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红卫 王毅敏 +2 位作者 赵永健 冯世海 刘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 目的:分析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者采用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咬肌肥厚伴下颌短小,按受术者要求雕刻隆颏假体,在下唇距唇龈沟0.5cm口腔粘膜面,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对应位置设计长约1cm两纵切口,分离并放入假体。在咬肌中心点进针注射0.2ml,然后把针头退至皮下,再向周围各点进针至咬肌内注射0.1ml。平均每侧注射剂量为50U。如两侧咬肌不对称可适当调整注射剂量。结果:本组共20例均为咬肌肥厚伴有颏部短小,经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经6个月以上随访,均获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颏成形联合A型肉毒毒素一针多点咬肌注射面部轮廓塑形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较适合于咬肌肥大伴下颌短小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成形 A型肉毒毒素 咬肌 轮廓塑形
下载PDF
现代人下颌颏形的变异及与化石人类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成萍 李海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分析中国现代人群颏形的表现特点及时代变异。方法将颏形分为3种类型,方形、圆形、尖形,比较不同时代间(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97例,近代113例)各个类型出现率的差异。结果新石器时代颏形主要为圆形和方形,青铜铁器时代圆形... 目的分析中国现代人群颏形的表现特点及时代变异。方法将颏形分为3种类型,方形、圆形、尖形,比较不同时代间(新石器时代54例,青铜铁器时代197例,近代113例)各个类型出现率的差异。结果新石器时代颏形主要为圆形和方形,青铜铁器时代圆形颏形占绝对优势,近代主要为圆形。中国晚期智人颏形为圆形和尖形。结论颏形不同时代间有差异,颏形的变化可能与下颌骨尺寸、下颌前部形态的时代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颏形 解剖学 现代人
下载PDF
屋顶型包装机设计要点的讨论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美宁 王玉林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3年第2期1-3,5,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乳品屋顶型包装机的结构原理 ,分析了主传动间歇运动的机构原理及其设计 ,对屋顶型包装机的灌装原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提供给大家一种新型的、易于调整灌装容量的灌装机构。
关键词 设计 屋顶型包装机 乳品包装 结构 间歇运动 灌装原理
下载PDF
试论“颤”“战”相关异形词规范
4
作者 李军 王靖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大概清末民初,"颤"字语音分化为不别义的zhàn和chàn两种读音。台湾一直以zhàn为主音;而大陆1949年前以zhàn为主音,以chàn为又音,1949年后以chàn为主音,以zhàn为又音。由于"颤"&... 大概清末民初,"颤"字语音分化为不别义的zhàn和chàn两种读音。台湾一直以zhàn为主音;而大陆1949年前以zhàn为主音,以chàn为又音,1949年后以chàn为主音,以zhàn为又音。由于"颤""战"语音不能一一对应,这影响了规范"颤""战"相关异形词和落实,所引起的规范原则(通用性或系统性)和规范方式(刚性或柔性)之争迄今相持不下。"颤""战"相关异形词混用的情形依然存在,这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对"颤"音重新进行审定,以理据性原则来规范"颤""战"相关异形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词
下载PDF
六千年前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下颌骨形态的观察对比
5
作者 刘琳如 樊晓霞 +2 位作者 陈梦钥 李海军 戴成萍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下颌骨第3磨牙、颏形、舌骨沟桥、舌骨沟、下颌前翘、摇椅式下颌等性状的表现特点,并通过对比探讨相关的时代变异。方法:对44例下王岗下颌骨的这些性状特点进行分类和记录,并对比全新世其他人群这些性状的... 目的:分析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下颌骨第3磨牙、颏形、舌骨沟桥、舌骨沟、下颌前翘、摇椅式下颌等性状的表现特点,并通过对比探讨相关的时代变异。方法:对44例下王岗下颌骨的这些性状特点进行分类和记录,并对比全新世其他人群这些性状的表现特点。结果:下王岗第3磨牙正常的比例为63.6%,颏形主要表现为圆形(68.2%),舌骨沟桥出现率为6.8%,下颌前翘出现率为18.2%,摇椅式下颌出现率仅2.3%。下王岗与其他人群对比中,颏形的表现及摇椅式下颌出现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下王岗人群第3磨牙“正常”率可能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群相应的表现特点;不同人群中颏形、摇椅式下颌的相应出现率差异显著,可能主要源于观测标准的把握上不同观测者间差异很大,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形态分类及观测方法的弊端,包括颏形在内的轮廓形状研究中几何形态测量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 第3磨牙 颏形 摇椅式下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