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eomorphic lipoma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Yu-Qiang Mao Xiao-Ying Liu Yun H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8期2899-2904,共6页
BACKGROUND Pleomorphic lipoma (PL) is a rare benign mesenchymal tumor occurring predominantl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n. It is typically foun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posterior neck, back, and shoulders... BACKGROUND Pleomorphic lipoma (PL) is a rare benign mesenchymal tumor occurring predominantl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n. It is typically found in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of the posterior neck, back, and shoulders. There have also been a few reported cases in the face, scalp, and upper extremities. Currently, there is no report on its occurrence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CASE SUMMARY Herein,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67-year-old woman diagnosed with PL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The tumor was removed by thoracoscopic surgery.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during the 24-mo follow-up period, and the prognosis was good. Most PL are located on the skin surface. However, they may also occur within the body, even in the mediastinum. CONCLUSION PL occurring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is rare, and it may be differentiated from other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OMORPHIC LIPOMA anterior mediastinum THORACOSCOPIC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oracic Duct Cyst of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2
作者 Masao Saito Tatsuo Nakagawa +2 位作者 Naohisa Chiba Yasuto Sakaguchi Shinya Ishikawa 《Open Journal of Thoracic Surgery》 2014年第4期87-89,共3页
Mediastinal thoracic duct cyst is a rare benign cystic disease. The lesion is generally in the post-erior or superior mediastinum, where the thoracic duct passes. We herein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surgically ... Mediastinal thoracic duct cyst is a rare benign cystic disease. The lesion is generally in the post-erior or superior mediastinum, where the thoracic duct passes. We herein report an extremely rare case of surgically resected anterior mediastinal thoracic duct cyst. A thoracic duct cys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uncomm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n anterior mediastinal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IC DUCT CYST anterior mediastinum CHYLOTHORAX
下载PDF
Robotic Surgery of the Mediastinum: A Review
3
作者 Farid Gharagozlo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2年第3期70-84,共15页
Background: The mediastinum is a complex anatomical region which contains many vital structures. Many aspects of mediastinal surgery, like that for other anatomic regions, have evolved from a maximally invasive approa... Background: The mediastinum is a complex anatomical region which contains many vital structures. Many aspects of mediastinal surgery, like that for other anatomic regions, have evolved from a max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nvolving a median sternotomy, anterior mediastinotomy, mediastinoscopy or thoracotomy, to a 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approach. Robotic surgery is presently the most advanced form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ethods: We reviewed our experience with a robotic approach to mediastinal pathology. In addition, an ext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PubMed, in order to extract referenc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obotics to surgical conditions of the mediastinum. Results: The first robotic procedure by our group was a mediastinal procedure in 2003. In the past eighteen years, 203 patients have undergone robotic surgery for mediastinal pathology. There were 119 procedures for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33 procedures for the Middle Mediastinum, and 51 procedures for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78 patients underwent robotic thymectomy using a left-sided approach. 43/78 (55%)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Thymoma was histologically identified in 32% of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In patients with thymoma, there was no tumor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rate after robotic radical complete thymectomy was 91% (39/43). Following robotic surgery for the mediastinal disease, the median hospitalization was 3 days, majo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0.9% of patients and there was no mortality. Conclusion: With the advent of robotic surgery, many of the cur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to diseases of the mediastinum will likely be replaced over time by robotic surgery. When applied to the mediastinum, robotics has a number of benefits when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 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magnification of the operative field, precise instrument movement, and improved dexterity. Much of the mediastinal disease encountered in an adult is benign, making it especially suited to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With the use of the robot, a complete anatomical and oncological procedure can be performed through a number of small incisions or por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the patient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benefits including shorter hospitalizations, quicker returns to preoperative activity, less pain, les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better cosmesis. The excellent range of motion of the robotic instruments makes them particularly suitable to maneuver around the vital structures and the rigid axial skeleton encountered in various compartments of the mediastinum, and for reaching those “distant” areas of the mediastinum that are difficult to explore and dissect with convent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stinum Robotic Surgery anterior Mediastinal Mass Posterior Mediastinal Mass
下载PDF
Primary choriocarcinoma in the anterior mediastinum in a ma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华浩 张根生 徐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关键词 choriocarcinoma · anterior mediastinum
原文传递
男性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伴多器官转移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骞 李艳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6,共2页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2],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和手术,但疗效都较差。本文根据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临床相关专业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绒毛膜癌 转移
下载PDF
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金娥 赵振军 +3 位作者 黄飚 黄美萍 曾辉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1例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的淋巴瘤,男11例,女10例。年龄11~42岁20例,72岁1例。6例HD,其中5例为女性;15例NHL,其中1...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1例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块的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1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肿块的淋巴瘤,男11例,女10例。年龄11~42岁20例,72岁1例。6例HD,其中5例为女性;15例NHL,其中10例为男性。13例肿块向双侧生长,8例肿块偏一侧生长,20例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0例病灶累及血管间隙。9例肿块密度均匀,12例见低密度灶,2例见钙化灶。18例巨大肿块周围可见多个软组织结节影,11例肺门、颈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19例不同程度推移、压迫大血管和心脏,7例上腔静脉受侵,9例左侧头臂静脉受侵。10例合并胸腔积液,6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累及前胸壁。结论前纵隔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能与前纵隔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CT导向下经皮针刺活检前纵隔肿瘤 被引量:7
7
作者 庄一平 冯勇 +2 位作者 张晋 康铮 沈文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针刺活检前纵隔肿瘤的影响穿刺准确性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前纵隔肿瘤CT导向下经皮针刺活检术。结果  (1)病理学明确诊断 6 7例 ,不能确定诊断 13例 ;(2 )细针抽吸、切割针活检穿刺敏感性分别为 75 %、90... 目的 探讨经皮针刺活检前纵隔肿瘤的影响穿刺准确性的因素。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前纵隔肿瘤CT导向下经皮针刺活检术。结果  (1)病理学明确诊断 6 7例 ,不能确定诊断 13例 ;(2 )细针抽吸、切割针活检穿刺敏感性分别为 75 %、90 .5 % ;(3) 16例小病灶穿刺敏感性为 6 8.8% ,6 4例大病灶穿刺敏感性为 87.5 % ;(4)胸腺类肿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活检准确性均为 92 % ,淋巴瘤活检准确性仅为 6 5 % ,与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5 )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 7.5 %。结论 切割针活检阳性率高于细针活检 ,活检阳性率大病灶高于小病灶 ,胸腺类肿瘤、淋巴结转移性癌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瘤 ;CT导向下经皮针刺活检术是前纵隔肿瘤安全、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活检 前纵隔肿瘤 穿刺 经皮 CT导向 诊断 阳性率 准确性 资料
下载PDF
原发于纵隔的男性绒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8
作者 罗曼 彭红 +3 位作者 宋敏 周钱辉 龙要梅 陈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2-1227,共6页
男性原发性纵隔绒癌并不多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男性乳腺女性化、睾丸缩小,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显著升高,肺部CT主要表现为纵隔巨大肿块伴双肺多发转移灶,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男性原发性纵隔绒癌并不多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发现男性乳腺女性化、睾丸缩小,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常显著升高,肺部CT主要表现为纵隔巨大肿块伴双肺多发转移灶,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1例原发于纵隔的男性绒癌患者,以"咳嗽、咯血"就诊,经多次穿刺活检确诊。本病预后差,定期全面体检、早期发现及诊断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绒癌 纵隔 男性
下载PDF
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附2例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窦乐 孔博玉 +3 位作者 曹殿波 陈亮 李叶 熊文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7-2067,共1页
病例1,患儿 男.4岁,咳嗽7天。发热5天。查体:双侧颌下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界限欠清,咽允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CT:左侧胸腔巨大Ⅲ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10.46cm×8.67cm.CT值28~60HU,边界不清.与纵隔... 病例1,患儿 男.4岁,咳嗽7天。发热5天。查体:双侧颌下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界限欠清,咽允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CT:左侧胸腔巨大Ⅲ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10.46cm×8.67cm.CT值28~60HU,边界不清.与纵隔关系紧密;左肺不张(图1)。临床综合诊断为左侧纵隔肿物,行切除术.术中见左侧纵隔内巨大肿物,包膜完整,囊实性,切开见暗红色液体。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血管瘤 海绵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前纵隔病变的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非经胸骨的活检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成州 肖湘生 +1 位作者 张电波 刘士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89-892,共4页
目的 探讨非经胸骨的前纵隔病灶切割针穿刺的方法、技术、临床价值及其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1年间共对 39例前纵隔病变行CT引导下的非经胸骨的经皮穿刺。所用穿刺针为 16、18、19和 2 0G自动芯状活检枪。所有... 目的 探讨非经胸骨的前纵隔病灶切割针穿刺的方法、技术、临床价值及其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1年间共对 39例前纵隔病变行CT引导下的非经胸骨的经皮穿刺。所用穿刺针为 16、18、19和 2 0G自动芯状活检枪。所有病例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并发症。结果  35例得到病理诊断 ,包括淋巴瘤 6例 ,转移性肿瘤 5例 (腺癌 2例 ,鳞癌 2例 ,低分化癌 1例 ) ,恶性肿瘤 (未能分型 ) 5例 ,胸腺瘤 4例 ,腺癌、鳞癌、胸内甲状腺、结核、结节病各 2例 ,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瘤、小圆细胞瘤、Castleman’s病、纵隔血肿各 1例。失败 4例 ,原因为切割组织太少 (2例 )、肿瘤液化坏死 (1例 )和抽吸物为血液 (1例 )。随后确诊为淋巴瘤 3例 ,另 1例颈部活检为转移性低分化癌 ,系假阴性。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 3例 ,纵隔血肿 2例 ,纵隔气肿 2例。准确率为89.7% (35 / 39) ,假阴性率为 10 .3% (4/ 39) ,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7.9% (7/ 39)。结论 CT引导下非经胸骨的经皮前纵隔穿刺适用于前纵隔各个部位的病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针刺活检 CT引导 非经胸骨的经皮穿刺
下载PDF
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纵隔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国涛 刘明辉 +3 位作者 刘洁玉 杨谢青 赵白桦 张洪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EUS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的各36例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比较CEUS引导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组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EUS引导下前纵隔肿块取材成功率为100... 目的探讨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前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EUS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的各36例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比较CEUS引导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组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EUS引导下前纵隔肿块取材成功率为100%(36/36),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6例,霍奇金淋巴瘤(HL)10例;36例患者,共穿刺取材60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常规超声引导下前纵隔淋巴瘤取材成功率为88.89%(32/36),其中NHL 22例,HL 14例,共穿刺取材9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15/36)。2组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5、8.651,P=0.040、0.003)。结论 CEUS可反映纵隔淋巴瘤的内部的微循环情况,更好地指导靶向穿刺活检,提高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前纵隔 淋巴瘤
下载PDF
新型同轴技术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猛 周志刚 +3 位作者 潘元威 高剑波 杜可朴 李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胸骨路径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21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胸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患者。先应用14 G Bonopty骨穿刺套针穿刺建立同轴,再用18 G安捷泰穿刺活检... 目的评价新型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胸骨路径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21例接受CT引导下经胸骨前中纵隔肿块穿刺活检术患者。先应用14 G Bonopty骨穿刺套针穿刺建立同轴,再用18 G安捷泰穿刺活检针或全自动切割针沿同轴行旋切负压抽吸或切割,取穿刺组织满意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2例患者因第一次取材较少行第2次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结果为胸腺瘤11例(A型1例,AB型3例,B1型1例,B2型3例,B3型1例,胸腺癌2例),良性胸腺增生1例,淋巴瘤5例,纵隔型鳞癌3例,纵隔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88.19%(16/18),阳性预测值100%(16/16),无假阳性。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3/3,阴性预测值3/5,总的诊断准确率90.5%%(19/21)。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均为极少量。无需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经胸骨同轴穿刺前中纵隔肿块活检,准确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中纵隔 CT引导 穿刺活检 同轴技术
下载PDF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谷青 刘平 王皆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6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精原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1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CT诊断准确率是71%(20/28)。结论 CT能较好地定性诊断前纵隔恶性肿瘤,但对部分病变的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恶性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下载PDF
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彬东 陈豪 +4 位作者 黄国忠 张强 陈鹏飞 蔡茂恩 姚金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 目的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的直径为2.0~5.0 cm,平均(3.47±0.78)cm。手术方法为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胸腔内大出血、纵隔感染、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为62~380 min,平均(134.5±60.1)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71.6±26.2)mL,术后胸液引流量30~680 mL,平均(384.4±118.4)mL,留置胸管时间26~90 h,平均(44.4±16.8)h,术后住院时间为3~8天,平均(4.7±1.4)天,术后1天和7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6.5±0.84),(2.9±0.77)分。结论对于病灶包膜完整且肿瘤直径≤5 cm的前纵隔肿瘤,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剑突下 胸腔镜 手术 前纵隔肿瘤
下载PDF
慢性肾病胸腔积液的特殊X线表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得荣 李刚泽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1年第12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病胸腔积液的特殊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积液特点的认识。方法:对4例慢性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肾衰及狼疮性肾炎等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不同体位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中有3例表现为右侧前下纵隔积液,1...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病胸腔积液的特殊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积液特点的认识。方法:对4例慢性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肾衰及狼疮性肾炎等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不同体位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中有3例表现为右侧前下纵隔积液,1例同时有右侧肺底积液及更为少见的左侧后纵隔积液,有1例表现为单纯的左侧肺底积液,同时有2例表现为右侧叶间积液,2例表现为双侧少量游离性积液。结论:慢性肾病并发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特点,除了游离性积液、叶间积液外,还可见到较为少见的肺底积液、前下纵隔积液及更为少见的后纵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胸腔积液 肺底积液 前下纵隔积液 后纵隔积液
下载PDF
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显魁 林万润 +4 位作者 苏贞辉 范慧 李亚琼 吴大号 侯东省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肿瘤位于前纵膈胸腺位置,边界较清,肿瘤呈实性,局部见囊腔;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肿瘤位于前纵膈胸腺位置,边界较清,肿瘤呈实性,局部见囊腔;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能除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镜下组织形态为:乳头状、腺泡样、以及筛状结构,肿瘤细胞漂浮于大量粘液样的背景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指标有CK20、CD117、CDX2、Cam5.2、CK、CK19、MUC2和CEA;阴性的指标有:TTF-1、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CR、CK7、MC、TdT、Vim、p63、S-100、CK5/6、CD1a以及CD5。结论:本例腺癌从大体特征、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特性上,均支持是源发于胸腺的粘液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粘液腺癌 前纵膈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前下纵隔血肿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肇平 蒋海清 +2 位作者 肖道雄 雷剑 刘昊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09-210,共2页
目的:提高对前下纵隔血肿的认识及了解其CT影像表现。方法:对2例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等后处理,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应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 目的:提高对前下纵隔血肿的认识及了解其CT影像表现。方法:对2例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后,对图像进行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等后处理,并观察其CT表现。结果:应用MS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观察到前下纵隔血肿的直接影像及其相关CT影像表现。结论:在胸部外伤病人行MSCT螺旋扫描时,要注意对前下纵隔的观察并及时提出前下纵隔血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下纵隔 血肿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前纵隔肿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雄 刘霞 +3 位作者 马生茂 李有金 陈永祥 牛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8-50,54,共4页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剑突肋缘下组手术时间及术后1 d疼痛评分比其他两组显著缩短(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与纵劈胸骨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剑突肋缘下入路与胸腔镜侧胸入路相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少于纵劈胸骨组(P<0.05);胸腔镜侧胸入路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术后总的胸引流量及胸引管留置时间低于纵劈胸骨组(P<0.05)。结论:胸腔镜侧胸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而经剑突肋缘下入路,除以上特点外,术后无需放置引流管,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纵隔肿瘤 剑突肋缘下 胸腔镜侧胸入路 劈开胸骨术
下载PDF
经剑突下切口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病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继尧 刘德森 +2 位作者 陈晓春 刘永杰 马海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4-27,共4页
目的比较经剑突下切口电视胸腔镜技术(S-VATS)与经侧胸切口电视胸腔镜技术(Ⅰ-VATS)治疗前纵隔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2例前纵隔病变患者随机分为S-VATS组28例与Ⅰ-VATS组2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肿瘤切除... 目的比较经剑突下切口电视胸腔镜技术(S-VATS)与经侧胸切口电视胸腔镜技术(Ⅰ-VATS)治疗前纵隔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2例前纵隔病变患者随机分为S-VATS组28例与Ⅰ-VATS组2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肿瘤切除范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 S-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Ⅰ-VATS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置管时间均少于、短于Ⅰ-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VATS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切除范围、疼痛评分均优于Ⅰ-VA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与Ⅰ-VATS相比,S-VATS具有手术切除范围广、患者术后疼痛感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前纵隔病变 剑突下入路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下载PDF
前纵隔巨大软骨瘤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真亮 李栋学 +2 位作者 曾宪春 王荣品 黄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0-1080,共1页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胸壁包块伴胸闷不适半年”入院。查体:呼吸20次/分,心率81次/分,血压128 mmHg/ 80 mmHg ,双肺呼吸音清;胸部及上腹部膨隆,于剑突下皮下触及包块,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示右肺前下方 19.8 cm... 患者男,51岁,因“发现胸壁包块伴胸闷不适半年”入院。查体:呼吸20次/分,心率81次/分,血压128 mmHg/ 80 mmHg ,双肺呼吸音清;胸部及上腹部膨隆,于剑突下皮下触及包块,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示右肺前下方 19.8 cm×10.6 cm×18.3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实质部分CT值26 HU,边缘光滑(图1A),其内见少量丛集样钙化;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31 HU、39 HU,内见片状低密度无强化囊变区;肿块压迫心脏使之左移,向下压迫右侧膈肌及肝脏(图1B、1C)。影像学诊断:右胸巨大肿块,良性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软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