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chitosan rod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e candidate for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ZhengKe HU QiaoLing WANG YouXi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80-384,共5页
Chitosan (CS) is one promising material as a temporary mechanical supporter for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In our previous work,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CS rods through one in situ precipitation route.But bendi... Chitosan (CS) is one promising material as a temporary mechanical supporter for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In our previous work,w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CS rods through one in situ precipitation route.But bending strength and bending modulus of CS rods need to be improved to match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evices used for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In this research,CS rods were reinforced effectively through cross-linking reaction by using glutaraldehyde as the coupling reagent.Schiff’s base was detected by FTIR due to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amino groups and aldehyde groups.Crystal plane space of CS rods became small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structure.Micro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SEM,indicating that layer-by-layer structure became much tighter after cross-linking reaction,and cracks in one layer turned around when they reached another layer to absorb energy.Bending strength and bending modulus of cross-linked CS rods could reach 186.3 MPa and 5.17 GPa,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uncross-linked CS rods,they are increased by 101.6% and 26.1%,respectively.As a result,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S rods are equivalent to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iodegradable devices.CS rods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a good candidate for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GLUTARALDEHYDE layer-by-layer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biomedical material
原文传递
A Review: On Smart Materials Based on Some Polysaccharides;within the Contextual Bigger Data, Insiders, “Improvisation” and Sai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ends 被引量:1
2
作者 Serge Rebouillat Fernand Pla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9年第2期41-77,共37页
Smart Materials are along with Innovation attribut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mong the most used “buzz” words in all media. Central to their practical occurrence, many talents are to be gathered within new conte... Smart Materials are along with Innovation attribute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mong the most used “buzz” words in all media. Central to their practical occurrence, many talents are to be gathered within new contextual data influxes. Has this, in the last 20 years, changed some of the essential fundamental dimensions and the required skills of the actors such as providers, users, insiders, etc.? This is a preliminary focus and prelude of this review. As an example, polysaccharide materials are the most abundant macromolecules presen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atural system of our planet. They are renewable, biodegradable, carbon neutral with low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risks and serve as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the cell walls of plants. Most of them are used, for many years, as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many important industrial processes, such as pulp and papermaking and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textile fibres. They are also used in other domains such as conversion into biofuels and, more recently, in the design of processes using polysaccharide nanoparticles. The main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s (e.g. low density, thermal stability, chemical resistance,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together with their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functionality, durability and uniformity, allow their use for manufacturing smart materials such as blends and composites, electroactive polymers and hydrogels which can be obtained 1) through direct utilization and/or 2) after chemical or physical modification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works developed on polysaccharides, mainly on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chitin, chitosans, alginates, and their by-products (blends and composites), with the objectives of manufacturing smart material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oday,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level interactions that confer smartness to polysaccharides remains poor and one can predict that new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tools will emerge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property-function relationships that will enable polysaccharide-smartness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controlled, giving ri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nanotechnology, foods, cosmetics and medicine (e.g.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so, opening up major commercial markets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SACCHARIDES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chitosan Alginate Composites Blends Hydrogels Smart materials Electro-Active Papers Sensors Actuators BIGGER DATA Innovation Science in Education Jazz 4C CRAC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康建 但卫华 +4 位作者 曾睿 贾淑平 胡帅 龚彦铭 米贞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由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醋酸水溶液共混,流延成膜,然后用1mol/L的NaOH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壳聚糖/聚乙烯醇二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 由壳聚糖和聚乙烯醇的醋酸水溶液共混,流延成膜,然后用1mol/L的NaOH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壳聚糖/聚乙烯醇二元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力学性能、透水汽率、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中壳聚糖与聚乙烯醇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共混 相容性 互穿网络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多糖类生物医用材料—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黄光佛 卿胜波 +1 位作者 李盛彪 黄世强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3-49,共7页
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工艺 ,结构与性质以及其在固定化酶、药物控释载体、絮凝剂、吸附剂、医用敷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药物控释载体 多糖 生物医用材料 甲壳素 壳聚糖 制备 固定化酶 医用敷料
下载PDF
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鲁从华 罗传秋 曹维孝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6-53,共8页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的改性和应用 ,介绍了接枝共聚、共混及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等改性 。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复合物 互穿网络聚合物 壳聚糖 改性 生物医用材料 应用 接枝共聚 衍生物 共混法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的性能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丽瑞 孙多先 刘满英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43-47,共5页
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基的天然生物材料,在食品、化妆品、环保、印染、农业等领均有广泛应用。其优良的性能,低廉的价格,使得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巨大的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羧甲基壳聚糖的水溶性、成膜性、降解性、抗菌性及... 羧甲基壳聚糖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基的天然生物材料,在食品、化妆品、环保、印染、农业等领均有广泛应用。其优良的性能,低廉的价格,使得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巨大的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羧甲基壳聚糖的水溶性、成膜性、降解性、抗菌性及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在烧伤敷料、抗术后粘连材料、药物载体、酶抑制剂等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可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 生物医学材料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分离 吸附 聚合物涂层
下载PDF
聚乙烯醇/明胶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幼珠 尹桂波 徐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6,共3页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 /明胶共混膜。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共混膜的表面形貌 ;用DSC TG、FT IR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 ;测试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和溶解率。结果表明 ,当m (PVA)∶m(明胶 )为 9∶1时 ,两组分相容...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 /明胶共混膜。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共混膜的表面形貌 ;用DSC TG、FT IR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共混膜的结构 ;测试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和溶解率。结果表明 ,当m (PVA)∶m(明胶 )为 9∶1时 ,两组分相容性好 ,膜表面均匀光滑规整 ,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较大的溶胀率和较小的溶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明胶 共混膜 力学性能 溶胀率 溶解率
下载PDF
壳聚糖生物医用共混材料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媛媛 余鹏 胡星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关于甲壳素特别是壳聚糖的共混材料 (纤维、膜、凝胶等 )的研究与开发十分活跃 ,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壳聚糖共混纤维。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共混纤维 共混膜 共混凝胶 壳聚糖生物医用共混材料 制备 人工渗析膜 药物释放载体 手术缝合线 人造皮肤 医用敷料
下载PDF
海藻酸-聚乙烯醇二元膜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康建 但卫华 +4 位作者 曾睿 贾淑平 胡帅 龚彦铭 米贞健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42,共6页
由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共混,在3%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用1%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聚乙烯醇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 由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共混,在3%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用1%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聚乙烯醇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保水率、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交联作用和海藻酸与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强的相互作用使共混膜理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 聚乙烯醇 共混 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羧甲基化香菇多糖对壳聚糖表面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艺峰 徐敏 +1 位作者 洪群峰 连鑫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9-112,共4页
以壳聚糖为基材,通过表面化学接枝修饰的方法,将羧甲基化香菇多糖固定在壳聚糖基材的表面。通过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测试、抗菌活性及蛋白质吸附等测试方法对修饰后的壳聚糖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接枝修饰的... 以壳聚糖为基材,通过表面化学接枝修饰的方法,将羧甲基化香菇多糖固定在壳聚糖基材的表面。通过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测试、抗菌活性及蛋白质吸附等测试方法对修饰后的壳聚糖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接枝修饰的壳聚糖基材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表面纤维蛋白原的吸附量降低了61%,显示出明显的排斥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效果;然而,经过修饰后的壳聚糖表面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表面修饰 真菌多糖 羧甲基化香菇多糖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霞 吕蕾蕾 +3 位作者 陈家昌 张勤星 张世勋 申长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7,34,共4页
单一的壳聚糖降解太慢,且成膜性差,拟用聚乙二醇(PEG)对壳聚糖(CTS)进行共混改性。选用不同摩尔质量的聚乙二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聚乙二醇的共混物,用偏光显微镜、热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及聚集态的表征,... 单一的壳聚糖降解太慢,且成膜性差,拟用聚乙二醇(PEG)对壳聚糖(CTS)进行共混改性。选用不同摩尔质量的聚乙二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聚乙二醇的共混物,用偏光显微镜、热分析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及聚集态的表征,定性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PEG的质量分数增加到25%时,可以在共混薄膜的偏光显微镜照片中看到明显的聚乙二醇球晶,随着PEG含量的增加,球晶颗粒更加明显,形态更为完整清晰。当CTS质量分数超过50%时,其DSC曲线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玻璃化转变,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大,混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相同质量分数,含PEG1000共混物的熔融温度变化值小于含PEG800的共聚物。用溶液浇铸法在壳聚糖中引入的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共混体系相容性好,实现了热力学水平上的均相。有效增强了共混物的亲水性,继而加快壳聚糖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共混 相容性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海洋源多糖和蛋白类医用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燕 陈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7,39,共6页
对国内外关于多糖、蛋白类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如透明质酸、壳聚糖、硫酸软骨素、海藻酸盐、琼脂糖、胶原蛋白等)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整理,对其来源、制备工艺、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力学性能、免疫原性和生物降解性、生理活性(如细胞黏... 对国内外关于多糖、蛋白类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如透明质酸、壳聚糖、硫酸软骨素、海藻酸盐、琼脂糖、胶原蛋白等)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整理,对其来源、制备工艺、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力学性能、免疫原性和生物降解性、生理活性(如细胞黏附性等)、改性方法与复配特性,及其适宜剂型(如水凝胶、多孔支架、微球、纳米颗粒、微胶囊和纤维材料等)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如组织工程、组织修复替代物、可吸收缝合线、药物控制释放、基因治疗、组织隔离膜、创伤和烧伤敷料等)中的潜力与不足,为今后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壳聚糖 硫酸软骨素 海藻酸盐 琼脂糖 胶原蛋白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多孔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淑婧 周大利 +3 位作者 刘丹平 张翔 龙沁 陈冬林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1-74,I0007,I0008,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软骨修复的水凝胶材料。方法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以及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原料,通过乳化发泡-冷冻冰晶相分离-去除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PVA/CS多孔水凝胶,并采用IR、SEM、DSC、与MG63复合培养法及MTT法...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软骨修复的水凝胶材料。方法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以及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原料,通过乳化发泡-冷冻冰晶相分离-去除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PVA/CS多孔水凝胶,并采用IR、SEM、DSC、与MG63复合培养法及MTT法检测材料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结果 CS分子与PVA分子有很强的氢键作用,对CS的分子C-O键伸缩振动和-OH弯曲振动产生影响,使其特征峰向高波数移动;与未加入乳化剂的材料相比,加入乳化剂处理的凝胶表面和内部存在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孔洞和索状结构,并在大孔周围分布有微孔,且孔与孔之间贯通性好,为水凝胶提供了良好的可渗透性。当PVA与CS共混后,熔融峰归结于PVA的结晶熔融峰。与MG63复合培养结果显示PVA/CS多孔水凝胶具有较低的毒性,较好的细胞生长及增殖行为。结论 PVA/CS多孔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材料学及生物学性能,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材料 聚乙烯醇 壳聚糖 软骨缺损修复 水凝胶
下载PDF
壳聚糖基生物医药材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爱迪 丁德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壳聚糖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生物医药材料中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壳聚糖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对壳聚糖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壳聚糖的定向接枝和修饰正在成为生物材... 壳聚糖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材料,其在生物医药材料中的研究以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壳聚糖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作了阐述,对壳聚糖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壳聚糖的定向接枝和修饰正在成为生物材料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生物医药材料 药物载体
下载PDF
不同溶剂对医用聚氨酯/壳聚糖粉体共混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丹英 徐卫林 王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8-933,共6页
以生物医用聚氨酯为基质,添加超细壳聚糖粉体,通过湿法相转变法制备壳聚糖微粉/生物医用聚氨酯共混多孔膜;考察不同溶剂对铸膜液热力学性质及其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和动力学扩散过程探讨不同膜结构的形成。研究结果表... 以生物医用聚氨酯为基质,添加超细壳聚糖粉体,通过湿法相转变法制备壳聚糖微粉/生物医用聚氨酯共混多孔膜;考察不同溶剂对铸膜液热力学性质及其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和动力学扩散过程探讨不同膜结构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以DMAc,DMF和DO为溶剂时,制膜体系的凝胶值从大到小分别为DO体系、DMAc体系和DMF体系;3种溶剂体系所制备的膜上、下表面面积以及断面孔径从大至小均为DMAc,DMF和DO,膜的溶胀度和透湿性从大至小为DMAc,DMF和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多孔膜 壳聚糖微粉 聚氨酯 势力学 扩散
下载PDF
柞蚕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结构及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书芹 赵婷 +2 位作者 徐亚梅 张强 李明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55,共4页
用碳化二亚胺(EDC)作为交联剂,流延法制备柞蚕丝素(ASF)/壳聚糖(CS)共混膜。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对膜的结构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柞蚕丝素和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相容... 用碳化二亚胺(EDC)作为交联剂,流延法制备柞蚕丝素(ASF)/壳聚糖(CS)共混膜。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对膜的结构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柞蚕丝素和壳聚糖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较强的相互作用,壳聚糖能阻碍共混膜内的丝素蛋白形成β-折叠构象。EDC能分别与柞蚕丝素及壳聚糖反应,从而对共混膜进行有效的交联,并使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与ASF膜或CS膜相比,共混比为80/20和40/60的ASF/CS共混膜更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增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丝素 壳聚糖 结构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甲壳素/壳聚糖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张文博 陈盛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8-25,共8页
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在能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对应用可再生材料及环保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甲壳素/壳聚糖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在,甲壳... 甲壳素/壳聚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在能源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对应用可再生材料及环保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甲壳素/壳聚糖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研究者所重视,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在,甲壳素/壳聚糖的应用领域已覆盖环保、食品、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农药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提取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脱乙酰化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燕 莫羡忠 甘春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 生物医药 应用
下载PDF
壳聚糖/羟丙基纤维素共混材料的流变学与润湿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亚杰 王专 +4 位作者 秦益民 胡万鹏 徐松 王华升 石杨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9,共5页
为探讨壳聚糖/羟丙基纤维素(HPC)共混材料的流变性与润湿力,通过测定体系黏度和剪切应力考察组成与温度对材料流变性的影响,测定膜的接触角以考察材料的润湿力。结果表明:除质量分数均为小于等于1%壳聚糖与HPC的共混溶液近似为牛顿流体... 为探讨壳聚糖/羟丙基纤维素(HPC)共混材料的流变性与润湿力,通过测定体系黏度和剪切应力考察组成与温度对材料流变性的影响,测定膜的接触角以考察材料的润湿力。结果表明:除质量分数均为小于等于1%壳聚糖与HPC的共混溶液近似为牛顿流体外,其余均为非牛顿流体;溶液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0℃时共混膜的润湿力大小顺序为甲醇>DMF>乙二醇>水;膜最低水接触角的温度依赖依次为20℃<40℃<30℃;弱酸或弱碱性介质均可提高膜的亲水性;当HPC质量分数为0~1%时,水接触角的空白值由71.04°最低可降至5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HPC共混材料 黏度 流变性 润湿力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秦益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为促进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和卫生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壳聚糖基功能纺织材料和先进医用纺织品,总结了壳聚糖纤维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性能,分析了壳聚糖纤维的细胞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与伤口、血液、人体组织接触过程中产... 为促进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和卫生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壳聚糖基功能纺织材料和先进医用纺织品,总结了壳聚糖纤维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性能,分析了壳聚糖纤维的细胞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与伤口、血液、人体组织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抗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指出壳聚糖的氨基多糖结构及其对体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使壳聚糖纤维和壳聚糖基纺织品在医用止血材料、伤口敷料、面膜制品、日用卫生品、抗菌纺织品等领域起到止血、抗菌、排毒、促愈、美白等生物活性和应用功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功能纤维 医用敷料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