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疗效
1
作者 陈薇 何飞平 黄凌锋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岁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定位技术分为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组(超声引导... 目的:探究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岁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定位技术分为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组(超声引导组)、徒手肌肉定位肉毒毒素注射组(徒手肌肉组)各40例。统计分析两组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踝背伸角、内收肌角、腘窝角、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踝跖屈肌群痉挛程度、躯干与下肢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超声引导组患儿的左侧、右侧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均小于徒手肌肉组(P<0.05),踝背伸角、内收肌角、腘窝角均大于徒手肌肉组(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评分(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低于徒手肌肉组(P<0.05),MOA评分、GMFM D区与E区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徒手肌肉组(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徒手肌肉组(χ^(2)=4.507,P<0.05);超声引导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徒手肌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较徒手肌肉定位法肉毒毒素注射在痉挛型脑瘫儿童治疗中能够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儿童 徒手肌肉定位法 超声引导下 肉毒毒素注射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儿童对肌肉注射产生恐惧心理浅析及心理辅导 被引量:3
2
作者 樊丽英 张玲 朱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对肌肉注射产生恐惧心理及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儿童认知能力,潜意识地提高儿童意志力。方法选择医嘱3d肌肉注射儿童14320人次,分析恐惧肌肉注射心理原因,对恐惧心理产生诱因,恐惧肌肉注射从的典型表现等,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 目的探讨儿童对肌肉注射产生恐惧心理及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儿童认知能力,潜意识地提高儿童意志力。方法选择医嘱3d肌肉注射儿童14320人次,分析恐惧肌肉注射心理原因,对恐惧心理产生诱因,恐惧肌肉注射从的典型表现等,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计划与实施。结果经过耐心的心理辅导,儿童接受肌肉注射从第1天至第3天情绪逐渐好转,恐惧和抗拒明显降低,家长满意。结论对儿童因肌肉注射产生恐惧心理进行辅导是必要的,对预防和降低儿童的心理疾患有重大深远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肌肉注射 恐惧心理 心理辅导
下载PDF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施春梅 欧晓丽 +3 位作者 周嫣 何静静 罗菊芬 梁群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口腔不良习惯并伴有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矫治效果。方法将2011-03~2014-03到该院就诊的患儿按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试验组选择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以Infant型为主)对患儿... 目的探讨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治疗口腔不良习惯并伴有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矫治效果。方法将2011-03~2014-03到该院就诊的患儿按就诊单双日随机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试验组选择合适的软质MRC肌功能矫治器(以Infant型为主)对患儿进行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口腔不良习惯效果,同时比较两组家长对矫治器佩戴的舒适度、矫治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矫治口腔不良习惯效果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周、1个月、3个月佩戴顺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肌功能矫治器能较好地矫治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且具有轻便、无损坏、造价低、技术敏感度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功能矫治器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 矫治效果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关芬 余文玉 +1 位作者 陈涛燕 石健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9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将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10例次鞘内注射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次)和对照组(60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儿术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中的应用。方法将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110例次鞘内注射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次)和对照组(60例次)。对照组按鞘内注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操作前、中、后予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儿术后副作用中头痛、头晕、腰背痛,患儿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2组患儿术后副作用中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鞘内注射副作用,增加配合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鞘内注射 护理
下载PDF
小儿外感发热4种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文萍 王晓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评价4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160例患者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成本分别为25.80、28.29、35.10、1... 目的:评价4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方法:160例患者分为A、B、C、D4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成本分别为25.80、28.29、35.10、112.50;总有效率分别为77.86%、95.68%、93.18%、94.0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14、29.57、37.67、119.68;B、C、D组相对于A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97、60.70、537.17。结论:注射用穿琥宁(B组)是小儿外感发热的较佳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中药注射剂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儿童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6
作者 陈怡禄 卓仪 +1 位作者 邓六勤 黄跃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 :建立儿童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MCI)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 :根据MCI的实际临床用药 ,确定其内毒素限值 ;对MCI进行BET法的抑制增强试验和以及其与 2个厂家各 3个批号TAL(λ =0 .2 5EU/mL)的干扰试验。结果 :MCI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 :建立儿童用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MCI)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 :根据MCI的实际临床用药 ,确定其内毒素限值 ;对MCI进行BET法的抑制增强试验和以及其与 2个厂家各 3个批号TAL(λ =0 .2 5EU/mL)的干扰试验。结果 :MCI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 1 9.2 3EU/mL。MCI原液及其不大于 4 0倍的稀释液对BET法有抑制作用 ;其 5 0倍以上的稀释液对试验无干扰作用。 1 0批MCI应用BET法检查均为合格 ,并将其应用于儿科临床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MCI可用BET法检查 ,作为其制剂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用药 复方毛冬青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限值 干扰试验
下载PDF
针刺核心肌群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功能及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婷 张洁 +2 位作者 刘延萍 陈素巧 林栋 《中国医药导刊》 2021年第12期881-886,共6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针刺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功能及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共51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25例与核心针刺组2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核心针刺组加用核心肌群针刺。采用粗大...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针刺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功能及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共51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25例与核心针刺组2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核心针刺组加用核心肌群针刺。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中D、E区评分、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量表D、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核心针刺组评分高于综合康复组(P<0.05)。治疗后,主动活动下,两组患儿腓肠肌iEMG、胫骨前肌iEM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且核心针刺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被动活动下,两组患儿腓肠肌iEMG、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核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腓肠肌CR、胫骨前肌C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核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核心肌群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站立平衡、行走运动功能,且能更好地提高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力,降低其肌张力,并可提高主动肌和拮抗肌的收缩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步行功能 痉挛型脑瘫 核心肌群针刺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静静 吴小乐 刘苏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0期24-29,共6页
目的 探究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儿童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 目的 探究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儿童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对照组采用肌松恒速注射系统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肌松监测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过程中体动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20 min、插管时、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指数、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 75和TOFr90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第1次睁眼时间、持续抬头5 s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安全且有效,能明显减少肌松残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肌松注射系统T1模式 顺式阿曲库铵 学龄前儿童 肌松残余
下载PDF
2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胥鹏飞 魏光晨 +2 位作者 司民一 刑军 董传海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65-1766,共2页
目的:评价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抽取60份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病例,其中A组30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B组30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进行成... 目的:评价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抽取60份小儿病毒性肺炎患者病例,其中A组30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B组30例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组有效率分别为100%、8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3.33%,成本分别为297.88、399.9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7.88、499.94,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肺炎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更加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利巴韦林注射液 成本-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体位固定方法在患儿肌内注射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英 唐灵芝 彭华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患儿肌内注射时降低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的体位固定方法,以预防并减少意外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患儿肌内注射时降低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的体位固定方法,以预防并减少意外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0例接受肌内注射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直立拥抱式体位固定,对照组采用侧卧式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肌内注射时划破皮肤率、皮下硬结率、针头脱出率、皮下淤血率、药液溢出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划破皮肤2例,皮下硬结0例,针头脱出1例,皮下淤血2例,药液溢出1例;对照组患儿划破皮肤11例,皮下硬结7例,针头脱出9例,皮下淤血11例,药液溢出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811,5.905,5.712,5.811,5.712;P〈0.05)。结论患儿肌内注射时直立拥抱式固定法效果优于传统侧卧式固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位 肌内注射 固定
原文传递
以双下肢水肿 肌无力为首发症状肝豆状核变性1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靳培娜 禚志红 +5 位作者 陈晓昕 李海英 魏二虎 贾沛生 王叼 王怀立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4-795,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损伤及角膜色素环(K-F环)。本文报道1例以双下肢水肿及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W...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损伤及角膜色素环(K-F环)。本文报道1例以双下肢水肿及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WD患儿,其肢体无力症状突出,肌酶增高明显,临床相对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水肿 肌无力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