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绿体标记在玉米种质资源快速分组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王蕊 孙擘 +7 位作者 张云龙 张茗起 范亚明 田红丽 赵怡锟 易红梅 匡猛 王凤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67-1876,共10页
叶绿体标记具有遗传保守性高且不受核基因重组干扰等特点,适于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本研究基于Maize6H-60K芯片对玉米叶绿体标记筛选获得叶绿体分组候选位点,使用上述位点对354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种质资源划分... 叶绿体标记具有遗传保守性高且不受核基因重组干扰等特点,适于对玉米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本研究基于Maize6H-60K芯片对玉米叶绿体标记筛选获得叶绿体分组候选位点,使用上述位点对354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种质资源划分为B、D、H、C、T共5个类群。通过基因型信息对比筛选出29个叶绿体分组特异标记(Varietal Chloroplast Panel,VCP)并设计KASP引物。开发兼容芯片、KASP平台的快速分组分析算法,算法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挑选5个类群特异位点利用序贯法对种质资源进行快速分组检测,构建玉米种质资源快速分组方法,减少了95%的检测量,为玉米种质资源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组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叶绿体标记 KASP 分组方案
下载PDF
两种珍稀白蝶兰属(兰科)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2
作者 汪雨 唐露 +3 位作者 邵士成 马长乐 李健 罗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5,共13页
为理解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和景洪白蝶兰(P.hawkes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开发用于物种鉴定、保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进行浅层基因组测序,采... 为理解珍稀濒危兰科植物龙头兰(Pecteilis susannae)和景洪白蝶兰(P.hawkesiana)的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开发用于物种鉴定、保护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进行浅层基因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拼接、组装和注释,并与其他近缘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龙头兰和景洪白蝶兰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54 407 bp和153 891 bp,由一对26 550 bp和26 523 bp的反向重复序列(IR)、84 204 bp和83 756 bp的大单拷贝区(LSC)、17 103 bp和17 089 bp的小单拷贝区(SSC)组成;均注释了111个唯一基因,包括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2)在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94个和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s)。(3)二者之间存在70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和152个插入缺失(InDels)位点,其中cpInDel 067等可以区分2个物种。(4)观察到1个差异较大的基因(accD)和9个高变区(rps19-psbA、matK-trnQ-UUG、psbM-psbD、trnT-UGU-ndhJ、accD-psaI、ycf4-cemA、clpP-psbB、ndhF-trnL-UAG、rps15-ycf1)。(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龙头兰、景洪白蝶兰和鹅毛玉凤花(Habenaria dentata)的亲缘关系较近。在白蝶兰属2种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中获得的SSR位点、InDels和高变区序列可为物种鉴定、开发利用及其资源保护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兰 景洪白蝶兰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标记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3
作者 高鑫祯 唐露 +2 位作者 汪雨 邵士成 罗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挝有少量分布。近年来,因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而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为开发种内多态性的分子标记用于保护生物学研究,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布的飘带兜兰2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个基因,包括7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9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以及4个假基因。(2)在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位点,其中21个SSR位点具有多态性。此外,在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个正向重复、18~29个反向重复、9~16个回文重复、4~9个互补重复。(3)通过比较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共发现70处变异,包括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60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个SNP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力。(4)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共发现8个有变异的区域,Pi值为0~0.006 32,其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rpl22、trnL-UAC-rpl32、rpoB-trnC-GCA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表明,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全基因组 飘带兜兰 序列差异 多态性分子标记 插入缺失 微卫星
下载PDF
Exploitation of Concatenated Olive Plastome DNA Markers for Reliable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for On-Farm Genetic Resource Conservation
4
作者 Muhammad Noman Wajya Ajmal +2 位作者 Muhammad Ramzan Khan Armghan Shahzad Ghulam Muhammad Ali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9期3045-3074,共30页
Rapid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using DNA markers has been attempted in the past but the selection of polymorphic regions for discrimination at varietal level remained obscure. Recent sequencing of p... Rapid and reliable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using DNA markers has been attempted in the past but the selection of polymorphic regions for discrimination at varietal level remained obscure. Recent sequencing of plastid genome of the olive flaunts high resolution Cp markers for olive DNA fingerprinting. Using this information, we designed a combination of chloroplast markers to amplify genes recruited in photosynthesis, ribosomal and NADH energy metabolism for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of olive plants. Concatenated DNA sequences of more than 100 unknown and 10 reference plants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bioinformatics and phylogenetic tools. Conserved block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were detected in multiple alignments.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differentiated the unknown plants into various clusters with known varieties. Further narrowing down of the samples through UPGMA tree clearly separated the plants into Arbosana, Frantoio and Koroneiki as the major varieties. Multiple alignments of these clusters revealed important variety specific SNPs including G and T nucleotides at specific positions. Sequence identifying at intra cultivar level was more than 98.79% while it dropped to 97%, and even to 96% at inter varietal level. Furthermore, a neighbor net network analysis separated these three clusters, thus validating the results of UPGMA tree. Over all, out of 100 plants samples, 49 plants were identified that fall into 10 varieties including Arbosana, Carolea, Chetoui, Coratina, Domat, Frantoio, Gemlik, Koroneiki,Leccino and Moraiolo. The maximum number of known plants belongs to Frantoio and Gemlik (8 each). The least number of samples was identified from Carolea, Domat and Moraiolo with 2 samples each. However, 51 plants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as plants were not clustered with any of reference control. Our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in on-farm conservation of olive germplasm and provision of genuine material for multiplication of authentic varieties. This strategy can be extended to varietal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pla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Fingerprinting OLIVE marker chloroplast Genome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DNA多态性
5
作者 陈碧云 吕培军 +1 位作者 许鲲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5对叶绿体SSR特异引物中,5对引物扩增产生多态性条带合计19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3.8条多态性条带;287份材料共划分成14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H01占比74.91%、H02占比13.59%、H03占比4.88%,其余11种单倍型(H04-H14)占比合计6.62%;H02为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为中国特有单倍型;国外甘蓝型油菜中,俄罗斯与瑞典的单倍型较丰富,引进俄罗斯与瑞典的资源能更高效拓宽中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本底。本研究还获得2对引物(MF-4和ccmp2)得到特异条带,并为此建立了快速鉴定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的方法,为波里马与陕2A细胞质类型材料的鉴定与保护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绿体SSR DNA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4种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祥青 李文芳 +5 位作者 吴丽君 陈义堂 王子墨 郑宏 郑航 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0-308,共9页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657~157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 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组装得到了夏石金花茶等4种金花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金花茶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约为156657~157046 bp,均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含89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和37个tRNA;金花茶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在结构和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它们具有相似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均未发生大面积的倒位和基因重排;通过叶绿体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了rps16和ycf1等高变异片段,这些片段可作为金花茶植物的分子标记;基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支持度,说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对其系统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植物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多态性分析 分子标记 SSR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鉴定标记
7
作者 陈璐 张剑 +6 位作者 赵松子 陈凯 谢昊星 张华轩 冯立云 赵耀 戎俊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13,262,共9页
[目的]开发能够准确、便捷、快速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为油茶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了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寻找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 [目的]开发能够准确、便捷、快速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基因分子标记,为油茶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了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寻找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来开发可用于鉴定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的分子标记。为验证标记的有效性,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个普通油茶居群和6个小果油茶居群的个体,提取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检验。[结果]组装的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分别为156 977、156 539 bp,两者叶绿体全基因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小果油茶在atpH基因与atpI基因间的非编码区存在长度为452 bp的大片段缺失。所开发引物的PCR扩增结果表明,所有普通油茶样本均可扩增出609 bp的条带,而小果油茶扩增出227 bp的条带,条带差异显著且稳定。[结论]使用所开发的分子标记能够稳定、便捷、精确地鉴定出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但是使用时应先确定所鉴定的物种为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叶绿体全基因组 遗传分化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三樟黄贡椒叶绿体基因组特征研究
8
作者 胡国平 唐可兰 +2 位作者 刘阳华 李健生 孙晓辉 《长江蔬菜》 2023年第14期31-35,共5页
三樟黄贡椒是中国十大名椒之一,其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759 bp。通过重复序列分析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有长串联重复序列5个,长散在重复序列28个,简单重复序列(SSR)159个;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 三樟黄贡椒是中国十大名椒之一,其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759 bp。通过重复序列分析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有长串联重复序列5个,长散在重复序列28个,简单重复序列(SSR)159个;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U结尾的密码子。本研究明确了三樟黄贡椒叶绿体基因组信息,丰富了辣椒属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并将为三樟黄贡椒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樟黄贡椒 叶绿体基因组 结构特征 SSR标记
下载PDF
叶绿体微卫星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化坤 娄晓鸣 章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92-98,共7页
叶绿体微卫星(chloroplastsimplesequencerepeat,cpSS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具有微卫星标记共显性、高多态性、分布广泛性等优点又兼顾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简单、相对保守、单亲遗传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 叶绿体微卫星(chloroplastsimplesequencerepeat,cpSS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由于具有微卫星标记共显性、高多态性、分布广泛性等优点又兼顾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简单、相对保守、单亲遗传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在更高分类水平和自然植物群体间基因漂移研究上特别有用。本文就cpSSR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引物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在群体遗传结构、基因流动进化、物种演化、胞质遗传特性、种群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据此提出问题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微卫星 分子标记 应用
下载PDF
叶绿体DNA分析技术及其在栗属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庆芹 甄贞 +3 位作者 姜洁 刘玉芬 冯永庆 秦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6-399,共4页
被子植物叶绿体DNA母性遗传,有独立的进化路线,基于叶绿体DNA的分析技术在分子系统学、资源多样性评价、杂种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栗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概述了叶绿体DNA分析技术在栗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包括PCR-RFLP、... 被子植物叶绿体DNA母性遗传,有独立的进化路线,基于叶绿体DNA的分析技术在分子系统学、资源多样性评价、杂种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栗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概述了叶绿体DNA分析技术在栗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包括PCR-RFLP、DNA杂交、叶绿体SSR标记技术和叶绿体基因区段测序分析技术在内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栗属植物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如何开发叶绿体DNA标记用于栗属植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植物 分子标记 叶绿体SSR标记 PCR—RFLP标记 叶绿体基因区段测序分析技术
下载PDF
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籼粳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武汉 邓华凤 +4 位作者 陈良碧 何强 舒服 陈觉梁 袁隆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93-97,共5页
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 籼粳分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亚洲栽培稻(O.sativa)中。大量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的叶绿体DNA也存在籼粳分化。为进一步探明非AA型野生稻的叶绿体DNA是否存在籼粳分化现象,利用2个长度多态性籼粳分型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对12个非AA型野生稻种的叶绿体DNA进行籼粳特性分析。研究发现,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都呈现偏粳趋势。对叶绿体DNA碱基多态性最丰富的2个区域(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间区)进行测序比较,在4个位点的籼粳分型标记中,非AA型野生稻有3个位点与粳型标记一致,1个位点与籼型标记一致,但另有多个位点的碱基与栽培稻不同。研究结果表明,非AA型野生稻叶绿体DNA总体偏粳,但与典型粳稻存在一定遗传差异。推测粳型叶绿体可能为稻属原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AA型野生稻 叶绿体DNA 分子标记 籼粳特性
下载PDF
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中的选择标记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轶女 杨宗岐 +1 位作者 张志芳 沈桂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与核遗传转化相同,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需要有合适的选择标记作为辅助手段。多种选择标记已经在叶绿体转化中得到应用,但由于叶绿体自身的结构与遗传特点,选择标记的选择与使用与核遗传转化明显不同,所以正确的选择合适的选择标记对于成... 与核遗传转化相同,叶绿体遗传转化研究需要有合适的选择标记作为辅助手段。多种选择标记已经在叶绿体转化中得到应用,但由于叶绿体自身的结构与遗传特点,选择标记的选择与使用与核遗传转化明显不同,所以正确的选择合适的选择标记对于成功的叶绿体遗传转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叶绿体转化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大多为抗生素选择标记,对人类存在潜在的威胁,如何摆脱对抗生素选择标记的依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叶绿体转化研究中主要使用的选择标记,并着重介绍了非抗生素选择标记——甜菜碱醛脱氢酶和选择标记的删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遗传转化 选择标记 甜菜碱醛脱氢酶 位点特异性重组
下载PDF
杉木叶绿体微卫星及其单倍型变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亚峰 韩文军 周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点(CJCP1m_004和CJCP2m_002)具有多态性,其单倍型数量(A)分别为2和6,多样性指数(H)为0.233和0.733。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源于日本柳杉的CJCP2m_002在杉木中属高变异位点,其SSR重复单元类型为(AT)n··(T)n,不同于来源物种的重复单元类型(AT)n。筛选得到的叶绿体微卫星(SSR)标记在杉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叶绿体微卫星 单倍型 多态性位点 种间扩增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系株1S籼粳的属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平 戴小军 +4 位作者 杨远柱 李文嘉 欧立军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12-2120,共9页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 温敏核不育系株1S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水稻优良早籼型不育系品种。以典型籼稻和粳稻为对照,采用ISSR、SRAP和TRAP三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株1S核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株1S核DNA以籼型基因为主,但含有部分粳型特异性片段,具有一定的粳型血缘;3种分子标记方法都能建立株1S所特有的分子指纹。对株1S叶绿体DNA中ORF100、ORF29-TrnCGCA、TrnTUGU–TrnLUAA、rps16基因内含子等序列分析表明,株1S为籼型叶绿体,对照材料培矮64S、准S为粳型叶绿体;株1S在TrnTUGU–TrnLUAA片段中存在2个特异碱基。利用籼型细胞质和含有适量粳稻血缘的两用核不育系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高产稳产早稻组合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分子标记 核DNA 叶绿体DNA
下载PDF
质体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勇 罗岸 +4 位作者 母连胜 陈强 张艳 叶开温 田志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0-827,共18页
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质体基因工程能更安全、精确和高效地对外源基因进行表达,作为下一代转基因技术已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与细胞核基因工程一样,质体基因工程中也需要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用于转化子的筛选和同质化,... 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质体基因工程能更安全、精确和高效地对外源基因进行表达,作为下一代转基因技术已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与细胞核基因工程一样,质体基因工程中也需要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用于转化子的筛选和同质化,但基于质体基因组的多拷贝性和母系遗传特点,转化子的同质化需要一个长期的筛选过程,这就决定了质体基因工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的选择标准将不同于细胞核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现行标准。目前,质体基因工程的遗传转化操作中使用较多的是抗生素选择标记基因,出于安全性考虑,需要找到可替换、安全的选择标记基因或有效的标记基因删除方法。本文在对质体基因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基础之上,对主要使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其删除体系进行了综述,并对比了其优缺点,同时探讨了质体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报告基因,以期为现有选择标记基因及其删除体系的改进和开发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推动质体基因工程,尤其是单子叶植物质体基因工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体基因工程 叶绿体基因工程 质体遗传转化 叶绿体遗传转化 选择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删除
下载PDF
江淮流域杂草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杰 王军 +6 位作者 曹卿 陈志德 汤陵华 王艳萍 方先文 王才林 仲维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7,共7页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L.)、3... 为了探明江淮流域杂草稻的细胞质来源,根据水稻叶绿体DNA ORF100(Open Reading Frame 100)序列在籼粳间存在69 bp差异的特征,设计了InDel标记cpDNA69。利用该标记对2个分别以籼稻和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22份栽培稻(Oryza sativaL.)、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Griff.)进行了分析验证。PCR结果可以获得缺失和非缺失两种带型,缺失带型与以籼稻为母本的F2群体、10份籼稻材料完全对应;非缺失带型与以粳稻为母本的F2群体、11份粳稻材料完全对应,3份广西普通野生稻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1份以粳稻为母本的籼粳杂交材料为粳型。因此,cpDNA69可以用作叶绿体籼粳鉴定标记。利用该标记对22份杂草稻的叶绿体DNA鉴定的结果表明,7份早年发现的杂草稻,即江苏省连云港穭稻和安徽省怀远、来安、全椒、肥东的塘稻的叶绿体DNA为非缺失带型,属粳型,而近年来在江苏省扬中、高邮、灌云、洪泽、盐都、兴化、如皋等地直播稻田发现的15份红米杂草稻的叶绿体DNA为缺失带型,属籼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江淮流域杂草稻的来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叶绿体DNA 籼粳分化 细胞质来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 bogdanii Wilensky)叶绿体基因组PCR-RFLP分析
17
作者 魏育明 郭红 +4 位作者 颜泽洪 吴卫 张志清 刘登才 郑有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利用7个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PCR标记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bogdaniiWilensky)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叶绿体基因组PCR标记中,均能得到1条清晰的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直接电泳均无多态性。利用HinfⅠ、HhaⅠ、HaeⅢ和RsaⅠ等4... 利用7个叶绿体基因组(cpDNA)的PCR标记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HordeumbogdaniiWilensky)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叶绿体基因组PCR标记中,均能得到1条清晰的扩增产物,且扩增产物直接电泳均无多态性。利用HinfⅠ、HhaⅠ、HaeⅢ和RsaⅠ等4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在所有28种标记/酶组合中,共有2个标记(rbcL和trnS psbC)的6种酶组合(占21 4%)能检测到多态性。在28种标记/酶组合,共检测到83条扩增片段,其中14条(占16 9%)具有多态性。叶绿体基因组PCR RFLP标记揭示的32份新疆布顿大麦间遗传距离值变化范围为0~0 080,平均值为0 030。利用叶绿体基因组PCR RFLP标记遗传距离系数,采用UPGMA法构建了32份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利用7个叶绿体基因组STS PCR标记的28种标记/酶组合不能将所有供试的32份新疆布顿大麦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顿大麦 叶绿体 PC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柑橘体细胞胞质遗传及叶绿体SSR引物开发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运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0-783,共4页
以38个组合的柑橘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为试验材料,综合应用RFLP、CAPS和cp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杂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试验技术体系进行了完善与拓展,开发了柑橘叶绿体SSR标记;并对柑橘愈伤组织长期继... 以38个组合的柑橘体细胞杂种(或胞质杂种)为试验材料,综合应用RFLP、CAPS和cp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杂种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试验技术体系进行了完善与拓展,开发了柑橘叶绿体SSR标记;并对柑橘愈伤组织长期继代保存过程中胞质基因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体细胞杂种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叶绿体基因组(cpDNA) 叶绿体SSR(cpSSR) 愈伤组织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植物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根平 杜文明 夏兰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3-843,共21页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基因枪轰击法是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从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基因枪轰击法是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从1996年首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随着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关注。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对于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报道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按其作用原理和目的将其分为4类:安全选择标记、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基因漂移防控法和基因定点编辑整合技术。其中,安全选择标记按其筛选原理分为糖代谢相关标记、氨基酸代谢相关标记、激素相关标记和抗逆相关标记。与抗生素和除草剂抗性标记相比,这类标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人和其他生物更安全。标记基因删除及基因叠加技术包括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法、转座子法、同源重组法以及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的基因叠加技术,其中共转化法又包括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和基因枪介导的表达盒共转化法。基因叠加技术为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奠定了基础,有望成为未来多性状转基因植物研发的重要技术之一。基因漂流防控法包括叶绿体转化法和基因拆分法。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TALEN和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定点编辑和整合技术。其中,TALEN和CRISPR/Cas9技术,设计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靶点分布广泛,有望成为安全转基因研发和应用的重要技术。文章对这些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安全转基因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安全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删除法 基因叠加 叶绿体转化法 基因拆分法 基因定点修饰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中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祁永斌 刘庆龙 +1 位作者 陆艳婷 金庆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7-1393,共7页
选择标记基因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然而这些基于除草剂和抗生素类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利用,在转基因筛选和鉴定完成后功能多余。当前转基因植物的标记基因及相关产物对环境污染和食用安全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选择标记基因广泛应用于植物转基因工程中,然而这些基于除草剂和抗生素类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利用,在转基因筛选和鉴定完成后功能多余。当前转基因植物的标记基因及相关产物对环境污染和食用安全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和食品安全性的关注,删除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基因非常重要。文章着重讨论了植物转基因过程中,选择标记基因的利用,删除选择标记基因的几种方法,包括共转化法、位点特异性重组、染色体内重组、转座子介导的重组、删除叶绿体转化中选择标记基因,以及无选择标记基因植株的直接再生等。同时,还对这些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标记基因 共转化 位点特异性重组 转座子 叶绿体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