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代碳酸乙烯酯降膜纯化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立鹏 高维丹 +3 位作者 林海飞 王达彤 杨旭 岳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15,共3页
以工业级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CEC、HCl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分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以降膜刮板蒸发器为主要设备闪蒸纯化CEC,去除CEC中HCl、活性氯及其他活性杂质。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纯化参数,... 以工业级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CEC、HCl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分压,根据模拟计算结果以降膜刮板蒸发器为主要设备闪蒸纯化CEC,去除CEC中HCl、活性氯及其他活性杂质。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纯化参数,并以碳酸亚乙烯酯(VC)合成收率作为纯化效果评价标准,确定降膜刮板蒸发器纯化CEC最佳工艺条件为闪蒸温度70℃、5 kPa,CEC气相纯度由82%提高至85.3%,VC合成收率由65.2%提高至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碳酸乙烯酯 Aspen Plus 降膜刮板蒸发器 纯化 碳酸亚乙烯酯
下载PDF
基于能源内部替代的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韶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4-240,共7页
以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表示基于低碳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在解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影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能源替代计量模型分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结果显示,1980—2011年,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可以有效替代煤... 以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表示基于低碳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在解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影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能源替代计量模型分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结果显示,1980—2011年,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可以有效替代煤炭,但这种替代对降低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的贡献率变化较平缓;2011—2020年,煤炭产出弹性不断提高,使得石油、电力、天然气等与煤炭的替代弹性不断下降,导致ESCEC的降低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替代 煤炭消费比例 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 替代弹性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色谱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佳 邱洪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5-834,共10页
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柱,色谱柱的灵魂是色谱分离材料,色谱分离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直接决定色谱的分离模式和分离性能。碳点作为一类新型的零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凭借其广泛的原料来源、低毒性、易于功能化、优异的生物... 色谱分离的核心是色谱柱,色谱柱的灵魂是色谱分离材料,色谱分离材料的种类和性质直接决定色谱的分离模式和分离性能。碳点作为一类新型的零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凭借其广泛的原料来源、低毒性、易于功能化、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光漂白性等独特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发光二极管、传感、催化等领域,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同时,碳点还具有设计性强、粒径大小适中等优势,将其引入色谱分离新材料中开发高选择性的色谱固定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碳点的分类、合成策略、发展历程,然后聚焦于色谱分离材料领域,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碳点在液相色谱固定相(含亲水色谱、反相色谱、混合色谱、手性色谱等)、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各类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对碳点在色谱分离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期望为基于碳点的色谱分离新材料的理性设计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固定相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
下载PDF
电位滴定法测定氯代碳酸乙烯酯中的总氯
4
作者 唐晓婵 刘友彬 +1 位作者 王艳 岳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589,共4页
建立电位滴定法测定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中总氯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以乙醇为溶剂,增加CEC和水溶液的互溶性,通过在氢氧化钾溶液(200 g/L)中沸水浴加热5 min,使CEC样品中不同形态的含氯化合物全部碱解成氯化钾;以银电极为... 建立电位滴定法测定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中总氯含量的分析方法,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以乙醇为溶剂,增加CEC和水溶液的互溶性,通过在氢氧化钾溶液(200 g/L)中沸水浴加热5 min,使CEC样品中不同形态的含氯化合物全部碱解成氯化钾;以银电极为测量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氯离子,测定总氯的质量分数。考察碱的类型、浓度、加入量和碱解时间的影响。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75%~100.3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n=9)。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对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氯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 电位滴定法 氢氧化钾
下载PDF
气相色谱测定碳酸亚乙烯酯反应液的关键组分 被引量:1
5
作者 纪晓红 王艳 +1 位作者 王瑞菲 岳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GC)测定碳酸亚乙烯酯(VC)反应液中关键组分VC、碳酸乙烯酯(EC)和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含量的分析方法,为工艺路线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以TG-1701MS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为分析柱,采用程序升温分离待测物... 建立气相色谱(GC)测定碳酸亚乙烯酯(VC)反应液中关键组分VC、碳酸乙烯酯(EC)和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含量的分析方法,为工艺路线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以TG-1701MS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为分析柱,采用程序升温分离待测物和其他杂质组分,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亚硫酸亚乙酯(ES)为内标物,进行内标法定量。VC、EC和CEC与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VC、EC和CE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31%~101.41%、97.73%~102.69%和97.55%~101.91%。所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VC反应液中VC、EC和CE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GC)法 碳酸亚乙烯酯(VC) 碳酸乙烯酯(EC)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 内标物 亚硫酸亚乙酯(ES)
下载PDF
对如何提高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之朋 王德楼 +1 位作者 冉升亮 刘宇宁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20-22,共3页
主要介绍在紫外光引发和引发剂的作用下碳酸乙烯酯与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方法,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反应条件来验证影响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因素,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氯代碳... 主要介绍在紫外光引发和引发剂的作用下碳酸乙烯酯与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方法,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反应条件来验证影响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因素,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氯代碳酸乙烯酯收率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碳酸乙烯酯(EC)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 引发剂 收率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原位悬浮聚合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露 陈丹青 +4 位作者 刘继忠 毛立新 邴涓林 谢军 李效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3,共5页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 ,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 ,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 ,调节疏水性 ,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 ,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 ,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 ,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 ,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 ,调节疏水性 ,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 ,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 ,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将经过表面处理和未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分别在 5L和 5 0L反应釜中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 ,使纳米碳酸钙粒子原位复合到PVC中。将聚合完毕的PVC粒料浆液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氯乙烯 表面处理 包覆 原位悬浮聚合 复合材料 分散性
下载PDF
氯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安峰 叶学海 +1 位作者 郝润秋 佟建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3,共3页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加入引发剂或光照条件下通人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CEC)。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氯气流量等,考察了反应的进行状态和收率。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在紫外光照和引发剂BPO联合...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加入引发剂或光照条件下通人氯气反应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CEC)。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氯气流量等,考察了反应的进行状态和收率。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在紫外光照和引发剂BPO联合使用,引发剂用量m(过氧化二苯甲酰):m(CE)=0.3%,反应温度80~90℃,反应时间4h,n(C12):n(EC)=1.2:1条件下,CEC收率为82.5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酯 引发剂 合成
下载PDF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玉岚 黄险峰 宋国强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6期97-98,共2页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IEC)。然后以氟化钾为试剂,丙酮为溶剂,18-冠醚-6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总产率为63.81%。利用质... 以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经氯代反应得到一氯代碳酸乙烯酯(CIEC)。然后以氟化钾为试剂,丙酮为溶剂,18-冠醚-6为相转移催化剂进行氟取代反应,合成了一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总产率为63.81%。利用质谱、氢核磁共振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碳酸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 合成
下载PDF
氯代碳酸乙烯酯的精馏提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洪源 章振宇 +2 位作者 王志龙 叶学海 刘红光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5期157-159,共3页
为获得较纯(97%以上)的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依据氯代碳酸乙烯酯的特性,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精馏提纯进行模拟计算,估算了CEC的物性参数,并计算了理论塔板数、回流比、系统压力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确定了最佳回流比、... 为获得较纯(97%以上)的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依据氯代碳酸乙烯酯的特性,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精馏提纯进行模拟计算,估算了CEC的物性参数,并计算了理论塔板数、回流比、系统压力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确定了最佳回流比、理论塔板数以及系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碳酸乙烯酯 精馏 模拟计算 ASPEN PLUS
下载PDF
氟代碳酸乙烯酯合成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峰 周立山 +4 位作者 佟建超 章甦 赵祯 孙培亮 张志向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2期71-72,共2页
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冠醚和氟化剂氟化钾反应生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通过对原料氯代碳酸乙烯酯预处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等方面,考察合成反应的进行状态和收率,并在反应过程中取样检... 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在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冠醚和氟化剂氟化钾反应生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通过对原料氯代碳酸乙烯酯预处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等方面,考察合成反应的进行状态和收率,并在反应过程中取样检测、观察现象。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在最佳条件下反应收率为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碳酸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 合成
下载PDF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合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桂 段正康 +1 位作者 贺玉平 李立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97,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硫酰氯(SO2Cl2)为氯化剂,对碳酸乙烯酯(EC)进行氯化,合成了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在反应温度65℃,硫酰氯滴加时间72 min,反应时间90 min,n(EC)∶n(SO2Cl2)=1∶1.3,n(AIBN)∶n(EC)=1∶200的条件下,CEC的收率...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硫酰氯(SO2Cl2)为氯化剂,对碳酸乙烯酯(EC)进行氯化,合成了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在反应温度65℃,硫酰氯滴加时间72 min,反应时间90 min,n(EC)∶n(SO2Cl2)=1∶1.3,n(AIBN)∶n(EC)=1∶200的条件下,CEC的收率达85.81%。以氟化钾(KF)为氟化剂在溶剂中对CEC进行氟化,得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在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5~2 h,n(CEC)∶n(KF)=1∶1.3,V(CEC)∶V(乙腈)=1∶1的条件下,FEC的收率达71.86%。采用红外光谱及气质联用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乙烯酯 氯化 氯代碳酸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 精细化工中间体
下载PDF
EC基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文博 王宥宏 +1 位作者 张俊婷 王倩倩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以碳包覆Si合金粉末与人造石墨混合作为负极材料,制备CR2032型扣式电池,探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氯代碳酸乙烯酯(CEC)等3种电解液添加剂对Si-C负极材料半电池性能的影响。适当的添加剂会先于碳酸酯类溶剂在负极材... 以碳包覆Si合金粉末与人造石墨混合作为负极材料,制备CR2032型扣式电池,探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和氯代碳酸乙烯酯(CEC)等3种电解液添加剂对Si-C负极材料半电池性能的影响。适当的添加剂会先于碳酸酯类溶剂在负极材料表面形成薄而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抑制碳酸酯类溶剂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分解,使Si合金粉末的碳包覆壳保持稳定,同时解决Si-C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当FEC、VC和CEC的添加量(体积分数)分别为3%、1%和3%时,电池的放电比容量、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改善。以100 mA/g电流在0.01~3.00 V充放电,Si-C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452.60 mAh/g,首次库仑效率达91.90%;第循环1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碳酸乙烯酯(FEC) 碳酸亚乙烯酯(VC)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氯乙烯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春蓉 胡金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探讨了用二硫化碳萃取废水中氯乙烯的合适条件 ,按选定的条件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无干扰 ,结果满意。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 0 .0 1 mg/L;回收率在 92 .6%~ 98.7%之间 ;变异系数为 2 .97%。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废水 氯乙烯 二硫化碳
下载PDF
氢火焰离子化(FID)气相色谱仪直接进样分析食品级二氧化碳中10^(-9)级氯乙烯
15
作者 王雅婷 《低温与特气》 CAS 2018年第4期43-48,共6页
介绍了采用特殊填料填充的色谱柱,以GDS-D03氢火焰离子化痕量气体分析仪,通过直接进样的方式分析气体中痕量氯乙烯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对该仪器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筛选,从而达到满足食品级二氧化碳中对氯乙烯的控制指标要求。该实验方... 介绍了采用特殊填料填充的色谱柱,以GDS-D03氢火焰离子化痕量气体分析仪,通过直接进样的方式分析气体中痕量氯乙烯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对该仪器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筛选,从而达到满足食品级二氧化碳中对氯乙烯的控制指标要求。该实验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检测限可达5×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仪 直接进样 氯乙烯 食品级二氧化碳
下载PDF
ACOP对大鼠血中NO、ET-1和CEC的影响及高压氧的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薛连璧 高春锦 +2 位作者 庞宝森 夏成清 杨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HBOT)的作用。方法 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ACOP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HBOT的第1,3,...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HBOT)的作用。方法 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ACOP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HBOT的第1,3,7,14天后、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l(ET-1)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进行测定。结果①ACOP后即刻机体血中NO水平显著降低,ET-1水平和CEC计数显著升高(P<0.05);②HBOT后中毒大鼠血中NO水平显著回升(P<0.05),ET-1水平和CEC计数显著回降;其后上述指标都逐渐趋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①ACOP可导致机体严重的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损伤;②0.2 MPa(绝对压)HBOT对ACOP导致的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和修复作用;③血中NO、ET-1水平和CEC计数指标的单独或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ACOP患者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程度、评估疗效、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循环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光氯化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反应工艺与动力学研究
17
作者 严楚楚 程双 +2 位作者 袁茂全 田翔 隋志军 《应用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027-1030,1035,共5页
以碳酸乙烯酯和氯气为原料,在紫外灯引发条件下,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考察光源功率、氯气流量和温度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光氯化串联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13.6 W/L的紫外灯,反应温度优选60... 以碳酸乙烯酯和氯气为原料,在紫外灯引发条件下,合成氯代碳酸乙烯酯。考察光源功率、氯气流量和温度对光氯化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光氯化串联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实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单位体积输入功率为13.6 W/L的紫外灯,反应温度优选60℃,氯气流量范围500~750 mL/min。光氯化主副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98 kJ/mol和11.37 kJ/mol。该动力学模型为后续多级串联反应器工业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乙烯酯 氯代碳酸乙烯酯 光氯化反应 合成工艺 动力学
下载PDF
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制备和精制工艺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俊奇 阎子祯 +1 位作者 周羿凝 侯家祥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3年第2期30-44,共15页
总结了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氟化法、直接氟化法和氟–卤交换法等,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FEC的精制工艺,详细介绍了几种高纯FEC的制备工艺,并对FEC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氟代碳酸乙烯酯 碳酸乙烯酯 氯代碳酸乙烯酯 氟化 氟卤交换 制备 精制
原文传递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积累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伟 王克林 +3 位作者 刘淑娟 叶莹莹 潘复静 何寻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01-1808,共8页
以桂西北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于2009年分析了植被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5 cm)养分的变化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等... 以桂西北环江县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对象,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于2009年分析了植被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5 cm)养分的变化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草地-灌丛-次生林-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等含量显著增加,分别由演替初期(草地)的29.1、2.48和0.72 g.kg-1增加为演替后期(原生林)的73.9、8.10和1.6 g.kg-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密切相关,是喀斯特土壤C、N积累的主要控制因素;凋落物中的P含量、C/P和N/P是土壤全磷积累的主要控制因素,较高的凋落物P含量、N/P以及较低的C/P有利于土壤中P的积累;而坡度、坡向和裸岩率等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土壤养分 有机质 凋落物质量 阳离子交换量
原文传递
Vegetation evolution on the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late Quaternary evidenced by elemental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被引量:6
20
作者 ZHOU Bin SHEN ChengDe +2 位作者 ZHENG HongBo ZHAO MeiXun SUN YanM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2082-2089,共8页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loess studies such as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3/C4 plants. Elemental carbon...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loess studies such as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3/C4 plants. Elemental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ec) in the loess section may offer new evidence for these problems. Elemental carbon (EC) is produced by incomplete combustion of vegetation, and its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has a very small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the formal vegetation, then δ13Cec can be used as a record to recover the changes of vegetation. Elemental carbon was extracted by applying the oxidation method from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in the central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its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getation in this region was a mixed type of C3 and C4 plants, dominated with C3 plants in most of the time. Since late Quaternary, C3/C4 plants may not follow a simpl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mode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but showing fluctuations. C3 plant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L4 period, and more C3 plants occurred during S3 period, and C4 plants increased again during L3―L2 periods, after that, C3 plants dominated again during S1―S0 periods. During periods of paleosol development, C3 plants were abundant in S3 and S1, and there were more C4 plants in S2 and S0. During periods of loess sedimen- tation, there were more C3 plants in L4 and L1, and there were more C4 plants in L3 and L2. On the or- bital timescale, the vegetation variations revealed by δ13Cec recor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ollen data and also similar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rganic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since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黄土高原 植被演变 晚第四纪 元素碳 C4植物 C3植物 证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