关系,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并运用多种渠道搜集黎族地区文化资源,使生态教育活动开展具有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观 黎族文化 学前教育 幼儿园艺术课程 课程建设 幼儿艺术教育
下载PDF
试论儿童文化的原初性与可塑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琪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儿童文化,看似一个极为单纯的议题,不具备任何深邃的内涵可供讨论,殊不知它饱含能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成人的关注与挖掘。可惜的是,成人世界向来对此不够重视。"原初性"与"可塑性"是儿童文化最珍贵的精髓,也是该... 儿童文化,看似一个极为单纯的议题,不具备任何深邃的内涵可供讨论,殊不知它饱含能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成人的关注与挖掘。可惜的是,成人世界向来对此不够重视。"原初性"与"可塑性"是儿童文化最珍贵的精髓,也是该文化的价值核心与基本特征。儿童文化虽不直接带来经世致用的功能,但对它的探索,将有助于唤醒成人对儿童文化的尊重,且为儿童文化打开一条可供应用的思路。这对净化人心与创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化 原初性 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